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毛岸英回国前夕,斯大林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支枪
图|毛岸英前言
1946年毛岸英归国前夕,斯大林元帅接见了毛岸英,随后送给他一支手枪。被关监狱
毛岸英8周岁生日的凌晨,门外传来了撞门声以及杂乱无章的吆喝声,而且这些声音越来越近,仿佛近在眼前,毛岸英被这些声音惊醒。他的感觉没错,下一秒,有人持枪闯进了他们家里,并从家里带走了毛岸英、杨开慧以及家中的保姆,他们三人被关在了协操坪监狱中。
杨开慧在监狱中的日子并不好过,敌人也没打算给她优待,小小年纪的毛岸英无力反抗,只能看到母亲被打得皮开肉绽,浑身是血,然后被重新丢进监狱里面。
监狱里没有止血的医疗箱,毛岸英只能握着母亲的手,说:"妈,哪里疼?等我长大后,替你报仇,把他们抓起来。"
图|杨开慧
杨开慧没有诉说自己的痛苦,而是一把抱住儿子,等到伤口渐渐结痂时,再给儿子讲故事,教他读书识字,杨开慧知道,这次她在劫难逃,只是,在这之前,她还是希望能多陪儿子一段时间。
果不其然,杨开慧被关押20天之后就被反动派杀害了,小小的岸英哭喊着,心里的仇恨种子生根发芽。
杨开慧英勇就义以后,有人出面说清,作保,毛岸英和保姆这才得以返回远处。
1936年,上海地下党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在上海流浪的岸英和岸青两人,然后通过白区的统战关系,经由国民党一位高级将领的介绍,趁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实业的机会,把岸英他们带到了国外,而毛岸英也得以进入苏联。苏联生活
第二年初,毛岸英和兄弟岸青抵达了莫斯科,然后在异国他乡开启了新的生活,负责照顾他们的人对于他们的学习也十分的看重,于是便将他们送去了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院等地方进行学习。
图|毛岸青
孩子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安置,在国内奋斗的毛泽东也已经率领红军到达了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但是,每到午夜梦回间,或者是休息的时候,毛泽东总是难免思念自己的孩子们,于是,他写了很多信,然后托人将信交给毛岸英兄弟两人。
信中的毛泽东不再是一个领导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岸英
岸青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青的信……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1941年1月31日
图|毛泽东
两个在异国他乡的小伙子接到父亲的信后,高兴不已,时常将信拿出来重温。
同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悍然向苏联发起了闪电战,这年,毛岸英才只有19岁,在国际儿童院共青团中担任支部书记以及伊万诺夫市列宁去团区委委员。
毛岸英看到这样的场景,心中难以自抑,他申请加入战斗行列,然后在战斗最为艰苦的时候,用俄文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最高统帅部:
敬爱的斯大林同志: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五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眼看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领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苏联人民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
致
革命敬礼
谢廖沙(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1942年5月于伊万诺夫
图|斯大林
信件发出去以后,毛岸英就一直在等待斯大林的回信,可是,十天过去了,那边依旧没有任何的动静,毛岸英自知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又着手写下了第二封和第三封信,可惜,这些信件都一去不复返,安静的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不过,机会总是会来临的,因为苏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曼努意尔斯基将军来到国际儿童院,巧合的是,毛岸英正好和他有过一面之交,自然也认出了对方,便缠着对方,要求他带着自己上前线,这位将军见毛岸英执拗至此,便知道多说无益,随即同意了对方的请求,只是,有一个要求,毛岸英得先去学校学习军事。
毛岸英也是个行动派,在得到征求之后,立刻前往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紧接着又去了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以及伏龙芝军事学院,最后又在1943年1月加入了前苏联共产党,等到回国之后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顺利从军校毕业以后,毛岸英也被授予了中尉军衔,还被任命为坦克连党代表,并参加了苏军的大反攻。毛岸英奔走在枪林弹雨之中,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军人。
图|毛岸英
在炮火之中,毛岸英经受住了考验,毛岸英以为,自己可能没机会见到斯大林了,结果,在他回国前夕,斯大林竟然接见了他,然后送给了他一支手枪,当然,毛岸英知道这支枪的意义,它是斯大林对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奖赏。
毛岸英结下了这支枪,然后在1946年的时候从莫斯科经新疆回到了延安,也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他们父子之间错过了太多的时间,临走之前,毛岸英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如今归来,已经是个19岁的小伙子,随时蓄势待发,能够帮父亲分忧解难的人。
毛泽东上下打量了一番儿子,心中也是非常的满意,虽然儿子没有在自己的身边长大,但是,他依旧长成了大人模样,还是一个学有所成的样子。
图|毛泽东合照
闲暇的时候,毛主席还是将毛岸英叫到身边,询问他在苏联的学习和战斗情况。
"在苏联,你经常读中国书吗?"
