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沈眉庄在殿选时说自己读过书,是不是之后的境遇会不一样一些?
眉庄在殿选时的回答是最好的!眉庄一出场,太后皇上都是眼前一亮,漂亮、端庄、稳重,标准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太后才会问,可曾读过什么书?
眉庄在家时母亲已经给她指导,包括走路,问安,读书。前两点沈母很满意,第三点,眉庄说:诗经、孟子、左传…沈母打断她的话:错了,皇上今天是选秀,充实后宫繁衍子嗣,不是考状元。
果然眉庄一出场:臣女沈眉庄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万岁万福,太后祥康金安!
声音温婉动听,太后点头问:可曾读过什么书?
眉庄:臣女愚钝,看过女则、女训,略识得几个字。
皇上已经开心地不得了,一改那会儿的勉强、不耐烦,说:这两本书都是讲究女德的,读过四书吗?
眉庄:不曾读过!
太后:女儿家多以针线女工为主,你能识字就很好了,记下名字,留用。其实太后并不是多反对女子读书,也并不在意眉庄读没读过四书,但眉庄的回答太后最满意:温婉、谦逊、不卖弄,给这一众秀女做了个表率!
所以,后来眉庄在完全无宠的状态下,能很好地生活,就是靠当初给太后的好印象,护着她,还晋她为惠嫔。
说到卖弄,就要说眉庄的才学,其实入宫不久就被皇上发现了。眉庄喜欢菊花,一承宠皇上就派人送来了各色菊花,还把眉庄的住所改成存菊堂。皇上问眉庄为何喜欢菊花。
眉庄: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臣妾喜欢他的气节。
皇上:你读过不少书!
眉庄:臣妾卖弄了,请皇上恕罪!
皇上:朕喜欢你读书,读书能知礼。菊花有气节,可是朕更喜欢他独立秋风,不与百花争艳,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得住长远。看,皇上并非不知眉庄有学问,并且说了那一番不争春耐岁寒的话,如果不是眉庄难产而死,那真是要享得长远了。
如果不是皇上知道眉庄有学问,也不会让她习学管理六宫事宜,招来华妃嫉妒,几次死里逃生,看过眉庄还是没有好好听妈妈的话!
沈眉庄在殿选时候的表现,是最符合一个嫔妃规矩的。她的礼仪应答得如同教科书一般的标准。
1,沈眉庄的应答是经过家中长辈指点并教导过的。
沈眉庄心高气傲,一心想嫁世界上最优秀的男子,那么皇帝是不二人选,她是一心想入宫的。
在家中的长辈的指导下,沈眉庄明白了在选秀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准。选女子入宫,是为皇帝充实后宫,以备生育,而不是考状元做学问的。
2.沈眉庄在殿选的时候受到了太后的青睐,这是她一生最大的保护伞。
《女诫》与《女则》都是指导女子言行的书,太后作为过来人,必然懂得后宫争宠的厉害。太后为皇帝选嫔妃,不是看哪个女子聪明美丽,而是更看重女子的德行。
沈眉庄出身世家,举止端庄,回答得宜,性格内敛,这一切都引起了太后的极大好感,直接被太后留用。这对于沈眉庄和她的家族来说都是一份荣耀。
3相对于沈眉庄来说,甄嬛的锋芒毕露让她吃了大亏。
在殿选上甄嬛的一句,嬛嬛一袅楚宫腰,引起了皇帝极大的兴趣。
但这种锋芒毕露,这种卖弄学问,也引起了太后的极大反感。这个印象始终在太后脑中挥之不去,太后从未真正喜欢过甄嬛,对她总是严加防范。
如果甄嬛没有主角光环的加持,没有长着一张纯元脸,那么此时甄嬛会直接被太后淘汰下去,没有入宫的机会。
4.沈眉庄作为一个想入宫的人,留下来才是首要目标。至于自己有多少学问,以后可以慢慢的在皇帝面前展示出来,不急于一时。
腹有诗书气自华,沈眉庄的才华是不会被埋没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沈眉庄的才华与气节不仅吸引了皇帝,也让读者非常喜欢她。后宫的权谋与黑暗,冷血与算计,那是沈眉庄这样端庄,高洁的女子能忍受的呀。最后还是被安陵容算计了,香消玉殒。
沈眉庄是《甄嬛传》中的女主角之一,其历史原型是雍正帝的谦妃刘氏。她饱读诗书,识大体,精通琴棋书画,满腹经纶,可在殿选时皇帝问她是否读过四书,她却谦虚地回答不曾读过:
沈眉庄回答皇上未曾读过书太监:济州协领沈目山之女沈眉庄,年十七。
沈眉庄:臣女沈眉庄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万岁万福。太后祥康金安。
太后:可曾读过什么书?
