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对南海有主权要求。印尼对专属经济区也有争议。 过去,各国强化了自己对争议海域和岛礁的主张,南海发生武装冲突的风险因此有所上升。 著名的事例有,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正式向海牙国际仲裁庭提请针对中国的"南海仲裁案"。 那个时间段,我国的"辽宁舰"刚下水服役不久(2012年9月25日)。 1. 从"南海仲裁案"说起 同中国在南海也有岛礁归属争议的越南,极力支持菲律宾将此案提交国际仲裁,并向法庭递交了一份声明,称越南支持全面落实《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日本:日本是最早表示支持菲律宾将南海争议诉诸仲裁的国家之一。 日本对中国力图控制南海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通道心存"忧虑",日本进口原油的80%要经过这一航道。 韩国:与日本相似,韩国也十分依赖途经中国南海的石油进口。 但韩国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在南海问题的表态上也更谨慎。 但是菲律宾等国的一系列行为,也让一些与南海争议本无关联的国家,陷入外交上的两难境地,许多东盟国家则因担心激怒中国,而采取尽量不开口表态的策略,普遍不愿意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 与中国关系比较友好的老挝和柬埔寨,拒绝在表述中使用"仲裁"的字眼。 马来西亚和文莱就南海问题也少有表态,尽管两国在南海区域也有领土诉求。 新加坡堪称是小国大外交的典范。这个国家长久以来被视为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小红点"。 新加坡对美国与中国的立场非常清楚,没有所谓的模糊空间,新加坡并没有选边站的本钱。 毕竟,从新加坡所处的地缘政治角色,欲在中美强权竞逐下能游刃有余,进而创造在国际舞台的挥洒空间,"不选边站"是唯一良策。 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 山东舰的航母舰桥(俗称"舰岛")比辽宁舰的更紧凑、小巧;飞行甲板和机库也经过重新设计,面积和体积比辽宁舰更大。 凭借南沙群岛三大航空基地,以及西沙群岛永兴岛的另一个航空基地,中国军机现可掌控几乎整片南海海域。 同样进展惊人的还有中国的雷达覆盖,在永暑礁、渚碧礁和华阳礁以及永兴岛皆设有高级监视/预警雷达设施,其他较小型设施则遍布其各处。 中国已在永兴岛部署红旗-9地对空导弹系统,并在岛上设有至少一处反舰巡航导弹发射工事。 现在,"三大岛"皆修筑起具有可伸缩护顶的加固防护掩体,以供移动导弹发射架使用。 下面重点说一下,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菲律宾。 杜特尔特上台执政菲律宾这些年,开始扭转和中国的关系,认为中国才是可以协助菲律宾发展的重要伙伴。 在过去几年,杜特尔特政府逐渐开始不再遵循传统的亲美外交政策。 比起亲近美国,外界评价他更倾向于"亲中远美",甚至公开扬言终止与美国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合作。 杜特尔特是聪明的,毕竟所谓的"仲裁法案",只是一厢情愿,中国根本就不予以理睬。 更何况,万一与中国搞僵关系,菲律宾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美国会不会帮忙?会帮多少?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而且越来越多的菲律宾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成长对于菲律宾来说是好事。 既想在南海拥有更多的权益,又不肯放弃和中国的经济合作,就成为这一时期菲律宾的外交主线。其实就是在玩平衡。 2. "辽宁"号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实战化训练 据中国海军官方微博5月3日发布的消息,海军新闻发言人高秀成大校介绍,中国海军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 这是海军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的一次例行性训练,旨在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符合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不针对任何一方。 自五月初开始,中国历年来最大规模的航母编队——"辽宁"号航空母舰打击群在西太平洋演训。 "辽宁"号航行邻近台湾东部花东海岸,同一时间美国两个海军航母编队也在西太平洋活动,这不禁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实战化演习成为了中国军队的一个重点。 有媒体分析指出,辽宁舰航母编队的这次实战演习,显现出了中国海军的地位日益增长,中国海军也日益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军事力量。 按舰艇数量计算,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而美国则在航母和核潜艇以及在该地区拥有的基地和盟友数量上保持着优势。 双方竞争的焦点,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南中国海。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院2022年1月20日发表的年度报告《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能力的意义》指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军,拥有大约355艘军舰", 这个数量还不包括85艘巡逻艇和携带反舰导弹的作战平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中国人民解放军航母编队的演训,是以航母"辽宁"号打击群,5月2日从宫古海峡出第一岛链军演。 除了"辽宁"号航母外,我人民海军舰艇编队还包括"乌鲁木齐"号(舷号118)与"成都"号(舷号120)、055型导弹驱逐舰"南昌"号(舷号101)、052D型导弹驱逐舰"西宁"号(舷号117)、以及综合补给舰"呼伦湖"号(舷号901)、052C型导弹驱逐舰"郑州"号(舷号151)和054A型护卫舰"湘潭"号(舷号531)共8艘军舰。 据日本国家广播公司(NHK)报道,这是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航母首次被证实通过该地区。 除了目前的辽宁号和山东号外,中国正在建造第三艘配备磁力弹射战机系统的常规动力航母,计划中的第四艘航母可能会装备核动力,在科技水平上追赶美国。 其实,除了中国,印度、泰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本身也有航空母舰、或是装备与航空母舰很接近的两栖攻击舰。 但分析认为,综合排水量、战斗力等因素,未来只有美国的航空母舰可以与中国的航母相比。 3. 表面上分歧大于合作的南海各国 如今,全球50%的商船和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都要经过南海航道,每年经过南海的商船超过10万艘次。 美国始终不愿放弃自己世界霸主的位置,所以他必然会选择避免让中国来主宰国际贸易航道。 最近几年来中美之间的张力加大,南海各国虽然坚持"不希望选边站",但并没有提出自己的明确的替代方案或主张。 这样的态度,也反映了南海各国之间明确的共鸣尚有待于建立。 多年来,南海各国一直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南海争议,但进展仍有待于加快,并在东盟10个成员国中间形成分歧。 南海各国是美国最难搞定的区域,这也有可能是中国最容易突破的地方,原因在于,这一地区现在的繁荣和发展机会是本区域的和平以及与中国密切的贸易往来带来的。 东盟各国明白,虽然它们的安全似乎仍需靠美国,但如果要它们选边,追随美国对抗中国,和中国的关系就会变得紧张,本区域几十年的和平局面很可能不复存在,发展的机会亦会丧失。 对于当前的南海各国而言,很难也不会在中美两国间绝对的选边站。 东盟各成员国最主要的希望是避开彼此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其次才是强调合作。 因此,东盟在内部协调上,经常会出现种种挑战。 不少学者都认为:东南亚国家未必全然认同美国以强大的外交军事建立经济同盟的战略布局,更不愿卷入中美两强争斗,但都很欢迎中美开发庞大的东南亚市场,以实质的经贸投资取代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竞逐。 结语: 中国不侵犯不干涉别国,但是也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历史性权利受到损害。 孙子兵法有云: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使用武力击败敌人或攻城打池,均非上策,最好的手段是以己方之谋略挫败敌方,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是域内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 是不可取的。 这不仅有利于南海争端的长期解决,而且有助于建立一整套有利于该地区所有国家的海洋秩序。 虽然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中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有硬碰硬的拳头对抗的实力和底气,这或许也就是南海各个国家观望的关键。 但是,软性的谋略也很重要,外交手段配合军事手段,伐交结合,打好组合拳,致力于南海各国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