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英富豪榜上,一个位居英国女富豪榜第7名的中国女性,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 能在一些家族企业中脱颖而出,她确实是个非常有实力的人。 她的名字叫做戴秀丽,是首位进入英国富豪榜的华人女性,在国内也是被称为"黑龙江女首富"的存在。 但就是这样一位在事业上力挽狂澜的女性,却没能挽回住自己的婚姻。 她作为一名豪爽大方的东北人,在生活上也是非常的高调。 不仅拥有着豪华游艇和私人飞机,就连住的房子也是斥资数亿。 很多人都渴望能娶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但戴秀丽的丈夫却因为妻子太有钱而感到厌倦。 "我实在是太过于厌倦富裕的生活,我只想平平淡淡过一辈子。" 这样的"凡尔赛"言论,却是戴秀丽对丈夫的真情实感。 他们之间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她的丈夫宁可平平淡淡过一辈子,也不愿意和她走下去呢?做记者出身的戴秀丽 戴秀丽是出身于哈尔滨的一个姑娘,她的性格开朗,做起什么事情来也都是非常的胆大心细。 这样的性格,也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她在长大后考入了黑龙江大学,在学校曾多次在校外活动中拿到金奖,是导师眼里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 毕业之后,她凭借着出色的才华,被分配到《哈尔滨日报》新闻社,成为了一名记者。 当时她主要负责的板块是社区新闻,她在此之间虽然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但这对她来讲却是个毫无挑战性的工作。 戴秀丽的性格,可以说和"社牛"一样自来熟,用不了很长时间便和社区的很多老人打成一片。 这对于她的工作来讲,少了很大的难度。 当别人为之羡慕的时候,她却满脑子想着换个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随后她被调到广东,成为了《珠江特区报》的记者。 当时她经常穿梭在各大企业之间,听一些富商分享一些成功的经历。 她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地学到了一些经商的知识,这也为她之后成为"黑龙江女首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她在广东做记者做了将近5年,见证着万丈高楼平地而起,见证着一所城市的崛起和发展。 可时间久了之后,她的内心总是能感觉到一丝挫败感。 她现在的工作虽然相当于"铁饭碗",但实际上薪水很低,一个月下来基本上存不住钱。 戴秀丽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她不想每天采访其他的成功企业家,她想要的是成为被采访的那一个人。 于是她决定前往国外留学进行提升,也就是在留学的时候,她遇见了此生挚爱的人。和英国丈夫从相厌到相恋结婚 1991年,戴秀丽收拾好行囊之后离开了家乡,坐上了前往英国追梦的航班。 刚到英国的时候,她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而她也能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正常的社交。 在英国留学期间,她遇见了此生的挚爱,一名叫做托尼·霍肯的中学老师。 这是她在异国他乡的第一个认识的好友,因此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去找霍肯倾诉。 但是霍肯在刚开始对戴秀丽并没有好感,甚至觉得这个女孩十分地讨人厌。 每当霍肯想要静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戴秀丽的出现总能将他原本美好的计划打乱。 因此他也多次表示不想和戴秀丽做朋友,但对方的热情总是能让他无法拒绝。 在往后的很长时间里,霍肯总是忽冷忽热地对待着戴秀丽,以为这样就能摆脱对方的"骚扰"。 可感情总是不受人控制的,他在不知不觉中竟然发现自己已经喜欢上了戴秀丽。 这个女孩坚强的意志、对学业的认真负责等等,无一不打动着霍肯的心。 因此他开始逐渐转变了对戴秀丽的态度,反倒是在生活上愈发关心的她。 戴秀丽也能感觉到对方对她态度的转变,便开始更加热情地在学习上向对方探讨。 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近,虽然没有在一起,但时间久了之后就像是情侣一样。 戴秀丽在朝夕相处中,也逐渐能感受到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霍肯曾出身于英国的一个贵族,从小到大都接受着专业的贵族礼仪。 只是他长大之后,家族因为受到二战的影响,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而他也成为了"被遗落在民间的贵族"。 