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可以和宋美龄媲美的"中国第一外交夫人"。 曾拥有用不完的财富、至高的权利,以及被众人羡慕的容颜。 但"完美"的她终究没能逃过丈夫背叛、家财散尽、容颜老去的"恶咒"。 最终孤独地迈向人生终点。 民国最富名媛 Legendary Life 继《延禧攻略》之后,吴谨言又一角色引发不少讨论的,就是最近热播电视剧《传家》中的易家二小姐易钟玉。 她自幼在南洋长大,外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华人富商,性格直爽,聪明傲娇,有点飞扬跋扈,后来嫁给了风度翩翩的外交官。 多金、长得美还嫁得好,这样的人设,试问谁不喜欢呢。 不过有人说易钟玉这个人物是有历史原型的。 虽然电视剧官方和编剧没有具体说明原型是谁。但在民国时期,真真正正是有一位名媛出生在巨富之家,从小过着优渥的生活,嫁给了当时最优秀的外交官。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的黄蕙兰。 她的故事比电视剧精彩,比易钟玉传奇。唯一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她一个像出生一样好的结局。 黄蕙兰于1893年出生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一个华侨富商之家。她父亲有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糖厂,因此被人称为 "爪哇糖王"。 作为"糖业大王"的第二个爱女,黄蕙兰从小就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还不到三岁时,母亲魏明娘就在她颈上围了一条带有一颗80克拉钻石的金项链。父亲对她更是宠爱,女儿要什么,就给她买什么。 在占地二百多亩的黄家府邸内,既有富丽堂皇的花园,精心布置的中国式假山、凉亭和池塘,还有养了熊、鹿、食火鸡、孔雀、无尾猴的动物园。 在此般富裕的家庭环境下,黄蕙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虽然父亲从未让她上过学,但请了各方面的家庭教师对她进行单独教育。 天资聪颖的她自小就学会了华语、荷兰语和马来语,后来又学了书法、音乐、舞蹈,更熟练地掌握了法语和英语。 自父亲有了很多姨太太后,黄蕙兰就随同母亲一起旅居伦敦。在那里,她的生活不再像留在爪洼那样受约束,很快就学会了西方的交际舞,出入于当地时髦的跳舞场所。 她几乎每场舞会必跳,每次都兴奋得直到黎明时分才回家。 因为善于结识朋友和找到各样的舞伴,她从不怕参加一个没有任何熟人的晚会,,"不论到哪里,我都担任着国际社交界的角色。" 凭着自己擅长跳舞、会骑马、能开车和通晓多国语言的能力,黄蕙兰引来许多公子哥如众星捧月般的大献殷勤。 不过,孩童般的黄蕙兰玩得开心自在,她对任何一个追求她的男孩子都只有短暂的关注,根本不去想恋爱的事。 在母亲的影响下,黄蕙兰有着东方女子的道德标准。尽管她的外表看起来像一个自由的摩登女郎,但骨子里却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孩子。 她不允许人对她有那时称为"搂脖子"的亲热行为,也不随意付出真心。 直到遇到民国第一外交官——顾维钧,就是那个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据理力争,最后拒绝签字的男子。 认识黄蕙兰之前,他第二任妻子因病去世不到一年,还有一双需要人照顾的儿女。 原本,他没有续弦之意,但作为外交官的顾维钧,他需要一个能陪他出席各种公开场合的妻子,也需要一位照顾他年幼孩子的贤内助。 命运使然,黄蕙兰似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绝佳人选。 