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李立群,火了。 在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刷屏之后,有一位70岁的台湾老爷子也顺利登上了热搜。 他就是李立群,一个你可能记不得他的名字,却绝对记得他的脸的老戏骨。 前几天,上海解封,李立群第一时间发抖音庆祝。 没想到评论区一阵"翻车",人人调侃解封后就不看李立群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隔离期间,李立群的抖音陪伴了很多人。 你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功成名就的演员的抖音。 在视频里,他蓬头垢面,原片直出,完全把抖音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圈,事无巨细地分享自己的生活。 吃饭、抽烟、晒太阳成了他每天为数不多的消遣。 "抖音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又来阳台上一起晒晒太阳,补补钙。" 他直播炒饭,一只手拿手机,一只手拿炒锅,差点手机就掉进锅里,成了手机炒饭。 他乐呵呵地自嘲:"这个饭炒得并不高明,但真的很香,大家不要一边拍视频一边炒饭。" 他直播吃饭,"虽然今天吃的是昨天的剩饭,但我重新加了个鸡蛋炒了炒,不浪费,也好吃"。 枯燥无味的隔离生活,被他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网友也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隔离的影子和烟火气。 晒太阳的时候,他又和网友们聊起了往事,以此苦中作乐。 往事中藏着力量,让人得到鼓励,漫漫人生路,路虽远,未疲倦。 "粮食要细水长流地吃,只有细水才能长流。" 李立群用一件件的往事告诉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而他本身,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中华有神功 坊间关于李立群有过一个传闻。 据说,当初接演《温州一家人》的时候,导演孔笙打电话找到了李立群,邀请他出演《温州一家人》。 李立群听完表示,自己要先看看剧本。 孔笙一愣,江湖传闻中的李立群可是来者不拒,不挑剧本的啊。 于是他问李立群,老师传说你不是不挑剧本吗? 李立群说,自己确实不挑剧本,但是自己从来没演过温州人,得看剧本琢磨琢磨怎么演。 不挑剧本,好戏烂戏来者不拒,这是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李立群的印象。 他能庄,演得了《大秦帝国》里的魏惠王;能谐,扮得了《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东海龙王; 能俗,演得了《乡村爱情浪漫曲》里的李查德;能雅,扮得了《冬之旅》里的陈其骧。 之所以能驾驭那么多不同的角色,源自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在成为一名演员之前,李立群早已体验过各种不同的角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武打片盛行。 受其影响,武术功夫成了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流行玩意。 当年的李立群不过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自然也免不了有个武侠梦。 十七岁的时候,李立群在台北车站旁边的"立人补习班"补习,功课学得一般,倒是常常跑去旁边的二二八公园玩。 公园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练武健身的人更是多如牛毛,蹲马步的、练拳的、练掌的、耍太极的……五花八门,应接不暇。 看得多了,总也要上手练练,于是李立群跟着香港来的一个梁先生练起了"迷踪拳"。 可惜跟着梁先生只学了半套拳就没再学下去了,因为他又有了另外一个师父。 这个师父是附近一个寺庙里的居士,一开始李立群也不也是冲着学武去的,他和老人家当忘年交,天天跟着人天南海北地闲聊。 时日一长,旁人觉得他们有缘,于是牵线两人成了师徒。 