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当年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当时,小公被借调到市委某核心部门跟班半年,快到期的时候,人事科长找小公谈话,说借调期快到了让小公先回去,以后有需要再过来。小公当时就愣了,镇定下来后小公直接说了NO。人事科长见小公态度坚决,也没说什么,后来小公又跟班了三个月,之后办理了调动手续。 小公当时之所以敢说不,是因为此前有领导已经明确表态要调小公过去,如果单位让小公回去,这位领导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告诉小公。这也是小公敢当面对人事科长说不的底气来源。 同样的情况,题主相对来说更复杂。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借调只是为了完成阶段性任务,此前并没有考察、拟调动的意图。像这种情况,一旦工作任务完成,或者临时有变化,领导随时可以让你回去,而且根本就没回旋的余地,无论你想不想回。领导通知你下个礼拜回去,显然就是这种情况。 此时,站在你的立场只能服从。要努力把心态放平,好好总结在上级单位借调这段时间的收获,回去工作争取进步,你的这段经历一定会对你有帮助。而如果你实在不想回,不妨可以尝试找领导沟通沟通,把想法告诉领导,真诚不失礼节,或许会有意外收获。如果领导决定继续借调你,那么恭喜你,你的机会来了,你一定要积极表现,争取进一步获得领导的肯定,说不定以后还有调动的可能。 总的来说,是否继续留下,能不能留下继续借调,决定权不在你自己,而在领导。你现在当务之急是要做领导工作,而不是自己在这里瞎着急。 想起四年前的一个事情了。我以前一个关系很好的客户,是省某单位的一个某部门的负责人。后来有次我请他们部门吃饭,饭桌上一个从下面地市借调过来的人,马上要回去了,可能情绪有点不开心吧,当场喝多了。然后我和那个领导一起给他送回家,他都吐了一地,在车上的时候,因为就我们三,他哭的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因为当时他老婆孩子在省城上班,他是真想留在省城。后来,把他送到家,车上就我和领导两个人的时候,我问领导,我说他这个确实不能解决编制不走吗?领导给我说,他们处室确实还有编制,但是这个编制很紧张,其实我也明白了,就是这个人呢,他没有抓住机会,也没有积极的向领导靠拢,可能性格内向吧,领导的意思是我给他机会了,但是他自己不懂怎么去做。毕竟这个省级机关想进个人的事情不是处室领导能决定的,还要报上面批准。意思就是这么紧张的名额为啥我作为处长,要为了一个和我无关紧要的人去花这个精力呢?所以你想留下,必须要靠你的所在直接领导来争取。还要看有没有编制,另外还得看上面有没人帮你。 我说个亲身经历过的事。那是2007年,我从乡镇一名小学老师借调到县总工会。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之后,领导找我谈话,让我选择是留下还是走人。 在借调到县总工会之前,我先是借调到县直其他单位的。在那里,是我自己觉得不开心,自己主动选择离开的。离开那个单位的时候,正值暑假开始。 我想,等到了开学之前,我才跟学校领导说一声,我要回去了,重新站在讲台上,教我的书,重新过上平淡的生活。 那年,全省在100多个县的总工会中开展规范工会创建活动。大家都知道,参加一项这样的活动。总是需要写很多的材料的。在那个暑假开始不久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县总工会的办公室主任一起吃饭。 在吃饭的时候,县总工会的办公室主任谈起了创建示范工会的烦恼事,那就是需要写很多的材料,特别是那个总结材料无从下手。这时候,带我一起去吃饭的,我当老师所在那个乡镇的宣传委员就向县总工会的办公室主任推荐我,说如果我借调去的话,肯定能够帮上很大的忙,因为我写材料还是不错的。 县总工会的办公室主任说,他可以跟他们的二把手,也就是党组书记说说,毕竟他只是个股级干部,没有决定权。对了,补充一下,那时候开始,县总工会的主要领导,已经是调配的了,由县人大的一位副主任兼任。 那办公室主任办事效率很高,第二天的下午就打电话给我,说他们领导同意借调我的事了,叫我下一个星期的星期一去报到就行了。 这那样,我就算正式借调到了县总工会,分配在办公室,跟着办公室主任做事,其实主要工作就是写材料,说得难听点,还要造很多材料,很多表格之类的。 创建示范总工会的活动,在我借调进去之后的三个多月后才结束。县委副书记代表我们县汇报的总结材料是我写的。结果很喜人,我们县的总分在全省100多个县区中排名第一,创建成功。在结果出来的那个晚上,我第一次喝醉了酒,那晚我可能喝了有七八两的五粮液。 示范总工会创建的各项工作结束之后,我才发现,县总工会其实很闲,根本没什么紧要的事情是需要去做的。 