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一开始在视频片段里看到39点几岁的她穿着JK制服在舞台上跳《爱你》,我有轻微的不适。甚至微微感觉这种幼态表演在宣称"三十而骊"的浪姐舞台上是一种倒退。 可能我被"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人是要进步的"这些偏见困住了。 她的甜美甚至比我的整个青春的寿命还要长久。 继续看《乘风破浪》这个节目,看她的采访,逐渐放心,如果是舞台上的唱跳是括号的左半边,那么说着"做甜心奶奶也不错啊"的她则画完了甜妹人设这个括号的右半边。 是甜,但不是傻,不好欺负,不是笨蛋,不是谁都能捏一把,更不会没主见。 搞笑的是,我上网冲浪的时候看到了她某条视频下这条最高赞评论—— 看来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错得太多,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吐槽好了。 如果有人在王一博的视频下面评论说,男孩子们,八块腹肌的帅哥也是可以做自己的!别被带偏了!会有人给我点赞吗? 女生王心凌和女明星王心凌 女生王心凌和明星王心凌是不同的。 女生王心凌的人生从来不是甜心的一生。 SHE的Ella在蒙面歌王里说,她看起来是小公主,其实是像灰姑娘一样成长来的。 王心凌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妈妈出门工作时,才五岁的时候就要照顾还是小婴儿的弟弟。小学二年级,她就学会了自己煎蛋、煮水饺、煮面,因为如果自己不学会做饭,就要挨饿。 最窘迫的时候要和妈妈弟弟一起吃一份100块(台币)的盒饭,而贴心的她还要提醒弟弟少吃点不然妈妈就没得吃。 在正式歌手出道之前,出于养家的需要,她很早就作为童星接触了舞台和镜头。 2004年,经由《爱你》、《天国的嫁衣》大火,之后,她上节目说:自己只是一直做一直做,没有想过会怎么样,回过头来看,发现大家竟然会这么地喜欢我。 成为甜心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的工作?练八块腹肌要坚持,做甜心难道不需要坚持的嘛。 在我很小的时候,她就是那个唱着要么恋爱要么失恋的小女生。我从来没有当过甜心,没有人这样称呼我,我身边也没有什么甜心,王心凌确实补足了我关于甜心女孩的想象。看完一首《爱你》,感觉今日份的多巴胺剂量都注射完成了。 《爱你》出了无限版本的翻唱翻跳,几乎没有人能做到王心凌那样的咬字,她的歌都是听起来比唱起来要容易。 节目播出翻红前,我刷到王心凌的视频,还是会激动地分享给朋友,因为真的太特别了。 2010年之后,在台湾女歌手纷纷做成熟、轻熟转型之际,王心凌也尝试过性感造型。 依然是美女,但多少有点面目模糊。 去掉浓妆,拉回根根分明的睫毛,透气感腮红,再穿上学生装—— 爷青回。 甜妹,东亚审美基本盘 有很多人说,关晓彤、刘浩存等一众小花非常适合尝试一些恶女角色,但她们的人设却一直是闺女、小白花。身经百战的经纪团队难道真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因为柔软甜妹就是国民好感度最高的人设类型。 我们夸赞王菊、李雪琴和各种多元的,"不正确"的审美,但是市场上,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落向了人畜无害的小白花和笨蛋美女。 如果还不信,看看某书某音上和女网红关联度最高的关键词——纯欲风,基本也能明白了。 不要性感、更不要骚,要像天使一样纯洁,顺便无意地露出一截雪白的胸脯。 在豆瓣八卦小组们还没死的时候,有一个帖子讲欧阳娜娜内涵她的朋友时,发了一张陈绮贞老师《Groupies》的专辑封面。Groupies,骨肉皮,也就是俗称的果儿,以睡乐手、追逐乐手为一种娱乐的少女;在综艺节目上被诟病和男明星走得太近的时候,她发了一条更性感挑逗的短视频,算是一种回击。 这可能是娜娜为数不多的真实时刻。 她近两年风格的巨大转变也值得一写。但显而易见地,娜娜如果走这种路线可能会激发更真实自我的一面,但是社交媒体上的她还是一个资优生、乖乖女,不可能有攻击性的。 未来的刘浩存会演恶女吗?看她近期的存货,好像也没有。 甚至,你能数得出我国10年后影视作品中哪些深入人心的恶女形象吗?我不是说林有有这种父权生发的大婆文化下衍生出的小三。 自我都最好不要有,更不用说攻击性了。 迪丽热巴是现在为数不多走艳丽挂的小花,她的艳丽和九亿那种艳丽更像是扮靓小妹妹和绝代美人间的区别。 而她最早的出圈神图是这张软萌的高雯吹头发。 幂幂是为数不多有一定真实人设的女明星,但相比之下,哪个人设的优先级更高?——少女幂。想要保住粉丝基本盘,不可以丢失"少女"这一项。 我们都喜爱那英老师的真实,但是为她氪金的信徒数量就不如软萌美女们的了。 