沈眉庄:臣女愚钝,看过女则与女训。略识得几个字。
皇帝:这两本书都是讲究女德的,不错,读过四书吗?
沈眉庄:臣女不曾读过。(皇上表情由轻松转为凝重)
太后:女儿家多以针线女红为主,你能识字就很好了。
沈眉庄:多谢太后皇上的赞赏。
太后:记下名字留用。
太监:沈眉庄留牌子,赐香囊。
沈眉庄端庄大气优雅
沈眉庄一出场,在她的身上就有一种端庄大气的优雅,的确与众不同,这让她在太后和皇帝眼前刷的一亮,她的端庄大气,贤良淑德是太后最为看重的。她实则是一位满腹才情的淑女,博学多才,饱读诗书,可当皇帝问她是否读过四书时,她明明读过,可为什么不说实话,而要隐瞒呢?
母亲教导沈眉庄回答皇帝问题
这得从她的家庭教育说起:沈眉庄母亲:走几步我看看。
旁边教习嬷嬷一:走吧!(沈眉庄体态轻盈地走到了母亲面前)
旁边教习嬷嬷一:很好,我们大小姐走得极好!
旁边教习嬷嬷二:腰肢更软些,皇上会喜欢。
沈眉庄母亲:说句话听听。
沈眉庄:臣女沈眉庄参见皇上太后,愿皇上太后万福金安。
旁边教习嬷嬷一:不错,很合规矩。
沈眉庄在家准备彩排面见太后和皇上沈眉庄母亲:若是皇上问你读过什么书呢?
沈眉庄:诗经、孟子、左传。
沈眉庄母亲:错了,皇上今天是选秀女,充实他自己的后宫,繁衍子嗣,不是考状元,问学问的。
旁边教习嬷嬷一:女子无才便是德。
沈眉庄:是,女儿明白了。
母亲让她走几步路看看
沈眉庄在入宫参加殿选之前,母亲细致周详的在家里安排了一次预演,为保女儿面见太后皇上时不出纰漏,安排了一次彩排,其中她自己就问了女儿一个问题,要是皇上问你读过什么书时,你该怎么回答,沈眉庄如实地回答了自己读过什么书,却曹到了母亲的教训。
她教育女儿道:"皇上今天选的是秀女,不是考状元,问学问的。"旁边的教习嬷嬷又补充了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才是母亲这样教导女儿的根本原因吧!
沈眉庄初入宫中
在清朝张岱的《公祭祁夫人文》中曾提到,"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古代封建社会下,讲究男尊女卑,讲究三从四德。
由男人撑控世界,大到国家,女子不能参政,小到家庭,女子必须要服从丈夫,这话说白了就是让古代女子心甘情愿地被奴役驾驭的一种手段,而沈眉庄的母亲就是受到了封建社会下这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会这样去教导女儿。
沈眉庄荣获圣宠那么如果沈眉庄在殿选时说自己读过书,是不是之后的境遇会不一样一些?
1.皇上是喜欢读过书的女子,还是没有读过书的女子呢?
从沈眉庄回答说不曾读过四书时,皇帝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来看,证明他对沈眉庄的这个回答有些失望,在皇帝的内心他是希望沈眉庄读过四书的。从沈眉庄侍寝之后皇帝与她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喜欢读书的女子:
太监:皇上驾到!
沈眉庄:皇上吉祥。
皇帝:说什么呢?笑那么热闹。也说给朕听听,起来吧!
沈眉庄:谢皇上!这花还喜欢吗?
皇帝:朕昨日经过花房,看见花开得精神,就叫人送来给你瞧。
沈眉庄:臣妾很喜欢,多谢皇上!
丫鬟彩月:回皇上的话,我们小主特别喜欢菊花,所以特别感念皇上。
皇帝:是了,你衣裳上也绣着菊花,为什么喜欢菊花?
皇帝送给她各种珍贵的菊花沈眉庄: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臣妾喜欢它的气节。
皇帝:你读过的书不少。
沈眉庄:臣妾卖弄了,请皇上恕罪!
