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网络上有一部电影《天使陷落》中开场就有一场火爆的动作场景,在整个场景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美国总统在野外度假过程中,就遭遇了几百个小型无人机组成的无人机集群大规模自杀式攻击。整个场景中大量的无人机成功突破号称世界最严密的总统卫队保护,成功炸毁了整个总统保护卫队中的车辆、游艇和大量护卫士兵队伍,不光为整个电影有了一个火爆的开头,更是为未来战争的发展创新模式指明了方向。 电影虽然是电影,为了剧情需要在很多场景上比较夸张,但是其首创的很多新型作战理念却是全新出现的,比如传统的攻击场景中可能需要发射大量的巡航导弹或者使用大型战机或者无人机去完成,但是最终可能都还没接近目标发射导弹前,就会被地面的防空系统所拦截。而这种小型的无人机最大的优势就是体积小、敌方防空武器根本无法及时发现,而且在采用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下具备大规模对地攻击作战实力的同时,也因为其数量多、可攻击的目标对象更多,地面防空武器想要拦截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不拦截的话,整个地面目标都会被其自杀式炸毁。所以反过来说这种数量特别多的无人机集群控制攻击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小场景下的集群大规模攻击作战,而且也可以以更小的代价引发敌方防空火力的提前暴露和消耗敌方防空系统。 而且这种无人机集群攻击也已经被用于实战中了,比如2019年沙特油田采油设施就遭到了胡塞武装大量无人机集群自杀式攻击,受无人机集群攻击影响当天沙特原油供应量就减少了570万桶,约占沙特石油产量的50%。 同时这种小目标、大数量的集群攻击技术还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中东ISIS组织此前利用大量简易制造的火箭弹不断攻击美国等北约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实际案例,ISIS发射的大量火箭弹因为体型小巧,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的地面防空系统根本无法发现和锁定并对其实施拦截,不光大量消耗了北约的防空导弹,而且因为其体型小巧等原因,传统的防空导弹根本无法有效拦截,以色列为此还专门研制了"铁穹"系统,但是专门针对这种微小型目标拦截而研发的铁穹作战系统仍然存在拦截成功率不高的缺点,也因此证明了这种类似小型无人机集群攻击作战的巨大优势。 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基本上是领先全球的,比如我们经常能够在深圳、上海等地看到节假日时期,几百架甚至上千架无人机在统一指挥控制下在空中完成各种图案的展示等动作,这背后最考验的就是几百架甚至几千架无人机统一协同控制的技术。那么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用于空中夜景展示的无人机用于战争中的话,几百架甚至几千架无人机的大规模集群攻击有多可怕。 更重要的是这种新型攻击作战技术我国也已经有相关武器装备进行了实际发射试验,在去年也就是2020年10月底,中电科就公开报道了其最新研制的集群式无人机发射系统,在一辆猛士4*4高机动轮式发射底盘上,集成了一个装有48个小型无人机发射系统的发射箱,首先从外表上来看,这款可以进行集群攻势的无人机作战系统如同火箭弹一般,可以由发射车直接进行发射,当然这款集群无人机发射系统也充分吸收了火箭弹的作战优势,就是执行一次发射任务可投送的弹药量非常多,它一次可以发射48架小型无人机,如果两三辆车同时发射的话,完全能够达到几百架无人机集群攻击作战效能,特别是中电科凭借其自主研制的智能化集群攻击芯片技术,早在2016年10月、2017年5月、2017年11月就已经实现了67架、119架、200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试验。 而这种具备飞行控制、任务规划、智能决策、动态组网四大功能,用人工智能为无人系统装上大脑的无人机集群攻击技术,不光能够改变传统作战模式为未来战争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作战模式。更重要的是对于当前各国而言,一旦面对这种无人机集群攻击,各国地面防空部队基本没有任何拦截反击模式,只能被动挨打被摧毁,毕竟这种大规模集群无人机技术不光每架无人机自身具备自主化攻击能力,而且各个无人机之间还具备协同、智能切换作战目标的能力。 这个想法正常的,在战争当中也已经有过应用,如果我们回忆一下,在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当中,以军就使用过无人机有意去引对方的防空导弹开火,从而获取一些最重要的技术数据,从而为压制贝卡谷地的防空导弹阵地创造了条件。 