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与印度的崛起悄然改变着世界地缘政治版图,尤其是两国有着漫长边界和复杂的历史,"龙象共舞"还是"龙象之争"成为国际舞台上争论不休的话题。由于2017年发生了洞朗对峙事件,中印关系特别是印度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已在印度产生强烈影响。近日,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印度中心发表尼赫鲁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拉杰什·拉贾戈帕兰的研究报告,探讨了印度面对中国崛起所能采取的战略措施(报告相关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 01
中国崛起的挑战 拉贾戈帕兰声称,印度是正在崛起的国家,但这一进程是在中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崛起阴影下发生的。北京的影响力几乎肯定会继续增长,并已打破亚洲地缘政治平衡。印度必须决定如何在这个不平衡的环境中确保其利益,在以下六个潜在的战略选择中进行选择:保持不结盟、两面下注、加强本国军事力量、建立区域伙伴关系、与中国结盟、与美国结盟。与华盛顿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盟可能是印度抗衡中国的最佳途径,而加强区域伙伴关系和增强国内军事能力的努力可以发挥补充作用。 在他看来,"中国威胁"集中在这些方面: 中国对印度构成直接的军事威胁,特别是鉴于两国的边界争端。虽然印度有相当的军事力量,但中国的力量更加强大,经费更加充足; 解放军2018年开训 中国在联合国等现有国际组织及其正在组建的新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的影响力,为北京在多边论坛限制印度利益和目标提供了机会,特别是在改革这些机构并让印度在全球事务中有更大发言权的时候;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结盟以及与其他南亚国家不断深化的关系,对印度在该地区的地位是重大挑战。几十年来,新德里在该地区占主导地位。北京提供的经济援助和与新德里抗衡的能力,可能会诱使印度的小邻国利用一国对付另一国,从而削弱印度在自己后院的力量; 中国的经济实力使北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其影响力,这可能会被用来损害印度的利益。 而印度的潜在对策无外乎以下几种: 中国的实力、地理上的接近以及各项政策已对印度的安全和全球利益构成明显的危险,因此,采取不结盟、两面下注或与中国结盟的战略可能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进一步沿着印度所奉行的政策路线与美国加强联盟,是应对中国崛起的挑战的最佳途径,因为美国是比中国强大的唯一国家。此外,新德里和华盛顿在抗衡北京方面有着共同的兴趣; 在印度其他战略选择中,加强本国军事力量和建立区域伙伴关系的努力是对付中国的必要和互补的手段,但只靠它们本身是不够的, 因为中国已经比印度或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组合都更加富有且更加强大。 02
新德里能做什么? 印度面临着重要的战略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印度的快速经济增长可能为其提供控制外部环境的更大力量,但印度的崛起是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发生的。中国的崛起对印度来说是个挑战,因为它带来中国主宰包括印度在内的邻国的可能性。中国的财富和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当印度的利益与中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北京不断增长的自信力显示出亚洲不平衡的后果。 这是印度面临的中心战略问题:如何在严重不平衡的战略环境中确保自身安全,并促进其国家利益。 不过,面对中国的崛起,印度并没有失去选择。一份力量对比分析报告表明,新德里可考虑若干战略选择。十多年来,随着中国实力逐渐增强,印度政策制定者一直在不断地辩论这些选择。同样重要的是,通过渐进的政策决定,印度也一直在作出选择。但是,这次辩论和印度迄今为止的对策一直不尽如人意,因为它们主要是以零碎的方式进行的。辩论主要在以头条新闻为重点的评论专栏里展开。也许以前只有一次尝试探讨印度的战略选择:一个独立分析师团队在2012年通过讨论发表"不结盟2.0版"报告。 至少从外部看来,印度的战略政策似乎主要是以零敲碎打的方式对眼前的事件做出反应,而不是遵照任何深思熟虑的计划。虽然印度决策者的战略本能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很好地服务于国家,但是,现在有必要全面思考印度在当前亚洲战略环境中的选择",以澄清其逻辑和影响,并使印度的政策更加一致和更加有效。人们几乎没有努力从力量对比的角度来考虑印度的选择,从而概述相对力量动态对战略政策的后果——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印度的优势和劣势。 印度国内叛乱横行 牢记这一点,印度的决策者至少面临着如何应对亚洲战略环境的6个选择:不结盟、两面下注、内部平衡(即建立本国防御能力)、区域平衡、与中国结盟、加强与美国的联盟。印度的潜在战略选择都不容易或不明显。每个选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选择本身都不会给印度带来它想要的一切。目标应该是从这一系列不完美的选择中挑出最佳选择,作为主要战略,并根据需要对其他互补方法进行补充。但是,考虑和做出决定性的选择比被强迫作出的选择要好。 印度可能会有好运,即使新德里没有做出选择,也可能出现遇到好结局的情况,但是这样的赌博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同任何赌博一样,臝的胜算不大。 在权衡这些选择的各自优缺点之后,并且鉴于亚洲目前的力量对比,第6个选择可能最符合印度的战略利益:与美国的更紧密联盟。近年来,印度已经开始与美国建立层次更深的战略关系。这种政策本能是健全的,这样的伙伴关系应该进一步发展。本文的目标是阐明为什么这个选择为新德里提供了比其他选择更大的成功机会。如果与美国的更紧密联盟难以实现,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其他力量的区域平衡战略将为印度提供一种替代方法,而这种区域伙伴关系也可能对美印两国增强的战略联盟起到潜在的互补作用。 至于其他潜在的选择,内部平衡是抗衡中国的一个必要的、但是不够的手段,其他3种选择是不结盟、两面下注和与中国结盟,这些选择在目前的战略环境中对印度是不可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会变得更不可行。