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八十来户人家,有厅级副市长,县武装部长,空军飞行员大队长,煤矿矿长等等,但他们都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当官,不是父母官,对家乡建设振兴农村一点作用都没有,家乡山水养育了他们,只落得个他们自己一个人好。反而是位小小的村委副主任,为本村争得了一个文明村屯的光荣称号。 70后。 我的同学原来成分是地主,他爸爸没少挨批斗。记得上小学时,他老爸还晚上时不时叫去挨整。后来因为他是独子,上面5个姐姐。所以他老爸一直供他上学,在初三复读了三四年,上的中专。分工作时,因他四姐夫是县长秘书,故他成了公务员。一晃32年过去了,现在是区办公室主任。应该算是当官的吧。 换种说法:人家的父亲有格局,再苦再累也让其上学。其码你要干什么得有平台。在早些年,他爷爷因为是地主,而且还是过继给地主的养子。在死了之后,生产队都不让他爷爷往地理埋。最后埋在了山顶上一个石缝里。也许是风水轮流转,人家现在混的比较好。 还有一个同学做官之路更传奇,现在是省会市纪检委一把手。不过没事间打字了,以后再说吧。[呲牙] 肯定每个村都有,但是这个和自己没半毛钱关系,别说一个村,就算是自己亲戚在外面做官,也没多大关系。这个世界,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每个人都不容易,有句话:穷不走亲,富不还乡。这也是千百年来古人智慧的结晶,自然有其深刻道理。 我们身边也有在在发展,也是个人打拼的结果,人家也不容易,谁能体谅其成功路上的辛苦呢? 我们抱着一颗平常心就是了,能伸出援手就帮助一下别人,不能也不要苛求。 人在江湖,谁都不容易! 有一个正科级,去年被抓了。 我的村当官的,没有大官,顶天副团级,临转业退伍给个正团级,也就是处级吧。当大官不容易,这需要机会或遇到贵人提携,否则比登天还难。 我们村的人有在外做馒头、包子和做水饺、馄饨的,生意做的风声水起,相当不错。 虽然有几个想做官的,但到后来事与愿违,又都灰头土脸地跑了回来,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操旧业。 好像有一位小子在外面弄得还算不错,前两年据说当上了什么部的部长,后来细一打听,原来他在外边租房开了个小卖部,对外自称部长。一年的纯收入除了房租和一家的花销外所剩无几,勉强维持生活。 我们村有位大领导,也可能是我们县里出的最大的领导了,副省级,每当跟人聊起是本村的时,大家都会说,你们村出领导啊!呵呵,尽管出领导,但是感觉跟自己非常遥远。并没有因为有个大领导在家旁边,自己家就蓬荜生辉。 我们村这位领导退休后就回到老家,对待乡里乡亲非常不错,口碑也挺好,但是这位大领导退休后,因为全省的扫黑除恶中被牵连。 非常可惜,最后按照二级巡视员退休待遇,降了两个级别的待遇,可以说从副部级到副厅级,应该时断崖式的降低退休待遇了,全国估计都是独一份。还给了党内处分,我想,都快退休十年了,还被翻出来,确实有些时运不佳! 看过大领导的履历,确实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做到副省级,其中的艰辛也可想而知。党和国家培养一位领导花费的代价也不菲。一些不法份子为一己私利,想方设法把各级领导干部拉下马,其心可诛。 为什么大领导会受到牵连,这跟我国依法治国道路越来越正轨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明确看出,退休不再是官员的"保险箱",也不再味着"平安着陆"。 一个在工信部,一个在海关。人家压根就不回来的……[微笑]再有的都是科局级的:派出所所长,图书馆馆长,中医院院长,水务局局长,财政局局长……除了图书馆馆长以外,其他人也是一副人五人六的样子……[泪奔][泪奔][泪奔] 村里位乡亲,做到正厅级。 我的这位乡亲最高职务是计划单列市的市委副书记。到他所在的城市出差时,对他的官声评价没去做什么了解。 但是我知道他在我们乡亲的眼里,一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上学的时候,家里条件十分困难。那时中学离家路途遥远,所以学生都是带午饭上学。但是他家条件不好,经常不带饭上学,饿着肚子熬一下午。他的同桌是位残疾人,腿脚不太灵便,但是家里的条件相当不错。这位同学每天带饭的时候都多带一些,或者直接带个双份。要么分一些给他吃,要么直接给他一份。所以他上了三年初中,基本上吃的同桌三年的午饭。 大学毕业后他步入仕途,官位也是越做越高。但无论身处何位,对他的同桌都始终不忘。在他担任地级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时,多次邀请同桌两口到他家做客,每次都是他亲自背着同桌从1楼爬到5楼。 后来同桌两口子不幸遭遇车祸,双双遇难,留下两个年仅十几岁的女儿。他不仅把同桌的后事办了,更是把他的两个女儿接到自己家中亲自抚养。一直把两个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并且帮助找了工作成了家。 一直到今天,父老乡亲提起他也是直竖大拇指:这个人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