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历史学古诗》 热爱古诗词的朋友都喜欢收看中央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而作为嘉宾主持的蒙曼老师就是《顺着历史学古诗》的作者。蒙曼老师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嘉宾。 蒙曼老师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顺序,从春秋战国开始,至秦汉,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挑选三十首必背古诗,关联100+经典诗篇,将历史现场,诗歌背景,写作手法,典故,诗体,流派,都进行深入分析,仔细拆解,让孩子真正读懂每一首诗并将之镌刻在脑海里。 这是一本特别适合亲子共读的书,学诗能培养孩子的气质,学史能开阔孩子的思想,这本书能让孩子爱上历史,爱上古典诗词,为孩子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孩子写作文靠的是积累,而古典诗词中美妙的语言,是孩子最好的借鉴。 春秋战国 《诗经-卫风-木瓜》是由三个部分组成,《诗经》是一本四言诗诗歌体裁的书。有三百多篇分成三个部分,分别叫风、雅、颂。《卫风》是一种音乐形式,风、雅、颂是乐调的划分。"风"是指十五个诸侯国的国风,"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而"颂"是庙堂音乐。《木瓜》则是这一篇诗的篇名,就好比现代音乐,《诗经》是词,《卫风》是曲谱,是可以歌唱的。而《木瓜》只是《诗经》中的一首而已。 你送我木瓜,我还你琼琚,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桃,我还你琼瑶,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你送我木李,我还你琼玖,这可不是为回报,是要和你永相好。 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指当时一种又酸又涩的野果子。而‘‘’琼琚‘’‘’琼瑶‘’’琼玖‘’是指一种美玉,当时公子哥儿的一种佩饰。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称。 我们不由得想像到一种情景:阳春三月正好是踏青赏花的时节,少男少女们在风景宜人的地方游玩,情窦初开姑娘和小伙子相遇了,互相喜欢了,女子就随手摘了路边树上的野果子娇羞的递了过去,而男子呢,就急急忙忙的摘下身上的玉佩回赠了姑娘,表达了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那种青涩的、慌乱的、不善言表的、赤诚的浪漫情怀。 《木瓜》利用复沓的结构,阐述的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中礼尚往来,重义轻利的精神! 秦风 所谓《秦风》,就是秦国的曲调,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始皇赢政(张鲁一饰)亲自站在咸阳宫门外,和秦国的文武百官、士兵将领、及全城百姓合唱的情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当时正值秦始皇在雍城举行二十二岁及冠礼,(礼成后即可亲政,即可收回太后和相邦监国权。)逆贼长信候嫪毐发动叛乱,妄图将自己和太后生的儿子扶上王位。哪知秦始皇赢政杀伐果断、谋略过人早有防备。朝中又有谋臣李斯和王绾坐镇,更有将军王翦三十万大军、赢氏宗族子弟和满城百姓加入平叛。平叛后秦始皇返回咸阳城,文武百官和全城百姓夹道相迎,秦始皇走下金銮驾马车说:‘’大秦的子民们,你们除贼平叛,是你们守护了国都,守护了寡人,今后的你们安宁的生活便由寡人来守护‘’。说完就深情地抱起身边百姓的孩子,带头唱起了这首《秦风-无衣》,随行的将士们和文武百官及全城百姓眼含热泪一起唱完这首鼓舞士气的诗歌,也可以说是战歌!群情激昂,无比振奋,更加深了秦始皇雄心壮志一统天下的决心!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为了国家不怕牺牲团结一致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能统一中国版图的原因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 曹操的《观沧海》写于建安12年(公元207年),曹操当时打败河北的袁绍,想进一步进军江东,谋求统一天下。曹操北征乌恒,因为乌恒在河北的北面,和袁绍的残余势力勾结,他直接南下,就会腹背变敌。所以曹操一举攻下乌恒,得胜回师,途经竭石山,登高观海,不禁感慨万干,诗兴大发,将此番见闻和感慨熔铸成诗句,于是才有了《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运用想像,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曹操胸襟开阔,宏大抱负的壮志情怀!