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哭和忍住不哭的孩子,长大后,有4大明显差距
看书小女孩 侵权必删
今天陪孩子一起去体验新的幼儿园,到幼儿园后和一个小女孩的妈妈聊了起来,说起了孩子爱哭的事。
小女孩妈妈说,不知道我家宝贝能不能适应,在之前的幼儿园一直哭,没办法想着给孩子换个幼儿园。
这时老师进来了,说带着宝贝们一起做游戏,让妈妈站在后面,谁知小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
妈妈说了几声不要哭,但孩子还是一直在哭,妈妈觉得有点尴尬,就说不要哭了,在哭就把你留在这里。
允许孩子哭,是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小女孩听完妈妈的话,看着还是很想哭,但还是忍住了,不过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很无助。
这时我就在想,妈妈带小女孩来这里,原本是因为孩子在之前的幼儿园爱哭,想着换个幼儿园。
但换了个幼儿园后,妈妈的做法不是去理解和体谅孩子换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陌生的感受。
反而是在孩子觉得新环境和新老师陌生和不适应,用哭表达情绪时,妈妈却用恐吓的方法制止孩子哭。
那制止孩子哭泣,孩子就真的不哭不害怕了吗?
显然不是的,制止的背后,其实是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的背后会让孩子更加无助甚至更加恐惧。
美国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席格博士把孩子的大脑比喻成一栋正在建造的二层小楼。
二层小楼分别把人的大脑分为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
上层大脑属于理智型大脑,主要掌管人的情绪、道德和自我认知,但上层大脑要到20岁才能发育成熟。
触碰到下层大脑时,就会像条件反射一样展露情绪。
作为父母,当孩子条件反射展露恐惧和害怕,甚至愤怒的情绪时,其实就是下层大脑在起作用。
这时,要做的不是制止孩子和让孩子停止宣泄情绪,而是要先接纳孩子,接纳是共情的开始。
父母对孩子的接纳和共情,才能在后面起到管教孩子的目的。
看书小女孩 侵权必删
例如我家大宝,大宝平时也特别爱哭,特别是换新环境时,哭得尤其厉害,之前不学习育儿知识时。
看到大宝哭,刚开始会哄一下,但如果一直哭,就会很烦躁,就会说,哭啥啊哭,有啥好哭的。
谁像你啊,动不动就哭,丢不丢人,有时听她哭烦了,也会像上面的妈妈一样,恐吓大宝。
结果是,当时不哭了,但却一直很压抑自己的情绪,甚至后面变得越来越胆小、遇事越来越敏感。
当我意识到大宝性格的变化后,开始引起重视,潜心学习育儿知识,特别是看 【去情绪化管教 】一书后,感触更是颇深。
书中说到, 孩子的情绪是需要疏导和宣泄的,而不是用堵住的方法,堵住只是暂时不哭不发脾气。
但却没有真正地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去情绪化管教作者说, 当孩子哭泣或者发脾气时,其实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但往往这个时候,父母却是比孩子的情绪还要激烈暴躁,所以很多时候,都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反而还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因为我们一直教不要哭、不要发脾气,但孩子惹我们生气时。
我们的做法,不是心平气和地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更不是与孩子达到一个共情的状态。
而是威胁恐吓,甚至还会用恶劣的语言去攻击孩子。
育儿专家说: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失控和哭泣时,给予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无处安放的心得到寄托,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时。
他就很容易度过这段不愉快的时光,同时也不会纠结于当下,而是会有更充足的能量去学习和接纳其他事情。
从此刻开始,做一个可以允许孩子哭的父母吧!
因为从小让孩子忍住不哭和允许孩子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长大后,这4个方面,会有明显差距。
表达能力的不同
忍住不哭的孩子,长大后慢慢就忘却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小遇到委屈或难过,父母都要让他忍住不哭。
久而久之他学会了隐藏情绪,不在善于表达情绪,隐藏不等同于释放,而是把不良情绪压抑在心底。
殊不知人的情绪是需要宣泄和疏导的,如果不良情绪长期压抑心底,无法释放,等到挤压到一定程度时。
就很容易产生崩溃或爆发的状态,这种崩溃状态会让人一蹶不振,更有的甚至会再遇到挫折时一直消沉。
但事实真的是他不想振作吗?其实不是,而是从小长到大,从来没人教过他,遇到挫折和痛苦时。
要如何调整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从不良的情绪里面走出来,重新用不同的心态迎接新生。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允许孩子释放情绪,所以遇到挫折委屈和痛苦时,它会大哭一场,把自己的心中的不开心和憋闷的情绪宣泄出来。
宣泄好后,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从新思考下一步如何去做,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其实不是软弱。
而是知道,人的情绪就像水一样,需要疏泄和流通,水如果不流通终将成为死水,泛滥恶臭。
人的情绪也是一样,如果不释放不宣泄,终将淤堵于心,最后被不良情绪捆绑,影响自己整个人生。
看书小女孩 侵权必删
共情能力不同
忍住不哭和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共情能力不同,因为忍住不哭的孩子,经常把情绪压抑在心底。
久而久之不仅忽视了自己内心的脆弱,也变得更加冷漠,所以也就很难与其他人产生共情。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在宣泄自己情绪时,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接纳,所以学会了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
所以,在看到其他人伤心难过时,就很容易换位思考,体会对方的感受,借此去安慰和照顾对方。
管理情绪的能力不同
忍住不哭和动不动就哭的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不同,忍住不哭的孩子因为长期压抑所以也就无法认知和学习如何了解和掌控自己的情绪。
但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因为父母从小接纳他的感受,并且让他在哭泣中,了解和认知了不同的情绪。
因为了解自己的情绪,知道了自己情绪的由来,慢慢地,也就开始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身心健康的不同
忍住不哭的孩子,因为长期不良情绪得不到宣泄,就很容易压抑自己,不良的情绪压抑时间长了,就容易影响心理以及孩子的身体健康。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因为情绪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内心也就会很平和,内心平和时。
就会身心愉快,身心愉快了,心理和生理也会更加健康。
那作为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1、允许孩子哭,不要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哭是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
2、当孩子哭泣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
3、拍拍孩子的背或者陪着她静静地坐在那里。
4、给孩子时间适应缓和自己的情绪。
5、多用正面语言去引导孩子,同时要信任孩子。
6、不要去吵孩子,给足孩子安全感,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就像大宝,昨天哭着告诉我不想去学校,我抱住她,说妈妈知道,你是觉得新环境陌生怕不适应是吗?
大宝点点头,我说妈妈换新环境时,和你一样,不过你跳舞画画都是从新环境里适应过来的。
你看你现在和大家相处的多愉快,所以妈妈相信你,去幼儿园你也会从不适应到慢慢适应的。
妈妈会一直陪着你,大宝听我说完,就说好的,妈妈我会努力适应新环境的,接着就不哭,去睡觉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哭,其实就是想要妈妈接纳和理解。
当得到妈妈的理解和接纳时,内心会瞬间充满能量,能量充足时,也就不在拘泥于当下的情绪。
而是有更多的能量,去挑战和适应即将面对的新环境。
关于让孩子哭和不哭,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作者介绍:
彤橦妈妈聊育儿,我是一枚热爱学习热爱成长的90后二胎宝妈,喜欢用写作的方式来记录自己和孩子,同时用故事的方式来点亮人生,愿望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