皇帝:哈哈,朕喜欢你读书,读书能知礼,菊花有气节,可是朕更喜欢菊花独立秋风,不与百花争艳,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得长远。
沈眉庄:臣妾受教了!
沈眉庄失宠来到太后身边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皇帝非常欣赏读过书的沈眉庄,他也更是喜欢读过书的女子,从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一句诗的答对就可以让一个身份低微的宫女逆袭成为皇帝的宠妾来看,
皇帝对读书非常看重,因为他自己也喜欢诗书,读过书的女子更容易和他在精神和思想产生共鸣,甄嬛能受到皇帝的宠爱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她就常常和皇帝在一起谈论诗书。
沈眉庄和皇帝感情淡薄
2.皇帝既然喜欢读书的女子,那么沈眉庄在殿选时说没读过书,这对她之后在宫中的境遇有没有影响?
其实对于沈眉庄来说影响是不大的,入宫之后就被太后赞扬,是唯一一个被皇上封为贵人的小主,并且还是第一个侍寝,她的待遇在同一批秀女中一开始就占据上风。
侍寝之后皇上更是对她宠爱有加,还冠以协理六宫之权,可见皇上虽然喜欢读书的女子,但对于沈眉庄而言却并没有因为在殿选时说自己未曾读过书而遭到皇帝的不待见。反之在得知她读过书后只是更加的欣赏。
沈眉庄难产而死
沈眉庄一路高开低走,刚入宫时踌躇满志、志在必得,受尽皇帝的恩宠,但却好景不长,华妃刁难,她隐忍不发,直到被人设计假孕争宠事件,皇帝的做法让她寒心,从此开始她彻底绝望,也就此消沉下去。她曾对皇帝托付真心,未曾想,在最关键的时刻,皇帝却不信任她。
从此之后,沈眉庄不再参与争宠,对皇上也没有往昔的热情,冷冷淡淡,她忘记了当初入宫的雄心壮志,或许她不允许自己付出地真心遇到一丝瑕疵,一旦这种美好被破坏,宁可高傲的枝头抱香死,也绝不委屈求全。
皇帝进沈眉庄为惠妃
所以沈眉庄在宫中的境遇是由她自己的性格决定,和她在殿选时说读过书或是没读过书没有关系。要说有关系,那就是她心高气傲的性格导致的,一入宫门深似海,需要做到的是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方能在这如战场的深宫之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沈眉庄最后更是选择走了极端,越走越偏,越走越远,她出轨温实初,背叛皇上,并和温实初生下静和公主,也因此难产而死,皇上还因她生下公主,进她为妃位,可见皇帝对沈眉庄的包容并不比甄嬛的少,只是沈眉庄太过清高不愿低头造就了她自己的悲剧。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董檀聊剧,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沈眉庄就算是在殿选的时候说自己读过书,她的命运一样不会改变,从甄嬛的身上就可以看出,是否读过书,对是否得宠是没有影响的。
皇上喜欢有德行的女子,但更喜欢有才情的女子
眉庄在殿选前在家受过训练,无论是行礼还是说话都无可挑剔,其中她母亲压对了一道题,就是关于读书的。她是读过书的,却说自己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应了那句女子无才便是德。甄嬛在殿选的时候就没有隐瞒自己的才华,脱口就是"嬛嬛一袅楚宫腰"。所以说,眉庄就算自己读过书,也没有什么影响的,皇上该喜欢还是会喜欢的。
眉庄的结局是她的性格造成的
"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眉庄喜欢菊花,她的性格也如菊花,她敢爱敢恨,既然爱就深爱,不爱就是不爱,所以她的结局是她的性格造成的。皇上是冤枉她了,也为了偏袒华妃,但是皇上是有苦衷的,眉庄她不管这些,她只知道自己内心和情感都受到了伤害。后来她为了腹中的孩子,和皇上"重修旧好"也是不得已。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眉庄就是太傲了,所以她才冷落了皇上多年,其实皇上还是喜欢她的。
沈眉庄进宫前,被教导要说自己没读过书,"女子无才便是德"。
事实上,殿选她也是这么做的。但从皇上对甄嬛的态度,皇上还是很喜欢有才华的女子的,包括后面也是对眉庄说"读书好,读书识理"。那如果眉庄一开始就对皇上表明自己熟读诗书,是不是后面境遇会不一样一些,会不会更受皇上喜爱一些?
