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一直以来解放军军队组织发展与军备项目相关信息一直对外高度保密,且保密程度是远超各国同行。 虽然近些年来稍有放松,有些新装备在入列之后就不再隐藏其存在,但总体来说相比在大多数领域比较透明。 热衷于展示力量的美军来说还是非常有神秘感的,这毕竟是过去贫弱时期的一种传统。 但一些国外情报机构还是尽可能搜集了一些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并予以公布用于渲染"中国威胁论"。 此前不久日本政府发布了2022版的《防卫白皮书》,其中就重点提到了很多他们对解放军发展现状的认知与了解,并且整个白皮书的内容也完全围绕中国展开。 如果说这份白皮书能够代表他们的发展方向,那么日本和韩国到底哪一个会成为未来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日本的竞争力恐怕还是要更强一些。 在这份白皮书中,除开老调重弹的"中国威胁论",日本政府也根据当前形势更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 包括将东海与南海形势进行捆绑,还指责称"中国收复台湾的意图正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除此之外白皮书还盘点了日方信源的关于中国海空军现役战术战斗机队的数据: 包括548架歼-10、329架歼-11、97架苏-30、24架苏-35、50架歼-15、172架歼-16以及50架歼-20,即总计将近1300架4、5代战斗机。 根据过去几年可以确定属实的一些消息,这份白皮书中的数据中有几项显然存在错误。 首先是根据山东舰、辽宁舰的舰载机联队数量就已经超过50架, 算上还要存留两位数的歼-15用于陆地机场训练,总数应该至少有72架以上。 而歼-20的产能一直都没拉上来,一方面是因为后续有更先进发动机的改型,另一方面呢中国航空业的产能相比整个工业体系的总量来说并不是特别足够。 但目前中国空军至少已经有3个航空旅装备了该型机。 美国的一些媒体给出的预期直接达到了150-200架,但这个数字可能又太高了一些,比较可信的数字大约是96左右。 当然这不是重点,防卫白皮书中关于中国军力的种种现状,水分高低本不是中国境内要的事情,他们的意图才是真正重要的。 今时不同往日,日本的《防卫白皮书》将内容重点放在中国身上这是近十年来的常态。 并不值得惊讶,区别在于,以前日本政府就只是嘴上说说、例行公事的鼓噪,以表明在政策、战略层面靠向美国的立场,但如今呢他们倒确实可能会拿出一些行动。 比如说这份《防卫白皮书》中所有对中国内外政策、领土主张的指责,完全都是为他们接下来的一系列目标作铺垫,也就是和平宪法以及日本自卫队扩员的相关问题。 要知道这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去年竞选时期就明确提出过一些军事发展的有关看法与目标。 比如他说"日本需尽快发展可对敌国重要军事目标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武器" ,先发制人打击的武器,也就是战略武器,典型如战略轰炸机与弹道导弹,日本一些媒体对此也是如此解释的。 这个目标直接就触及到日本的和平宪法了,因为根据和平宪法的规定,日本自卫队并不能装备进攻性武器装备, 不仅不能装备弹道导弹与战略轰炸机,甚至对日本空自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可用挂载都有限制。 本来外界其实并不担心岸田文雄在任内搞出什么大动作,因为日本这个国家政治体制还是非常僵化的,作为典型的殖民地国家政府,在大政方针上突出一个韬光养晦。 但今年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在自民党享有崇高地位的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了!那么现在很多事情就有了悬念。 首先岸田文雄当年也在安倍内阁担任要职,很多人不知道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就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时任日本外相岸田文雄宣布了当时日本政府出台的对俄经济制裁措施。 而八年之后呢,2022年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这次岸田文雄又以首相身份宣布了对俄经济制裁的措施。 但是当首相之后,岸田和安倍的关系就不好了,而安倍遇刺之后,恰好又曝光了"统一教"有关的丑闻,最近一段时间安田也是借着统一教的事情大肆打压安倍晋三一派的自民党人。 这就带来了一种风险,原本可能岸田他不见得能连任,日本政坛的玩法,自民党是执政党。 但自民党总裁这个位置是每年一选的,岸田如果说今年不能连任总裁的话也就下台了,他可能做不了什么事情,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最好的。 因为前面已经说过,日本政府是一个殖民地国家政府,其实真要说起来他们也没什么战略,或者说台面上的领导人并不能施展什么战略。 他们唯一的战略就是在惯性的驱使下,在中美之间的夹缝中生存,并且因为现状就是日本国土上有美国驻军,在政治上日本天然亲美。 所以如果说台面上一直什么都不做,那么十年后二十年后,只要届时的中国没有在东亚地区取得对美国突破性的战略胜利。 那么最终日本一定会逐步扮演起美国在西太地区重要军事盟国的角色,只不过这个过程很长而已。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指望说日本首相会愿意站在中国这边。 