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稻有大梦想,这群孩子到隆平水稻博物馆参观探索
隆平水稻博物馆内,学生参观水稻种子样本。
雅礼书院中学副校长张胜军在给学生们讲解农耕文化。
学生志愿者。
家长志愿者。
红网时刻新闻7月10日讯(记者 杨 滋 通讯员 李勇)小小一粒稻米,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劳、智慧和梦想。7月8日,时值暑假,六辆大巴满载着长沙雅礼书院中学的师生驶入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前坪,他们要去这里感受一株水稻的"初心"。
学生们在《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展厅学习了水稻科技的发展情况,在《稻米香万年》展厅学习了解中国水稻历史文化,在《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学习了袁隆平院士和杂交水稻的基本知识。2109班的班主任卢老师第一时间要孩子用图解方式了解三系水稻法。目前,推广面积前三的杂交水稻,"汕优63""汕优64""威优64"都是三系杂交稻,都来源于"野败"。通过3个展厅的参观,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稻作文化、中国杂交水稻科技成就,学习了袁隆平院士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和脚踏实地的追梦精神。
参观完博物馆,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悟。2109班李晨阳:"我仿佛看见了袁隆平爷爷在阳光下奋斗的身影,我们做事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2105班王翔旭:"我明白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今后我会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2103班王曦佳:"在资源丰富的时代,一定不能忘记那些古老的诗歌,传统的文化美德,一定不能忘记‘珍惜粮食’这一个简单但深邃重要的话题。"
雅礼书院中学副校长张胜军:"我们的孩子通过这次活动直观立体地学习了水稻知识,体会到袁隆平院士坚持理想,为民为国的精神,也同时了解到袁隆平是个多才多艺、平易近人的学者,这对孩子们追求学业和人格塑造都很有积极意义。"雅礼书院中学秉持着"听、看、做"的特色理念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听老师讲,看校内的宣传标识,参与校园环境维护和校外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在课堂和校内,也走出校园到校外的学习基地参观实践,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