这一想法早已成了一种正常的战术,只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使用有限。但是现代作战当中这种应用的机会太少了,目前还不能够说真正的实用,只能说在实战当中,已有一定的体现,比如:以色列就面临着类似情况,大量的土质火箭弹袭击,对以色列来说消耗其弹药是非常严重的,可以说论成本的话非常的高昂。 在叙利亚,叛军也不断经以无人机攻击俄驻叙利亚的军事基地,这也给俄罗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虽然没有能够造成多大的损失,但是弹药消耗确实不小。 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这种偶尔采取的行动可以变成常态。 这个方法是不现实的,不可行。因为无人机都需要安装电子系统来控制,因此,用电子战设备干扰或压制这些无人机,就能够让这些无人机自己从天上掉下来,根本不需要使用地空导弹等防空武器,因此也就谈不上消耗这些武器。 前段时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发生战争时,阿塞拜疆从土耳其等国购买的无人机大出风头,可以轻松摧毁亚美尼亚的坦克、装甲车等装备,给亚美尼亚造成了大量损失。但是,如果这些无人机面对的是俄罗斯这样的军事强国,那就不灵了。 俄罗斯在叙利亚战场上,曾经多次挫败对手的无人机袭击。其中包括反政府武装一次同时出动很多无人机企图袭击俄罗斯驻叙利亚的军事基地,但俄罗斯使用自己的电子战设备,很轻松地就将这些无人机拦截了。 最近乌克兰东部地区局势紧张,乌克兰出动大量军队,试图收复乌克兰东部的两个地区。俄罗斯也在俄乌边境部署了大量军队。乌克兰为了取得胜利,从土耳其购买了一批无人机用于作战。但曾经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战争中大出风头的土耳其无人机,刚刚出动就被东乌地区的民兵用俄罗斯提供的电子战设备击落一架。 俄罗斯的电子战水平非常高,全球领先。它研发的"汽车场"系列无人机,能够对方圆1千公里以内的无人机和飞机等目标进行电子干扰和压制;它发明的"摩尔曼斯克-BN"电子战系统,据说能够对8000公里范围内的各种飞机、战舰和地面指挥机构的通信系统进行压制性干扰。这样的电子战系统对付无人机是非常轻松的。无人机受到电子干扰或压制后,除了坠落,甚至还能被俘获。 所以,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虽然很大,但如果遇到的对手比较强,恐怕就难以发挥作用了。 那么,如果对手很弱,是不是就可以用大量简易无人机去消耗对手的防空力量了?然而,如果对手很弱,根本不用去消耗它的防空力量,直接用战机发射空地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炸毁对方的雷达站和防空阵地,就可以直接摧毁对方的防空力量了,哪还需要出动无人机去消耗它? 这是可以的,而且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中,就已经是采取了这种办法。不过,仅利用无人机去消耗对方的防空导弹这就太消极了,大量的无人机恐怕执行的会是摧毁对方的防空力量,这个活儿危险性非常高,让无人机去干非常合适。 以色列空军在贝卡谷地空战中,首先使用无人机使叙利亚的防空阵地暴露了雷达的位置,然后使用反雷达导弹摧毁叙利亚的雷达,这样叙利亚的防空雷达等于是被挖掉了眼睛,对于以色列空军失去了威胁,只能是任由以色列空军轰炸,6分钟19个防空导弹连均被摧毁,这一仗是现代压制防空系统的经典战例。当时的无人机还只能充当诱饵,现在的无人机已经是可以连侦察再摧毁一块就把这个目标给解决了。 压制对方的防空体系都是"软硬兼施",利用电子战飞机干扰对方的防空雷达,之后执行硬摧毁的野鼬鼠分队发动攻击,把已经致盲的雷达彻底摧毁。这种办法还是风险很高的,特别是野鼬鼠中队的飞机,一向是战损率非常高的。 压制对方的防空力量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硬摧毁,还有软压制,这两种方法通常混合使用,首先用软压制对对方的雷达系统进行干扰,使防空系统的核心雷达失去作用,然后使用导弹、炸弹一类的武器对于对方的防空设施诸如雷达阵地、防空导弹阵地、高炮阵地等进行摧毁。 以色列的"哈比"无人机 以后利用察打一体无人机来压制对方的防空阵地是大概率事件,当然还是要电子战飞机的配合,否则无人机这是不够现代的防空导弹打的,特别是类似于"道尔"一类的近程防空导弹。 而无人机目前来看是可以把这两个事一块干了,现在象以色列的"哈比"无人机就是一种自杀式的无人机,在发射以后,自动在空中巡航,发现对方的雷达以后就是自己就一头扎下去把对方的雷达摧毁,而且现在类似的无人机越来越多,都是针对对方的防空系统进行打击。 图片来自网络。 不可能,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发生。 有军事学家曾经指出,飞行员尤其是飞机的驾驶员永远都不会失业,即便无人机的技术再怎么强级别,无人机在怎么自主,有人驾驶的飞机永远都不会淘汰出历史的舞台。 