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日,根据新时代下的国防安全和部队建设需要,我国审时度势、大刀阔斧地对防卫格局进行了改革,将原有的七大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调整为现行的五大战区(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战区下还设有军种机关。根据国防部披露的消息,五大战区是以原先七大军区机关的相关职能、机构为基础,额外充实军种指挥和保障要素后而组建的正大军区级作战指挥机构,直接归中央军委领导。 如今,五大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以及本防区的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有权统领、指挥辖区内的各军兵种作战部队,这也标志着解放军在构建联合作战体系的进展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提升我军战斗力、打赢未来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五大战区成立后,一切军事工作都围绕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这一总原则总方针进行,战区主要负责协调控制、指挥打仗(即指挥权),军种则负责下属部队的具体管理建设(即管理权)。那么,五大战区和此前的七大军区相比,在防区范围、体制机制、任务职能和管辖权限等方面都有了哪些鲜明变化呢? 首先,在防区范围上,五大战区各自的防区分别是:1、东部战区:管辖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和上海6个省市;2、南部战区:管辖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贵州等6个省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3、北部战区:负责辽宁、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5个省的防务;4、中部战区:负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7个省市的防务;5、西部战区:负责四川、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的防务。而七大军区虽然各自的防区区域大部分也都是和某一战区有高度重合,但防区范围明显没有战区的那样大。 其次,在体制机制和任务职能上,战区和军区的差异更是十分明显。以往的七大军区是以陆军为主的编制体制,军区军政主官都是陆军将领,说白了就是"陆军独大的单一家庭"。而战区可就是"复合型家庭"了,除开陆军这个"大哥",还有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兄弟伙儿",各军种间彼此沟通协作、联合作战、信息共享,共同听令于战区这个"大boss"的指挥调派。此外,在职能任务上,以往的七大军区干得活比较"杂",既要负责部队的建设、训练又要承担作战指挥;但战区却只是一门心思的"管打仗",主要担负联合作战指挥任务,对于部队建设绝不插手。 最后,在部队管辖权限方面,以前七大军区虽然也是正大军区级(和军种同级),但是平时只是主要指挥本区域内的陆军部队,对于空军、海军和火箭军的指挥还不够畅通、周密,同时各军种之间的沟通协调仍然比较欠缺。而战区就大不相同了,作为中央军委派出的承担某一战略方向的最高指挥机构,战区指挥机关有权对本防区内的所有军种部队直接调派指挥,所有军兵种必须无条件服从。 举个例子,以往东海舰队对外就称为"海军东海舰队",而不会叫作"南京军区东海舰队";不过自从东部战区取代南京军区后,东海舰队就立刻改称为"东部战区海军",相应的南海舰队则改称为"南部战区海军"、北海舰队称为"北部战区海军",空军也是类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战区同以往的大军区相比,对于下属部队指挥管辖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大幅提高,权力得到升级强化。 本文系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