果然,到了那年的12年中旬,县总工会的二把手叫我去他的办公室,其实就是表达一个意思,现在示范创建活动结束了,单位也闲下来了,现在学校还有一个月左右也放假了,给我两条路选择:一是离开,回学校,或者去哪里是我的事;二是留下,但是是总工会图片室一个自收自支的编制。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考虑。 我征求了体制内几个当领导的人的意见,综合考虑之后,我还是选择了离开。主要是自收自支的编制没有保障,万一什么时候改革了,下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后来,我从县总工会借调到县发改局项目办。这是后话。 回归到话题,借调到上级部门,领导让下个礼拜就回原单位,可是不想回去,有什么办法能留住?我的想法是: 第一,找更大的领导求情是能够留住的唯一办法。既然是单位的领导叫回原单位的,那就代表是整个单位的意思。比如我在县总工会也是那样的。要想留住,你只能找比借调去的单位更大的领导,这可能是唯一的办法了。对于这条路,当年我也想过,可是我一个农村人,哪里认识什么大领导啊,所以只能放弃了。 第二,体面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遇到有情有义的领导,是你的造化。可是,人家不想要你了,人家也一定有自己的难处。比如我借调到县总工会,人家确实不需要你了,工作轻松了,内部的人就能够做完,不必要多一个人了,我也理解。所以,我选择体面的离开,没有选择他们提供的自收自支的编制。 第三,寻找出路,留住希望。我当年就是那么想,也是那么做的。后来,通过另一个领导的帮忙,借调到了县发改局的项目办。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那次我回学校当老师了,那么,我这一辈子也就是当老师到退休了。 总之,强扭的瓜不甜。体制的很多事,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建议你,走吧,别回头。 建议回去,弦外之音就是这里已经不需要你了。我们先来分析几个问题: 1.在什么情况下会借调人员?上级部门比较忙,比如有专项工作顾不过来,会临时从同级、下级或者跨部门借调优秀同志来帮忙,以缓解本部门或者专项工作人手不足的情况。 2.哪些人会被借调? 一是上级单位用过的或者了解的,知道来了会干活、能干活。 二是单位推荐的,上级单位安排说需要一个或者几个人过来帮忙,单位根据需求推荐。推荐也有很多门道,总体有三种情况:(1)有的单位推荐最优秀的过去,觉得出去了代表单位形象,尤其是给上级单位干活,必须高标准完成任务。(2)有的单位推荐中等的过去,把最优秀的留在本单位干活,不能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安排中等优秀的去,听话、工作差不多就行。(3)有的单位把刺儿头推荐过去,反正在单位也不好好干活,眼不见心不烦,干脆把他推出去。 3.为什么领导让你回去? (1)使命已经完成。既然是过去帮忙,没忙了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科室其他人员不好好干活,说明不是多忙了。 (2)领导对你的工作不满意。领导的言下之意就是不需要你了,估计对你不满意的成分很大,有可能你的工作方式方法、成效与他们的期望还有差距。正常的话会表示感谢,借调这段时间辛苦了,干了不少活、加了不少班,表示下谢意,甚至会给你所在单位领导致电、致感谢函,一是表扬你工作的辛苦和取得的成绩,二是感谢你们单位领导的支持。 如果想留,就找人吧,找个能跟领导的上级说上话的人,也许可以留下。 身为工作多年的公务员,我来谈一下个人看法。 题主的描述是:借调到上级部门,领导让下个礼拜就回原单位吧,还说我干了好多工作,弄得科室其他负责人都不积极干活了,可是我不想回去,有什么办法都留住? 从这个描述可以看出: 1、借调单位的领导真不是好东西。借调人家去,无非是看上人家能干活,会下苦。干了一段时间,起码地说,没功劳总还有苦劳吧。他竟然说你干了很多工作,弄得其他科室负责人都不好好干活了之类的借口,卸磨杀驴,过河折桥;本来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咱走人就行了。却还要给你说上一大堆不是,叫你灰溜溜地走人。良心何在?这人品也确实太差了吧。这样的单位领导,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2、单位对借调之人的两种考虑。一般的常规做法,借调下级单位工作人员,肯定要经过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研究,或者至少要经过单位主要领导的同意。对借调的人,正常情况下,应该有两种考虑:1)先借调来工作,此后再办正式调动手续。