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鹿访谈录】第128期真实人物故事 口述:四毛 编辑:小鹿&木兮 今年,我32岁,终于在上海买了第一套房子。 虽然首付已掏空我所有的积蓄,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在我人生的第二个5年计划里,我又满意地打上一个对勾。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一直活得很有目标感。 大三,我自己创业,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5000元,足够付我一年的学费。 工作后,我一直做销售,底薪从3000元升到20000元,月薪最高拿到8万元。 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说起我的小名,很多朋友打趣问道:你是不是三毛的弟弟? 每次,我都要戏谑一番。 我叫四毛,既不是三毛的弟弟,也不是五毛的哥哥。 1990年,我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我在家里排行老四,父母给我起名叫毛毛。 农村里的孩子重名现象严重,为做区分,别人就叫我四毛。 如今,我来上海打拼9年,已经没人再叫过我的小名。 四毛这个名字,似乎只属于故乡那片土地,让我时常怀念。 (小时候在老家拍的照片) 童年的记忆,总是绕不开一片片平整光洁的麦场。 生在农村,我们老家以种粮为生,一年两季粮食交替:玉米和小麦。 农忙时节,学校会提前放假,不是暑假,而是麦假,专门收麦子的假期。 可能会有人不理解,学生上学跟收麦子有什么关系? 因为老师家里也要收麦子,哪里还有人给我们上课呢? 麦假一放就是十几天,那时还没有机器收割,全靠手挥着镰刀,一把把割掉麦子。 十几天的假期里,我就像田里撒欢的野兔。 看父母用板车运送麦秸,用木锨扬起麦糠,家家户户的麦场里,堆得都是黄灿灿的麦粒,像金色的沙滩。 我喜欢在"沙滩"里走来走去,上面一层烫脚,下面一层冰凉。 印象里三五次麦假,就匆匆带走我的童年。 上中学开始,我就离开老家去县城读书,从此很少回来。 老家的几间砖瓦房,一个窄窄的红砖院子,就只能印在我的脑海里。 父母外出打工,家里没人照看我,只好把我送到县城的寄宿学校。 而这,也将是我噩梦的开始。 我进的这所学校,在我们县城很有名气。 升学率高,放假时间少,全封闭式管理。 入学前我听人说,其他学校转来的学生,学习成绩短时间内飞速提升。 我觉得奇怪,难道真有这么神奇? 直到看到老师打同学耳光时,我才知道这是打出来的战绩。 我的英语老师,是一个扎着高马尾、浓妆艳抹的女人,她经常打人。 每次发试卷,全班大半的同学都要上台"领奖",错一道题赏一个耳光。 那真是绝不手软,毫不留情。 我就坐在教室第二排,看老师的手掌在同学的脸上翻飞,我的后背不由得跟着冒冷汗,心里默念着千万不要喊我的名字。 上一节英语课,整颗心要悬起来45分钟。 好在,我安稳度过一学期,没挨过打。 这样的高压氛围,我实在承受不住,于是转校离开。 摆脱老师体罚的噩梦,我在新学校进步飞快,之后顺利考上县重点高中。 我脑子不够聪明,再怎么努力,考试名次始终停在中下游徘徊。 拉我后腿的英语,似乎跟我五行相克,遇到它我就不顺。 死磕高考两次,我才勉强跨进省内的一所二本院校。 从进大学起,学习将成为我的副业,我的主业是给社会"打杂"。 大一开学,我的目标很清晰,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做兼职。 兼职,不光是为挣钱,主要是想提前适应社会。 第一份兼职,就让我感到很不适应。 我和室友两人接到一个贴广告的工作,就是电线杆上那种牛皮癣广告,只不过我们接手的广告更雷人。 一张名片大小的广告贴,密密麻麻写着男人身上不可描述的病症。 老板发给我们15厘米厚的一沓广告纸,我和室友犹如偷鸡摸狗,花大半天时间才贴完20几张,剩下的一气之下全部喂给了垃圾桶。 心里很痛快,钱也一分没挣到。 经历过才知道,兼职工作比读书还难。 2010年,我上大二,一天的兼职工资最多也就60元。 我去过酒店后厨给甲鱼扒皮,去过超市做导购,去学校周边做过家教。 零零碎碎的工作经验,也让我掌握一点赚钱的奥秘。 我发现人就是资源,我完全可以靠人脉挣差价。 比如,我找到工作后,可以让几个同学去,从每个人身上扣10块钱服务费,自己坐收渔利。 我暗自窃喜,觉得自己很聪明,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大发现,只是我的后知后觉。 