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原本他在一家创业团队当高管,但他背叛了自己的老板,跳槽到大型上市公司,被委以重任,后来业绩突出,不断升职,成为公司的二号人物。没想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白眼狼,在掌控公司的大权后,他逼迫老板签下协议,将公司股份全部转让给他,而他也摇身一变成了上市公司的老板。这个创业团队叫黄巢起义军,这个上市公司叫大唐王朝,这个朱温就是五代十国中第一个朝代后梁的开创者。五代十国这段历史真的是太没有存在感了,现在你从大街上找100个人过来,都未必能有一个人把这段历史讲清楚。就连我们在背宋朝代顺序表示,一般都会说唐宋元明清,仿佛唐朝灭亡之后就是北宋了,搞得我一直有一种错觉,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的是大唐的江山,其实唐宋之间足足间隔了有53年,更替了五个朝代,换了14个皇帝,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在这混乱的53年中,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在山东曹县,有一个中年大叔叫黄巢,他一不做汉服,二不卖棺材,而是贩卖私盐。这个行当在古代那是暴利行业,所以黄巢家挣了不少的钱。古代讲究士农工商,你做生意再有钱,那也是低人一等,所以黄巢就打算参加科举改变自己的身份,没想到参加了几次都没有考中,一怒之下回家继承了家族产业。在最后一次科举不中离开长安的时候,黄巢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公元874年,同样是贩卖食盐的王仙芝在长原起兵造反,看到同行都干起来了,黄巢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呀,就在曹县起兵,随后与王仙之汇合在一起。在王仙芝去世后,黄巢成为首领,自称为冲天大将军。五年后,黄巢果然攻陷了长安,大唐老板唐喜忠在宦官田令之的保护下逃到了四川。黄巢迫不及待地在长安当上了皇帝,改国号为大齐。唐喜忠当然不可能就这样把大唐江山拱手让给一个私盐贩子,他到四川后就展开了反击,命令河宗节度使王从荣带兵攻打皇巢。为了抵御王从荣的进攻,黄巢把一个年轻人放到了同州防御史的位置,这个人就是朱温 朱温抵挡不住王从荣的进攻,连续向老板发出了十封求救信,但是全部都被黄巢身边的亲信孟凯给扣了下来,因为两人曾经有过节,孟凯就是要眼睁睁的看着朱温被王崇荣给消灭掉。朱温是个脑袋比较活络的人,他看着黄巢在长安花天酒地,就知道这个创业团队没前途了,于是就带着人马跳槽到了上市公司大唐。跳槽也不是随便跳的,你得拿业绩说话呀,于是朱恩立马调转枪口去攻打自己的老东家,但是攻打了很久都没有攻打下来。这个时候,唐喜中想到了一个人,沙陀族首领李克用。沙陀族原本是西突厥的一支,因为受到吐蕃的打击,归顺了大唐,成为大唐的雇佣军。 但是呀,大唐始终对沙陀族不放心,把他们安置到了漠北。这次大唐有难,唐喜中再次想到了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雇佣军,沙陀骑兵果然名不虚传。在李克用的进攻下,黄巢退出了长安,一路向东撤退,路过开封。开封是朱温的地盘,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黄巢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叛徒,朱温抵挡不住,开始向各地节度使求救。这次啊,还是李克用带兵过来帮忙打退了黄巢。为了表示感谢,朱温特意设宴款待李克用。 酒过三巡之后,李克用指着朱温的鼻子大骂,你一个乱臣贼子,有什么资格和我平起平桌?按说李克用对朱温有救命之恩,骂两句也就算了。但是呀,朱温不是个省油的灯,竟然派人一把火烧了李克用住的驿站,也该着李克用命大火,刚烧起来,又下起了大雨,李克用在手下的保护下逃出了开封。一场雨夜纵火案,烧出了李克用和朱温两家的世仇。请记住这两个人的名字,因为整个五代就是围绕着这两大家族的故事展开的。 公元907年,朱温决定结束打工生涯,自己当老板。