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河南老农去世,政府为其举办追悼会,原来他竟是特等功臣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3月24日,在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九营村,正由镇政府出面为一位90岁的逝者举办一场盛大的追悼会。
前来出席追悼会的人员挤满了小小的会场,在场的人士听了老人的事迹后都十分感动并肃然起敬。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谁,有哪些值得赞颂的丰功伟绩呢?
这位老人名叫卢文焕,他在离世前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却用一生的经历,向大家生动讲述了居功不傲、艰苦朴素的英雄是什么模样!
全县唯一的特等功获得者
1921年出生的卢文焕早年跟随共产党军队,参加过解放战争,是灵宝市唯一一位特等功臣。
为了表彰他作出的卓越贡献,陈再道上将亲自给他签发了特等功臣奖状。
三门峡市灵宝市阳平镇九营村位于河南最西边,往南挨着秦岭,西与故县镇相邻,北面就是黄河。
自秦朝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风强悍,敢于拼杀。
卢文焕家里几代都是贫农,从祖辈开始就失去了土地,一家人靠给地主种几亩薄田打工换点糊口的粮食。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人,他们受惯了地主的盘剥,一家老小常常饿着肚子干活,生活非常艰难。
更为恶劣的是,地主老财还经常欺负他们,有时因为干活手脚稍慢了点,便会遭到地主手下人的毒打和虐待。
卢文焕出生后,家里没有喜得贵子的欢乐,反而添上了一道阴影。
本来家里的粮食就不够填饱肚子,又多了个张口吃饭的孩子,使得父母每日愁眉不展。
卢文焕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从小吃惯了地主老财的苦,恨透了这些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便立志要为穷人争一口气。
而母亲为了能养活他,产后没几天就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从此就落下病根,加上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越来越弱。
生病后没钱治病,在1926年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1931年,卢文焕十岁的时候,土匪进村洗劫,父亲在保护儿女和家产的过程中命丧土匪之手。
失去父母了的孤儿,从此只能依靠亲戚和邻居的临时接济维持生活,艰难度过这苦日子。
不过卢文焕后来总算遇到了一家心地善良的地主,这一家人同情他的遭遇。
再加上卢文焕懂事守规矩,做事又机灵肯吃苦,于是改叫他专职陪少爷读书。
好学的卢文焕以陪读的身份开始接触书本,慢慢能独立识字看书,并学习到了一些新的思想。
当时的他开始有了朦胧的抗争意识,为日后参加革命奠定了基础。
1948年家乡得以解放,渴望报国的卢文焕顺利参军并参加了解放战争。
期间他的表现十分出色,屡次受到上级表扬,成为战友们学习的榜样。 冲锋陷阵立志剿匪
1949年,随着蒋介石带着残兵败将龟缩到台湾后,大兵团阵地战的作战模式任务已经宣告结束,全国基本解放。
解放后的中国百废待兴,而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土匪混合成一股敌对势力,在方方面面威胁着新中国的政权。
为了消除隐患,彻底歼灭土匪黑恶势力,卢文焕所在的部队被调往河南继续完成清剿任务。
巧合的是,他的部队正好被安排在老家河南省灵宝市,协助刚组建完成的政府一起清剿黑恶势力。
当时盘踞在灵宝的土匪头子为李子奎,他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少将师长职务。
李子奎,1907年出生在今函谷关镇马家寨一户农民家里。
在一岁的时候被过继给焦村镇辛庄村李可奇当儿子,取名李贤娃,后来改名叫做李占彪。
他从小喜爱练武,为了学到真功夫,李子奎到处求师拜友,学习各种武艺。
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学得了一身好本领,无论是拳法、刀法、还是棍法样样精通。
后来他加入了国民党军队中,试图谋个一官半职。但他的暴躁性格得罪了教官,逐渐成为被针对的对象。
再加上他在讲武堂学习时动辄打架斗气,仗着自己的本事寻衅滋事,扰乱教学秩序,引起所有人的反感。
而李子奎年轻气盛,根本不服教官的管教,当场与教官打了起来。最后在劝解教育无效的情况下,讲武堂只能将他开除了事。
由于李子奎不甘一生为农,于是在1922年,上山投奔土匪头子屈三省。从此跟随屈三省等人在山里落脚,过上了草寇的日子。
在土匪大哥的带领下,李子奎先是作为小弟跟班,帮着这帮草寇干抢劫杀人、放火掳掠的勾当。
不管是山下的百姓还是路过的行人,没有一人能逃得过他们的魔爪。