现在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在恐怖分子活跃的战场之上,大规模的使用无人机进行攻击侦察的任务,所以大家觉得无人机完全可以替代有人驾驶的飞机来完成作战行动,但这一点在真实的战场上永远都不可能发生。 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在同一区域内活跃的无人机是有数量限制的,超过这个数量限制就会造成指令上面的混乱,最终造成整个地区无人机体系的崩溃。 我们去看美国人在使用自己无人机的时候,并没有出现那种上两位数的无人机共同活动围剿同一区域内的敌人,这样的事实并不是说美国人技术部啊彪技术有,但是在情况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战场之上无人凄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这是无人机本身先天的心脏病。 虽然制造一款无人机价格昂贵,尤其是那些高尖端的无人机,其价格甚至直逼那些有人驾驶的飞机,但是干扰这些飞机的手段却十分廉价,无人机一旦失去了人为的操控,那就会变成一台废铁情况,可以详细的参照几年前伊朗俘获美国人最先进的无人机时,美国人是什么样的一副表情。 第二点,现在的无人机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就简单的制造机翼和机身,(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然后安一个指挥系统,这样的话一台无人机就诞生了现如今的无人机,其中包含的技术成分并不比那些有人驾驶的飞机要少,在这其中花费的资金也不比在那些有人驾驶的飞机上面花的少。 你比方说美国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这款侦察机在这上面耗费的资金,美国人自己都不愿意去说,一个人通常会骄傲地宣称说自己监控亚洲只需要四台全球鹰无人飞机,这真的是这四台飞机的性能能够覆盖整个亚洲每个人才这么做吗?不是是他根本就负担不起更多的无人机了! 无人机看起来只要一台飞机,一台操控器就行了,但这其中还要包括很多配套设施,包括无人机侦察飞行的时候所需要的技术参数,大气参数以及指挥部的设立等等,一切都是需要花钱,这个钱从哪里来?还不是从纳税人的头上来,再加上现在对于无人机的要求不仅要做到侦查还要能够做到攻击,并且还要能够做到长时间的续航,长时间的作战以及信号系统的可靠等等,一切全都是钱。 只能够说问题主题出来的这个事情有点儿想当然,或者说有一些天然,在这种情况之下,几百下的无人飞机,美国人一次性的投入战场,最终造成好一点儿的结果,那就是花了一笔巨款,结果干的事情完全不成正比,快一点的情况,那就是黑客直接把你系统全给黑了,你这些无人飞机全部打了水漂,那你损失的东西更多! 所以说有人驾驶的飞机和飞行员永远都不会退役,因为这些人才是战场上面的终端,而到了真正刺刀见红的时候,也只有人才最可靠。 如果是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这种成年人暴打小孩的战斗是可以的,包括去年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无人机可以作战的纳美尼亚那场小孩子过家家的战斗也是可以的。但是放到德法英这个级别内斗就不好用了,毕竟大家都有电磁干扰和对空的实力;再往上,中美这个层次的,就更不好使了,立体化作战,无人机只是战略部署的一小部分。而问题里所谓的廉价无人机,也就是打打小规模的战斗,巷战之类的兴许有用,但是放大规模的战役就属于不拿对手当人看的范畴了。 首先确定是可以的!先不从理论分析,直接拿实际的战例来说话!贝卡谷空战无人机大放异彩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的一开始,也就是1967年6月5日早上的7时45分。以色列空军就突然出动了95%以上的战斗机,对阿拉伯世界国家当中的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家发动了空袭,其中光是埃及,以色列就在第一波空袭当中袭击了10个军用机场。 本次袭击一共造成了阿拉伯国家空军战斗机损失了451架,其中单单就埃及空军,就损失了战斗机336架,另外叙利亚空军战斗机被击毁60架,约旦空军被击毁29架战斗机,伊拉克空军被击毁战斗机25架。其中还是埃及空军损失最严重,约为95%,而以色列仅仅损失了26架飞机! 所以这一场战争过后,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家,非常注重防空作战,尤其担心以色列的空军战斗机再次奇袭,赶紧从前苏联进口了大量的萨姆防空导弹,部署在了和以色列边境地区。其中叙利亚就花费就几十亿美元,在黎巴嫩贝卡谷构成了一个严密防空火力阵地,以色列一直对这块地方虎视眈眈,但是一直没有办法对付。 