黄蕙兰第一次听说顾维钧这个人时,还和母亲在意大利游历,当时她的姐姐来了一封信,说有一个男人看了她的照片后心存爱慕,希望会见她。 初次会面,顾维钧在黄蕙兰的眼里实在没有什么特别夺目之处,老式的平头,普通的衣着,比起她在伦敦和威尼斯遇到的一些男友们相差甚远。 当了解到他既不会跳舞,又不懂骑马,甚至不会开车后,黄蕙兰更断定了此人不值得她注意。 但很快,她便觉得自己低估了顾维钧,"不管我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能使他失去勇气。他不谈自己或他从事的工作,而是让他自己关心起我的生活天地。宴会还没有结束,我已觉得有些陶醉了。我们在一起友好而不感拘束。" 饭后,两人悄悄避开客人,来到窗前俯瞰巴黎夜色,彼此融洽无间地攀谈起来。 背后有人在谈论第二天结队去枫丹白露郊游。 顾维钧用英语对黄蕙兰说:"明天我来接你,坐我的车去。" 他有一辆配有司机的轿车,是由法国政府供给的,这给黄蕙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家也有轿车、司机,但那是自己花钱的。"顾维钧却是个要人,外国的政府为他提供交通工具。" 更让黄蕙兰颇为诧异的是,他们一起去看歌剧时,歌剧院竟为他们保留了国事包厢,那是她爸爸不管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座位。 之后,顾维钧不断地给她送去糖果和鲜花,甚至一天之内抽空找她几次,似乎下定决心要娶她。 黄蕙兰怀着受到追求的心情,细心考究地穿上最漂亮的衣装,和顾维钧玩笑调情。"对于我,这是一场游戏。" 那时的黄蕙兰,像个抱有许多童话般梦想的富家少女,她坚信顾维钧追求的是她这个人而不是钱。 当然,让她更为着迷的是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贵"。 顾维钧似乎看穿了这一点,面对这个吃穿不愁的千金大小姐,他的追求策略就是引她走进一个新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了白金汉宫和爱丽舍宫。 交往没多久后,顾维钧向她求婚了,是在两人的对话中。 "我从来也没奢望过会被邀请去到那些地方。" "我到那些地方进行国事活动时,我的妻子是和我一起受到邀请的。" "可是你的妻子已经去世了。" "是啊,而我有两个孩子需要一位母亲。" "你的意思是说你想娶我?" "是的,我希望如此,我盼望你也愿意。" 面对顾维钧突如其来的求婚,黄蕙兰愣住了,"他并没有说他爱我,他也没有问我爱不爱他。" 在母亲和姐姐的劝说下,黄蕙兰最终还是答应嫁给了顾维钧。 他们的婚礼举行于1920年10月21日,在布鲁塞尔的中国使馆。 当时中国驻西班牙公使和夫人从马德里前来出席婚礼;从巴黎来的中国代办为他们主持。 黄蕙兰在公使搀扶下走到身穿西式礼服的顾维钧跟前,两人并排而立,相对鞠躬。由证婚人宣读祝词之后, 新郎给新娘戴上了结婚钻戒,新娘用一把佩剑分切了结婚蛋糕。 这既隆重又正规的仪式,几乎满足了她的所有期待。 自此,黄蕙兰成为贵妇人,她挟慈父之多金,依贵婿之显要,活跃于国际外交权贵之中 ,"过着令人兴奋的日子。" 此后,无论是在伦敦、巴黎、华盛顿,还是在北京,凡顾维钧任职所到之处,黄蕙兰总是随同丈夫一起,出现于各种正式场合,周旋于王公伯爵之间。 她既年轻貌美,又高贵典雅,且能说得 一口流利的英语、法语。 与传统中国女性迥然不同的风采,无疑使她成了一个格外靓丽出众的角色。因此当时有外国人称她为"远东最美丽的珍珠"。 当然,尽管黄蕙兰挥金如土,靠着她父亲的财产,轻松自若地周旋于欧洲的社交界。但她也做了一些保全国家的尊严与体面的事情。 她浑身珠光宝气,出手阔绰大方。抛开本身富贵这个原因,她是不想被其他国家的人轻视,"有助于使他们理解中国不容忽视。" 当看到位于波特兰广场那所破旧不堪的中国公使馆时,黄蕙兰 坚持自掏腰包做一次装修,她还专程回国采购家具陈设,将使馆装饰得焕然一新。 