"她不管我了,现在不管我了。" 2016年,随着法院的一纸判书,彻底宣布了方崇财和养女小芳的关系无效。 也就是说,方崇财辛辛苦苦养了23年的女儿,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从这之后,方崇财经常拿着小芳小时候的照片,坐在院落里,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小芳是他最亲近的人,方崇财这辈子也除了小芳这个养女,没有妻子,更加没有任何子女。 换句话说,小芳就是方崇财的全部。 但是,为何养了小芳23年,到了孩子成年、已经结婚,这才宣布无效? 又为何,在方崇财准备享受养老生活、抱孩子的年纪,小芳却选择断绝父女关系?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1993年开始说起。 一、 1993年,四川广安的方崇财已经31岁了,因为小时候患了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去交流,这给方崇财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31岁还是单身汉。 同时,方家少了一个劳动力,经济状况一直不好,不过好在家里人心宽体胖,靠自己的努力,生活总会变好的。 到了4月,村子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一个男子抱着一个女婴,声称家里条件困难,无法抚养,加上孩子身体虚弱,体质单薄,更加照顾不起,希望有人收养。 对于这个不速之客,村民感到好奇,也很同情,毕竟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没有多余的粮食钱财去养育一个孩子。 即使如此,那位男子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在村里住了一晚,等待有心人。 第二天一早,还是没有人同意收养,他打算吃了午饭,就到下个村子去问问,没想到这个时候,方崇财主动去找那位男子交涉,表示愿意收养这个女婴。 中介男子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开开心心离开了这个村子,不过,他并不知道的是,方崇财收养了这个女婴之后,家里掀起了一众反对。 反对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方家的家庭经济实在太差了,几乎没有这个能力去收养;另一个是,方崇财话都说不利索,压根没有能力去照顾女婴。 在这两个铁的事实面前,收养女婴成了一场空梦,可是,为何方崇财没有能力也要去收养女婴? 或许是出于爱心,或许是过去31年来,别人异样的眼光给他造成不适,可最终,他的生命必须要有个归属感,那便是放在没有人愿意收养的女婴身上。 在方家持反对意见时,村支书方崇军找到方崇财的母亲,说了一番大道理,最终打动方家的,就是这句"你们把娃娃抚养成人后,将来也可为方崇财养老。" 养儿防老这个想法向来如此,方家人一听有道理,考虑到方崇财的晚年,最终接受了这个女婴,把她取名为小芳。 得到了家人的同意后,方崇财开心上街,去购买奶瓶、奶粉、葡萄糖等婴儿的必需品。 从这之后,他有了女儿,也为这个女儿操碎了心。 二、 方崇财虽然没有照顾女婴的能力,好在方母仍健在,可以照顾小芳。 而方崇财在周围村民和家人的支持下,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因为他们都有一个承诺:你只管打工赚生活费,我保准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方母离世,方崇财就接小芳到大哥方崇前的家里,由大哥一家照顾小芳。 在没有外出打工的日子里,方崇财就在村子里务农,一年收获的粮食不多,但加上务工,有把子力气使,父女俩的生活还算过得甜美。 即使小芳到了上学的年纪,方崇财也是呵护备至,把孩子生活、教育的费用准备好,每到放学期间,方崇财就到校门口去接女儿,无论刮风下雨。 对于方崇财来说,小芳是他的全部,就是他生活的重心。话都说不利索的他,还能出去打工,忍受别人的嘲笑、白眼,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 可是对于小芳来说,从小她就在父爱中长大,随着年纪逐渐大了起来,身边也有了一些小伙伴,尤其是小伙伴有妈妈时,她却没有妈妈,这一点让她感到很失落。 后来,争取到奶奶的同意后,小芳对大伯母改口叫"妈妈",这一改口,或许能让小芳找到一丝母爱。 这样的家庭组合,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心理创伤。不要忘记,当初是由中介人把小芳送到方家的,而小芳的亲生父母,是知道女儿养在何处,长在何处。 所以,在亲生父母的故意接近下,小芳重新认了父母,并且在2003年的夏天,10岁的小芳被亲生父母接到家中,度过了一个暑假。 尤其是快到9月1号开学时,亲生父母还没有把小芳送回方家,这就让爱女如命的方崇财特别着急,为了不耽误孩子的上学,方崇财没有跟家人打招呼,就直接去接小芳。 