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父亲,这是为你好!,黄渤的这句话为何让中国家长汗颜
有人说,中国家庭教育最大的悲哀,是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的身上。黄渤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我是你父亲,这是为你好!",为何让中国的家长汗颜。
暑期上映了一部特殊的电影,中国百亿票房导演陈思诚的新作《外太空的莫扎特》,和他以往的风格完全不同,这是一部充满奇幻和欢乐的合家欢电影。黄渤饰演的父亲任大望,是一个事业不算太成功的中年男人,还遭遇了老婆离婚的种种生活现实。
对于儿子任小天对天文的热爱,他非常反感,觉得天文以后会发展不好,希望儿子能够延续自己没有实现的音乐梦想,未来能成为一个钢琴家。
于是父子二人矛盾不断,一天,神秘外星人"莫扎特"意外出现,帮助小天跟老爸"斗智斗勇"。在全片的父子矛盾高潮中,儿子任小天质问父亲,为何不支持自己的梦想,父亲黄渤则喊出了:"我是你父亲,是为你好!"
黄渤饰演的父亲当然知道自己的人生并不成功,他不希望这些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因此,总是尽可能地帮孩子经营他的人生规划,往好听点说,是望子成龙,扶上马再送一程。"我是你父亲,会害你吗?"、"我是为你好",这些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的父母教育子女的口头禅,出现在电影中,听起来竟然是如此的别扭。
想不到一部合家欢的电影,把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描绘得淋漓尽致。现实中常常有过之而无不及。就以高考季的填报志愿为例,很多考生报考的专业和自己的理想差别巨大。父母亲往往站在未来好就业待遇高等方面,而孩子如果选择一些自己很喜欢的冷门专业,往往遭到父母的反对。表面看,这确实为孩子好,避免孩子重走父母走过的坑。但实际上,却把孩子早早圈入了父母的一亩三分地中。未来是福是祸?又岂能知呢?
和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的溺爱教育相比,虎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一度成为许多成功父母自豪的源泉。我们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这种顺从式的教育或棍棒下的教育,确实也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虎妈战歌》的作者曾把自己的育儿经验,写成自传体的书,讲述如何利用父母的权威,采用威逼利诱等多种方式,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结果把孩子送进哈佛大学。
可是人终究是讲究个性的。和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也没有一种适用其他孩子的一模一样的教育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辈分的代沟更加明显,和电影极具想象力的画面、童话氛围的视效相比,黄渤父子的教育模式才是家长们更该深思的。那您觉得,现在棍棒教育还适用吗?您会选择做虎爸虎妈吗?
#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