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曲体现着当代年轻人的状态。因为流行的主体是年轻人,一些歌曲之所以能够在年轻的群体中流行是同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切身感受产生了共鸣。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处在生活无头绪或是破壳而出的前期,心中充满迷茫和无奈,呻吟和念经是他们的日常心理状态,所以这样的歌曲容易被他们接受。 也有一些大气有深度的歌曲,如:天边、鸿雁等;大多出自阅历丰富、胸怀开阔的成年人,他们已经历经过坎坷,站在了一定的人生高度,所以他们的歌曲就能表现出宽广和豪放。 属于好的,经典的,必竟是很少的, 低层次,才是主流! 这属于天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一直在倒退 如果一首好听的歌,就会经久不衰,人们会记得住,像王立平,乔羽,雷掁邦,阎肃,唐柯,生茂,孟庆云,施光南等等!他们的歌优美动听,耳熟能详!一唱他们的歌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现在王淇和海来阿木有些歌还是非常优美动听的!当然了,各人喜好不一样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我不懂音乐,纯属门外汉。我自己感觉可能时代不同了,音乐歌曲方面的东西全球借鉴,互补,有些歌曲的确象念经一样重复,只能说咱们的欣赏水为零,不能说人家歌曲本身的水准不强。新时代嘛,就是有时代感,所以这种唱法不足为怪。 我们是个奉行佛教和道教的国家,歌曲像念经也是正常的,慢慢的习惯了就好,如果不能接受就和我一样还是回去听听以前的老歌找找回忆吧。 歌曲好与不好百姓听了算。之所以能经典,流传。是她能给人的享受和记忆及共鸣。这是人的本能。犹如饿了想吃,渴了想喝。燥热时想凉爽。美艳想去感受等。这不是所谓的大牌想写就能有的。那只是空中楼阁。经典的流行之所以被人记忆是与生活,生命,自然等融合共振的结果。是有生命的。否则,死板念经般的声音那不是音乐,那只能给人煩噪。百姓是:不是音乐家的音乐家。百姓普遍能接受传播的才是经典,才有生命。所以音乐的好与不好百姓说了算。只有他们心灵的妮喃和种驻长存。才能永恒。 这是一块神奇的领地,你不去占领便有人去占领,(你懂的)。好的东西会成为经典,差的东西自然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这是人们群众的力量。反正我是学不会那种无病呻吟的歌曲的,抗疫期间本可以产生一些优秀的歌曲,但不知这些艺术家们在干什么?只是有一回听到好像是《战袍》那首歌不错,但播的时间太短没学会。 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