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世人关注。各种消息满天飞,搅动着退休老人们的心。有些消息,只是传言;有些消息,只是网民的议论;有些消息,只是大家的愿望。不要道听途说,偏听偏信,以免上当受骗。关于社保的消息,一定要从正规媒体获取。 2022年10月28日,央视发布了《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6736万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养老问题,能再次上央视新闻,体现了上级对退休老人群体的关怀和重视。五个好消息,接踵而来! 【1】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养老体系中,除了养老金、医疗保险、取暖补贴、高龄补贴等物质化的金钱福利,还有养老的服务体系。比如,敬老院、养老院、卫生所、看护站以及小区的老年活动场所和设施。2021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5万户,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8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15.9万张。我们在小区里就能看到变化,很多社区都建设养老机构,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照顾。 【2】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待遇提高.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亿人以上,比上年增加3007万人。什么意思呢?更多的人愿意参保了,愿意缴纳社保了,不但解决了这些人的养老问题,还为养老基金的大池子注入了活水。另外,帮扶力度逐步加大,2021年为2354万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6.8亿元。注意哈!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9元,比上年增长5.3%。所以,城乡居民保险的退休老人是一个最需要关心的群体,179元,聊胜于无吧。 【3】部分地区上调了职工医保待遇。 随着社会平均工资上升、老龄化的进展、医疗压力的加大,一些地区会上调职工医保待遇。比如,四川今年从4月1日起,上调了省本级职工医保待遇:一个自然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按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6倍确定,2022年度医保报销限额至少为501336元。医保基金支付上限提高后,参保人的个人花费减少,减轻了的经济压力。 【4】教师群体在11月迎来利好消息。 比如,上级正在加大农村地区教师津贴补贴标准和乡村工作补助标准,提升到400元、800元等不同的标准状态,最高享受1200元,让艰苦边远地区的农村教师的津贴标准超过了城镇教师津贴标准。11月将实施高龄津贴标准,每5年向上提高一个档次,70岁以上退休教师的津贴标准将达到最高状态。 【5】各类津贴差额部分在12月30日前补发。 不管是在哪里工作,北上广深还是在二、三线城市,不管在农村还是城镇,今年上调的养老金也好,各类津贴补贴也好,需要兑现的部分或需要补发的部分,必须在12月30号之前完成。所以,11月份将迎来各种补发的高峰,一般不会拖到明年去。 【6】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的待遇将缩小差距。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了连续18年的连涨,就是要逐步缩小与公务员和教师等事业单位退休养老待遇的差距。从多种信息源可以看出,上级正在做"限高保低"和"调整行业差距"等工作,努力让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进一步提高。目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在3200元左右,上调的预期更加强烈,努力追赶事业单位退休标准。 PS:这三类人要领红包了,可以偷偷笑了。 第一类人:教师群体。 上级加大了对教师群体的扶持力度,一方面要求在职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一方面教师的退休金替代率比较高,有些县城中学的高级教师拿到8000元的退休金,再一方面津贴和补贴逐步提高,还对乡村教师加大了补贴力度,希望做到"栓心留人"。 第二类人:家庭困难群体。 根据公告,2021年为2354万困难人员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6.8亿元。这些人连养老保险都买不起,他们的养老问题始终被上级关怀,直接出钱帮他们缴纳了。他们的养老金也提高了,相信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解决这一群体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日子会越来越好。 第三类人: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单位为他们缴纳社保,只能自己购买。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很大。2023年有望继续上涨,慢慢缩小与事退人员的差距。灵活就业人员享受企退待遇,也会跟着上涨,受益了。 您觉得呢?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