虽然家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但他刻在记忆里的贵族绅士风格却始终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戴秀丽听完之后很佩服霍肯乐观的心态,贵族到平民之间的悬殊他都能一笑而过,没有丝毫的遗憾。 而霍肯也总会笑嘻嘻地告诉她: "无论何时何地,处于什么状态,活得开心、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从这里也能体现出霍肯的性格是比较"佛系"的,他虽然出身在贵族,却始终享受着慢生活。 然而戴秀丽却是一个性格相反的人,当初的她就是不愿意一辈子平庸才来到英国留学。 两种性格的他们,也注定了他们最终会走向分开的结局,只是现在的两个人都还没有意识到。 他们二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戴秀丽为了表现出对丈夫的深爱,将名字改成了秀丽·霍肯,甚至移民到了英国。 夫妻二人一起在英国小城里过起了慢节奏的生活,虽然很惬意,但这并不是戴秀丽想要的生活。 当时国内正掀起一股下海经商的热潮,她看见了之后也想要跟着回到家乡闯荡一番。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她并不想错过之后再为其遗憾。 于是她找到丈夫,希望丈夫能和她一起回到家乡创业。 出于对妻子的爱意,霍肯十分支持妻子的请求,并跟着妻子一起回到了哈尔滨。 回国之后开始创业 两个人一起回到哈尔滨,霍肯在校方的推荐下去哈尔滨的一所大学里做起了大学教授。 因为是外教,学校给霍肯的薪资条件是非常丰厚的,因此他也想要戴秀丽一起来学校工作。 但是戴秀丽拒绝了这个想法,她想要的是从商做一名商人,并希望丈夫能支持她的想法。 霍肯本不想让妻子在工作上那么操劳,但是为了尊重妻子,还是口口声声说着支持。 戴秀丽开始在市场上寻找着可以下手的地方,她虽然在之前曾采访过很多创业大佬,但真正轮到自己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十分迷茫。 她每天都在研究着各种项目,终于有一天,她看到很多防空洞在对外销售。 于是她想到: "如果利用这些防空洞来做一个地下商场的话,会不会别具特色,吸引不少客户。" 既然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那就先尝试下吧。 她承包了哈尔滨大部分的防空洞,将防空洞简单的装修后再对外出租给商家。 没想到的是,这还真的在当地引起了一股热潮,随着人流量越来越多,入驻的商家也越来越多。 这很快形成了一条特色商业链,而戴秀丽仅仅靠着收取租金便赚到了不少钱。 当她看着手里余额的时候,从未感觉到会如此有安全感。 这样的盈利模式,既轻松又能赚到钱,戴秀丽的丈夫也为她有实力的商业头脑点赞。 但戴秀丽并不想要仅限于靠着在当地成立防空洞赚钱,她的梦想和野心绝不是停留在这个高度的。 她想要将事业发展到各个城市,想要拥有更加雄厚的实力。 戴秀丽将这些商圈成立为"人和商业",也就是重心发展地下商场等行业。 她在哈尔滨成立防空洞地下商场获得成功之后,便开始将商业网络逐步对外发展。 从哈尔滨到沈阳,再到周边城市,最终南下到郑州、广州等地区,均获得了圆满成功。 她的商业市场正式开始打开,而她投身于工作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和丈夫相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 截止到2007年,广州防空洞商场"第一大道"的年租金,便达到了每平米2000元。 2008年,人和商业在港交所正式上市。 而戴秀丽也从一个普通的商人,转变成上市集团的大老板。 当她享受着事业上成功的时候,在感情上却受到了重创。 和丈夫逐渐失去了沟通和交流 戴秀丽的事业红红火火,但对于丈夫,却没有尽到丝毫的关心。 她的丈夫霍肯依旧在哈尔滨的大学教书,但心态却和之前相比变了很多。 霍肯每天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他无数次幻想过回到家之后能看见妻子在家等着他。 但每当他回到家之后,总是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孤独地享受着他自己的晚餐。 为此他经常和妻子致电,希望戴秀丽能够不要那么忙,但更多时候,他连妻子的电话都打不通,正让霍肯感到十分伤心。 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甚至连续下班后去做点什么都不知道,而他的妻子也每天奔波在外,这让霍肯开始对这段婚姻感到失望。 随后霍肯回到了英国,开始回到之前的生活方式,这让他感觉到十分的充实。 当妻子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他便会回到哈尔滨,陪伴着妻子度过短暂的假期。 霍肯也曾当面和妻子提过她工作的事情,而妻子每次都口口声声说会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顾及家庭。 戴秀丽33岁的时候,怀上了和霍肯的第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来临,可以说是缓和夫妻二人之间关系的调和剂。 