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清朝绘画史从清初到咸丰年间,清朝绘画风格的变迁史
绘画艺术 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展现形式,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当中,绘画虽然不像文字那样承载着极大体量的文化,但确确实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特征。
比如说清朝的绘画历史,我们作为观众,能够较为明显地看到清朝艺术形式的变迁,看到艺术风格受到时代影响所展现出来的特征。
总的来说, 从 清朝初年 到 咸丰皇帝 统治时期,清朝的绘画艺术是经历过几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的。
而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特征,自然是会受到前人所遗留下来的绘画风格的影响。
那么清朝的绘画风格变迁是怎么样的变化过程?
其中体现了清朝的哪些时代特征?
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问题。 清初六人,自成一派
我们在探究清朝年间的绘画艺术风格转变时,一定不能忽略的是明末时期绘画艺术大家对后世的影响。
因为清朝初年,不少艺术家都受到了 明末 的艺术家风格的影响,所以在探究时代艺术风格时,绝对不能以断代的眼光来看待。
在整个明朝的画坛上, 南方和北方的艺术表现风格是极为不同的 。
总的来说, 南方的艺术绘画更加细腻,对于细节的勾勒也更加追求惟妙惟肖的特点。但是北方则更加注重整体印象,也更愿意用一些粗线条来表达,化作旷达的气概。
有时候,行内之人光是观看一幅画作的风格,就能轻而易举地辨别出这幅画作的作者是哪一个流派的画家。但是这一点特征到了明朝末年,就逐渐变得不再那么明显。
总的来说,明朝末年,南北方不同的风格逐渐呈现出了相互融合的趋势。
对于这一种现象,集大成者应当是清朝初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他叫 王翚 ,在他的绘画艺术发展到巅峰时,他真正实现兼容并蓄。
清朝初期这六位比较有名的画家,在风格上互相都有所借鉴。后世之人将他们称为" 四王吴恽 ",他们分别都集齐了前朝各代画家的长处,并将风格融合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
这几位画家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而且在写景之时,个人风格的呈现往往会为景物风格的呈现服务。也就是说,他们的个人绘画特点和习惯,几乎都会为他们所绘画的内容让步。
在清代介绍各位名家大作的画谱当中,这六位十分著名的画家都被详细地介绍了出来。
"纲目"中所写的奉常指王时敏,廉州指王鉴,石谷指王翚,南田指恽格,渔山指吴历,司农指王原祁。
这群人大多出自虞山、娄东等地区,出生和成长的地域相对集中,所以由他们的个人成就出发,人们才会说,娄东画派和虞山画派是真正的清代画坛的正统派。
只有学习了这两种画派,才能说自己是摸到了正统绘画艺术的门槛。
这六位相当有名的画家,算是清初的各位画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绘画风格无一例外,全部都受到了明朝末年的绘画艺术的影响。
但是,他们也能结合个人所处的时代特色而将风格融汇成自己独有的绘画特点。
在欣赏清朝画家的画作时,若是看到清初的六位画家的绘画作品,我们是非常容易将之分辨出来的。
他们的绘画风格比起清朝后期的绘画风格来说,更加偏向于别的朝代的风格。所以我们常常说,他们是前人影响的程度是巨大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六位画家所展现出来的绘画风格,必然也会逐渐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而到了康熙统治后期和雍正年间,清朝的绘画艺术风格又发生了相对明显的转变。 抛开束缚,更加自由
随着 雍正皇帝 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封建文化在时代环境当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甚至有逐渐发展上顶峰的趋势。
在相对严格的政治环境当中,文人们在追求艺术作品表现手法时便会更加自由。
他们会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来逃避现实社会赋予他们的压力, 现实越是辛苦,他们在自己的文艺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就越是自由。
因此,到了雍正年间和乾隆年间,各位画家们在绘画艺术风格上便完全摒弃了先人留下来的风格借鉴。
他们开始倡导随心所欲地作画,在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运用上,也更加注重冲击感和层次感。
这里需要着重提到的是一位名叫 张苍宗 的画师,他的绘画风格基本上能够代表雍正和乾隆年间画师的顶尖水平。
张宗苍是雍正乾隆时期的一位大家,他的画作气势恢宏、苍劲有力,一洗当时宫廷画院惯有的甜熟之习。
他并不是通过宫廷的系统训练培养出来的画家,而是一直在民间作画。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时,偶然间在街边发现了他的画作。
乾隆皇帝瞬间将他引为知己,并且对他的绘画风格大家赞赏。在那之后,乾隆皇帝便邀请他一起去往宫中,并把他包装为了一位新的宫廷画师。
相比较其他宫廷画师来说,他的绘画风格是更加自由的。他从小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培训,其僵化的思维也并未束缚住他下笔的风格。
而且在民间作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景物也更加新鲜,所以他的绘画灵感也是源源不断地。