他逼迫小皇帝唐哀宗禅位给他,然后改国号为梁,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后梁。就在这一年,朱温封了几个王,其中王沈之为闵王,势力范围在今天的福建,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闽国,马英为楚王,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南,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南楚,高继兴为晋南节度使,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湖北,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南平,刘颖为大鹏郡王,势力范在今天的广东、广西和海南,后来独立成为十国中的南汉,大唐的疆域在朱温手中开始土崩瓦解,朱温在开封当上皇帝后,就开启了逍遥快活的日子,他让自己的儿媳妇们轮流来侍寝,谁伺候的好,就立谁的丈夫为太子。有一次朱温无意中说了一句,想立朱有文为太子,这句话被旁边伺候的朱有圭老婆给听到了,她赶紧给丈夫通风报信,朱有圭带人杀进皇宫,一刀砍了朱温,然后自己当了皇帝。但是朱有圭的出身不好,她的母亲是一个卑微的淫妓,满朝文武对朱有圭是非非常的排斥。朱有圭的另一个兄弟朱有贞也有样学样,杀了朱有圭,然后自己称帝。 五代的时候,皇帝就是这么不值钱,一刀下去就能诞生一个皇帝。就在后梁大乱的时候,盘踞河东的李克用家族看到了机会,在朱温称帝的第二年,李克用其实就已经死了,在临死前,他交代自己的儿子李存勖三件事,第一要除掉叛徒刘仁公,第二要除掉死对头朱温,第三,要提防契丹人南下。李承勖没有辜负老爸的期望,他首先解决了刘仁公,然后又趁着后梁大乱,攻入开封,灭了后梁。 公元923年,李纯勖在洛阳称帝,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忠心,他定国号为唐,这就是古代中第二代后唐。李纯勖时代不断地开疆拓土,灭掉了前蜀,他派自己的姐夫孟芝祥去四川担任西川节度时,没想到孟志祥在四川也称帝了,建立了十国中的后蜀。当上皇帝后的李纯勖生活颓废,开始重兴宦官,引起手下将领的不满,发生了兴教门兵变。李纯勖亲自去平叛,结果被乱箭射死。李克用的养子李嗣元继位,李嗣元死后,儿子李崇后继位。李从厚从小就在这种血雨腥风的环境下长大,深知这皇帝啊,就是天底下最危险的职业,一不小心就被人给咔嚓了,所以啊,他开始削弱节度使的兵权,那时一方诸侯手握重兵,让他们对调,那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就联合自己的姐夫石敬瑭开始起兵叛乱,攻入洛阳。李从珂当上皇帝后,对石敬瑭是处处提防,石敬瑭也想造反呀,可惜他只是李家的女婿,没有一个好爹呀,于是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好爹契丹人 ,还承诺把幽云16州割让给契丹人,在契丹人的帮助下,石敬瑭攻入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由于16州那可是中原的北大门,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个王朝都是重兵把守,石敬瑭这一哥是生生的拆除了自家的大门,北方游牧民族一抬脚就可以踏入中原,无论是后来的辽宋金并立,还是蒙古人统治中原,那都是拜石敬瑭所赐。936年,石敬瑭在太原称帝,定国号为晋,就是五代中的第三代后晋。石敬瑭当上了皇帝,可他这个皇帝当地窝囊呀,对外得受契丹人的气,对内被大臣们挫脊梁骨,所以没几年就死了,皇位传给了养子石重贵,石重贵可不想受气丹人的鸟气,他对大臣们说,怎么办?跟丫拼了吧。气氛很到位,情绪也起来了,石重贵就带着人上了战场,但是呀,这些人玩玩嘴皮子还行,一上战场就成了带路党。杜重威领着契丹人打进太原,俘虏了石重贵,石重贵被送到契丹,在那里当了27年的俘虏,至死都没有再回到中原。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一路南下,来到了开封,中原的繁华深深地吸引了他,他再也不想回草原吹风了,决定在开封建都,改国号为辽。 