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22年高考高质量高水平数学试卷点赞,选拔人才需要这样的试题
今年高考试题最引人注目的就数全国1卷,因为在不少人眼里这套数学试卷太难了。据说一些学霸都考哭了不少。何况是一些普通考生了,因此不少考生和家长把矛头针对上了出考题的老师身上。
那么这套试卷是谁出的呢?那就是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曹海涛教授,曹海涛教授那可不是一般人,也是为数学大咖,很牛的人。
有家长说,今年考生是最不容易的,因为YQ原因,课上的断断续续,很稳定,学生的学习氛围差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还出这么难得题目于心何忍?
说实话,家长的心情当然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本来模考时数学成绩很好,分数在140分以上,或许还指望数学成绩拉开与他人差距,或许还希望通过数学来提高总分,没想到一切都落空,能不让学生落泪,家长着急吗?
但是一方面我们要看到题难对于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你感觉难别人也感觉难。实际上是公平的。
另外不公平的是那些应变能力差的学生,或者说靠刷题提成绩的人,没有了刷过题的类型,就无从下手。
我认我这是好事,因为
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选拔各类精英,高考选拔的不是刷题高手,刷题刷出来的成绩,体现不出智力能力,根本不符合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如今的高考大多数是依靠刷题取得成绩,人人成了刷题机器,根本没有独创能力,不能适应高校的学习要求。
如何选拔真正有才智的大学生,在当下全国高中学习绝大多数靠刷题的生存的状态下,唯一能改变的就是高考试题的出题方向,原来的高考试题总是靠近学生们所能刷到的题型范围内。这种情况高中学习的题海战术契合了高考试题,高考试题反过来又迎合了高中题海战术的学习模式。这无疑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大学选拔都是不利的,当然更不利的是对国家的技术人才的培养。
我们知道中国之所以被西方国家处处卡脖子,原因就是有些技术没有掌握,同时西方国家靠高科技产品从中国获取大量利润。想一想我们更多的是一些代加工产品,一些中低端产品,这些产品产生的利润极其微薄。未来中国要想走向世界强国之列,世界经济发达之列,科技发展是唯一的出路,在一系列科技项目上要有重大突破,比如芯片、生物、医药、医药设备等等,这些需要一批真正有能力的科技强人,这些强人靠的就是通过高考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储备人员。
中国科技虽说取得非常大的成绩,但目前看,要想追赶超过西方国家,人才选拔需要有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就需要在培养人才中需要一些策略,刷题型的人才真的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独创开拓能力的人才,这就是需要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需要一整套的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引导教学模式改变的唯一方式,就是改变高考试题模式、不能让学生和老师摸着规律,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知识都依靠我们教材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是在这些基本内容的延伸。
我们一定定位大学的职责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选拔高考刷题机器,那些高分低能的人不适合上大学。
当下中国的大学过多,过于宽泛化,良莠不齐的学生都能比较容易地进入大学,而大学学的更多的是理论科技基础,这些内容并非适合于所有人,一旦一些不合格的人才混进大学,能力差水平低,毕业后高不成低不就,好工作找不到,差点的工作还不好找,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这样的人还不如考个技术学校,脚踏实地的学门技术,而且自己也能客观的认知自己所处的位置,或许更能闯出一片天地。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今的家长过于浮躁,过于急功近利,高估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和智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孩子,轻者造成孩子各种疾病的发生,重者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生命代价,那真是得不偿失。
当下家长要放弃对于孩子的那种高要求,而培养孩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坚强的意志,一种自我独立的能力,一种自我的认可,一种健康的心理。如果这些做好了,纵然孩子考得不理想,未来也会走出一片天地的。
现在的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硕士博士,有的跑外卖,有的靠城管,有的考协警,那些学生还都是985、211大学毕业的,如果你的孩子像他们找这样的工作你内心能接受吗?我们不仅要让孩子适应这种教育,家长也要适应这种教育。
还是那句话,对于家长们的心情只能说理解,但绝不能顺着这种模式进行。
而曹海涛教授的出题思路恰恰是对当下高考刷题式教学方式的冲击,未来改变教学思路,不靠刷题取得成绩,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自立意识,独创意识,为将来上大学搞科研奠定基础,这样才能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才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所以说今年的高考题从上面的角度分析还是很有水平,不死板,很有灵性。与往届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延续以前的出题套路,而是采用了一种灵活的出题方式。
2017年制定的高中新课标,在2020年又再次修订后,这几年的高考越来越体现出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核,"刷题大师"的高考赢家越来越难以出现。无论是语文作文所提及的"妙手",还是数学考题的"真身",无一不体现出对分析、判断、决策、创造等高阶思维的考核。
高考方向越来越明确清晰,义务教育的新课标今年9月将全面实行,一场全新的指向2030-2050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改革正向我们走来!
今年的 高考数学题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以后按照这个思路出题。那题海战术就不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