尽管刘浩存的各种采访片段被网友反复玩梗,有极大原因是在她完美的精修包装之下,这些卡壳反而展现出了她真实的一面——无论是好是坏。 嗯...采访忘词怎么不算一种真实呢? 当我们试图分辨人和机器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情感和灵魂,但最直观的一点是,机器不会犯错… 抛开女性主义分析,梦露在排气扇上捂裙子那张照片正是因为一点点的逾矩和犯错才成为经典。 永不出错的人,没有情绪的人,真的很无聊。 在互联网上做个真实的人会有什么下场,还有谁不知道吗? 维护一些不甜不软 不纯不欲的自由 相比于甜,我在她身上看到更多的是努力和敬业。非要说,这种甜也是她美强惨的人生反衬出来的。 明星制在诞生之处就是好莱坞大制片厂纯粹为了挣钱设计的,韩国娱乐工业又把这种流水线做得更加现代化、精致化,它们给你提供一个近似完美的人,可以追逐的人,一个人形的梦。 当我们谈论王心凌,她的明星属性显然是大于演员或歌手中的任何一个标签的。 刚出道时,她回应舆论对于和蔡依林撞型的争议时说,新人多少会有这种质疑,相信公司并没有把我当成小蔡依林来做,只有把我当王心凌在做。 如今,确实也很难想象蔡依林除了自黑还会有动机再去1:1完全复刻十年前的自己。 明星都很早就有了这种觉悟。其实女孩王心凌早就存在了,公司要做的是什么呢?是甜美的偶像明星王心凌呀。 偶像批发式塌房,梦想三毛钱一斤的年代,有小偶像抽烟,有superstar骗炮。 作为明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持住自己的人设,保护好粉丝这个梦。 最近某大厂虚拟偶像皮下真人女孩被无情压榨的新闻可以说是明星属性的极端展现——资方要的是image,是会动的人偶和那层皮,和人不人性的毫无关系,即使有那么点人性的小闪光,也完全是为外面那层皮服务的。 如果人设分类型,甜就是一条门槛最低也最难的赛道。 在一个娱乐公司看起来做爱豆已经死亡的年纪,王心凌在一众工业糖精偶像中的脱颖而出,不仅来自于她在时代上的超前性,更是因为她本人所具备的价值远远超越了这层皮。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她的采访,每次都被她单纯干净的表达所打动。王心凌维护她的甜,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一种基于天赋而敬业的操守。 要保持某个单维度形象是很难的,不信大家可以自己试一试,从明天起,只做一个"美"人,一个"积极"人,一个"情绪稳定"人。 当我们看演员采访的时候,有的人能对角色和剧本有很深入的见解,张国荣为了霸王别姬甚至写出了一篇著名的小作文讲稿。而一些演员面对却只能干巴巴地吐出一两句套话。 皮下不行,壳子做得再好看也没用啊! 回到开头那条评论,完全是把明星人设和真实的人混为一谈。 对王心凌而言,20年前,甜是一种形象带来的天赋,20年后,甜是一种思考之后的选择。 甜美是壳,思考是核。以柔克刚不是生来如此,而是策略使然。生活里更常见的情况则是:很多软妹连表达想法的机会也没有,她们的声音也不会被听见。 在女生的成长道路上,软不软、甜不甜是一个选项,是一个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但正是因为这样苛责的主流固有印象框柱了太多女生,我们才要争取一些不软不甜的权利。 做个女人当然不必站在所有容易被凝视的女性特质的对立面,不必非得像男人一样活着,而是在此之外还有一百多种选择。这种多元化,怎么就叫被"带偏"了呢? 王心凌的甜是一个明星image,是基于她的五官形状,个人天赋,不断尝试后的市场反馈和商业考量导向的综合选择,是先有里再有表,加上行业性质和无数专业引导;这并不意味着着普通女孩在努力工作、累死累活、骚扰遍地的日常以外,还有义务满足任何人的审美需求。 她虽然还在唱,"哦baby情话多说一点",其实五岁就开始帮弟弟换尿布,十几岁就养家了。 尽管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而情路坎坷,也想过有个(男)人可以依赖,但那时的她心里隐隐已经知道了自己才是最可以依赖的那个人。 和《乘风破浪》这个节目最初真正想表达的一样,我觉得更值得普通女孩学习的是心凌20年如一日的工作跟人生态度。 对于明星王心凌来说,甜美是我们记住她的第一步标签。但对于女孩王心凌,最打动我的是她的坚韧。 作为一个人,她身上纯粹的力量,是包装和营销无法打造的。 这力量来自于她坚韧的内核,而不仅仅是一个甜心的外壳。 作者:圈圈儿,主业做编剧,副业活着。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圈圈和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