单位工作上确实需要人,但正式调动要经过比较严格的审批程序,一时办不了,就只能先借调。借调进来了先干工作,然后再进行协调、沟通,争取尽快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既然看上人家,又要人家干活下苦,就必须对人家负责任。所以,正常情况下的所谓借调,不过是正式调动的序曲,只是不便于把话说死而己。当然,前提是上级领导有能力,讲信用,对他人的前途命运比较负责任。职场上常见的借调,正是这种情况。2)单纯只是借力,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正式调人。这种情况,一般适用于非常规性工作,单位内部又没有合适人选,比较专业、完成工作任务又得好几年的工作。如果事先讲清楚,只是借调,从未考虑过正式调动,虽然很不地道,却倒也真诚,来不来由你个人考虑。问题是既然己经借调来了,也确实干了大量工作,却一推六二五,就叫走人,明显是对他人极其不负责任,当然对单位也有很大负面影响,这领导确实是小人,十分地不地道。 3、被借调人员的可能情形。从被借调人的角度讲,一般也有几种情形:1)工作能力确实不行,单位最终决定不要了。这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所借非人,人家决定不要,你说什么还真没用。2)人确实看上,但现在对借调工作人员控制较严,单位领导又协调、沟通能力有限,在组织、人事部门一再督促之下,只能叫借调人员回去。这就苦了被借调人了。因此,借调这条路,并不见得有多好走,说不定会叫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4、被借调人不想回去,有什么办法能留住?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首先要搞清楚单位让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是组织、人社部门清理借调人员,不用说什么了,你也只能回去了。其次,如果是单位的决定,还需弄清楚人家究竟是看不上人呢?还是看不上工作呢?究竟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不论哪一种情况,你大概也只有回去了。最后,如果能看上人,只是沟通、协助不到位,尚有转寰的余地,那恐怕就得出点血了,毕竟,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啊!为了能留下来,或许只能这么干了。 我被借调省一级机关工作2年,创造了本系统借调时间最长记录。期间,数次清理借调干部,我都留了下来,我有我自己的防清理法宝。 我是@职场取经阁 ,关于您的提问,我有三种办法可以防止被清理回去,需要您对症下药。一、借调上级部门工作的好处 借调干部的产生,表面上是为了帮助工作,提升基层业务能力,实际上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一)获得上级编制,成为上级部门正式职工。这是借调上级部门工作最希望得到的结果。体制内单位,上一级部门的待遇、条件永远比下一级好。单拿提拔晋升来说,基层为科级编制单位,你干一辈子也才是科级;基层为处级编制单位,你很有可能干到处级。所以,人人想去上一级部门工作,有更好的前途。 可是上一级部门编制有限,即使招人也是面向全部基层选拔,想取得编制难度很大。这时候,借调干部便出现了,一方面可以以借调的名义享受上一级的部分权利,另一方面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更大的机会获得上级编制,成为正式职工。 (二)扩大人脉,培养自己的关系。在体制内,人脉是很重要的,认识更多的人不仅为自己下步提拔奠定了一定的话语权,也为自己开展工作打好了感情上的基础。人们在提拔投票时,更倾向于把自己的票投给认识或者听说过的人。 借调到上级部门工作的人员,虽然也是干活的,但是上级部门的工作时刻得到基层领导的关注,直接决定着他们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借调干部日常接触的更多是基层领导,至少也是科级领导,这期间可以通过工作,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子,培养自己的关系。至于怎样培养,卖恩情、给面子这些事,职场人肯定懂。 (三)优胜劣汰,更快成为基层领导。能成为上级部门的借调干部,至少是得到本级领导认可的,有自己的能力和本领,否则丢脸的是本级领导。 经过上级部门借调归建后,即使上级部门不打招呼,本级领导也会酌情优先给予基层领导职务,或者是机关工作岗位,毕竟被上级借调过的人员很优秀,不能打上级和自己的脸。 当然,借调干部也有很多弊端,比如组织关系在基层单位,每年的年终考核和福利基本上和本人无缘,除非上级指定。