可方崇财并不知道对方住在哪里,离开了村子,他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找,以至于迷路,后来是救助站的人员把方崇财送回了家。 对待女儿尚且如此,方崇财可谓是倾注了所有心血。可小芳长大成人后的做法,有些令人不齿。 三、 小芳在快初中毕业那年,跟家里说了自己叛逆的想法:辍学去打工。 就算是家里人一致反对,可小芳心意已决,独自一人外出,四处辗转,早早体会生活的不容易。 这并没有让小芳反思,养父方崇财赚钱是多么不容易,方崇财为了养活她吃了多少苦。 不久后,小芳在打工途中认识了现任丈夫,还定下一个承诺,非他不嫁。所以在2010年前后,小芳带着男朋友回家,两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这一回,方家人还是不同意他们在一起,都是打工族,两人的未来不清晰,现在结婚,无疑是把两家人的命运绑在同一根绳子上。 另外,方崇财养育了小芳十多年,也希望女儿找到一个好婆家,将来不用为生活奔波。 在小芳的执念之下,方家人最终答应了,还跟婆家谈了一个条件:从小芳结婚后,方崇财仍然由小芳赡养。 这么一来,小芳在2010年结婚后,方崇财就跟着小芳一起,到了婆家生活。而小芳为了讨生活,不能在婆家一直照顾养父,她跟随丈夫一起在外打工。 方崇财自己一个人生活在婆家,就像是外人一般,他虽然与人交流有障碍,不过自力更生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没有丢。 所以,方崇财很少住在婆家,大部分时间是在外面打零工,或者去养殖场放牛。与其说是女儿赡养,不如说年迈的方崇财自己养活自己。 人在屋檐下,难免发生冲突。方崇财离开村子的5年时间,他跟方家发生了不少矛盾,所以在2015年底,他自己一个人回到了村子。 当时,婆家为了面子、里子都过得去,在方崇财回村的时候,还承诺:每月都会送物资过来,帮小芳尽到赡养义务。 但随着小芳在春节前回乡过年,这一切都变味了。因为小芳回到婆家后,并没有主动去看望方崇财,更没有打一通电话问问老人家的情况,而承诺的物资也没送。 所以,作为大伯父的方崇前看不过去,主动打电话质问小芳的公公,两人都占着道理,很快就在发生了争吵。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自己可以不要脸,但不能把家族的脸面丢干净了。所以在除夕当天,公公带着小芳和儿子,去看望方崇财,还接去吃团圆饭,不过下午就送了回来。 对于方崇前来说,小芳给他的印象已经有些变化,到了生活了十几年的家里,小芳没有主动开口叫人,对这个家,有了生疏。 同时,那会儿的方崇财,已经54岁,小芳没有寄钱回来,婆家也置之不理,为了能生活下去,方崇财去银行取出了3万块钱。 这笔钱是在2013年存进去的,是方崇财的养老钱,当时方家人跟小芳的婆家商议,如果小芳赡养老人到60岁,这3万块就由小芳所得。 他们还签订了协议,存单由方家人保管,密码由小芳的公公保管。 可是,随着小芳的这份生疏,方崇财都快生活不起了,所以他办了挂失,顺利把钱取出来生活。 但对于小芳,以及他们的婆家来说,方崇财的做法无疑是撕破脸的节奏,所以在2016年4月,方崇财接到了一纸诉状:小芳要求解除父女关系。 四、 这一消息传出去,立马引起了轩然大波,村民们认为,23年前,方崇财有了养女防老的希望,如今养了23年的女儿,反而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毕竟,从一个体质单薄的女孩子,抚养成人,这其中的多少辛酸泪,唯有父母们才知道。 大家都同仇敌忾,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法院,判决方崇财跟小芳之间,还是有着收养关系。 但是,根据《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必须具备4个条件:无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能力,未患不能收养子女的疾病;收养人年满三十岁。 这四个条件方崇财都符合,唯一出现问题的是,是方崇财是单身,所以最后一个条件有所提高,那便是方崇财必须年满40岁,才符合收养小芳的条件。 基于这个条件,法院判决了,小芳跟方崇财之间没有抚养关系,那丝薄弱的父女关系,彻底破裂。 不过,方家人也提出了条件,要求小芳支付十多年的抚养费、教育费。 就算是小芳同意支付,彻底跟方崇财断了关系,可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真的能随着一纸判书荡然无存吗?恐怕她难逃良心上的谴责吧。 也就是说,达到目的的小芳,不会从此之后如释重负,很有可能会因此愧疚终生。而方崇财看到这一结果,估计也不会料想到,23年前的良心之举,竟然抱回了一个白眼狼。 他只能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痴痴地望着相片,一遍又一遍地说:"她不管我了,现在不管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