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继续和大家聊聊乳腺增生的事儿。 提到乳腺增生,很多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肝郁气滞! 是的,这个没有错,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还需要护住我们的脾胃。 乳腺疾病的发生,和肝经、胃经关系最为密切。 为啥这样说? 祖国医学《内经》中就有关于乳房与经络关系的记载:"足阳明胃经,行贯乳.....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 这里意思就是说,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而我们的脾胃则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啊,所以肝、胃二经最恶郁滞。 一旦郁滞,人体气机升降失调,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乳腺结节、乳腺增生,因为肝经、胃经都循经乳腺。 所以,中医调理乳腺疾病,除了疏肝解郁,还要健脾和胃。 之前有一位患者,女性,41岁,医案记载姓李。 什么毛病呢? 这位患者双乳疼痛伴结块1年余,每月总有这么一次经历,经前双乳刺痛,而且心情烦躁抑郁,火气大,等到情绪发泄完后月经来潮,经后双乳刺痛才稍有缓解。 为此,这个患者和家庭关系非常紧张,但是患者也不想这样,怎么办呢?那就去医院吧。当地医院一检查,确诊是乳腺增生。 乳腺彩超提示:双乳各象限可及局限性增厚腺体,左乳与右乳外上方各可及一4cmx3cm、5cmx4cm大小结块,质韧,表面光滑,界欠清。 但是医生给的建议,让回去定期观察,择期手术切除,然后开了一些中成药。 患者回去后,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最后思前想后,还是来看中医。 刻诊:双乳包块活动度正常,压痛明显,经量偏少,色紫暗,伴血块、下腹冷痛,总喜欢叹气,打嗝,舌淡紫、边有瘀斑、舌下络脉肿胀、苔薄白,脉沉细。 了解了这些,我就写了一张配伍,方见: 仙茅、仙灵脾、鹿角片(先煎)、当归、柴胡、广郁金、陈皮、青皮、三棱、莪术、白术、茯苓。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药7剂后疼痛症状缓解,续用原方。又服14剂后,双乳刺痛较前明显缓解,仍有经前情绪低落易怒。 查体:双乳局限性增厚部位较前减少,双乳结块质地较前松软,大小无明显改变。上方加煅牡蛎、煅龙骨(先煎)、干姜、吴茱萸、丹参。水煎服,每日1剂。 又服7剂后月经来潮,经量较前增多,伴血块,下腹隐痛,双乳疼痛明显缓解,结块较前缩小至一半,情绪好转。 上方随症加减,调治3个月,患者去复查双乳结块消失,月经周期规律,量色质正常,血块减少,情绪稳定。 好了,这张医案,我就给大家说完了。 这中间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患者心情烦躁抑郁,火气大,肝失疏泄,气机紊乱,肝气郁结的表现。 肝属木。肝郁气滞,必然克犯脾土。脾胃之气失常,再加上肝气失和,肝经和胃经经气不利,于是患者的乳房就开始胀痛。 当然,气滞带来的结果,还有一个,就是血瘀。血瘀,所以该女子的月经就延后、有血块、色紫暗,量少。 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软坚散结。这是打开局面的关键。 我们来看,当时的配伍: 仙茅、仙灵脾、鹿角片(先煎)、当归、柴胡、广郁金、陈皮、青皮、三棱、莪术、白术、茯苓。 这里头,以温而不燥、补肾化气且具活血之力的仙灵脾,温肾阳、补肾精、调冲任的仙茅,以及扶阳固阴、兼具雌雄激素样作用的鹿角片三药为主药,温阳补肾化气; 辅以疏肝理气之柴胡、青皮、当归;消磨积块力峻之三棱、莪术、郁金;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白术、茯苓、陈皮,标本兼治,但症状改善不明显。 遂于后方加用干姜、吴茱萸助温补脾肾之功,煅牡蛎煅龙骨助软坚化痰散结之力,丹参引血下行,调经祛瘀止痛。 诸药合用,这层次,是十分分明的。 当然,上方仅仅代表个案,大家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经血有块,说到底,还是肝经不通所致。我们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同时,再顾护一下脾胃,那就更好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