但是,长远看,利大于弊。二、借调上级部门被清退的原因分析 借调干部借调时间的长短,各系统有自己的规定,但正常都是半年或者3个月。这里需要注意:没有明确要求,不能连续借调。 (一)本系统一把手要求清退。按照作风建设的要求,本系统一把手为了强化工作作风,会集中开展借调干部清理活动,要求所有借调人员全部归建。这是最危险的,我先后经历了三次,但是都平安度过。 (二)部门领导要求清退。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说您需要努力了。一般情况下,部门领导针对您的清退,属个人行为,意味着对您工作或者个人的不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您没得选择,只能服从。当然,如果有别的部门要您,另当别论。 (三)基层单位要求清理。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我身边有人经历过。一方面基层领导出于本级工作的考虑,另一方面您有点失控露管了,本级领导对您不放心,怕出事,毕竟基层领导才是您最直接的责任人。 作为借调干部,当然不希望回去,毕竟编制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面对这种情况,您需要精心谋划。三、如何应对借调干部被清退 原则上,借调干部必须服从组织安排,令行禁止。但是,有时候不用那么死板,其实多您一个不多,少您一个不少。 针对系统内一把手要求清理的现象。系统内一把手要求清理现象的出现,是着眼全局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只要部门领导保您,借口某项重要工作缺您不可,您就可以留下来。如果保不住,您可以暂时回基层,过了这段时间,重新回来。我在三次清理中,部门领导保了我2次,第三次就是回去待了1个月,又重新借调的。 针对部门领导要求清理的现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爱莫能助,您的工作能力或者是情商确实需要提升。建议您乖乖回去,至少不念功劳念苦劳,回到基层,您一个机关干部的岗位跑不掉。 针对基层单位要求清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您缺乏和原单位领导的请示汇报,或者是对原单位领导的任务没有有效完成。建议您亡羊补牢,主动向基层领导作出解释,最好拿出对原单位有利的成绩。但是考虑到您说已经通知了,建议您不要强留,还是先回去,下步再借调上来。 这里划重点,所有应对措施的前提是,您必须有过硬的本领,能够胜任上级部门岗位的需要。同时,不要过份死板,人挪死树挪活,这个部门不借调您,别的部门也可以借调您,请您细品。 最后,@职场取经阁 认为,不论是借调干部,还是基层人员,都应该不忘初心,努力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散热、建功立业。 领导让你下个礼拜回原单位,是对你借调期满的意见,代表借用单位的态度;而你不想回去,是你个人的想法。要实现这个想法,最主要的是借调单位继续借用你,或将你调动进来,不过,根据领导说你干了好多工作,弄得科室其他人都不想干活了,调动你进来是不可能的。 一个礼拜时间,与领导交流沟通是足够了,如果你借调期间,工作确实干的不错,且借调单位还有需求,同时,能正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履行岗位职责,为科室加分,再继续借调你一个周期,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 2019年,我被借调到上级单位工作一年,圆满完成任务后,我就拿着之前的借调通知去找主管单位的人事科,要求回原单位。理由是工作量比原单位大,工资却比原来少(借调单位的奖金系数没有原单位高的原因)。所以,我顺利回到原单位。 上班才三天,原借调单位的领导,打电话给我,问我能否再继续借调工作一年,并主动承诺补足年度奖金差额部分。我当时就问了,再次借调的手续怎么办?领导答复,请示过主管部门人事科了,只要我同事借调,人事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此可见,你能否留下来的关键,确实是借调单位是否愿意继续要你。只要他们要,即使借调期到了,借调单位都有办法与主管部门沟通。 根据经验,领导没有通知你立即走人,而是预留了一周的时间,这其中的学问,作为明白人的你,应该十分清楚。也许领导是看出了你不想回去,才以你太勤快为由让你回原单位,难道勤快真的不好吗?自己去掂量吧… 看到关于借调上级部门的问题,让我想起了13年的时候借调市直某部门半年的"血泪经历"。 我是一名乡镇公务员,常年在基层工作,可老婆孩子却在市里安家。