后来,他跟李光存一起又扩大了行当,开始搞起了人口、烟土等买卖。
没几年,已经不满足于小弟身份的他单独占山为王,发展迅速,成为了河南西部的第一大土匪。
1930年的时候正好是国民党发动围剿运动的时候,为了壮大反共力量,灵宝地方虢略镇区长李学正派人去和李子奎谈招安的事情。
他许诺李子奎,一旦接受招安,不仅能免去之前的恩怨,还能帮他某个营长当当。
如果日后混好的话,那么前程似锦、加官晋爵都不在话下。
李子奎得到这种许诺,二话不说就归顺了。
1935年,他带领一帮土匪被编入了陕州保安团,自己出任第一营少校营长。
不久之后又被提拔为保安团团长,继续鱼肉百姓,而李学正也亲自帮他改名为李子奎。
为了回报李学正的再造之恩,他卖力镇压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
1947年10月,李子奎提前获得了解放军主力兵团转移的情报,他第一时间进行布局,组织人马在灵宝县内进行暴动。
在暴动中,他下令直接围剿解放军,先后杀死了将近600名共产党员及革命军人。
胡宗南知道后,立马表扬了他的"突出表现"。
为了奖赏他的功绩,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剿共",胡宗南还亲自下令提拔李子奎为自卫军总指挥兼保安团团长。
接获新任命的李子奎更是得意忘形,带着手下的土匪军队疯狂地与解放军部队展开战斗。
由于剿匪解放军刚到豫西不久,对当地的地理情况还不太熟悉,因此只抓获了一小部分人员,而李子奎则带着亲信侥幸逃脱。
1948年,奉命打击土匪的卢文焕从此在老家与土匪展开了生死决斗。
在卢文焕及战友们的围追堵截下,李子奎部队的战斗力一日不如一日,但他还在负隅顽抗。
1949年6月16日-26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召开党代会,确定将洛阳和陕州作为中共剿匪的重点。
1949年7月份,在灵宝县虢略镇的尹庄村成立剿匪领导机关,并下达了半年内完成清剿的指示。
卢文焕所在的解放军第155师464团,与当地民兵组织800余人一起在灵宝市朱阳镇布下了天罗地网,向李子奎所在的国民党第三纵队第11师第2团开展围猎行动。
7月23日发动总攻,战争持续一天一夜,当场有500多名匪军被击毙,李子奎仓皇逃脱。
他仍然抱着死不投降的顽固态度负隅顽抗,因为他觉得自己手上沾了太多的血债,即使投降也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为了不让李子奎有喘息的机会,卢文焕所在的部队决定在函谷关镇一带对李子奎的老巢继续发动有力攻击,一定要彻底瓦解这支武装力量。
在这次战斗中,李子奎被强大的解放军部队迎头痛击。
卢文焕部队奋起冲击,直接消灭了土匪1730余人,彻底瓦解了盘踞在灵宝的土匪和国民党残余势力。
但李子奎通过乔装打扮的方式,再次侥幸逃脱成为漏网之鱼。
由于已经歼灭了大规模的敌军,剿匪作战方式便调整为小股围歼。
解放军陕州军分区机构重新将部队化成小分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对李子奎进行搜捕。
卢文焕获悉后,立即参加报名,并成功加入清剿小分队。为了报仇雪恨,他抓紧演练战斗技巧,争取一鼓作气拿下匪首。
小分队不分昼夜地开展工作,通过严密侦探、反复盘查,终于在1949年12月6日晚得到了李子奎的下落。
原来李子奎趁战败之际,提前逃离了战场,并逃往函谷关镇乡下的一个叫马家寨的地方。
他就藏匿在当地土财主建治安家的窑洞内,建治安是他的亲妹夫。
为了藏匿大舅子,他们夫妻俩在前几次的搜查中都咬死不说李子奎的下落。
卢文焕智斗李子奎
1949年12月7日清晨,天还没亮,卢文焕带着突袭小分队摸黑进了马家寨村。
但建治安还是像之前一样企图蒙混过关,一口咬定没有看到李子奎,更不知道他的下落。
知道了底细的卢文焕见软得不行,立即掏出了手中的枪逼问建治安,大声呵斥道:"不老实,就第一个处置了你!"
胆小怕事的建治安见卢文焕来真的了,立马吓得脸色都变了,再也顾不得妻舅情义,直接跪在了卢文焕的眼前磕头饶命。
他坦白李子奎正藏在他家的窑洞内,还把详细的地址告诉了众人。
知道了地址后,卢文焕立即押着建治安往后院走去。在建治安的带路下,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了他口中所说的窑洞。
对窑洞周围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后,卢文焕就发现了其中的名堂。
有两个大小不一的洞口组成了窑洞外部联系的通道,一个窑口直接连通洞内的炉窑,是非常显眼的洞口。
另一个洞口被洞外的藤蔓遮住了,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这是一个暗窑口,两个洞口之间还有通道,能直接通向外面。
幸亏卢文焕从小就了解窑洞的构造,知道寻找洞口的诀窍和方法。
侦查完毕后,卢文焕将队伍分成两组进行包抄,绝不给李子奎逃离的机会。
为了以防万一,他亲自押着建治安一步步深入到窑洞里,然后摸黑前行。
在漆黑一团的窑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担心李子奎做垂死挣扎,建治安不得不边走边喊。
"我是你妹夫,你不能开枪!快投降吧!这是你唯一活命的机会!"
