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等国呼吁对俄实施第七轮制裁,并要求将制裁延伸到天然气制裁之时,克里姆林宫给波兰人泼了一盆冷水。 当地时间6月9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俄罗斯已经切断了所有不愿意用卢布支付天然气款项客户的天然气供应,新的断供不会出现。俄罗斯的"卢布结算令"正在发挥作用。 佩斯科夫的话等于正式宣告,俄罗斯在与欧盟的能源大战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截至目前为止,已有6个国家由于拒绝使用卢布支付天然气账单,被俄罗斯"断气"。六个国家分别为,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丹麦以及立陶宛。 除此之外,由于壳牌欧洲拒绝卢布结算,5月12日,该公司在德国的供应也已被切断。6月7日,俄气又切断了6家欧洲能源公司的天然气供应。至此,俄气在欧洲的其他客户均已按照卢布结算令设立账户,克宫宣布暂时"收刀"。 为了应对西方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普京在4月份的时候签署了卢布结算令。 根据卢布结算令,被俄方认定为"不友好国家",在购买俄罗斯天然气之时,需在获得授权的俄天然气工业银行分别开设外币和卢布账户。外国买家用外币将天然气付款转移到授权账户后,银行会将该账户款项出售以换取卢布,并存到买方的卢布账户,然后将资金转移到天然气供应商,最终完成购买流程。 这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程序,按这个流程走下来,被俄罗斯定性为"不友好国家"的买家,可以向其政府说,自己没有使用卢布购买,没有违反西方对俄制裁。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也可以昂头挺胸说,自己收的货款就是卢布。果不其然,离不开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基本是捏着鼻子认了普京提出的"卢布结算"机制。 俄罗斯天然气买卖的过程,等于说是将卢布与俄罗斯的油气资源挂钩定"锚"。从效果来看,此前由于西方对俄金融制裁暴跌的卢布,不仅收复失地,还实现惊天逆转,愈发坚挺。这一仗,克里姆林宫打得非常漂亮。 尽管波兰以及波罗的海等中东欧坚定反俄国家,目前仍在呼吁将对俄制裁扩展到天然气,但他们本国的能源短缺以及通货膨胀状况已经出卖了他们。 以跳得最高的波兰为例,5月底,该国的通货膨胀已经高达14%,远高于欧元区8.1%的平均水平。而波兰政府在"断气"前鼓吹的不会影响民众的生活,早已被证明是谎言。受能源短缺影响,波兰政府竟然建议,民众到森林捡柴火当燃料。 选择主动断气的立陶宛则更夸张,该国通胀率已经达到16.8%,在欧盟内部仅次于爱沙尼亚(19%)。立陶宛总统日前表示,如果形势恶化,立陶宛可能会面临经济停滞。 与俄罗斯处于冲突之中的乌克兰也不乐观。当地时间6月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将限制能源出口,为下一个采暖季做准备。但是考虑到乌克兰是能源进口国,限制出口实际上是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外界猜测,乌克兰很可能会像2015年与俄罗斯闹掰的时候一样,要求欧洲对其"反向供气"。欧洲拖油瓶加一。 尽管克里姆林宫已经表示,不会出现新的断气。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俄乌冲突向长期化发展,天然气价格继续上涨仍是不可避免的。欧盟一些国家已经在提高工资标准应对通膨。但问题是,俄乌冲突得不到根本解决,恐怕会出现,这边涨工资,那边涨通胀,工资与通胀呈螺旋式上升的尴尬局面,这极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 欧盟倒是也有明眼人,意大利总理德吉拉就一边劝俄乌早日谈判停火,一边又表示,欧洲应该考虑对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设置价格上限。但问题是,买卖讲究个你情我愿,俄罗斯早就警告过,西方不要指望莫斯科会做赔本买卖。 当然,卢布结算令也并非长久之计。欧盟已经制定了长期策略,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德国更是制定了激进的绿色能源计划,要在2050年完全放弃使用化石燃料。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欧盟想要摆脱如今的能源困境,最有效也最可行的方式,只能是敦促俄乌早日停火。至于波兰等国叫嚣的加码制裁,与其说是在制裁俄罗斯,不如说是在制裁欧盟自己。欧洲的通胀水平再涨涨,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