为了结束这种两地分居的生活,我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想要调回城里,除了在乡镇努力工作积极表现自己外,我还通过各种关系寻找借调到市直部门工作的机会,意图先借调然后办理正式调动。 我的努力有了回报,13年春节刚刚过,我就接到去市直某部门借调工作半年的通知。这是个实权部门,是个大单位。到了借调单位后,我更加加倍地努力工作,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服务领导,主动揽活、主动加班加点,有时候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才回家。但这个时候我是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终于可以每天都能回家了,老婆孩子也很开心。 在借调期间,我负责的项目也顺利完成了各种前期筹备工作,还实现了提前半个月开工的目标。科室同事、分管领导都对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表示满意。借调期即将满的时候,分管副局长找我谈话,传达了想要让我继续再借调半年的意图,并解释说因为现在单位里还没有腾出公务员编制调动我,而半年后单位就有一名老同志退休,到时候可以调我进单位来。 我当时就很兴奋,觉得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有盼头了,忙不迭地向领导表示感谢,工作更起劲了。 可谁也没想到,到了半个月后,真正借调期满的那天,我原单位的领导打来电话,让我借调期满准时回原单位上班,并说因为我长期借调,增加了同事的工作负担,还让单位其他同事都不安心工作了。我向领导解释说,我在这边有希望调动进市直单位,而我的家庭是在市里,调动到市直单位是我的最大愿望,希望领导成全。可原单位的领导就是不肯松口,认为我是故意拖延时间、偷奸耍滑,说除非明天就办调动手续,否则还得回来。最后还发狠说,要么回来,要么把我拒绝回单位的事情报告组织和纪检部门。 我那时候就懵了,想不通原来一直支持我关心我的领导,怎么在这关键的时候给我使绊子。于是我就向借调单位的领导汇报了,希望借调单位能够出面帮协调。没曾想的是,借调单位的领导只是对我说,那你就先回去吧,好好工作,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让你上来。 我只能万般无奈、灰溜溜地回原单位工作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虽然我很不甘心,因为自己在这半年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很多的心血,甚至都把自己当做借调单位的一份子了,自认为融入了这个单位了。 最后的结果是,我一直到现在都还是在乡镇工作,再也没有机会调到市直单位了。而那位急吼吼让我回原单位的领导,当年他就调回县里某部门当局长了,后来经过了解,那时候是考核县处级领导提拔人选的关键时候,他担心自己领导乡镇工作出漏子,所以就一门心思要我回来"堵漏"。可结果是,我没调动成功,他也没得到提拔。 现在回头想这个事情,我都为自己感到难过。主要没做好三项工作:首先是没有做好原单位领导的工作,搞到自己后院起火了。那时候自己光想着在借调单位努力表现,却忘了原单位也需要自己"努力表现";其次是在借调单位做领导工作也不到位,其实我借调期满的时候借调单位也还是有一个备用编制的,只是这个备用编制轻易不能使用而已,除非是主要领导同意,而我那时候就没能做好主要领导的工作;再次是自己那时候过于"年轻幼稚",明明自己上门没人,却不懂得跑关系,天真地认为做好工作就能得到调动,假如那时候自己跑动跑动,求借调单位的分管领导帮忙协调,或者回原单位求领导放一马,或许结果都不一样。 所以,在这里我要劝题主,假如在借调单位表现优秀,有办理调动的希望,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拉下脸来,丢掉你的清高和幼稚,积极跑动跑动,既要做借调单位领导的工作,也要做原单位领导的工作,他们都是能决定你未来的人,要努力争取留下来! 让上级领导直接给你们单位领导说,大压小,一物降一物!!! 我当年被抽调到局专案组,不想回原单位,就是这么干的! 在基层派出所5年,终于有机会跳出泥潭! 基层派出所应该是公安工作中最辛苦却最不出成绩的单位了! 啥脏活累活都是派出所的,大案要案没派出所啥事! 即使辖区发生个凶杀案,派出所也就能参与个排查走访、维护现场的活! 一年到头处理的大多数都是邻里打架吵架、醉酒闹事、家庭暴力等等鸡毛蒜皮的事,碰见个丢电动车、丢手机的就算是大案了! 那年,因为非法集资类案件多发,局里面抽调专人成立了"非法集资类案件专案组"。 距离要求各单位自愿报名,我觉得是个机会,最起码能参与几个亿金额的大案了,也算是办个大案!