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上海市税务局稽查局和上海市公安局通过大数据分析,成功侦破利用税收优惠骗税案,涉嫌金额高达55亿。主犯均为税筹专家,曾出版过涉税筹划书籍,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过深入研究...... 一、主犯,税筹专家被抓了!涉嫌金额高达55.87亿元! 7月5日消息: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稽查局在国家税务总局驻上海特派办指导下,联合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在上海市开展集中收网打击行动,成功侦破本市首例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留抵退税案,打掉犯罪团伙2个,捣毁开票窝点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8名。 经初步统计,虚开发票价税合计金额55.87亿元,下游共有40余户企业涉嫌骗取留抵退税款1500万余元。 目前,税务部门正全力追回留抵退税款。 上海市税务稽查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 ,联合市公安经侦部门,精准锁定虚开团伙关联企业叠加违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收取开票费的形式,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大肆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帮助受票企业骗取留抵退税。 经过对该案的深入分析发现,其涉案企业分工明确、层级清晰。主犯均具有财税专业背景,曾出版过涉税筹划书籍,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过深入研究,属于高学历专业犯罪。 由其操控的虚开团伙通过设立跨区域、多层级的开票企业,企图以纷繁复杂的业务流、发票流躲避税务部门的执法监管。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上海税务局利用金税三期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稽查"系统的上线运行 ,结合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的申报、开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指标设定和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的数据筛查,彻底厘清了虚开企业架构和开票层级。 同时,循线深挖,对下游受票企业的留抵退税情况进行了全量扫描。通过证据固定,最终联合市公安经侦部门实现了对上游虚开企业和下游受票企业全链条打击。 今年4月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后,上海市税务稽查部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联合打击机制工作要求,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狠打骗退"的工作要求,克服疫情影响,把打击骗取留抵退税作为常态化打击骗税工作的重中之重,与市公安经侦部门联合办公,持续密切监控不法分子利用增值税优惠政策套取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外虚开发票并骗取留抵退税行为。 期间,上海市税务稽查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联合市公安经侦部门,精准锁定虚开团伙关联企业叠加违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收取开票费的形式,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大肆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帮助受票企业骗取留抵退税。 经过对该案的深入分析发现,其涉案企业分工明确、层级清晰。主犯均具有财税专业背景,曾出版过涉税筹划书籍,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过深入研究,属于高学历专业犯罪。由其操控的虚开团伙通过设立跨区域、多层级的开票企业,企图以纷繁复杂的业务流、发票流躲避税务部门的执法监管。 得益于金税三期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上海税务"智能稽查"系统的上线运行,上海市税务稽查部门结合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的申报、开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指标设定和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的数据筛查,彻底厘清了虚开企业架构和开票层级。同时,循线深挖,对下游受票企业的留抵退税情况进行了全量扫描。通过证据固定,最终联合市公安经侦部门实现了对上游虚开企业和下游受票企业全链条打击。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关于留抵退税"快退税款、狠打骗退、严查内错、欢迎外督、持续宣传"五措并举工作要求,让"真金白银"以最快速度直达守法企业,更好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同时,对于团伙式、跨区域、恶意骗取留抵退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将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持续开展严厉打击,依法严查重处,为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准落好保驾护航。 上海市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解析案件查处过程: 作为企业纾困重大政策,今年4月起,大规模留抵退税正式实施。但是上海却出现财税专业人士有组织地钻税收优惠政策漏洞,大肆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帮助受票企业骗取留抵退税。市税务局稽查局副局长宋云鹏介绍:"上游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下游涉及留抵退税这样一个案件,那么这个案件是我们目前在上海打击骗取留抵退税案件中,涉案金额最大的。" 这些财税专业人士,甚至出版过税务筹划书籍,对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过深入研究,不但学历高,而且操作手法极其专业。为了规避税务稽查,他们通过设立跨区域、多层级的开票企业,制造出复杂的业务流和发票流,使一般的税务稽查难以奏效。然而这些貌似巧妙的手法在税收大数据前却露出马脚。市税务局稽查局案源管理科科长朱胜说:"主要是得益于金税三期系统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同时我们又联合了市公安经侦总队,首先我们逐层地去锁定这个团伙,同时我们通过数据的整合,数据的聚合,去把这些团伙对外虚开发票,非法取得暴利的这种证据固定下来,然后对这个团伙进行了一个地毯式的打击。" 在整个稽查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如何尽快打开骗税团伙所控制的开票企业架构黑箱,因为摆在税务稽查人员面前的是一家家由专业财税人士精心伪装的,貌似正常经营的企业。朱胜率领的税务稽查大数据分析团队把可疑企业关系打印在A4纸上,然后再像拼图一样拼起来,铺满了稽查局80平米的会议室。 朱胜:"图的话很复杂,因为它涉及的企业有300多家,而且它是分层的嘛,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我们是不停地去穿透分析,然后排摸整个团伙的一个架构。" 金税三期分析的发票流与企业架构图的业务流相互验证,一起骗税大案水落石出。 摸清骗税团伙业务架构后,朱胜率领团队乘胜追击,把国家的税款损失一笔一笔算清楚。 朱胜:"因为我们要精准锁定到这些票到底是用于干嘛去了。是用于团伙内部的?还是用于团伙外部的?只有用于团伙外部的,才最终是造成了国家税款的一个流失。我们要给它区分清楚,哪些票是用于做坏事的,哪些票还没有造成国家税款的损失,但是我们也给予关注的。" 