"经常",毛岸英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能找到的我就找来读。"
"读过什么小说?"
"读过《红楼梦》、《水浒》,还有鲁迅的作品,不过,《红楼梦》里的诗词不大好懂。"
父子二人一问一答,毛岸英也将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
"读《红楼梦》要掌握要点,‘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对于这里的知识,毛泽东信手捏来,随口就能说出几句。
图|红楼梦
父子的闲聊结束,毛泽东站了起来,眼神眺望着远方,他沉沉对毛岸英说道:"岸英,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系。你在苏联读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这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
几乎是父亲刚出口,毛岸英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他也说:"是的,我离开中国这么久,中国农村我不了解,也不会种田,我愿意向农民学习。"
从这段话中,毛主席明白,儿子毛岸英是个非常谦虚的人,但是,该敲打的还是得说:"你在莫斯科睡得那么好,一个人一张床,到了延安,就是炕,上面铺的是芦席,底下还烧火。艰苦,不要怕;老百姓有虱子呀,不要怕,有水就多洗一洗,没有水,就用手多捉几个。过些时,我替你找个校长,你上劳动大学去。"
毛泽东知道,当时国内的生活环境肯定没有办法和苏联相提并论,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回来之后不适应这边的生活,所以,将一切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都提前和他说明,也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
图|毛泽东
毛岸英知道自己父亲的一番苦心,没有二话,乖乖地做事,毫无怨言。
一日,毛泽东给毛岸英指着一个劳模说:"我现在给你一个学生,他住过外国的大学,没住过中国的大学,他还是娃娃,我就拜托给你,你要教他种地,告诉他,庄稼是怎么种出来的,怎么才能多种粮食。"
劳模听到毛泽东说眼前的小伙子是从国外回来的,有一瞬间的退缩,他能教对方什么呀,结果,毛主席后半句算是让他完全放下心来,于是信心十足的说:"那我行,"种庄稼这是他的老本行,肯定能够教会对方。
毛岸英就站在旁边耐心听他们之间的对话,然后朝着劳模伸出手,便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
距离到劳动大学的时间越来越近,毛泽东也有点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可他还是尽力打点,给他准备了一件打着补丁的棉衣,并叮嘱:"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再回来。等你劳动大学毕业后,再上‘延安大学’。"
图|毛泽东
"好"毛岸英答应父亲,然后背着行囊,告别了父亲。他知道,父亲想让自己理论结合实践,而不是一味地停留在知识上。
毛岸英出去了五十天以后,胡宗南部署着要进犯延安,鉴于当时紧张的形势,村长选择将毛岸英送回毛泽东的身边。
再一次看到儿子,毛泽东又一次打量了他,相比较刚回国的时候,毛岸英已经彻底融入了国内的生活,他的头上用白毛肚毛巾扎了一个英雄结,身上穿着灰土布汗褂子,两条又粗又黑的胳膊上面还泛着油彩,就连脸也变得黑里透红。
看着儿子如今的模样,毛主席心下却是开心了不少:"嘿,白胖子变成了黑小子,和陕北青年一个样子。"
对于毛岸英这个小伙子,村长也是十二万的满意,连连在毛泽东的身边夸奖,"岸英是个好后生,他学会了驮粪、刨地、犁地、播种,还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村里青年学政治、学文化。他在劳动大学毕业了。"
毛主席摸着儿子的双手,不再是细皮嫩肉的,反而起了一层厚厚的茧子,心下更加的满意:"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
毛主席知道,儿子已经彻底适应了国内的生活,他没有娇生惯养,而是对自己未知的内容进行学习。
毛岸英从"劳动大学"毕业以后,又被分配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担任编辑,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北平解放。参加抗美援朝
建国后不久,毛岸英就被分配到了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结果,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之后,他立刻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写信,他想要去参加志愿军,他选择的时机正好,这个时候彭德怀总司令正由北京向中央回报工作。
对于彭老总,毛主席是一万个放心,而且,毛岸英没有多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毛泽东想要让他去接受战火的考验。
图|彭德怀
而且,不管怎么说,毛岸英也是出过国的人,在知识储备方面完全是足够的,因此,他在志愿军总部充当俄语翻译,当没有翻译任务的时候,他又会去中档机要秘书,分管发电报的工作,他整个人就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随时准备被搬到需要的地方。
1950年11月25日,噩梦般的一天,这天彭老总已经一夜都没有合眼了,实在是撑不下去,他便和衣躺在小屋的行军床上,而毛岸英则在签收有三个"A"字的加急电报。
山雨欲来风满楼,就在他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四架美军轰炸机已经抵达志愿军总部上空,朝着北边飞去,发现这边的情况之后,作战室主任成普立刻急匆匆的走进了彭德怀睡着的屋子。
"彭总,敌机来了,赶快防空!"