本分析报告不把这些选择置于具体外交政策问题的背景下,而是作为广泛的大战略方针,也就是说,利用各种军事、外交和经济手段的组合促进国家的目标。一旦概述了这些总体方针,就可以相应地确定具体的政策选择。 印度警察忙于内部治安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可能追求的那种联盟或伙伴关系不一定是正式的军事同盟,尽管这样的同盟不会被完全排除在外。相反,这种关系将主要基于针对共同威胁的非正式而深层的战略合作。这种心态是为了传达一种特殊的战略同情关系,就像印度与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的关系,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以及美国与中国在1971年到冷战结束之间的那种关系,这些联盟没有一个基于正式的条约。印度总理莫迪在2014年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自发的、本能的辩护是这种战略同情的一个很好例子。国际联盟在印度普遍受到很大的怀疑,但不应该如此。这种伙伴关系,甚至军事联盟往往是暂时的和有重点的;它们在许多方面都很麻烦,但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力量对比不利的情况下。 各国为应对外部威胁而采取的平衡或者政策和行为一般可采取两种形式。内部平衡包括通过培育新力量,增强现有力量或购买武器来加强国内军事力量。相比之下,外部平衡是指与其他国家建立伙伴关系或联盟,通常是由于某一国家没有足够能力单独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应对某一威胁。外部平衡的一个替代方法是搭车,这意味着与一个构成威胁的国家结盟以使其软化——尽管有时一个国家也可能诉诸于这种行为,利用与一个强大国家结盟带来的机会。 03
印度的战略选择 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是印度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特别是在两国尚未解决边界争端、中国愿意与印度邻国合作来抗衡新德里以及北京在多边论坛上展现影响力的背景下。与美国的更深入伙伴关系似乎会为印度提供充分应对这些挑战的最大成功机会。区域平衡和加强本国防务能力,是加强与美国联盟的必要而又互补的战略。如果美国的意愿有问题,这些选择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对极端但可能的安全紧急情况的简要探讨可以说明这一结论。如果印度和中国在边界发生严重的军事对抗,那么,印度的与不结盟相关的选择很可能都是不够的。例如,不结盟本身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印度的经济和军事能力,以更好地准备应付这种紧急情况。但这种做法不太可能足以应对中国可能运用的力量,印度可能无法指望在多边论坛上获得什么帮助。 实质上,印度会单独应对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如果印度采取两面下注的策略,结果可能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新德里等到危机已经发生之后再培育安全伙伴关系,印度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安全伙伴关系或者从这样的关系中获益。只有一场慢慢发展的危机,也就是在多年里发展的危机,才可能给印度带来更大的机会。即使如此,新德里也不得不应对这样的可能性:在一场对抗发生之后寻求联盟实际上可能使危机恶化,因为北京方面可能会感到不得不在印度从其建立伙伴关系中获益之前通过武力寻求解决办法。另一方面,纯粹的内部平衡战略可能会使印度的处境更加糟糕,因为从军事力量和这种力量所基于的经济手段的角度说,印度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印度根本没有本土能力来应付这种紧急情况。 这并不意味着,因为仅仅自己的防御能力不足以抗衡中国,印度就可以忽视建立这种防御能力的必要性。 印度陆军使用俄制T-90S坦克 一旦与中国发生边界冲突,印度的其他潜在战略选择的用途也将是有限的。一项区域平衡战略可能比上述不结盟选择好得多,因为与印度独自行事相比,这样的战略可能会帮助它发展更多的军事实力。此外,通过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印度可能会有更强的财富基础。站在印度一边的区域盟友可能使中国对抗印度的计划复杂化,会迫使北京转移至少一部分针对印度的军事力量,这样的盟友可能向印度提供一些外交支持。当然,一个坚定的中国可能会克服所有这些军事和外交障碍,但是一项区域平衡战略即使没有制止这样的对抗,也可能提高这种对抗中国的代价。另一方面,与中国的成功伙伴关系可能会防止这种对抗事件的发生,尽管这也可能需要印度对北京作出认真的妥协,以避免这种对抗。 但是,尽管有这样的妥协,或者印度厌倦了妥协,如果发生对抗,印度就会蒙受严重的损失。 与美国建立更深入的伙伴关系是印度的最终战略选择,对印度与中国的对抗产生的影响大小将取决于印度建立何种联盟。建立正式军事联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种联盟可能会使美国站在印度一边进行直接的军事卷入,甚至可能防止对抗,因为中国可能设法避免冲突,以避免与美国纠缠。但是,即使不太正式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会大大增加印度在这种对抗中的前景:例如,华盛顿可能与新德里进行协调,甚至在印度方面不参战的情况下都会转移北京的注意力——很像美国试图(尽管不成功)在1971年孟加拉国战争期间将"企业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派遣到孟加拉湾,以转移印度的注意力。在更低层面的合作关系中,印度可以通过这种伙伴关系大大加强其军事能力及其经济基础。印度可依靠华盛顿及其盟国的相当大的外交支持来确保印度不会陷入外交孤立。考虑这种假设的军事紧急情况是一个有用的途径,可说明印度的潜在战略选择可能产生的不同后果。 需要重申的是,印度的战略选择并非停滞不前,并且必须以现行的力量对比为基础。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变化,战略也要改变。例如,如果印度的实力与中国的实力大致相当,印度甚至不需要联盟,而是能够用自己的内部资源(尽管合作关系可能减轻负担)同中国抗衡。 目前的情况是,中国与印度有领土争端并试图遏制印度,它是亚洲的主导力量,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很可能是这样。在这些情况下,印度只有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来保护其利益并维护其安全:与美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盟。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