身处这黑灯瞎火中,李子奎本来想开枪反击的,可他看不清外面的情况,根本无法瞄准,因此没有开枪。
为了迷惑来人,李子奎先是把枪掏出,然后把枪往前面一扔。他在等卢文焕捡起地上的枪支,然后再利用这点间隙伺机逃脱。
但卢文焕早就猜到了这种把戏,于是大声呵斥道: "举起手来,快投降!"。
李子奎没有听,他趁黑往前一冲,凭着感觉绕过妹夫建治安,挥着拳头往卢文焕脸上袭来。他要做垂死挣扎,束手待毙不是他的性格。
卢文焕料到他有这出,看着黑影向他身边移动过来,急忙往边上一让,躲过了袭击。
可李子奎用足了劲,没打到比恩人反而自己立脚不稳,扑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
这时,卢文焕趁李子奎摔倒在地的有利时机,赶紧抬起脚直接踩在了他的后背上,让他翻不开身来。
又拿着枪上了枪栓,直挺挺地捅在他的后背上。
这下,李子奎方知道对手的厉害,只能乖乖抱头走出了洞口。
守候在洞口的小分队一见敌人已经双手投降着出来,就立即包抄了过来,用绳子把他绑成粽子一样。
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逮住了匪首李子奎,卢文焕和战友们吁出了长长一口气,多年的心愿得以了结,心里的石头也得以放下了。
李子奎落网的消息很快传遍三门峡,曾经受苦受难的老百姓终于摆脱了匪患,能安心过起太平日子了。
而卢文焕作为生擒匪首的英雄,获程再道上将亲自签发授予的"特等功臣"奖状。
1950年2月23日,李子奎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被当地人民政府除以枪决。 河南剿匪的历史记录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辛亥革命没有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反而在各地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割据势力,诞生了众多的军阀。
据统计,从1920年起到1940年初,河南全省总共有40万匪徒。
这些匪徒在国民党军队溃败后,迅速和残兵败将合流成为新的土匪武装势力。
甚至在新中国成立后,这股势力还存留了一段时间,直至被全部予以歼灭后,社会才真正回归到了和平安宁的日子。
为了彻底剿灭河南全境的土匪势力,彻底铲除"土匪恶霸之猖獗"的局面,1947年6月,解放军陈谢兵团直接开展了土匪剿灭活动。
1947年8月由陈赓和谢富治在解放军4纵、9纵和38军的基础上组建成新的兵团,也就是通称的陈谢兵团。
截至1949年7月,毙伤俘获土匪78774人;
1949年底在捕尽匪首,根绝后患"的活动中,接连歼灭豫南地方邓县土匪头子裴小个、内乡罗来绪、潘东楼、任凤礼、冯进中、孔永建等人,予以匪徒势力沉重打击。
宜阳县、嵩县、郑州市、周口市等地方,也开展了严厉打击土匪彻底清除匪患的活动。
先后清剿土匪头子王钧东、朱彦臣、陈禹祥、梁有仁等势力,彻底消灭了盘踞势力。
1950年1月14日,河南取得剿匪的最终胜利,光1949年就歼匪13万余名,圆满完成了历史任务,剪除匪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1951年从部队退役之后,根据当时政策,卢文焕本来有机会被分配工作。
但他最后还是回到了农村,就在故乡的山沟里从事父辈一样的农耕生活。
几十年来,卢文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先做了生产队长,又担任了村里的民兵营长,后来又改做大队治保主任。
退伍回来后的他把证书和勋章放到了一个盒子里,此后一直没有打开过盒子,也没提过获得特等奖状的事情。
他就像千万个普通的退伍人员一样,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宁愿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也不愿去麻烦政府。
即使因为债务问题,成为众人追债的对象,仍然不向政府开口要求帮助。
一直到当地法院在整理档案资料的时候,才发现了这位特殊低调的大英雄。他的事迹才被发掘出来,为众人所知晓。
2011年为了缅怀这位朴素的革命老人,当地政府特意给他举办了这场告别追悼会。
借助这种方式,表达了人民和政府对他深切致敬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