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学!中考语文快速得分丨名师说
编
者
按
初三各科应该如何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心态要怎么调整,才会张弛有度?新学期,踏征程。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海峡教育报邀请来自全省各地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他们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近年来的中考题型特点,给学生们分享实用的复习建议和学习方法。
今天推出的是语文学科,我们邀请福州江南水都中学林忱怡老师 ,为同学们带来《语言运用类题型答题指南》 。
语言运用类题型答题指南
语言运用题灵活多变,结合近三年的福建中考来看,考查方向上多以字音字形的填写、词语的运用、病句修改为必考题型。考查目标上多以针对性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语感,如句子衔接、仿写、对联、修辞运用、典型语法、标点使用等内容。从题目的创设来看,考查内容近年多以选取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的语料为命题素材,以情境化活动的构建为设置编排。因此,在做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的大任务或活动主题,并将题目置于语料情境思考回答。
No.1
词语使用的辨析与运用
本题重在日常积累,应熟练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积累辨析多义词、近义词,并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熟练掌握关联词的使用。
1.词语使用的范围、程度以及固定搭配
【例】"战争" "战役"和"战斗",三者所用于代表的战事范围大小不同,范围由大到小。
2.词义的轻重、着重点
【例】"堪称"和"称作"二者在情感的轻重上不同,"堪称"有更多赞美之意。
【例】"惊叹"和"惊动",二者都有惊讶之意,但"惊叹"侧重在"赞叹","惊动"侧重在触动、震动。
3.词语的感情色彩
主要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1)褒义词带有赞许、喜爱等感情色彩;
(2)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
(3)贬义词带有否定、厌恶等感情色彩。
【例】"堪称""称作"在情感色彩上不一样,"堪称"更带有褒义色彩,"称作"为中性词语。
4.成语的辨析
一定要准确了解其意思,并置于语境思考成语是否恰当使用。避免望文生义、情感色彩判断不当或使用对象不当。
【例】"万人空巷",意思为"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而不是 "街上空无一人"。
【例】"处心积虑""卷土重来"容易误认为褒义词。
【例】"富丽堂皇"使用的对象为建筑等。
5.关联词的辨析
关联词的使用有固定的搭配。关联词的辨析常以病句修改、句子排序等考点结合出现。
【例】"只有……才""只要……就""之所以……是因为……"等等。
(1)表示并列关系
用于两个并列的分句之间。
【例】"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2)表示选择关系
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表达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中选取一种。
【例】"要么……要么……""或者……或者……""不是……就是……""宁可……也不……"(选前取后)。
【例】"与其……不如……"(舍前取后)。
(3)表示转折关系
用于表示某个事物的转变、变化,强调变化后的状态。
【例】"虽然……但是……""尽管……还是……""然而……""但是……"等。
(4)表示因果关系
【例】"因此……""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5)表示条件关系
用于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或动作的发生需要或排斥的条件。
①表示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结果;
【例】"只要……就……""凡是……都……"。
②表示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出现结果的必不可少条件;
【例】"只有……才……""除非……才……"。
③表示一件事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必定出现相应的结果;
【例】"无论……都(总)……""不管……也(总)"。
(6)表示递进关系
用于表示第二个分句以前一个分句作为基点,并且比前一个分句在程度或者范围上更进一步。
【例】"不但……而且……""不仅……还……""甚至……"。
(7)表示假设关系
用于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假设条件,后一个分句表示这个条件实现后将产生的结果。
【例】"如果……就……""要是……就……""哪怕……也……"。
No.2
病句辨析与修改
病句修改要遵循先查清病句后修改的步骤,对病句进行增加、删减、调换等修改。要注意在尽量少修改的基础上尽量保持句子原意。此考点常以选择题、修改病句、写出正确句子等形式出现。
1.成分残缺
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例】这次展览的"太空画展",我心中也播下探索未知、学习科学的梦想种子。
【评析】"我心中"前可加"在"。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
【例】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表明了中国航天人执着勇毅的探索精神。
【评析】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彰显了中国航天人执着勇毅的探索精神。
3.分类不当
【例】"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
【评析】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4.前后矛盾(两面对一面)
【例】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后,兴起了儿童厨具购买热潮,一些网店里,有的儿童厨具甚至月销量超过4万件左右。
【评析】"超过"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一。
5.否定误用
【例】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评析】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能否"。
6.语序不当
【例】这次展览的"太空画展",我心中也播下探索未知、学习科学的梦想种子。
【评析】"探索未知"应与"学习科学"互换。
7.重复累赘
【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就要进入建造阶段。
【评析】"即将"与 "就要"重复,删去其一。
8.用词不当
【例】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陌生。
【评析】"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较陌生。"
9.句式杂糅
【例】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评析】 "根本原因是……造成的"为"根本原因是……"和"是……造成的"杂糅而成,应去掉"造成的"。
10.关联词误用
【例】荆州是一座文脉源远流长的城市,灿烂文明并非尘封的过往,也是今天的宝贵财富。
【评析】句意递进,"是……也是……"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是……也是"换成"不仅是……更是"。
No.3
句子排序与衔接
此考点一般要求将所给句子排序填入题中横线处与上文语意相连顺畅,或根据上下句选出或补出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句语意顺畅。
1.认真阅读语段,把握语段内容中心
2.理清思路
(1)常见选段