工作轮到我这里,我可能已经是个三手、四手的中介。 2012年,我琢磨出一个新生意:外卖送餐。 那时,校园网购还很纯粹,买衣服去淘宝,买书去当当和卓越,线上付款还要拿优盾输入密码。 饿了么这些外卖平台,还没走进学生的视野。 学生吃饭不是去食堂,就要外出去饭店。 食堂的饭吃久就会腻,外面的饭好吃但是费腿,人家饭店老板也不给送到宿舍。 尤其是对于爱打游戏的同学来说,一日三餐最好能够送到嘴边。 我就抓住这个痛点,在校外租间民房,开始招兵买马做起"外卖老板"。 (我喜欢放许愿灯) 我印制广告,通过学生会将广告传单贴到每间宿舍门的背后,回到宿舍关门时第一眼就能看到我的订餐电话。 客户打电话下单后,我雇佣的厨师烧好饭菜,我招来的学生小时工把饭菜送到客户宿舍。 只要一个电话,我保证在半小时内把饭菜送到客户面前。 因为方便快捷,我的生意特别好,每天忙得团团转,人都累成狗。 一个学期后,我面临毕业实习,就把店转让出去。 刨去成本,还有我所有的生活花销,我卡里剩余5000多元,抵得上我一年的学费。 这份创业经历,不光给我带来财富,也让我明白挣钱的本质:给别人提供价值和服务。 在呛人的油烟之中,在层层叠叠的点菜单上,我发现读书才是最舒适的劳动。 大四,我和一个同学去机械厂实习。 带我们的主管是个30岁上下的男人,他笑说: "你们大学生也没什么了不起,还得跟我这个初中没毕业的人学习,上学有什么用?" 我同学听了这话很生气,没干两天就赌气离开。 我当时也觉得这个主管说话不中听,但我已经练就一副厚脸皮,他爱咋说咋说,我实习期结束,拿到1500元的工资才离开。 2013年,当校园里张贴着《致青春》的电影海报时,我的青春也告一段落。 比起多数人的仓皇迷茫,我反而有种苦读多年终于出山的感觉。 我揣着8000元余额的银行卡,牵着女朋友的手,两人一起告别校园。 找工作是当务之急,我和女朋友来到合肥找工作。 面试一周,上班一周,我们都不喜欢各自的工作,于是商量不如去上海闯一闯。 就是这个决定,让我们在上海滩一闯就是9年。 这期间,我们结婚生子,在上海买房买车。 简短的一句话总结,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 (我潦草的自拍照) 销售是我首选的职业,也是我工作以来唯一做过的职业。 提起销售,往往会收到几分不屑和鄙夷。 在一些人看来,销售门槛低,会恶意推销,甚至直接把销售员跟"骗子"划等号。 我透过这些有色眼镜,也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到上海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中央空调。 白天,我在上海各个小区扫楼,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业主电话。 晚上下班后,我就对着电话单挨个打过去挖掘客户。 我每到一个小区都会打听那里的房价,我想自己什么时候能在上海买套房? 那时,上海宝山郊区的某个小区,房价才8000元一平,如果我知道3年后会涨到4万,我肯定砸锅卖铁先把房子买下来。 可当时拿着底薪3200元的我,只配做梦。 为了让梦成真,我靠着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积累财富。 我的每份工作,都像是我捡起的一砖一瓦,用8年时间换来一套房。 2015年,我跳槽到一家艺术品拍卖行做客户经理。 我们的客户都是手持"宝贝"的有钱人,这些宝贝是古董文玩,甚至是传家宝。 起初,我觉得这真是个高大上的行业。 每天跟师傅学习品鉴文玩字画,还不用出去扫楼,客户自己就会上门。 虽然是陌生行业,我学得一头劲,下班后就看书,还经常看马未都的视频,学习鉴别瓷器,把"汝官哥钧定"的瓷器特色背得烂熟。 我还没转正,就谈成几个客户。 等到正式签合同时,我发现这个看起来高级风光的职业,实际上却很灰色。 有些东西,本身值1万元,我们会吹嘘能拍卖到10万元,甚至100万元。 因为估价越高,公司收取的包装费越高,包装费越高,客户经理拿到的提成越高。 层层递进,就得给客户画上一张天大的饼。 即便如此,还是有客户心甘情愿上当。 人都有贪欲和赌性,觉得手里的宝贝价值连城,一旦卖出就能套现一大笔。 殊不知,很多东西有价无市。 看清这场骗局,我就想辞职,没想到老板比我跑得还快。 不久公司倒闭,老板拖欠工资跑路。 被迫离职后,我消沉一段时间,中间又找到其他工作,都没干多久就离职。 2017年,我已经毕业4年,还没有找到一个想扎根做下去的行业,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出去面试成为每天的常态,在我觉得找不到出路时,我终于遇到我职业生涯的贵人。 