说起这个师傅,可是来头不小。 据李立群的师兄弟说,这位师父他年少拜师学艺时和张学良是一个师父,后来认识了杜月笙,给他当了几年保镖,有个外号叫"小皇帝"。 之后辗转又跟了蒋,但他因为不习惯,于是干脆就在寺庙中隐居起来了。 在这样一位师父的指点下,李立群也算是摸着"道"了。 "拳不要急着想打好,那是一辈子的事……" "内功要先练好才是重点……" "师父的功夫是黄金,是要让你们练到天上去的……" 凡此句句都是师父曾经跟李立群说过的话,多年之后李立群才听懂,原来师父不止是在教他学武,更是在教他做人。 一招一式,来之不易,需用心学之,方可一生得益。 时至今日,李立群依旧对武术念念不忘,讲起来也头头是道。 不过,没多久之后,李立群就听从父亲的意愿,考了航海专业,上海当了海员。 属于他的另一个故事,开始了。 不逛红灯街,只看《白毛女》 当年,李立群还是台湾航海学校的一名学生,在学校里,他参加了青年剧团的活动。 这令他为舞台所打动,无意间也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不久之后,逐渐在剧团里崭露头角的李立群收到了台湾省一家电视台的邀请,去参加艺员培训班的考试。 尽管心中热爱演戏,但是迫于家庭和现实,李立群还是选择成为一名船员。 演戏成了他心底里的一个梦。 在当船员的日子里,他随着船四处漂泊。 有一次,他们去到悉尼,他跟着老船员去到了红灯街。偶然间扭头一看发现歌剧《白毛女》在悉尼歌剧院演出。 他转头就兴冲冲地看歌剧去了。 看歌剧、话剧成了李立群船员生活里为数不多的消遣。 有一次,李立群恰好又碰上话剧《茶馆》演出,当时饰演王立发的是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于是之先生。 他在台上的表演深深震撼了李立群,在那个瞬间李立群忽然觉得自己对演戏开了窍了。 也是这个时候,李立群意识到船员生活并不适合自己。 "年轻时干一两年挺浪漫,干一辈子,受不了。" 于是他回家说服了家里人,开始琢磨着怎么当上一名演员。 在那段日子里,李立群接触过很多行业,他当过二手汽车店店员,做过月饼店送货员,也干过汽车喷漆工人。 就在他为了生活奔波的时候,曾经和他一起参加剧团的朋友早已经成了台湾省演艺界小有名气的人物。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过去探班自己的老朋友,对方一见他,甚是开心,立马问他,还走不走了? 听到李立群说不走,对方立马叫了编剧过来,临时加了一个角色给李立群。 李立群也不怵,上场就给轻松拿下。 紧接着,李立群就拿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演电视剧的机会,而且一演就是男主角。 与此同时,他还在综艺节目《综艺一百》里担任固定的谐角。 不久之后,李立群就凭借着《卿须怜我我怜卿》这部剧拿到了台湾金钟奖最佳男演员大奖。 然而,眼看着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好成绩,李立群却开始感到厌倦。 为了给生活增添一点新意,他开始到歌厅走穴。 这一走,就是三年。 在三年的时间里,他在台湾做了将近2000多场秀。他要求自己每次的表演都要在25分钟之内,把观众逗乐,不管用什么方式。 这大大地磨练了李立群的临场反应和表演能力,也成了日后李立群表演道路上的巨大财富。 "没底线"的烂片王 1998年,在李立群的演艺生涯中是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出演了内地的家庭生活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由此广为内地观众知晓。 甚至有时候出门,都能遇见有人喊他"田教授"。 那几年,正是李立群生活最艰难的时候。 他欠下了几百万的债务,正是急需用钱的时候。 为了还债,李立群对片约只好来者不拒。 接拍《大秦帝国之纵横》的时候,是一个电话打到李立群那儿,说有个戏叫《大秦帝国之纵横》,你要不要演? 李立群立马回问多少钱? 那边就把片酬说了,之后双方又对了一下档期,发现正合适。 当即就一拍即合,李立群就定下了这个魏惠王这个角色。 李立群说,自己接戏的原则就是不挑不等。只要有合适的戏来找自己,酬劳和时间没有冲突,自己就接。 这也造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李立群被人称作"烂片王",被骂"没底线"。 但是李立群很坦然,对他来说,电视剧总归就是一碗泡面。 