我认为不会。
从皇上与皇后的谈论可知,眉庄在他们心里的标签是"端庄,懂理",会不会读书其实都不影响这份标签。而像甄嬛标签是"像纯元皇后般貌美,能说会道",这才是与读书有关的。
其次,眉庄到底读书多还是少,进宫后皇上自然会明白,并不急在这一时。之后发现还会给皇上带来惊喜。而殿选选择说"自己没读过诗词",会刷太后的好感值。要知道,在这漫漫后宫,眉庄不愿得宠的时候可都是凭借伺候太后而生存的。
殿选给太后留下的初印象自然也是重要。
至于影响眉庄的境遇更是说不上,眉庄被华妃陷害假孕,是她过于心急了,才会中圈套。当时甄嬛盛宠,皇上也并未完全冷落眉庄,这份心急与皇上宠爱自然也无关系,更不用提一开始殿选的选择了。
眉庄这一生,说到底还是性格造就的。沈家生出来如此温婉美貌的女儿,也教会了女儿端庄懂礼,偏偏又养出了她那决绝的性子。乍一看,她比谁活得都清醒,实际上在这深宫中也是位可怜人。
如果沈眉庄在殿选时说自己读过书,是不是之后的境遇会不一样一些?
许多人看文艺作品时,心里有一个框框,脑子里有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不管是什么时候的男主,他必定得真爱一个女人。《甄嬛传》中的雍正是渣男呀,他不爱宜修不爱华妃也不爱甄嬛怎么办?那么他一定真爱纯元吧。总之,文艺作品中的男人不爱一两个女人那可怎么行?
许多观众和读者并不懂得真爱是什么,以为雍正赐甄嬛汤泉宫浴、给甄嬛一个新婚仪式、给她椒房之宠,就是他真爱甄嬛;殊不知,真爱是他决不会伤害你,是他会站在你的利益上说话做事。
甄嬛怀孕的时候,雍正可以采纳隆科多的建议,等甄嬛生下孩子之后再惩处甄远道。况且甄远道又不是犯了什么重罪。
雍正不爱甄嬛还表现在,甄嬛生下胧月自请出宫的时候,他不批评她,也没有呵斥她,更不禁她足;甄嬛只是穿了一下纯元的旧衣裳,他就雷霆震怒把甄嬛禁足碎玉轩了。
雍正不爱甄嬛还给甄嬛做那么多,那不是雍正宠爱她,而是他对甄嬛的一种捧杀;更何况,他给甄嬛做的那些事儿,既不用他出力又不用花他自己的钱。他只要动动嘴皮子向苏培胜交代一下就好了,并且,国库里的银子就好像是他自家的一样。
皇上宠不宠爱一个女人,与她有没有读过诗词完全没有关系,他只在乎一个女人是不是听话,是不是好用。
甄嬛读过许多诗词,也读过四书五经,正是甄嬛的这些所谓的才能给了雍正伤害她的机会。
比如与甄嬛一起讨论"朋党",比如让甄嬛评论钱名世的诗集;虽然甄嬛说得都不错,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雍正的眼里甄嬛就是一个天生有反骨的人。
所以,大家想想,如果甄嬛从没读过诗书,如果甄嬛不识字,雍正还能挑她的错吗?如果甄嬛和齐妃一样庸俗无脑,和端妃敬妃一样一副温柔贤淑相,雍正还能治她和甄远道的罪吗?甄嬛就可以在皇宫里面吃吃喝喝平安终老了呀!
虽然沈眉庄说自己只识得几个字,但是她一进宫就是贵人,就有了协理六宫的权力,雍正也算是"宠爱"她了。
雍正之所以对沈眉庄表现得那么冷酷无情,与沈眉庄没读过诗词无关;雍正对沈眉庄绝情是因为沈眉庄与甄嬛关系太好,他是在警戒甄嬛呢。
后来,甄嬛离宫之后,沈眉庄靠着太后自在地在皇宫里活着,如果甄嬛不回宫,宜修和安陵容也不会把沈眉庄怎么样。然而,甄嬛回宫之后,沈眉庄与她走得太近了,安陵容只是为了让甄嬛伤心就害死了沈眉庄。
所以,女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就好吗?如果遇人不淑,这些好品质也能给女人带来灾祸;教育女儿"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吗?不具备一双智慧的眼睛她怎能看清自己身边的人!