彭德怀睡眼惺忪,没有理会他的大惊小怪:"怕什么,你那么怕死呀!"
话音刚落,洪学智副司令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然后一把掀开了被子,伸出手就要拉彭德怀出来:"老总,快快快,快躲飞机!"语气中充满了急促。
彭德怀还没有意识到危险,只是笑骂道:"你这个小子,也怕死!"
洪学智知道彭老总没把这件事当回事,"不但我怕死,还怕你死呢!"说话的同时,洪学智还不停地拉着彭德怀朝着外面的防空洞走出去。
直到将彭老总彻底拖走,成普才算是心下松了一口气,点了一支烟放松起来,而毛岸英也刚登记完电报,取出一个苹果开始吃。
谁都没有想到,敌机竟然还会从北边飞回来,而且直挺挺地停留在作战室的上空,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就有一百个银白色的亮点出现,他们发现,这居然是凝固汽油弹。
成普立刻反应过来,朝着所有人大喊:"不好,快跑!"
但是,他说话已经晚了,因为炸弹已经落了下来,而作战室更是直接变成了一片火海,而成普也被爆炸波及,直接摔到了沟里,半边的衣服都被烧了起来,还有半边脸直接被烧脱了皮,还好他没有昏厥过去,求生的本能发作,他拼了命的朝着没有火的方向滚去,经过努力,才算是将身上的大火扑灭。
他们这边一团乱,毛岸英更是直接被烈火困住了。
而司令员和参谋等人只能在火海的外面急得直跺脚,他们不是没想过救人,但是,火势中心温度直接达到了800度,他们根本冲不进去,而且,即便是站在外面,也能感受到火势的灼热。
他们在外面不断地呼喊着:"岸英——岸英……"
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见到火势减小。
最后,等到成普绑着绷带赶到作战室的时候,战士们才在灰堆里面找到毛岸英和一个参谋的遗体。
毛岸英牺牲以后,彭德怀一时之间竟然也不敢将这个消息告知毛泽东,毛主席出于信任,将自己的儿子交到他的手里,可是,如今他却让毛主席白发人送黑发人,命运何其残忍。
但是,这个消息总归是瞒不住的,最后,彭德怀还是告知了毛主席,毛泽东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当场崩溃,他还清楚地记得儿子离开之前的笑脸,他想要建功立业,想要做出一番成就给父亲看,结果,却是传来这样一个噩耗。
经过毛泽东的同意,最后还是将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的土地上,他们在墓前立了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石碑上面刻了几个字:
毛岸英烈士之墓。
毛岸英的一生太过短暂,短暂到他还没有实现所有的愿望,就先一步离开,所以,再提到他时,总是难免想到:出身未捷身先死。这样的人合该一生荣耀,而不是永远地停留在那个战场上。
图|毛岸英之墓
毛泽东失去毛岸英后,一直都不敢将这个消息告知自己的儿媳妇刘思齐,直到一年以后,刘思齐才知道丈夫去世的消息。
不出毛泽东所料,刘思齐根本接受不了这个消息,他们才成婚一年,还有大好年华,他们成婚时许了一生,结果只有短暂的几年。为了让她揭下这块伤疤,毛泽东同意她去苏联留学。
就这样,刘思齐去了苏联,然后在莫斯科大学数力系学习,之后转学回国,又进入了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学有所成之后,她又被分配到了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
丈夫没有办法再报效祖国,那么,她愿意接手,并将此传承下去,继续回报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