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往往不到一年就跳槽,本该继续深造的年龄却选择高薪和舒适的工作,怎么看?
单凭个人的话,高薪的工作很难舒适。公司是盈利性机构,给你高薪,就得创造出至少同等的价值,所以它的挑战比跳槽之前的企业还要大。
刚大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大都是内心浮躁,一年不到就跳槽,我看来,不适合自已的话趁早换,但不能频繁,频繁换工作,对心性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到头来一场空,你会感觉到啥工作都可以,啥工作做不来。
我认为,务必要有职业规划,目前找不到合适,就换下一家试试,至少呆一年,这样你对公司有了清楚的认识,对自已的规划也有个大概得框架,薪资在这个时候不是很重要,这个应该在工作三年考虑的问题,当自已的职业规划清晰了,换公司达到更大的平台,那个时候钱自然就有了。一开始就考虑钱多不多的问题,后面的薪资总是徘徊在一个范围里,想上上不去,职业出现瓶颈,这路越走越窄的。
祝心想事成
谢邀~
个人认为,应届毕业生,从校园到社会是要有一个过渡的,因为很多毕业生往往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从事什么行业,而毕业几年就是这个过渡期,大可以多换几份工作,多多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在找到自己心中理想的职业规划后,这个时候就需要你静下心来磨练自己了,所以小编觉得换毕业生换工作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年纪大了,转行的代价就大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毕业生换工作,都是单纯选择高薪和舒适。大家觉得呢?
大学生一年就跳槽,选择高薪和舒适的工作?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社会普遍现象,不止大学生存在这种问题,有高薪和舒适的工作提供给你,应该大部分人不会拒绝,公务员国考报考数量可见一斑,所以选择好的工作没错,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搞科研继续深造的,这个不能苛求
不到一年就跳槽,这个真的有点频繁了,但是大学生嘛,刚毕业肯定对社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多试试也无妨,但是几年之后就不建议,这样如此频繁的跳槽了,还是要稳定下来,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自己的价值到了那个阶段自然会有人来找你的
(2)滇越铁路,方苏雅挥舞法兰西利剑,直刺东方咽喉个旧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的中法战争,中国以胜求和,法国以败而胜。大清蒙自海关旧址1885年(清光绪十三年),清政府又与法国订立了中法续议商务专条两国指定通商处所,广西则开龙州,云
古代男子为何喜欢娶13,14岁的女子为妻?三大原因很现实据唐会要嫁娶中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曾下诏令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听婚嫁。这句话很好理解,规定唐朝男子15岁,女子到了13岁,即可婚嫁。古人结婚早,是众所周知的事,但男15,女13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真的是被迫接受当皇帝?公元960年,周世宗柴荣死后的第二年,其子柴宗训即位。因幼主年龄尚小,任命宰相范质王溥辅政,军中则重用赵匡胤。正月初二,赵匡胤受命北上拒敌的路上。当晚驻兵陈桥驿,月朗星稀,偶尔有微
肃反中的冤案大有学问我外公出生在重庆一个家境优渥的大地主家庭,1937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留美学生,为了执行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任务前往武汉而放弃留学,继而于1938年投奔红色
黎元洪宦海沉浮终受辱(二)中国有句古话,叫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在1922年直奉战争后,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临了。原来,直系大佬曹锟吴佩孚势力相继逼走皖系段祺瑞和北洋元老徐世昌,他们为了扶持曹锟当总统,需
秦制两千年盐铁会议是东汉时期官营民营的一次大辩论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前,遗命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同时托命五大臣共同辅政,其中主事的大将军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分据内廷与外朝,呈对峙之势。霍光为了打倒长期执掌财经大权
论反殖民革命和去殖民化,是如何在历史变革中,影响到人文科学?反殖民革命1968年5月,列宁主义革命的,基本夺取国家机器行动失败了。但就像许多,也许是大多数形式的民众起义一样,它的目标与其说是建立一个新国家,不如说是摧毁旧国家。在这一点上,它
王昙首,王珣幼子,说不定我便是其后人小时候,因为文化大革命的遗毒,有骗子跑到我们小山村,勒令家家交出族谱,否则就要坐大牢。原因就是族谱是四旧,要破除。说白了就是毁掉。那时我很小,大概刚记事,因为交族谱是大事,弄不好会
宗教简史3扒开耶稣的外衣后我们会发现什么?耶稣究竟是谁?他到底做了怎样的事?为何要创立基督教?这些问题放在中国这么一个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环境里而言,很少有人能较为准确的回答上来,如果按照西方各个宗教对门下教徒制定的
古代做太监,程序不可少古代,想做太监,不容易。整个阉割过程,有多个程序。净身前,签合同及婚书,表示自愿净身,同意自己嫁入宫中暗室封闭三四天,排空体内废物,防手术后排泄物污染伤口,危及性命术前,净身者被绑
大清报律中华历史上的第一部新闻法中国千百年的皇权专制社会中,民间意见历来被压制,是十足的鸦雀无声,朝廷与皇帝老儿偶尔广开言路,也都局限在士人阶层谏议的范围内。直到晚晴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社会有所开放,民间报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