沈眉庄错就错在她没有看清甄嬛的真实面目,没有及时地远离她。她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甄嬛说,"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指的就是他不该选择进宫,不该去服侍雍正,她不该拒绝温实初的求婚。
选错了老公,你怎么做都不行,再折腾都白搭。
《甄嬛传》:雍正选妃,太后为什么偏偏只在甄嬛的脚下泼茶扔猫?
看透《甄嬛传》:甄嬛原来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
《甄嬛传》十周年:作者嘲笑甄嬛的技巧太高超,书妆服了
即使沈眉庄在殿选时没有如同甄嬛那般才思敏捷一鸣惊人,可是只要有真才实学,入宫后还是多的是机会的,何况她们一匹秀女之中只有她与甄嬛是出类拔萃的人尖儿,甄嬛进宫就装病避宠一直默默无闻的,剩下的机会还不是都让给了她,所以眉庄实在有很多空子可以去施展她的才华,可是之所以没有达到足够吸引雍正的效果,归根结底还是她腹中笔墨到底不足的缘故。
眉庄后来与甄嬛掏心掏肺地大叙姊妹之情的时候,也曾经说过明知自己与甄嬛相比才不如她,貌也逊色,于是便立志博得个温婉贤良也好,甄嬛通晓诗书,她就着意琴技……所以如此看来,沈眉庄虽然不是普通的大家闺秀那般,俗气地去遵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来约束自己,她也是一样地读书识理博古今经典,只是才情终究不如甄嬛天赋异禀,所以有甄嬛比着,她肚子里那点才学在雍正眼里也不过尔尔……所以即使殿选之时她没有听从母亲的教导,露出自己的才华,只怕也不如甄嬛来得迅捷伶俐浑然天成,至于日后的境遇如何自有命运定夺福气使然,也不是一时的锋芒毕露可以铸就的!
沈眉庄参加选秀,是有意为之,做了准备的。
在家模拟训练时,沈眉庄回答的是看过的所有书,其母马上提醒她错了。女子无才便是德!
是呀,皇上是选妃子,并非是选才子。这么理解也是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太后的确十分喜欢沈眉庄,端庄,大方,举手投足之间优雅,言语恰当,赶紧留下沈眉庄。
这也是后来,即便没有皇上的宠爱,沈眉庄也能好好的在后宫生存。
至于如果当初沈眉庄的回答不是这样,而是照实说了,会不会不一样呢?
其实,如果沈眉庄说了,还不一定有这样回答好。皇上喜欢又才情的女子,但又不喜欢聪明的女子。
所以说,皇上也是个矛盾体。
可是,想想看到但凡有点才情的女子,又有几个笨的呢?
甄嬛有才情,情商高,可是也聪明啊!
皇上喜欢是喜欢,但有些时候也不太喜欢。毕竟,他是皇上,是王,他身边不能有太聪明的人。
不过,太笨的他又不喜欢,比如安陵容那样的,在皇上眼里不过是个唱曲的。
比如齐妃,齐妃说一句皇上怼一句,若不是因为有个三阿哥在,别说小半年不去一回,估计都不会去。至于沈眉庄,皇上不喜欢,但她可以宠,宠得放心。
刚开始知道的是她没怎么读书,后来反现还可以,有点才情,不争不抢,也不吃醋嫉妒。
这样的女子,皇上最喜欢了,因为既能帮衬一些后宫事务,又识大体。
如果没有假孕事件,沈眉庄应该还是那个有心思上位的沈眉庄吧!
所以,当日选秀时的回答,只是让太后十分喜欢,至于皇上,除非他特别上心的,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
主要在与皇上接触中,看皇上的意思了。
皇宫里,真心难能可贵,却也最是白费!
再者,如果皇上最初更喜欢沈眉庄,为沈眉庄带来的不是荣宠,而是灾难!