他统治了中原,但是啊,他的基本盘仍然在草原上,中原根基不稳,各路抵抗军不断地出现,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后晋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刘知远是石敬瑭的手下大将,曾经两次救过石敬瑭的命,所以呀,石敬瑭非常的信任他,把他放到河东节度使的位置上,这个河东节度使,那可是皇帝的摇篮,从安禄山开始,这个位置诞生了好几个皇帝,但是面对契丹人的进攻,刘知远愣是没有出来帮忙,眼睁睁地看着后晋灭亡。 947年,刘知远在开封称帝,定国号为汉,就是五代中的第四代后汉。刘知远是有皇帝的命,享不了皇帝的福,没两年就死了。他怕自己的儿子刘承佑镇不住手下那帮人就列了一个名单,告诉他务必要把这些人全部都给杀掉。这个名单里就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这个刘承佑也是个人才,担心自己镇不住郭威,趁着郭威领兵出征的时候,把他全家都给杀了,这不是逼着郭威造反,果然,郭威一个回马枪把刘承佑给杀了,但是郭威没有立马称帝,而是立刘墉为新皇帝。契丹人听说中原皇帝死了,又发兵过来攻打,郭威领兵出征,就在出征的途中,将士们一致拥戴他当皇帝,所以说黄袍加身那是郭威的原创,赵匡胤只不过是照抄作业罢了。郭威回去后杀了刘云,后汉灭亡。刘云的爸爸刘崇当时担任河东节度使,听说自己的儿子被杀,一气之下也反了,在太原称帝,沿用国号汉,为了区别南汉和后汉,我们叫他北汉,属于十国之一。后来北宋赵匡胤出兵消灭北汉,五代四国才正式结束。因为河东这个地方频频出皇帝,赵匡胤就命人彻底地毁灭了河东的晋阳城,城内建筑全部夷为平地,先放火烧,后放水淹,甚至把晋阳北部的一个山头都给削平了,就是为了彻底的断绝这里的龙脉。 公元951年,郭威在开封称帝,定国号为周,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后周。三年后,郭威病逝,养子柴荣继位。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唯一的一个民主,口碑爆棚,但凡讲到柴荣,评论区里那是一片好评,没有一个喷子。别说五代十国,放眼整个封建王朝,能有这种零差评的皇帝也是凤毛麟角。柴荣继位后,大力发展晋军,定下了十年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治太平的三个十年计划,带兵北伐辽国,四十二天的时间就攻克了三州三关,眼瞅着就要收复幽州。可惜啊,这个时候柴荣生病了,被迫退回开封。柴荣去世前,把一个年轻人提拔到了禁军统帅的位置,这个年轻人叫赵匡胤。柴荣死后,儿子柴忠逊继位,赵匡胤也学郭威领兵出征,走出开封不久就驻扎在陈桥驿,拿着郭威的剧本,让手下人再次上演了黄袍家身,建立了北宋。 此后经过不断努力,终于消灭了所有的割据势力,与公元979年结束了混乱的古代十国北宋统一的中原,但却依然留下了两个小遗憾,第一,没有收复幽云16州,形成了辽宋金并立的局面。第二,靖海节度使宣布脱离中原王朝,秦始皇打下了越南北部领土与中原是永远的割裂了。纵观整个五代十国,我们会发现有两个特点,第一一言不合就捅刀子,完全没有任何的人伦道德可言。第二一言不合就称帝。在古代,称帝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讲究合法性与正统性,所谓受命于天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谁当皇帝有个理论依据。但是在五代四国,完全不需要谁的拳头硬,谁都能当皇帝,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凭啥你就是皇帝?这一切都是与儒家思想格格不入的,也是不能被后人所接受的。因此在后代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呀,都是极力地回避,一个社会还是要有秩序感的,这也是当初周公做周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