尽管顾维钧告诉她这笔钱不会报销,买的那些东西也不能带走,但黄蕙兰丝毫不在意。 因为她深知,一个外交代表团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所代表国家的在外声誉。"我们是中国的展览橱窗。" 除酒宴舞会的酬酢之外,黄蕙兰还负责了当地华人的慈善救济工作。 不论何种身份,她总能做到不失自己的身份和本来面目。 也难怪当有人对声望卓著的外交家顾维钧大加称赏时,宋美龄却指着黄蕙兰说:"别忘了大使夫人也起了重要作用呀。" 甚至连黄蕙兰的长子顾裕昌也当着父亲的面说过:"中国大使多如牛毛,父亲能有今天,也是因为娶了像母亲这样的妻子。" 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没有黄蕙兰父亲源源不断的金钱资助和黄蕙兰优秀的社交能力,仅凭顾维钧自身可能很难在外交圈混得如此奢靡或有此成就。 按道理来说,这对看上去富贵结好、相得益彰的夫妇,应该可以相伴一生、白头到老,但随着时间流逝,两人之间的嫌隙却越来越深,仍没逃过分道扬镰的无奈结局。 很难想象,除了正式场合,他们很少有机会单独在一起。 顾维钧的日程填满了大会小会,回到家中后,又马上坐到书桌旁,向他的秘书们口授演讲词或是亲自起草每天向北京汇报的电稿。 他们常常一同接到邀请去参加各种宴会,但是当黄蕙兰打扮整齐等待他的赞许时,他往往只不过心不在焉地看一眼而已。 黄蕙兰在回忆录中写道:维钧很有才华,但他缺少温柔和亲切的天赋。他对我不是很亲热,而是常常心不在焉,有时令人讨厌。他最关心的是中国,为国家效命。他看不到我这个人也就不奇怪了。他关心的是事件,不是个人。他是个可敬的人,中国很需要的人,但不是我所要的丈夫。 她记得有一个晚上,一个年纪较大的法国人和他们夫妻俩坐同一辆车子。黄蕙兰坐在两个男人中间,法国人故意摸她的膝盖,小声地向她说些亲昵的话。 她又怕又窘,一面用法语对那个法国人说:"你住口,请不要这样。" 一面望着丈夫,盼望他能干预。可是顾维钧一点也没有注意到,脑子里正想着重大的事情。 她盼望从丈夫那里得到爱情。可最后她发现, 顾维钧陷于爱情,不是因为爱她,而是爱上了她的容貌和身材。 她甚至觉得自己像是顾维钧的装饰品,当这件装饰品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时,就会让人感到厌烦而又气愤。 后来,顾维钧在人前对黄蕙兰客客气气,私下却将她抛在一旁,就连她要动用家里的汽车和司机,都需要向管家申请,经由顾维钧允许后才可以使用。 不过,尽管这段感情已经走向破裂,他们仍粉饰着婚姻的外表。直到顾维钧暗中移情别恋,破裂的婚姻才到了无可挽救地步。 1956年,黄蕙兰主动提出与顾维钧和离。不久后,顾维钧就迎娶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位伴侣——严幼韵。 离婚后,黄蕙兰孤身定居在曼哈顿。他父亲去世后,财产被瓜分,她靠仅有的50万美元的利息养老。 她学会了做一些家务,每天自己做饭买菜,在住所附近的小公园里遛遛小狗。 在管理了一大群仆人做家务而操劳之后,能动手为自己做些事情让她乐在其中。 再忆起顾维钧,她虽不无怨言,但仍自认为是顾维钧夫人,仍以丈夫作为新一代的外交家而自豪。 毕竟,他们走过了那么漫长的一段人生岁月,怨里有恨也有情。 她很认同一句话,叫"最冷酷的一句中国成语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是对那些离开她的人以及她自己的告别。 于是在她百岁那天,这个奇女子悄悄地去到了另一个世界。 本文图片主要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1]百度百科:黄蕙兰 [2] 黄蕙兰:《没有不散的宴席——顾维钧夫人回忆录》 [3]沈潜:《顾维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