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江一家下乡到农村 老知青定居农村 晚上八点多钟,我走出小区1号大门,只见龙阳大道流光溢彩,到处闪灼着霓虹灯光,照耀如同白天一样。我正欣赏着晚上武汉市城市的夜景,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家乡的朋友王小江,打来的电话。 王小江在60年代,还是土生土长的武汉市人,那时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政策,一家人搬到了沔阳县姚嘴乡。 67年一家六口,他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两个弟妹,连父母亲一起6口人住在一栋100平米简陋平房里。一家人一口汉腔汉调,队里社员们都知道,迁来了一户武汉新社员,大家都感新奇,又非常欢迎。 安家两年时间,哥哥大江征兵参军到部队去了,小江挑起了全家责任。他为人直耿,任劳任怨,干活吃苦耐劳,很得社员好评。 哥哥当兵后,小江经人介绍,找了一位附近女朋友,就结婚成家了。 在知识青年回城大潮期间,他们一家决定安家落户,在农村长期定居下来。 82年分田单干后,这近40年时间,家里富裕起来了,他有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了。大儿子在仙桃市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业务做得风声水起。二儿子在一家央企上班,也有房有车。 在农村的劳动中 染上酒瘾,嗜酒如命 小江自从单干后,家庭生活宽裕,每天爱喝上两口,一天不喝酒就横身不自在,老伴每餐炒两个菜,小江总是要喝两杯的。 有一天晚飯,小江又要老伴炒了两个菜,一个青椒肉丝,一个西红柿炒鸡蛋,拿来街上糟坊酿的粮食白酒。 这时老伴明秀端上菜,口里说道:"少喝点,最近你的酒精肝又发了,本来不能喝酒的,你偏要喝。" 小江看着透明的白色液体,心里痒痒的,那能放过呢!只轻声细语的回答道:"我知道的。" 小江一个人自斟自饮,自我陶醉在酒的王国里。一个小时过去了,客厅外晴朗的天空挂起了一轮明月。白色液体里微辣带甜,撩人味蕾的酒精,使得人豪情满怀,心里升起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胸怀:看着皓月当空,又产生了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雅兴。不知不觉中已差不多了,自己低头一看,一斤粮食白酒,还剩下一半。 人生难得几回醉 在这自我陶醉的酒文化中,今晚可算饮得开心,淋漓尽致,人生难得几回醉,一生深爱杯中物。 晚上8点半钟,小江突然感觉腹胀乏力,肝区不适,四肢麻木。老伴用手一摸头部,发觉低烧。 明秀马上用小推车,把小江送到街道医院。 医生诊断,酒精肝发作,街道小医院只能给点药,安抚一晚,明天送市人民医院。 住院一个星期,病情好转 第二天,明秀叫了一辆小车,一直送到人民医院。在起身前就给两个儿子挂了电话,车一到两个孩子就恭候在医院大门口,一起帮忙挂号,办理入院手续。经医生诊断,仪器拍片,小江酒精肝,腹水浮肿,发热,白细胞增多,类似细菌性感染,脾脏肿大,必须住院医疗。 一个星期时间的住院 病房在三楼二号病室,洁白的墙壁,洁白的床单,在人眼中到处都是白色的世界。沔阳县以升格为仙桃市,市人民医院,也是三甲医院,从设施到医疗水平都与众不同。 一进病房,医生护士就拿来了一堆药品,为小江挂上了吊针,一瓶药水吊完小江就好多了。 两个儿子看父亲安定下来,也就各自回单位上班去了。只有明秀陪在左右,寸步不离。 小江自己感觉好多了从床上坐了起来,喝了一杯茶,看老伴为自己日夜操劳,真是过意不去。 一个星期后小江能出院了, 医生开了养肝片,清除酒精肝,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避免向肝硬化,肝癌等方向发展。医生在小江出院时一再嘱咐说:"平时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吃油腻的食物,并要戒酒,多休息,对身体的恢复有很好的帮助。" 小江和老伴专心致志的听完医生的嘱咐。孩子们也一再叮嘱回家戒酒,再不能喝酒了,小江当两个儿子媳妇承诺回家再不喝酒了的。这天大儿子用车一直把父母亲送到姚嘴家里,并且一再嘱咐父亲一定戒酒,再不能沾酒了。 医院诊断酒精肝正在治疗 旧病复发,喝酒照样不误 当我接通电话,只听小江在电话里和我问候目前情况,我一一对应回答。 当我最后问到了关于禁酒的事情时,小江又长叹一声说:"难哪,难于上青天!"我说:"不管上青天上蓝天,戒酒是你下半生最大的事情,必须下决心戒掉。" 小江为难的说:每当端碗吃饭时,心里就发痒,喉咙也作怪,总想先喝几口,后才吃饭。 这时只听电话里明秀夺过手机,大声的对着我说:"家华哥,你看小江回家刚过了一个月,现在又旧病复发,又开始喝酒了。他当医生和两个儿子的承诺又当耳旁风了。" 明秀情真意切的话语,就是要我好好劝说小江,戒酒的事一定坚持下去,不能中途而废。 我说是的:"小江你一时戒不了,只能一天比一天少喝点,如果能每天少喝点到最后就会不喝酒了"。 最后我对他们俩个人说:"有一张报纸上写有这段话:身体是固定资产,健康是银行存款,疾病是金融危机,死亡是彻底破产。" 只听见他们俩在电话大声说好,接着俩人满怀真诚的大声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