有天,我去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面试,因为没有行业经验,我有点心虚,就主动跟面试官坦白自己的情况和工作经历。 我本以为面试官会走个形式,让我回去等通知,没想到面试官当场就通知让我第二天去上班,还给我开9000元的底薪。 这可真是神转折。 那时候同行的底薪平均下来不过6000元,我被这家公司的"诚意"打动,第二天就乖乖上班。 面试官就是我的直属上司,是他把我领进这个行业,手把手教会我安身立命的本事。 在他的帮助下,我成长很快,谈崩几个客户之后,就签下几个不错的单子。 我工作正在发力,公司总部却下达指令要合并,因为大领导之间的纷争,我的领导被辞退。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我这条小鱼遇到一个脑回路奇特的老总,我的直属领导一走,他就想把我们这个团队全都端掉,每天变相找茬,争取以一种不用赔偿的方式逼我们主动离职。 老总找不到我的把柄,直接放狠话:"以后你还想不想在这个圈子混?" 我清楚,放狠话是一个人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招术。 狠话说出去,还是要公平谈判。 公司给予补偿后,我才离开。 再次失业,我心里却不再慌张,因为已经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 这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 接下来,我将找到职业生涯中最稳定的一份工作。 再次面试,我的行业工作经验还不足半年,却总想找个同样底薪9000元的岗位。 结果面试半个月下来,一个offer都没收到。 最后我不得不向现实妥协,选择入职一家前景不错的创业型公司,底薪7000元。 我也没想到,自己在这家公司一做就是5年。 从销售主管,做到销售经理,再到销售总监,每年都会跨上一个新台阶。 底薪也从7000元涨到20000元。 还记得曾经最高一次月薪拿到8万元,都是我软磨硬泡攻克下来的单子。 有时想起业绩的压力,会焦虑到失眠,头发大把大把掉。 5年时间里,我给自己买辆车,还挣够首付,在上海买到心仪的房子。 (外出时路过东方明珠) 我喜欢在我人生规划的任务后面,打上一个个对勾,看到那个对勾我心里就舒坦。 我的目标感很强,凡是我想要达到的目标,我会做好分解,一步步去实施。 行动比空想重要。 工作这些年,我总结自己做事的经验,无非就是三个要素:勤奋+行动+坚持。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走到最后的人凤毛麟角。 自从我带团队以来,通过成员的日常表现,也能很快判断哪些人能快速出单,哪些人会熬不过试用期。 有些人自驱力很强,当别人都在闲聊时,他会拿着笔记本跑到办公室跟客户打电话。 别人不做的事,他去做,这样的人想不开单都难,除非运气特别背。 有些人就恰恰相反,交代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表面看起来一副恭恭敬敬的样子; 开会时问他有没有问题,他永远回答:没问题。 事实上,我心里清楚,他们自己就是个问题。 一个人不想努力的时候,你怎么帮他都没有用。 还记得寒门逆袭的北大女孩刘媛媛,她说过一段特别鼓舞我的话: 命运给你一个很低的起点,就是为了让你用一生去创造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出身不是一个人可以懒惰的借口。 我虽然出身农村,但是我不太喜欢谈论过去,不管苦难也好,贫穷也罢,那都是出生的印记,想擦也擦不掉。 我喜欢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想要的东西就奋力去追,如果不想努力那就干脆放弃,不要一边贪恋一边偷懒,让自己很拧巴。 人生各有各的追求,有的人想一直爬到山顶,有的人就喜欢山腰上的风景。 哪一种生活方式都没有对错,就看自己喜不喜欢。 愿你我都能在疲惫的生活里得偿所愿。 这是【小鹿访谈录】记录的第128个真实人物故事。 我觉得,真实自有千钧之力,拥有感动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把你的痛苦讲述出来,你就会减少一份痛苦; 把你的快乐分享出来,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请发私信给我@小鹿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