不过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加入了宫廷画师的行列之后,他的绘画风格逐渐受到了限制。 当一个人的艺术作品开始为统治阶级而服务时,他的作品当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带上政治色彩。
而政治色彩一旦浓烈,整体绘画的艺术鉴赏风格便会大打折扣。
不过相对来说,作为一名宫廷画师,他的风格也算是独树一帜。 至少相对于清朝初期的六位画家和后期的诸多后辈来说,他更加苍劲有力的绘画风格,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星星。
除了说他之外,我们在提到乾隆年间的画家时,还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一个叫沈铨的画家。
他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中原文化算是格格不入的,实际上, 他的大多数作品风格都非常类似于日本同一时期的绘画风格。所以相对来说,他的作品在日本反而更受欢迎。
如果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待他的作品,我会发现,他在色彩的运用上极其讲究,颇有一点原宿风格。在色彩的碰撞当中,我们能够看到画家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极其强大的生命力量。
不得不提的是,他的绘画风格对于日本的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少日本的画家在刚开始学习作画时,都会临摹他的画作。而他在明朝的风格之上加以创新,其独特的风格更是让日本人觉得耳目一新。
而且对于国人来说,一笔一画都讲究细致地勾勒,反而会让绘画作品失去不少趣味性。我们在研究艺术作品时,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其中的纯真和自然。
所以当艺术作品稍显稚嫩,但却又不是纯真时,这种风格往往会更受欢迎。
总的来说,在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的统治时期,画家的绘画风格是更加自由的。
他们逐渐抛弃了前朝时的艺术风格对自己的束缚和影响,开始随心所欲地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正思想和情感。
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各具特色,也构成了这一时期画坛丰富多彩的景象。
到了嘉庆皇帝统治年间,清朝的绘画风格又有了明显的变化。
社会萧条,绘画在变
其实早在乾隆皇帝统治的中后期时,清朝的综合国力便远远比不上先前。而在嘉庆皇帝上位之后,清朝更是逐渐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在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年间,民间绘画的风格更加轻盈和自由。
画家已经不愿意再用浓重的笔墨去勾勒绘画作品当中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人物,他们更愿意用相对舒朗的笔触去诠释自己心中的人或景。
相对于前朝来说,这一时期的绘画更给人一种心上一轻之感。他不会让人产生厚重的笨拙情绪,更不会在作品中给人传达出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绘画往往会让观众的心情变得更加轻盈舒畅。
而到了 咸丰皇帝 统治期间,清朝的社会黑暗和政治混乱更是显露无疑。不少文人墨客都看到了社会的晦暗不明,他们就更是会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都寄托到画作当中。
汤贻汾 和 戴熙 这两位画家,被不少观众称作是咸丰以后当之无愧的乱世画家代表。
他们二人的绘画风格相对于前人来说,减少了其中的轻盈和自由之感,反而更加给人心上一击的感受。
他们二人的下笔都比较重,而且在线条勾勒时也更加注重轮廓锋利问题。所以在他们的绘画中,我们更能够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随着社会逐渐开始衰败,乱世的画家们在自己的艺术风格表现上又更加突出了个人的特色。
比如说 沈宗骞 和 秦祖 永这两个人,他们的身份是非常特殊的,他们二人既是画论家,也是画家。
清朝前期,画论家或鉴赏家等外行之画与专业画家的作品之间有很大差别。
一般来说,议论绘画作品的人,虽然在绘画技巧上比不上专业的画家,但是他们在艺术鉴赏风格上会更加成熟。
而到沈宗骞和秦祖永时,画论家之画竟与当时专业画家的作品没有太大差异。这也可以说明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这一时期,不少专业画家的绘画风格也更加偏向于外行的闲趣。
如此一来,并非专业人士进行绘画时,他们所呈现出来的风格也与专业人士相差无几。
这其实是因为,随着世道的逐渐衰落,画家们已经没有多余的心思再花在画作的精雕细琢上。
他们只需要一幅作品去寄托自己的情感,而不需要在这幅作品上呈现出多么高超和精妙的艺术表现风格和手法。
所以到了清朝末年,我们会发现,各位画家们的艺术绘画作品,反而更能让我们这些外行人看得懂。
这是时代带来的转变,也是情理之中的转变。 结语
从清朝初年开始,极富盛名的六位画家的绘画风格一直受到了前朝绘画风格的影响。而到了后来,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画家们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自由,突破了以往的条条框框。
后来随着社会的衰败,画家们则不想再花费过多的心思去工于技巧。因此清朝的绘画风格所呈现出来的转变,其实也正好代表了清朝整个社会的转变。
参考资料:
1.《艺术鉴赏》
2.《中国绘画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