领导器重,上级重视,还能一展所长,在专案组太开心了,可惜是个临时单位! 专案组由常务副局长担任组长,经侦大队大队长大人副组长,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参加。 因为大队长是我们以前的派出所所长,很认可我的工作能力,就让我当了专案组的总协调员,负责所有案件的统计、汇报,也参加案件的集中突破! 老实说在专案组的工作很舒心,每天都是大案要案,最小的案件也涉及几百受害群众,金额少说也得几千万! 组员们也都是各单位的骨干,和他们一起工作感觉棒极了! 就这样一干就是一年多。 回单位拿警服,偶遇所长,所长让我回去!说派出所需要我。 那天我回派出所拿警服,正好遇到了所长,所长说:磊子,你专案组的事弄得咋样了,咱们所里也一大堆事,不忙了就赶紧回来吧,你看老周他们早就回来了,就你一去一年多! 老周他们都是分到具体案件的,而我是属于专案组办公室的,他们办完一个案件就可以撤了,有新案件再重新抽人,我是办公室的,需要一直在。 这怎么跟所长解释啊,说多了就把所长得罪了!我说:我在办公室那边,没有具体案件,随时可以回来,就怕张队(经侦大队长,专案组副组长)不放人! 所长说:你别管了,我给咱主管副局长说,你明天只管回来!大压小,一物降一物! 我是一个兵,且关系在派出所,自然得听所长的! 当天我就到专案组找到张队,告诉张队,说所长让我回去。 张队当时就急了,因为我是总得后勤,所有案件的协调(包括对接各个办事处、乡镇政府,向市局汇报,各个案件的进度等等)都是我在做,如果我走了,专案组非得瘫痪不可。 张队说:你安心呆在专案组,我去找冯局(组长,常务副局长,比副局长高一级)! 我连忙说:我明天先去派出所报道吧,要不太不给所长面子了。 张队说:你放心,这事明个一早就搞定,冯局也离不开你!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到派出所吃了工作餐,并参加了派出所例会,正开会呢,所长的电话响了,我隐约听到是冯局打的。我猜就说我的事。 果然,所长挂了电话,笑呵呵的说对我说:你还去专案组吧,冯局说这一段太忙了,让你再去一段儿。 我当然得假客气几句:所长,要不你给冯局说说让我回来吧,我在那边干内勤,天天忙的晕头转向,早就想回来了。 所长说:中!你辛苦了,你先去,我见到冯局了给他说说… 这事就算过去了,半年后,经侦大队扩编,把所有专案组民警转到了经侦大队,我也随着到了经侦大队。 借调人员属于寄人篱下,你抢了正式人员的风头,领导让你走也是很正常的。01.在借调单位,借调人员和正式人员是有很大区别的,处处低人一等。 借调人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位缺人主动把你借调过来,还有一种是你想去人家单位,主动找着去帮忙。看你描述的情况,估计你是主动想去帮忙,因为如果是单位把你借调过来的话,领导对你说话不会这么不客气。不过,不论哪种情况的借调,借调人员就好比寄人篱下,你永远不可能和正式人员一样的待遇,正式人员可以提前下班,但你得遵守纪律,正式人员可以少干活,但你得时时处处把事情处理好。更重要的是,借调单位有的福利你一分钱享受不上,还要天天担着"这是我们单位临时帮忙的"标签,着实让人心理不舒服。02.借调人员切忌表现过于积极,影响到正式人员的风头。 其实,你在借调单位,不论领导还是同事,他们不会和你平等对待,在他们心目中,你永远就是个临时工,所以说,作为临时帮忙的借调人员,最大的忌讳就是抢了正式人员的风头。对于领导来说,他会感觉你这个临时人员不懂礼貌,对于正式人员来说,他会心理对你产生记恨,毕竟一个临时帮忙的都比自己干的好,那正式人员的脸面往哪里搁。所以说,你最好是夹着尾巴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能少一事就少一事,因为这里不是你表现的场合。03.领导说你太积极影响别人积极性,说明你们领导还是比较实在和你说实话。 领导想让你走人,他会有很多办法,根本不用和你交实底。比如,现在组织部门正在清理借调人员,像你这种完全可以通过正式的途径让你回原单位,而不用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也就是说,这个领导虽然说话不好听,但终归是实话。那么你既然明白了领导让你走的原因,你完全可以和领导好好解释解释,好好表个态,表明今后好好把握分寸,给予其他同事更大的尊重,我想只要你和领导好好谈谈,应该是可以留下来的。04.结语 借调本来就是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凭什么挣着原单位的钱给借调单位干活,借调单位人手不够完全可以自己去招录,编制满了那就提高现有人员素质,不要总是以工作多为由向基层挖墙脚。当然了,那种有关系主动借调的除外。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