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迄今为止,中国一共进行过三次亚轨道飞行试验,每次实验的具体情况都没有公布,以至于有人调侃说:这东西过于先进,不便展示!那么这种技术到底厉害在哪里?三次试验又取得了哪些进展?或者说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处于什么水平?本文结合网上公开的信息,分别进行解析一下。 2022年8月2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正式对外公布称:其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 2022年8月26日亚轨道飞行器试验信息 航天科技一院对外公布的这则消息,字数很少,而且关于核心的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航天器到底长什么样子也没有具体描述,但是从这些字里行间中仍然能够捕获到很多关键信息。 "健康维护、再次点火、首次"这三个词语就意味着这次成功发射、并完成亚轨道运载器试验的新型航天器,并不是全新亮相的亚轨道运载器,而是此前已经成功发射过一次、并取得试验成功的亚轨道航天器。而根据公开资料来看,这次发射的这艘亚轨道运载器,应该就是我国在2021年7月16日成功发射过的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运载器取得试验成功后,运载器经过地面维护保养后的第二次成功发射。 2021年7月16日亚轨道飞行器试验信息 划重点:两次飞行测试都取得圆满成功,这充分说明该航天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可靠。 那么这种技术到底厉害在哪里?两次实验又取得了哪些进展?或者说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处于什么水平?接下来我们结合网上公开的信息,分别进行解析一下。 首先说这种"可重复使用亚轨道运载器"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1. 所谓"亚轨道",是指位于飞机飞行的最高高度和卫星飞行的最低低度之间的一片空域,大约距离地面20-100公里。一般的飞机想往上飞,飞不上去了,一般的卫星想降低一点,也降不下来。这个空间也被称为"临近空间"。 亚轨道(临近空间)示意图 在军事上,临近空间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常规太空中,中美俄等军事强国,均部署了大量的侦察卫星,为军事情报提供底层支持。而亚轨道的 高度比卫星运行的近地轨道低、比喷气式飞行飞行的高度高,但这个高度一直也是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以及采用钱学森弹道飞行的高超音速导弹飞行的主要空间高度。 而在这个高度飞行、且采用升力体气动设计的飞行器,就意味着其滑翔增程下具备了很高的速度和航程、突防优势以及强大的生存能力:因为地空导弹根本无法达到亚轨道高度,所以在这里地空导弹无法威胁它;此外其在亚轨道中的空气阻力几乎为0,因此这种亚轨道航天飞行器的速度能够轻易突破10马赫,这也意味着,能够在2个小时之内飞至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此外,和弹道导弹的预定轨道飞行不同的是,亚轨道飞行器可以根据需求变轨,这样灵活也意味着它的战斗力也会随之提升;而且,研制出这种飞行器的国家也没几个,就目前的状况看,将其拦截的可能性也十分小。所以在未来战争当中,亚轨道航天飞行器可以凭借速度优势和隐身优势,先发制人对敌方进行远程打击。 2.可重复使用。其实在这一点上,通过此次试验的项目名称就能知道。不是一次性消耗品也就意味着节省了许多人力成本和投入成本。并且还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完成飞行任务,只要设计好程序,就能很好地完成一整套动作。这其实也很好地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良好运用,而且还减少了人力损耗。而且相比进入100公里高度近地轨道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而言,其飞行轨道高度更低,也就意味着其研制和运营成本更低,加之可重复使用特性,也就意味着未来其很有可能参军,摇身一变成为一架具备战略侦察、战略打击的亚轨道空天战机。 3.升力式可自主垂直起飞在此后还可返回水平着陆。这个特点意味着该飞行器可以像飞机一样滑翔降落,而且因为其本身处于亚轨道,使得这种飞行器又像是一架距离地面飞行高度很低的卫星,可以更为清晰的完成地面战略目标的侦察。同时,亚轨道不算领空,所以亚轨道空天飞行器,可以在任何国家上空反复"路过",却不能算侵犯该国领空,你可以想象它的战略威慑力能有多么恐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款飞行器可谓是将先进的航天技术和发达的航空技术完美融合,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军工会说太过先进不便展示了。 分析过了它的先进性,接下来再来分析一下:中国的亚轨道飞行器技术,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迄今为止,中国一共进行过三次亚轨道飞行试验,第一次是2020年9月,在飞行两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第二次是2021年7月;如今,距第二次一年以后,中国又启动了第三次亚轨道飞行试验,在轨飞行时间延长到21天。从这可以看出,中国亚轨道飞行武器研发起步比美国晚,但是进度非常快。 2022年8月26日的这次发射试验明确提到亚轨道飞行器是采用"垂直起飞-水平降落"模式,再结合一年前的首飞时提到的"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子级",以及"验证升力式地面自主垂直起飞、再入返回、水平着陆等关键技术",可以确认它是完全或部分自主垂直起飞,这样可以快速逃离大气层的束缚、减少上升阶段的燃料消耗,而且还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火箭发射系统。我们已经有过多次的火箭发射经历,这方面的技术相当成熟,这次试验成功,充分说明我们已经将成熟的火箭发射技术成功移植到了亚轨道飞行器发射上面。 同时,对于亚轨道飞行器来说,起飞是一种挑战,更大的挑战在于降落!亚轨道再入大气层可能会导致烧毁,而中国三次实验都圆满成功,那也意味着我们在飞行器降落控制方面也已经完全成熟可靠!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航天已经在亚轨道飞行器技术上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美国、俄罗斯、中国、欧盟、日本、以色列以及印度都在进行亚轨道飞行器技术研究,但真正取得显著成果的只有中美。美国走得最快,也最早,中国则紧随其后。印度倒是搞出了一个空天飞机的模型,但还从来没有试飞过。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均尚未完成空天飞机的首飞工作。苏联曾研制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丧失了重新制造"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能力。 可以说,在 亚轨道飞行器的技术研发中,中美两国已经形成了双领头羊地位。 有人说:空天飞机( 亚轨道飞行器)一旦服役,人类迈入空天战时代的步伐,便势不可挡了。顶尖技术的发展在加速拉大强国与弱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将长期难以改变。 对此,我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