不会,相反的会和夏春冬一样第一集就领盒饭。
有个细节里面就解释出来沈眉庄受宠的原因,沈眉庄临进宫的时候,她母亲和她提前来了次彩排。她母亲问若是皇帝太后问沈眉庄读过书该何解?沈眉庄说:"《诗经》,《孟子》,《左传》",反而得到了她母亲的训斥。棒打出头鸟,后宫能人诸多,沈眉庄若一下整这么多书,淘汰她是必然的。会成为她的一个坑。若是检其中的几段娓娓道来,太后会多加赞扬,皇帝未免会欣赏她。若是说不出来,这场后宫的选拔,沈眉庄从开头就输了
沈眉庄在正式选秀的时候,不仅没说她的"事迹",而且展现得得体大方。就像是林黛玉一开始见贾母时候,贾母说她的几个孙女都贪玩,林黛玉自然也不好太展现自己,将自己的才情藏了起来。
要知道后宫可是个功利场,比沈眉庄出彩的多了去了。家室、相貌、能力沈眉庄算不上优势。另辟蹊径对她来说再合适不过。当天,沈眉庄只是说了看过《女则》和《女训》。太后大概率找的是儿媳,皇帝找的是妃子不是臣子。故而初次印象,皇帝对沈眉庄评分不必甄嬛低。沈眉庄第一次侍寝:才气开始展现,皇帝夸她拥有女子未有气节,一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臣妾喜欢它的气节"承包了她整个前期的荣耀
现在仔细想来,皇帝对甄嬛倒不如对沈眉庄更好。甄嬛是纯元的替代品。沈眉庄几乎是靠着她的个人魅力一步步让皇帝另眼相看。她拥有后宫人不常见的"低调"‘’沉稳‘’‘’内敛",她的才气是慢慢展现的,仿佛总是能给皇帝惊喜。
皇帝喜欢的女子,不会一下子让他看到城府。同样的也不能过于高傲自负,沈眉庄整个前期的状态,都很不错。她记住了母亲告诉她的内涵,皇帝需要的是一个红颜知己。她也明白自己不能像甄嬛那般执拗,太过于追求皇帝的独爱。淡泊名利,皇帝也曾利用过他,同样的曾经有过让沈眉庄成为华妃管理后宫的想法
沈眉庄得宠的时候,年妃一族即将没落。皇后又不得皇帝信任,皇帝说皇后"身体不好"。让沈眉庄多学些"管家的本事"。沈眉庄笑而不语,皇帝这个时候已经想培养一个绝对可以制衡年世兰的人。
沈眉庄最后还是没成为甄嬛一样的人,不是她成为不了,而是她不想趟这趟浑水。舒舒服服的做个嫔妃,又有甄嬛罩着,没必要找不痛快。
如果不是甄嬛的主角光环,在这部剧里,走的长远的应该是沈眉庄。在后宫生存,有几分真心、有几分自持、有几分耐性,能走得更远。第一,她懂得收敛。
殿选时,被问到可曾读过什么书时,她答的是"臣女愚钝,看过女则、女训,略识得几个字。"
甫一承宠,皇上就派人送来了各色菊花,还把眉庄的住所改成存菊堂。皇上问眉庄为何喜欢菊花。眉庄答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臣妾喜欢他的气节。"皇上说她读过不少书!她的回答是"臣妾卖弄了,请皇上恕罪!"
她知道何时该表现,何时该藏拙,她的表现一部分是发自内心,一部分是教养所致。
第二,她足够傲气,却又识时务。
如果不是因为甄嬛和元后相似的长相,其实眉庄的条件是优于甄嬛的,如果心里没有一个白月光,眉庄这样的气质、形象和谈吐可能是皇上的最爱,所以她很快就脱颖而出。可是年少时,谁还不犯个痴呢?眉庄这位端庄自持的小姑娘也不例外。
很快就从云端跌了下来,好在,跌下来了她也并不是自暴自弃,或者汲汲营营,而是淡然地过自己的日子,甚至能够放下痴念,一心一意侍奉太后。
人的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心有丘壑的姑娘,太后喜欢她是必然。
第三,真心待她之人,诚心以待;不诚之人,她也有防犯。
这个主要体现在和安陵容的相处上。眉庄和甄嬛是少时情谊,不掺杂任何水份,无论甄嬛处在何种境地,眉庄都待她赤诚,无论她走向何种位置,甄嬛永远都是她的妹妹,她愿意竭尽全力地护着她。
可是对待安陵容就不一样了,她对安陵容一直都是冷眼旁观,眉庄这点其实挺好,挺适合在后宫中生存,她一直都不曾对安陵容付出过十足的真心,只是因为甄嬛心善,愿意护着安陵容,她也就爱屋及乌地对她和颜悦色,但安陵容此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成为过眉庄的朋友或者说是姐妹。
只是眉庄毕竟不是主角,她这个角色的存在除了可以陪衬一下甄嬛的人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让人记住,后宫里也并不是没有真姐妹,这一对足以笑傲所有的宫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