生活让自己泡泡面,自己就好好泡,极短的时间里,自己的表演可以给这碗面加一个鸡蛋,那也是一件好事。 在他心里,有烂片,但是没有烂角色,竭尽所能地诠释好自己的角色,他就无愧于心。 坊间有个传言,说和李立群对戏的演员都会很紧张,因为李立群演戏从不NG。 这是真的。 他曾经演过一部几十集的电视剧,直到最后几场戏才NG了一次。 这样的顺畅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 他不是不知道自自己接的戏中不乏粗制滥造之作,但是作为一个非一线演员来说,他的话语权也有限。 所能做的,不过就是完成自己的角色。 是我非我,装谁像谁 关于演艺,李立群有一则座右铭: "是我非我,我演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都像谁。" 《西虹市首富》里,他所饰演的二爷出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依旧拼着精湛的演技将一个财大气粗的大亨对王多鱼的恨铁不成钢演得入木三分又颇具喜剧效果。 一瞪目,一皱眉之间,尽是豪气。 短短几分钟就能看出他的角色塑造能力。 更能表现他演技的是《温州一家人》。 剧中有一场戏,殷桃所饰演的女儿周阿雨回家和李立群饰演的父亲周万顺,父女重逢。 一开始,周万顺先是见到在电视上的女儿。 一听到妻子告诉他女儿就在电视上,他立马急匆匆地飞奔到客厅,忙不迭地拿起自己的老花镜戴上。 由于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眉头紧缩,一脸的严肃,生怕听到什么坏消息。 将一个父亲的心理精准拿捏。 等到他发现女儿是跟着总理访华。他先是低头沉思,然后便是难以自抑的喜悦,由衷地笑了起来,唯有不断地念叨女儿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开心。 得知女儿快到家了,他又是急匆匆地下楼,连外套都顾不上穿,急着赶紧见到女儿。 但是。 等到了真的要见到女儿,他却情怯了。 于是迎接女儿的只有妻子一人。 不现身却已经将久别重逢的那种夹杂着激动、遗憾、期待、和害怕的复杂心情表露无遗。 镜头跟随着阿雨进入屋子里,却依旧不见周万顺的身影。 最终,在厨房见到了正忙碌的周万顺,他正在给远道而来的女儿几人烧开水。 虽没有第一时间出门迎接,心里却时时牵挂着女儿。 一转身,便看到久别的女儿。 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周万顺动了动嘴,欲言又止,最后只说出一句:"回来了。" "在外头混得挺不错。"看似生疏的一句话,实则包含了对女儿所拼搏出成绩的骄傲。 这个时候的周万顺明面上还摆着父亲的架子,实际上已经被汹涌的情感淹没,竭力压抑着。 说话间都带上了隐隐约约的哭腔。 他只能借口水开了躲避。 于是等到阿雨一句"爸"脱口而出,周万顺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他背对着镜头,肩膀不停,不停地颤抖, 情绪的层层递进让这时的泪既真挚又自然,无言胜有语。 李立群事后表示,那完全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可知他已经完全和角色融为一体了。 李立群经常穿着一件灰色的卫衣,围着一条宝蓝色的围巾。 说起来,这两样东西都有故事。 李立群曾经在节目中透露过,自己对妻子是一见钟情。两人相识不久就不如婚姻殿堂,多年来虽然聚少离多,但是一直是情比金坚。 妻子曾经有一件旗袍,十分漂亮。 可惜在生孩子之后,被孩子不慎扯坏了。李立群和妻子都十分节俭,就将旗袍改成了一条围巾。 李立群一戴就是好几十年。 至于灰色的卫衣,则是女儿李元元所送。 网友知晓之后,纷纷夸赞李立群是顾家好男人。 对此李立群却十分愧疚。 他说,人人都说自己顾家,但是多年来自己一直因为拍戏的原因,和家人聚少离多。 最长的时候,在家中也不过待四个月。 每每旁人问起他有什么遗憾的时候,李立群就不无感慨地说:"长年不在家人身边,有点脱节。" 于是李立群不拍戏时,从来都不度假,每次都是归心似箭,直接回家。 好在前几年,李立群终于还完了债务,可以不急着拍戏,安安稳稳地陪伴家人了。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这不正是向往的生活吗? 在这个时候,他再不是荧幕上光鲜亮丽的大明星,而是和千千万万人一样,为了衣食住行忙碌的普通人。 这样的艺人,可以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