戴秀丽看着手中的B超单子,再摸着自己的肚子,她不肯相信自己的腹中竟然孕育了一个小宝宝。 这让她也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一家三口的美好,于是她开始逐渐放下事业,回到家庭。 怀孕期间,霍肯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比平时更加地呵护着她。 这让她感觉到仿佛回到了刚恋爱那时候,也意识到因为工作的原因,忽略了这个家庭。 她答应丈夫以后在家安心相夫教子,将事业交由他人来打理。 霍肯听到之后十分激动,妻子终于回归到家庭里面,但事实的情况就是他的期望太高了。 戴秀丽将事业交由弟弟来打理,她本人则和丈夫一起在家等待着孩子的出生。 怀孕的那10个月,可以说是她人生中最轻松最幸福的几个月。 没有了生活中的琐事、没有工作上的烦恼,只有她和丈夫的甜蜜时光。 他们选择回到英国生产,戴秀丽在英国生下了一个男孩。 孩子的出生,让霍肯和戴秀丽曾经的互相埋怨全部都烟消云散。 戴秀丽在家相夫教子,霍肯则回到学校教书来维持生活。 可是慢节奏的生活,已经不再是戴秀丽能接受的,她的内心深处还是向往着能在职场上叱咤风云。 于是她开始远程指导着弟弟如何打理公司,如何规避职场的一些风险。 霍肯看到之后,也放弃和妻子再进行争执,他最终还是成为了最先妥协的那一个。 他不想让妻子的商业头脑因自己而限制,不想在生活上处处约束着妻子。 于是一家人便又回到了哈尔滨,戴秀丽也毫无忌惮的开始在职场上发挥着她的天赋。 截止到2008年,戴秀丽的身价保守估计在30亿元,但对于这些,霍肯丝毫的不在意,甚至可以说是不知情。 霍肯的"慢生活"仍在坚持着,两人的行事风格不同,也注定会走向分开。 霍肯:厌倦太富裕 霍肯随后回到了英国,继续住在郊外的房子里。 没有华丽的装修和装饰,整个房子看起来简单又整洁。 霍肯在这里住的很舒服,但戴秀丽每次带着孩子回来的时候,都会劝说他搬去刚买的大别墅里。 当时霍肯是反对的,但随着家中的书籍越来越多,能安置的地方也变得越来越少,他才肯搬去大房子里面住。 除此之外,霍肯还有一辆上了年代的车,平时开起来总是发出响声,仿佛随时都可能散架一样。 但他却始终说这是情怀,不想随意换车,最后的结果就是戴秀丽强制给他换了车。 可是霍肯住在大别墅里,开着豪车的时候,心中总感觉到不是真正的快乐。 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作为一名绅士,他从小便养成了自我节制的观念,这一点和妻子戴秀丽的形式风格有着很大的出入。 再之后戴秀丽的生意越做越大,霍肯作为丈夫,经常要陪伴她去参加一些晚宴。 自从和妻子生意场上的人开始接触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妻子的名下还有大游艇和好几架私人飞机。 这些东西对于霍肯来讲都是不知道有何用处的,单纯只是收藏的话,确实有点夸张。 霍肯为此也经常找到妻子谈心,希望她在外面能够保持低调一些,不要过于铺张,毕竟树大招风。 戴秀丽对于丈夫的话,确实丝毫的不在意: "赚那么多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有钱之后为什么不能享受生活呢?" 从此之后,霍肯便不再跟着妻子参加酒席,他实在不习惯沉醉在纸醉金迷之中。 2011年,戴秀丽的身价已经高达80亿元,甚至登上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而截止到2014年,她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95亿元。 戴秀丽当时的身价,在当时被称为"黑龙江女首富"。 她的事业越来越忙,和霍肯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随后,霍肯向戴秀丽提出了离婚。 而当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坦然说出了离婚的原因: "她太有钱了,而我厌倦这样的富贵,我觉得财富并不是衡量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离婚时,他们夫妻二人的共同财产已经是数不胜数,但霍肯只拿走了100万英镑。 他并没有选择去和妻子平分家产,而是选择了最绅士的一种方式。 离婚之后他回到了英国,继续着属于他自己的慢生活。 而戴秀丽则继续回到职场,过着"乘风破浪"的生活,可当她一个人站在金字塔端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感到孤单。 到如今她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将公司交由弟弟戴永革来打理,她本人则将更多时间陪伴在孩子身边。 或许她到后面也逐渐可以理解到,财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金钱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标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