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2年7月8日,日本奈良,安全警察在现场逮捕了枪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嫌疑人山上徹也。 (IC photo/图) 当地时间2022年7月8日中午11点30分,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进行竞选演讲时胸部中枪,被紧急送医。上救护车送医时,安倍还有意识,当地时间下午5点03分,收治安倍的医院官方宣布,安倍伤重不治身亡。 实施暗杀的枪手已经被安倍的保镖当场逮捕,此人是一名日本海上自卫队前自卫官,名叫山上徹也,现年41岁。 事发地点位于一个十字路口,安倍晋三在一群自民党党务人员以及保镖的簇拥下,站在一个石头台阶上,对民众发表演讲。 从公开的视频画面里可以看到,他周围的保镖有6-7人,基本上都分散在安倍的四周,眼睛紧盯着附近的人群。 杀手山上徹也混迹于四周围观的民众当中,并没有固定站在一个位置,而是在不停变换自己的站位。可能是在寻找射击的时机。 事发地点十字路口的车辆和人员都是自由流动的,虽然有交通警在指挥交通,但没有限制人员和车辆穿行。 从公开的视频画面中看到,山上徹也在瞅准一个空档后,假装自己要过马路,横穿安倍身后。差不多在距离10米的位置上,趁保镖眼睛看向别处的时候,突然拔出自制的枪械,朝安倍射击。 自制电击发霰弹枪 在此次刺杀事件中,凶手使用的是一支自制枪械,并没有使用制式武器。安倍的保镖在山上徹也发射完两发弹药后,冲上前去,将其手里的枪械打落。从现场照片可以看到,这是一支自制的双管土枪,其外形与一般的枪械造型不太一样。 枪身是一个长方形的托板,上面并排装有两根金属枪管。枪管用黑色的胶带固定在托板上。枪管后面连有电线,一直连接到托板底部的电池。可以判定,这支土枪应该是采用电击发,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枪械的扳机击发结构。 电击发的结构比较简单,相比扳机击发机构,容易组装,这可能是凶手选择电击发的原因。 另外,之所以采用双管结构和电击发,说明凶手基本没有考虑到再装填子弹的问题。事后,警方从凶手家中还搜出了更多类似结构的土枪。发射管除了双管的,还有三管和四管,最多的管数竟然多达9管。但多管的土枪体积很大,一是不方便携带,二是不便于隐藏,作为发射能源的电池组也更重。因此凶手综合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双管土枪。从事发现场的视频也可看出,凶手四处游荡过程中,警察和保镖并未对其产生怀疑,足见其枪械隐藏还是比较到位的。 土枪的托板后部有一个握把。有的人认为这里有扳机,其实这里只有一个电击发的开关。握把是为了方便握持。 凶手采用的应该是自制的弹药,射击后烟雾非常大,颜色也比较浑浊,发射药可能是烟花火药或者黑火药。这两种火药都比较好获取,只要在普通的化工品商店就能买到,自己回家拆开烟花,进行调配即可用于后续的发射。而军工级的发射药则很难从民间的渠道获取,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综合以上信息可认定,山上徹也使用的是一支自制电击发霰弹枪,装填以黑火药为发射药的子弹。其杀伤威力在近距离上很大,发射的弹丸可能是钢珠。虽然安倍与其相隔10米,依旧被其击成重伤。 安保疏失 在这起刺杀事件中,安倍晋三的保镖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疏失。 一般的要员保护,需要综合的体系化防控。首先要对现场进行封控清场,不安全的因素都要进行排查和整改。整改到位以后,才能安排相关的活动。 安倍此次竞选活动的现场,是一个四通八达的路口,周围的车辆和人员还可以自由活动。通路保持在距离安倍仅仅5-6米的距离内,这显然是不能满足风控要求的。 有两点隐患,一是车辆的控制。万一出现自杀式车辆的冲击,非封控区无法将高速运行的自杀式车辆卡在外面。自杀式车辆冲入现场,可能对人员进行冲撞伤害,如果携带了炸弹引爆,将造成更大的伤亡。二是人员的自由流动。凶手就是在现场自由行动,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开枪位置。如果现场封控得当,凶手将无法进入靠近安倍的位置,而土枪的射程有限,刺杀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很有可能打不中安倍。 