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英雄人物造就了残唐故事的精彩,黄巢凭着罗家枪的精妙成为了唐朝最后一任武状元;杨衮的北霸六合枪挑战太原城,代师传枪的残唐第一枪高思继;日挑三十六员唐将的王彦章,无敌于天下的李存孝名扬天下。这些传奇人物的师傅都是谁?他们的武艺是怎么学来的? 第一位:李存孝 王不过项将不过李的说法一直在民间盛传,这位在声望上与项羽齐名的李存孝,他的传奇故事堪比残唐时期的李元霸。凭着一杆八百斤的禹王神禹成为残唐的第一高手,他幼年的身世是非常凄惨可怜的,父母双亡的他直到遇到学艺师傅澹台誉之后,他的人生才开始发生逆变。本来力气就很大的他,在师傅的引导下锻炼出来一股神力,他也真正将那杆禹王神槊挥动得心应手,就这样他跟着师傅学起了澹台家族的霸王槊法,三十六路槊法是以力量为依托,七分神力三分攻防招法。澹台誉年轻时随罗家学过罗家枪法,不过恪守承诺的他没有将枪法传给李存孝,不过他改创了一套防御罗家枪的招法,交待李存孝不许伤害罗家人后,学艺三年的李存孝成为了李克用的十三太保,成为了残唐的无敌英雄。两败王彦章、生擒高思继,黄巢的五虎将都败在了他的手中。 第二位:王彦章 在《李存孝演义》的故事中,王彦章的师傅是一个姓魏的摆渡人,相传那是魏延的后人隐居在黄河边上,王彦章与他的师傅非常投缘,少年时代的他都是在渡船上一起度过的。一杆铁篙枪成为了他们摆渡的工具,靠着这杆枪他随师傅学起了枪法。这套枪法是以刀法改创而成的,枪招中透着狠杀的豪气,凭着王彦章从小打斗练出来的无穷力气,多年下来他成为了一位黄河边上的枪法高手。师傅过世后他成为了新一代的摆渡人,好勇斗狠的他自恃武艺高强,只要是黄河边上有些本领的人物都会去挑战,最终他成为了黄河一霸的无敌人物,直到听说李存孝非常厉害,这才有了二次挑战李存孝的故事,而鸡宝山挑杀高思继的狠勇,与日挑三十六员唐将的事迹也是接踵而来。 第三位:高思继 高思继自幼是随父亲高顺励练着家传枪法长大的,到了十四岁投到了幽州城澹台誉的帐下,十年的征战生涯结束后,澹台誉辞官之后回到家中不久,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位贵人夏书棋,这位被称为神枪将的高手,将一套绝学北霸六合枪法传给了他。早起晚练的他格外勤勉,枪崩檀木桩法与枪崩苍蝇头的招法练得出神入化。王彦章与高思继后来齐名,都成为了天下第一枪,王彦章靠的是力大猛狠,而高思继凭着的是快准稳,杨家将的先祖杨衮就是他代师传枪的。凭着一杆银枪被称为白马银枪将,他在太原城挑败了七十二员战将,枪法绝纶的他连李存孝也是暗中称赞。 第四位:黄巢 黄巢的出现差点让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灭亡,夺下武状元的黄巢被以貌取人赶出长安城后,一怒之下才起兵造反的,其实他最初拜学艺也只是想为国尽忠的。黄巢家住在龙潭寺的隔壁,幼年的他经常出入庙中巧遇到了出家的张处让,这位被称为北枪王的高手与澹台誉是师兄弟,他们一起发誓后才学到了罗家枪法。澹台誉恪守诺言没有将罗家枪法传给李存孝,但是张处让却将枪法传给了黄巢,靠着这套罗家献把梅花枪,他在天下草莽间没有遇到过对手,比武大会上他战败了所有的群雄。黄巢起义兵败的最后遇到了李存孝,黄巢在力量上比不过他,罗家枪又全部被李存孝克制,被逼无奈下自杀了。 第五名:杨衮 在杨家将中有两位人物最有传奇故事,一位是杨继业的儿子杨六郎,另一位就是杨继业的父亲杨衮。他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放弃家传刀法的杨衮,离家出家去寻找夏书棋学枪法去了。在高家庄病倒之时巧遇师兄高思继,这位师兄比他大了十多岁,高思继很佩服这位小师弟,便代师授艺教他学枪法。 高思继这位师兄悉心的授艺,而杨衮这位小师弟也是学得很用心,天没亮就开始演练着,晚上也是睡得很晚,按着师兄那套方法练得很刻苦,三年的时光他的枪法出神入化。虽然没有练成争雄称霸的水准,但是普通的战将远不是他的对手,带着这份自信他去挑战无敌将李存孝。惨败而走的他找到师傅夏书棋二次学艺,从此他再也不轻狂了,更加勤奋地学本领,后来就了杨家枪。 第六名:高行周 比杨衮小三四岁的高行周,他是高思继的儿子,聪慧的他跟着父亲学的枪法,虽然少了几分父亲的勤勉与悟性,名师出高徒,多年的教导之下,他的枪法也是很出色。当父亲的阵亡的消息传来,前往鸡宝山报仇的他巧遇到了杨衮,杨衮是高思继的师弟,在年龄上又与高行周相当,一见如故的他们便演绎了一段叔侄结义的故事。杨衮为了报答高思继传枪之恩,便在途中将北霸六合枪法传给了高行周,一个多月的行程让高行周枪法进步不少,后来杨衮隐退之后,他成为了五代第一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