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的议论性句群。
(2)特点
常常把观点置前,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
【例】说明性句群,往往把事物、事理的特点概括放前,把说明材料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例】写景的句群常按游踪或观察角度组句,如视线从仰视到俯视,写作顺序从上到下等组织句子。
3.善用语言标志,把握句间的逻辑关系
句间常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等逻辑关系,往往可以通过以下标志理清。
(1)关联词、提示性的词语(如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等)。
(2)句式的相似。相似的句子往往相邻排序,或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特点。
(3)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找出上下关联的句子。
(4)主语的转变。注意句子主语的转变,紧密相连的句子陈述对象前后一致。主语的转变往往意味着话题内容的转变。
【例】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②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
③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④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
C. ②④①③D. ②④③①
【评析】根据所给句子,①②句式相似,存在递进关系,③④句式相似,存在递进关系,根据选项可知①②应分别与③④搭配,故选择A。
No.4
标点的使用
常用的标点有顿号、逗号、句号、冒号、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等,现就容易错用的标点作出说明。
1.表示概述或确数
表示概述的地方不用"、",表示确数的地方必须用"、"。
【例】这一情况持续了三四天。(表概述)
【例】今天由第一、二组做卫生。(表确数)
2.并列句分句之间
并列分句间用";",分句内部若还有并列,则小并列用"、",大并列间用","。
【例】对中国青年来说,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
【评析】"今天,以生逢这个伟大时代为荣"与"明天,应该通过奋斗让时代以自己为荣"是并列关系的分句,两句之间应该用分号。
【例】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评析】"横跨龙槽""穿过雾霭"之间用","不用"、"。
3.选择疑问句分句之中
各选项间用",",结尾用"?"。
【例】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
4.破折号
"——"(破折号)可用于引出对概念内涵的具体解释、引出总括性的说明、表示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表示声音的延长。
【例】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激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评析】此处为表示跳跃的思绪。
【例】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评析】此处破折号引出了总括性的说明。
5."……"和"等"不能连用
【例】自吴王孙权在武昌(今鄂州)建都至今的1700多年中,武昌鱼倍受杜甫、孟浩然、苏轼……等文人墨客的青睐。
【评析】应删去"……"或"等"。
No.5
写作表达
此类题目常以补写、仿写、对对联等形式呈现,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1.仿写
仿写,要求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题意,参照题干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结构相似、修辞相同、内容关联衔接的句子,使之与原文上下句语意流畅,表达通顺。
(1)读懂原句,明确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所要仿写的内容有何内在联系,明确所要仿写之句子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2)明确题目对修辞有无限制。
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运用恰当的修辞、句式对原句进行模仿。
(3)明确题目对句式的要求。
如是否为对偶句、因果句、条件句等,仿写时应注意句式的仿造。
(4)明确表意。
在符合题意的要求下,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语言表达通顺流畅。
2.补写
补写的要求与仿写相似,应在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字数、陈述对象、写作内容、句式要求、修辞手法等)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想象,由此即彼,流畅地、有文采地表达。
【例】(2022·陕西)请用一组排比句完成演讲稿的开头部分。
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千秋太史公,精神永流传"。
【参考答案】司马迁,他秉笔直书,记载历史人物;他不负使命,成就史家绝唱;他坚忍不拔彰显生命价值。今天,他的精神依然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例】(2022·陕西)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作为你的座右铭。
像牛一样劳作,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句话深刻诠释了柳青、路遥两位先生的精神追求。
【参考答案】像蜜蜂一样酝酿,像鲜花一样绽放。
【例】(2022·四川成都)《新华字典》在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你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模仿下面"白杨礼赞"的示例,为《新华字典》写一段赞语。
示例:漫天风雪中倔强向上,茫茫高原上参天耸立。你是树中的伟丈夫,将不屈的精神发扬。
【参考答案】错字连篇中执着改错,网络语言中汲取精华。你是作品中的智者,将优秀的文化传扬。
3.对对联
对联言简意赅,格式上有特点,做此类题应遵循对联的特点,其特点如下:
(1)上下联字数相同
(2)词性相同
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来说,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语词性相同,如名词对名词。
(3)结构相应、节奏相合
上下联结构应该一致,停顿位置应该相同。
(4)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必须相互关联,彼此联系。
(5)平仄合律
严格的对对联还要求"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为仄声(第三、四声),下联为平声(第一、二声)。
【例】(2022·内蒙古)根据下联写出上联。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达一万余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上下两千余年,以万里长城为代表的中华伟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有对联赞长城: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上下两千年,中华伟迹,风流人物看今朝。
【参考答案】东西一万里,世界奇观,巍峨屏障连古塞。
【解析】根据下联可知,"上下两千年"为从时间角度评价长城的特点是"中华伟迹",意义在于"风流人物看今朝",结构分别如下:"上下两千年"为"此处方位+数量","中华伟迹"为偏正短语,"风流人物看今朝"为主谓宾结构短语。故可得出答案。
编辑 / 制作:林晓婷 审核: 林忠锦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