日方的安保计划也有疏失。 安倍活动现场没有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防卫体系。这种防卫体系外围是普通警察,负责对人群进行控制,阻挡其靠近要员活动区域。中间层则是一些机动的武装警察,机动性强,配备一定的中口径火力,可处置突发情况,例如一些突然往里冲的人员,如果不能阻挡,则可以用步枪射杀,阻止其动作。最内侧的是要员最贴身的保镖。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危急时刻替要员挡子弹,然后拉着他赶紧撤离。保镖只装备手枪或冲锋枪,维持最基本的压制火力。 在保护站位上,保镖们要维持环形站位原则,他们要背对受保护的要员,面对外侧,随时关注可能靠近的危险分子,或者是周围建筑上的可疑动向。 在此次安倍被刺事件中,保镖的站位只维持了安倍正面方向的看守,而对于安倍的后背顾及不多。画面里,安倍的正后方几乎无人盯守,后面就是汽车开行的道路,安保方面可能认为不会有人从这个方向接近。但实际上,凶手山下徹也正是从这个方向过来的。 安倍的后方,有一个提着防弹公文包的保镖,距离安倍有3米多远,眼睛还望向左侧。山上徹也正是观察到这些细节,才慢慢向安倍靠近,最终借横过马路的机会开枪射击。 在第一枪响起后,这个提着防弹公文包的保镖才跑到安倍身后。看起来,最危急的时刻,那个公文包甚至没有展开。没有对凶手的射击形成有效的阻挡。 目前暂时未知山上徹也行凶的动机,但安倍深处日本政坛多年,树敌不少。近些年,日本右翼势力抬头,铤而走险枪杀日本政治人物的风险越来越大。 枪支管而不禁 日本是一个对枪支实施严格管理的国家,正是因为严管,日本枪支犯罪率极低。2014 年全年,日本只有6人死于枪击,而美国同期为 33599 人。 日本也是最早制定枪支管理法规的国家。日本针对枪支和刀剑有专门的《日本枪支和刀剑管理法》。 法律规定,除了国家相关机构和法律允许的持有行为外,禁止任何人持有枪支、手枪零件、手枪弹药、仿制手枪或具有出售意图的模拟武器;禁止任何人进口、持有和收藏手枪、手枪零件或手枪弹药;禁止在公共道路、公园、车站、剧院、百货公司等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手枪射击;禁止携带刀刃长度大于六厘米的刀剑或仿制刀剑。 日本人如果想要拥有枪支,就必须参加全日制课程,通过笔试,并在射击场测试中达到至少95%的命中率。 然后还必须通过医院的心理健康评估和政府背景调查,政府需要考察申请人是否有犯罪记录并采访他的朋友和家人。 即使通过考核,民众也只能购买霰弹枪和气步枪——不能购买手枪。而且每隔三年,持枪者还必须重新参加课程和各项测试。 安倍遇刺后,日媒"现代business"7月8日发布消息称,山上徹也使用的黑色自制枪支或为3D打印机制作。 近些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3D打印枪械的图纸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普通人通过获取相关的图纸,使用普通的3D打印机就能打印出可用的枪械部件。各国警方对于这一动向都给与了高度的关注,日本警方也不例外。 2014年5月,一名日本男子因持有用3D打印机制造的枪支而被捕,成为日本首例因为3D打印枪械而拘留的案例。 调查消息人士告诉NHK广播公司,嫌疑人井村美智是一名27岁的大学教工,他在神奈川县的家中存放了五支塑料枪,其中两支有可能发射致命子弹。警方还从井村东京的家中找到了一台3D打印机,但没有找到任何弹药。井村当时还在互联网上发布了枪支的视频片段和图纸。 这是日本的枪支管制法首次适用于由3D打印机生产的枪支。 在如此严格的枪械法规管制下,制式枪械获得难度相当大,山上徹也不太可能使用制式枪械去行刺安倍晋三,因此他选择自制枪械。 而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允许相对便宜的机器通过构建聚合物层来制造复杂的枪械,枪械的管理难度将越来越大,安倍遇刺则把夺命土枪的安全隐患推到高点,如何应对已经成为日本和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 (作者系《兵器》杂志主编) 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肖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