聪明的以色列人想到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那就是使用无人机先假冒有人战斗机前往贝卡谷附近,诱导叙利亚防空导弹雷达开机,一旦叙利亚的防空雷达开机,那么地理位置就暴露了,这个时候后面有人驾驶的F15和F16战斗机,就可以利用反辐射导弹摧毁叙利亚防空阵地! 事实证明这个战法是出奇的成功,以色列的无人机果然诱导了叙利亚萨姆防空系统雷达开机,结果被以色列发射的反辐射导弹一一摧毁。叙利亚防空部队辛辛苦苦布置10年之久,花费20亿美元经营起来的19个萨姆6防空导弹连和228枚防空导弹,在短短的6分钟之内就灰飞烟灭了。未来作战无人机地位更重要 目前第五代战斗机,已经面世了超过四款战斗机了,所以第六代战斗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都在猜测第六代战斗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或者具备什么样子的标准! 这里面最受人关注的,那就是六代机和无人机的配合作战,目前已经公布出来的法德两国联合研制的FCAS六代机,就非常注意和无人机的配合作战,整个系统包括了对无人机的指挥和控制,甚至六代机还可能具备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两个驾驶模式之间相互的切换。 所以无人机在未来空战当中,作用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廉价的还是昂贵的,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像以色列之前使用的战术,在现代作战当中还是可以使用的。因为现在一般的火控雷达都不是开机的,没有特殊情况就是不会开机的,这样在六代机的指挥下,廉价的无人机负责打开对方的防空大门,然后再用昂贵的无人机负责打击,非常完美。 当然可以,低级无人机,确实可以消耗中级防空网,但消耗不了高级防空网。 精准目标识别和远程软杀伤技术,非常关键,无人机如果通过龙勃透镜放大自身信号或模拟特定信号,对普通的防空网,根本就是无解的。 除了发射导弹和大量开炮,还能怎样?没人敢赌一下,到底来的是些什么。总不能等它们飞到视线可及的范围再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拦截武器吧。 而不消耗弹药的软杀伤技术,通常只能做近程点防御,还不靠谱,大国的无人机,能没有抗干扰的AI自主模式吗?! 可以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防空系统它的拦截途径,一种属于实时引导拦截通常用于防空,另一种属于弹道计算预判拦截通常用于反导或者防天。 无人机通常面临前者类型的防空系统,在雷达波遇到无人机或者障碍物的时候会反射它在雷达屏幕上是一个点,由于无人机通常体型比有人的小所以雷达反射面积低,提高了突破雷达防空区域的几率。 再者就是雷达是无法判断无人机是否携带武器或者没有威胁的,因为无人机它是一种可以预设指令或者遥控的无人驾驶的飞机,它的状态取决于预设指令或者后方遥控人员,无人机与巡航导弹的区别在哪里?基本上没有区别自杀式无人机就是巡航导弹,还是一个比较智能的巡航导弹。 那么既然定性是无人机即使不挂载武器也能造成威胁,那么对于防空作战一方必然要对其进行拦截,拦截的同时就要消耗宝贵的导弹。这个时候的作战跟无人机简易与否无关,只要无人机接近防空导弹作战范围,防空系统就会立即启动除非出现可以识别无人机的高科技系统,否则的话以目前的技术不管再简易的无人机都要100%打掉,而不能像以色列箭3防空系统一样对火箭弹进行目标筛选,对于威胁不大的目标进行放弃拦截。 只要无人机预设指令坐标是你的防空范围,你就免不了用昂贵的防空导弹打掉便宜的无人机,无人机不携带武器一样很危险,你也识别不了也不能去赌那个几率。 未来战争中的蜂群无人机系统会对任何防空系统造成非常大的威胁,所以这是目前中美攻克的重点方向,现在是无人机与无人机未来是无人机与无人艇与无人车配合作战。 假目标战术当然是有的。 但这么做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声东击西,将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次要方向,从而掩护自己的主要突击方向—— 著名的"霸王计划"就是这么玩的。为了掩藏真实目标,盟国空军对加莱海岸的侦察频率大大高于诺曼底,甚至在D日当天也在加莱投下更多炸弹,还不惜动用宝贵运输机投下假伞兵。这些统统是误导,就是要干扰德军判断,让他们犹豫不决不能及时投放反击力量。而不是用于消耗敌人弹药。 因为假目标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值钱!廉价和逼真是矛盾的,要省钱能拿到的不过是呆板笨拙的航模!敌人不是傻瓜,现代电子侦测比你想象中强得多,很容易识破的。为省钱使用低效产品最终总是更花钱。 你大概是受到近期坠机事件鼓舞想出这主意。可你要明白我们的真敌人并非草莓,而是……你懂的。别想着用幼稚战术对付,真正有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