曹操爱才惜才,他把有才的文人都笼络在身边,共同创造出一种既雄壮又爽朗的写作风格,是当时"建安风骨"的表率。最终曹操的儿子当了皇帝,实现了他的远大抱负!曹操也被追认为皇帝!而且三父子的才情唯有苏轼、苏珣、苏辙三父子才能相媲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是一位以喝酒闻名的诗人。他一生刚直而骄傲,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本来是彭泽县县令,刚上任八十多天,就有一个既贪婪又傲慢的上级官员检查工作,每次检查工作,都要求各下级官员行贿于他,才能破财消灾。陶渊明因不满上级官员腐朽贪婪的行径,毅然辞官回家种田。这才有了《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陶渊明因为对田园生活有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语言平淡朴实自然,口语化和歌谣化使陶渊明的诗有直抒胸臆之感,同时又给人一种清新淳美感觉,表明了作者热爱平淡的躬耕生活之情。 隋唐 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七言近体格律诗。这首诗是书写边疆风光和战斗生活的边塞诗。包含了对当时唐朝穷兵黩武的反思,表达了将士们舍生忘死的豪情和对明君良将的渴望。 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而诗人李白作为唐朝诗人的代表人物更是作品优秀,是青少年必学的诗词。他的《早发白帝城》形象而生动,长江三峡的山峰之险,两岸层峦叠障,诗人看似写景,其实是写诗人历尽艰险终于进入坦途的快慰。 和李白齐名的唐朝诗人杜甫,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志士。写《春望》时,杜甫是一个掌管兵器甲仗的八品小官,‘’安史之乱‘’后,唐玄宗父子带着少数亲信西逃时,杨贵妃被随行人员发动政变杀害,唐玄宗下四川做起了太上皇,再也无心世事。儿子李享率军北上,在灵武称帝。而这一切当时杜甫都不知道。 当杜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他安置了妻儿,自己只身北上追随唐肃宗。哪知他出发没多久,就被‘’安史‘’叛军俘虏了并押回了长安。当时长安也是一片混乱,叛军见杜甫官职不大没啥作用,无暇顾及他就将他放了。 杜甫滞留长安时,既不知道家里的情况,又不知道皇帝的情况,整天情绪低落,愁肠百结,感伤国事,看花不禁流泪,别离家人,听鸟鸣反觉惊心。这就是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场面。表达了作者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唐代另一个诗人白居易先是写新乐府和政治讽喻诗,后来在政治官场失意后退到日常生活中去,写起了闲适诗,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流派。其中《问刘十九》就是一首经典的闲适诗。 绿蚁新醅(pēi)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宋朝 北宋诗人范仲淹出身贫苦家庭,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母亲带他改了嫁,范仲淹十几岁就独自照顾自己,去寺庙里读书,自己做饭而米不够,他就在晚上量二升米出来煮成粥,到早上粥凉透了,成团了,范仲淹将之横竖各一刀切开,变成四砣,早晚各吃‘’两砣,这就是成语‘’断齑画粥‘’的来历。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因为他身世坎坷,饱尝辛酸,所以后来当官后他特别能体察民间疾苦,这才有了《江上渔者》。 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后人赞誊为‘’清丽其词,端庄其品‘’。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到湖洲赴任,途经项羽曾经自刎的乌江,身临其境而感慨万千,故而写下了著名的怀古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元明清 戚继光写的《望阙台,于谦的《石灰吟》都是忠君爱国的志士,抗击倭寇的名将,所写诗词表达了文臣武将不怕牺牲,忠君爱国的高贵精神。 读完蒙曼老师的《顺着历史学古诗》,感觉自己听了很多故事,故事中的人和事已深入骨髓,又像在旅游,到过很多地方,沿途的风景很美,种种画面尽收眼底。真是意犹未尽,有久违的不忍卒读之感。蒙曼老师将每一篇后面设置了几个问句,大脑产生自动复盘,更加深了记忆,此书值得放在孩子的枕边,让孩子能随时拿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