市税务局稽查局副局长宋云鹏表示,像这种不法分子利用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国家的留抵退税款行为,严重扰乱了当前的税收征管秩序。 宋云鹏:"我们税务稽查部门时刻保持着高压严打的态势,对这种类似的涉税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打击。在这里也是希望广大的实体企业能够依法合规,然后合法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更快更好地发展。" 报道内容来看,该税案的具体情况如下: 1、案件的涉嫌主犯:都有高学历,且是财税专业背景,还出版过涉税筹划的书籍,对于各类税收优惠有过深入研究分析,这俨然是一帮税收筹划 " 专家 " 级别的人物。 2、具体违法手段:该虚开团伙关联企业叠加违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收取开票费的形式,在没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对外开具增值税专票,帮助受票企业骗取留抵退税。 相比普通的涉税违法案例来讲,这帮人的手段可能更加高明一点,比如通过跨区域、多层级设立企业,用格外复杂的业务流、发票流等手段来躲避税务监管。 3、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便这帮 " 专家 " 手段再高明,也逃不过税务稽查局的火眼金睛。 税务局 + 公安局联合办案,金税三期 + 智慧稽查系统同时上马,精准的锁定了该团伙的违法手段。结合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的申报、开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指标设定和数据分析,通过多维度的数据筛查,就厘清了虚开企业架构和开票层级。 接下来,又对下游受票企业留抵退税进行了全量扫描,对上下游实现了全链条的打击。 4、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在当前税收大数据、智慧稽查的背景下,违法手段再高明,也没啥用。而且一帮税务专家搞这事都被查被抓了,对于普通会计、普通企业而言,还是老老实实的合规经营吧,别想一些歪门邪道了。 另外,对于一些不靠谱的 " 税筹手段 "、税筹书籍,还是保持谨慎吧。作为一个企业,将所有的能用的税收优惠都用好了,就是最好的筹划手段了。 网友评价亮了! 这个消息被曝光之后,广大网友也坐不住了,纷纷表示:" 所谓的税筹专家害人不浅!"" 知法犯法,建议重罚! 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税务总局关于留抵退税"快退税款、狠打骗退、严查内错、欢迎外督、持续宣传"五措并举工作要求,让"真金白银"以最快速度直达守法企业,更好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同时,对于团伙式、跨区域、恶意骗取留抵退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将上下联动、内外协同持续开展严厉打击,依法严查重处,为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准落好保驾护航。 根据税务总局数据,截至6月25日,增值税留抵退税累计有18266亿元退到纳税人账户,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此举缓解了相关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纾困。 二、税务总局等六部门工作部署会议:将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虚开发票、骗取退税及税费优惠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总结暨常态化打击工作部署会议。 会议披露,自2018年8月启动打击"三假"专项行动以来,依法查处涉嫌虚开骗税企业44.48万户,挽回出口退税损失345.49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3459人,5841名犯罪嫌疑人慑于高压态势主动投案自首 ,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维护了经济税收秩序。 为进一步加大打击"三假"涉税违法犯罪的力度,深化行政与司法机关的协同配合,在四部门专项打击的基础上,新增最高人民检察院、外汇管理局 加入联合打击工作机制,对危害社会经济税收秩序、危害国家税收安全的"三假"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六部门联合常态化打击。 会议强调,对"三假"特别是团伙式、暴力虚开发票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一点也不手软,决不让"劣币"驱逐"良币",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为切实维护国家经济税收安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要求,税务、公安、检察、海关、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要健全五大机制做好对"三假"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常态化打击工作。 一是立足常打长打,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形成更强劲的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数据共享,健全监控预警机制,切实防范和及时处置行业性、区域性、潜在性"三假"涉税犯罪风险; 三是聚焦精准打击,健全联合办案机制,做好行刑衔接,对案情重大复杂、社会影响力大的案件进行联合督办; 四是注重综合施策,健全依法惩处机制,促进常高压、强震慑; 五是突出以打促治,健全改进提升机制,完善各部门监管措施及相关制度,进一步强化源头防范、系统治理。 三、企业帮教你几招,是不是虚开看发票就知道了 发票虚开,很多情况下是真票假业务,这种情况下,通过网站等方式查验发票真伪无法发现虚开的问题(因为发票本身就是真的)。但依照税务人员的经验,根据有限的票面信息,同样可以对发票是否涉及虚开进行分析判断,最终揭穿其虚开的事实 1、销售地、采购地距离分析 纳税人购进货物、服务,从节约成本、方便接受服务的角度考虑,会尽量就近采购。如某玻璃生产企业生产玻璃中会消耗天然气,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该只能指向该单位接受了虚开。随后的调查,证实了检查人员的判断,该单位因接受虚开,被定性为偷税,取得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虚增的成本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行为导致少缴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被追缴,同时被处以少缴税款一倍的罚款。 2、对方经营范围和经营能力分析 任何一个纳税人都会有其相对稳定的经营范围及经营能力,如一家电器销售公司,一般情况下不会提供房屋中介服务。再比如,一个注册资本金五万元、员工人数五人的企业,不太可能承接造价一亿元的工程、开出一亿元面额的发票,这与其经营能力不相符的。 检查人员在检查B公司"管理费用"账簿、凭证时,发现一张增值税普通发票,开票单位为"胜*电子经营部",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为"咨询费",金额为29999元,无任何相关合同、协议。 询问该单位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回答是:管理咨询费。检查人员查询"胜*电子经营部"相关注册信息,发现该经营部为小规模纳税人,经营范围为电子产品销售。显然,这样的单位是不可能提供咨询服务的,该发票所记载的业务并不存在,为虚开。最终,该单位发票违法行为被处罚,同时,虚列费用导致少缴的企业所得税被追缴、并被处以少缴税款0.5倍罚款。 3、发票价税合计金额为整 从常理来说,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价税金额恰好为整数的概率极低。 4、虚开发票 虚开发票的处罚 四、"虚开虚抵"发票的行为必须收手了,企业帮送你7个提醒 五、会计需注意,以下发票都不能报销 六、会计收到发票,重点检查这7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