这不符合常识,毕竟就算现在有一个亲华派首相上台,那我们也保不住人家,说不定上台没几天就上吊了,或者背后身中八枪自杀,这种事情以前都是发生过的。 换而言之,就是一个能干点事情的日本首相,他在台上能干的也就是帮着美国人恶心我们。 不要看他们嘴上怎么怎么样,因为日本不同于韩国,韩国基本上可以看作中国的陆上邻国,其国家安全的保障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对其的承认。 所以韩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是极其谨慎,基本上不敢得罪中国的, 以后呢说不准,但现在还算是很老实了。 而如今的现状,岸田文雄的立场恐怕要比安倍更加激进,并且在安倍遇刺之后,岸田借统一教一事大肆打压安倍党羽。 如果接下来他连任成功,在之后的12个月时间里搞出点什么大动静也是犹未可知的,那种情况下日本自卫队扩军可能会加速。 这一点从这份《防卫白皮书》中就已经能很明显的发现一些伏笔了。 这个白皮书是一年一份的,除开例行性的战略叙述,安全形势研究以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板块就是关于日本自卫队"防卫费"的内容,这版白皮书中确定了下一财年的日本防卫费,总计约合500亿美元。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日本GDP的1%,打破了以往那个"防卫费不能超过日本GDP的1%" 的惯例,也是日本自卫费连续第八年增长。 按照自民党总体的一个态度,他们希望自卫费能够增长到日本GDP的约2%, 也就是1000亿美元级别,这是什么水平呢?中国在2022年的军费就约合2134亿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但即使是日本目前的军费水平,其实稍加增长之后也能打造出一支技术水平先进,在部分领域有突出优势的中等强国军队。 那么这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的影响可能就非常大了。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在此前佩洛西访台前后进行了专业、大规模的22局"台海战争"兵棋推演,其中日本的戏份就很大。 这次兵推中日本的角色参照俄乌战争中白俄罗斯的角色,即为美军提供军事基地。 在22局兵棋推演中,日本自卫队不参战的情况下,美军将损失超过900架以上的战术战斗机(约合美国空军战术战斗机现役总数的70%)以及4个航母战斗群。 并成功通过大量的战略轰炸机发射的空射远程反舰导弹以及核潜艇前线堵截解放军渡海船团,在付出基本上损失了战略进攻能力的代价下美军惨胜。 而在日本自卫队参战的兵棋推演中,美军的损失有所下降,并且取得胜利的时间大大提前,但仍将付出损失至少500架战术战斗机、2个航母战斗群以上的代价。 至于说这个兵推的结果,以及其中的很多细节就按下不表了,但从中我们能看出两点: 就是哪怕是最保守、也比较自信的美国智库的推断中,台海一战也足够彻底打垮美军的脊梁, 零一点就是美国其实很看重日本这个盟国,在军事层面上也同样如此。 因为其实哪怕是现在,这个还没有打破《和平宪法》的限制的日本,他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诚然,日本的武装力量在比较多的领域存在空白,在面对比较强大的对手时候因为这种体系上的固有缺陷,日本自卫队可以说是一触即溃。 但如果与美军进行一个作战上的配合,那么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比如说日本海自其实就是一个我们不可小觑的对手。 现在的日本自卫队拥有大量的大吨位水面舰艇,包括其实已经能够运作、放飞F-35B战斗机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 以及十艘吨位接近万吨水平的大型驱逐舰,还有大量作战效能与052D型总体相当的七千吨级驱逐舰。 抛开海军航空兵,日本海军的水面舰艇序列的规模是比较庞大的,与除开中美两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海军相比不说数一数二,至少也是位列前茅的,这还只是目前军费开支只达到了他们理想水平的50%的情况下。 而另一方面,说得长远一点,日本是一个"核门槛国家"。 什么意思呢,所谓的"核门槛国家"就是指虽然还没有在军事领域发展应用核工业、核技术但因为在民用核技术领域发展足够深厚,所以一旦有必要,能在较短时间内打通民用核工业到军用核工业的门槛。 类似的国家除了日本以外,比较典型的还有德国、巴西。 当然在我看来短期内日本拥核这种事情恐怕不现实,因为现在美国可能也还不需要他们做这么高风险的事情。 当下日本在军事领域能够给美国发挥作用的,主要还是提供军事基地,以及通过现在规模其实也比较大的日本自卫队发挥一个仆从国军队的作用。 在可能的战争中承担一些低烈度的作战任务,弥补美军的一些短板,比如说反潜作战方面,封锁中国核潜艇前出太平洋的航道。 而在战略层面上,日本自卫队扩军也是未来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一大变数。 在自卫队大规模整顿军备之后,日本是否会参与到半岛问题中来? 这个问题可能比台湾问题还要严重,朝鲜半岛当前的政治现状,已经就是满足中国国家安全诉求的最低限度的现状。 这种现状被改变,那么结果是什么?按照之前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话说,那就是再来一次抗美援朝也无妨。 所以未来,东亚地区的主要地缘政治问题中,在北京的决策上比较优先的无疑应该是半岛问题、日本再武装问题以及南海问题,最后才是台湾问题,而日本当下的各种行为,恰恰触及到了中国在两个问题上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