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登科后》用来形容科举考试最为贴切。 随着时代的更迭,科举考试逐渐演变为高考。 考试的名称变了,但是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 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很多发挥失常的考生纷纷走进了复读的教室。 唐尚珺 在广西就有一位在谎言中复读的高考"钉子户" ,他在高考上奋战了十三年,他就是唐尚珺。 作为一名八零后,唐尚珺早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可是他却不一样,34岁的他迎来2022年高考! 他以"工作"为借口,暗自复读十三年,在"谎言"中参加高考。 到底是什么愿意让一个三十而立的男人"驻扎"在高考考场? 唐尚珺的复读经历到底如何? 放弃工作,消耗青春的十几年高考奋战值不值得? 接连失败,自信受击 1988年的唐尚珺出生在广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户家庭,父母都是种甘蔗的,家庭经济并不富裕,收入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并没有攒钱的机会。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大抵就是如此。 唐尚珺小时候很懂事,时常帮着父母干农活,下地种甘蔗,采收,上街售卖甘蔗,他都会做。 村子里的人都夸唐尚珺是个好孩子,父母也一直以他为傲。 唐尚珺与父母 因为唐尚珺的父母农作繁忙,家中又没有老人帮衬,所以小时候的唐尚珺经常被父母带到甘蔗地里,那时候的他还不懂父母的艰苦,只是在旁边吃着甘蔗,独自玩耍。 随着唐尚珺渐渐长大,他逐渐明白父母的辛苦,看着烈日下的父母和他们额头的汗珠,以及家中贫困的现状,唐尚珺知道读书才是他唯一的出路,其他的路都不好走。 开始读书以后,唐尚珺一直很努力,学习成绩非常好,在学校里一直名列前茅,是整个村子的考学希望,大家经常说:"这孩子读书可真厉害,以后一定可以考上大学。" "这孩子一只脚已经跨进了大学的门槛了,可真厉害。" 在周围邻居的吹捧下,唐尚珺并没有骄傲,而是更加努力。 从学校放学回家以后,唐尚珺不仅会帮父母干活儿,还会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此同时,唐尚珺还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小时的课外学习时间,用以巩固知识和预习新课。 在老师的眼中,唐尚珺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在同学眼中,唐尚珺是一个学霸,遥不可及。 大家一致认为,唐尚珺会考上一个好大学,摆脱种甘蔗的苦日子。 后来,唐尚珺也不负众望,如愿考上了市区的高中,离开了村里的学校。 大家都以为,唐尚珺的学习会一如既往的优秀,但是事实恰恰相反。 当唐尚珺来到市区内的高中以后,差距开始显现。 在村子里的学校,唐尚珺排名一直位于前三,但是在广西市区的高中,唐尚珺竟然排名倒数。 他费尽全力,加班加点地学习,努力了大半年才勉勉强强的摆脱倒数第一的名头。 唐尚珺的自信心在来到市区高中以后被虐得体无完肤。 看着眼前的英语书,唐尚珺只觉得眼前一黑。 在村里的学校读书时根本没有英语书,导致现在的唐尚珺完全看不懂英文,别说单词了,就连英标都认不全。 几次测试结果显示,唐尚珺一直都是班级垫底,学习成绩令人堪忧。 这直接磨灭了唐尚珺的学习兴趣,此后三年,唐尚珺一直处于颓废状态,学业更是一落千丈。 浑浑噩噩之间,高考悄悄来临了。 2009年, 唐尚珺迎来了他的第一次高考。 毫无疑问,唐尚珺失败了。 由于在校期间,唐尚珺一直处于爱学不学的状态,对于知识点掌握不精,所以高考场上的唐尚珺根本不会答题。 最终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就连三本学校都没有资格。 在唐尚珺的家乡,大家几乎都是初中文化,普遍学历不高。 但唐尚珺不同,他至少读过高中,在村里怎么也算高学历了。 虽然高考失败了,但是好歹是村里的最高学历,父母就没有说什么,只是与唐尚珺商量干脆读个技校吧,就不要执意于考大学了,可唐尚珺并不愿意,高考落榜让从小品学兼优的学霸挂不住脸了。 可是看着眼前头发已经开始泛白的父母,唐尚珺也说不出反对的话语,就听从父母的话读了广西南宁的一所技校。 2009年9月,唐尚珺如期到了技校报到,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学习。 可是没过几天,唐尚珺觉得还是不甘心,要是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放弃,那确实不值得,他想要再拼一次,可是该用一个什么借口来复读呢? 思来想去,唐尚珺决定编造了一个谎言来满足自己的求学梦,他谎称学校派自己出去实习了。 借着谎言,唐尚珺就从技校退学了,收拾行李回到了以前的学校,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复读之路。 回到高中,唐尚珺暗暗立誓:"我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定要,一定!" 但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唐尚珺的复读之路并不好过。 依靠复读学校的一些补助,父母的一点支持,唐尚珺只能紧巴巴地过日子。 因为对父母撒了谎,所以唐尚珺也不敢频繁找父母要钱,他只能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 他没有多余的钱购置新衣新鞋,即使天气严寒,唐尚珺也只能忍着,一个人缩在教室的角落里。 在复读的一年时间里,唐尚珺拼了命地学习,每天都学习到深夜,早上很早就起床。 终于,在夜以继日的拼搏中高考再一次来临。 没过多久,考试成绩出来了,唐尚珺的成绩可以读大学了。 这一次的成绩超出三本线十几分,可以读一个民办本科 。 可是看着民办本科那一栏高昂的学费,唐尚珺知道没戏了,自己无法支付过万的学费,这个学他上不起。 没有办法,又一次受到打击的唐尚珺决定再复读一次! 这一次他将会收获成功吗? 答案是没有,在后续的几次复读中,唐尚珺分别超过二本线十几分,可依然没有去上学。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高考,唐尚珺都在本科线徘徊,依然没有选择的余地。 第五次勉强可以选择学校了,却没有把握好志愿填报,导致自己没学可上。 第六次高考成功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却因为自己不喜欢而选择放弃。 第七次高考,分数达标吉林大学,但是唐尚珺不接受吉林大学的调剂。 唐尚珺说:"能选择的专业并没有自己想要的。" 终于,在2016年,唐尚珺的复读之路结下了香甜的果实,但是这已经是他第八次高考了。金榜题名时,病魔阻碍下 2016年,唐尚珺在高考中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625分。 他也如愿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大学生。 拿到通知书以后,唐尚珺欣喜若狂,家里人也很为他高兴。 唐尚珺说:"这一次,我终于可以去读书了,终于不用复读了。" 可是,天不顺人意,在这紧要关头,唐尚珺的父亲出事了。 2016年,唐尚珺的父亲被查出来患有癌症,生命垂危,需要大把的资金治疗。 对于唐尚珺来说,父亲的医疗费用简直就是天价。 他常年在学校复读,虽然对外宣称自己在工作,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只是一个堵住悠悠众口的谎言,自己并没有收入。 面对父亲的治疗费用,唐尚珺陷入了困境,他不知道怎么办,家里没有存款,自己没有收入,借钱也借不到。 这时,广西钦州一所高中出了通知:但凡高考分数超过600分,选择在本校复读,就可以获得两万元的奖励。 一边是父亲的生命,一边是自己的前途,唐尚珺陷入了两难之地。 但是唐尚珺没有犹豫,他选择复读,拿这两万元奖金为父亲治病。 很快,唐尚珺就拿着两万元来到了医院,缴纳了父亲的手术费用。 遗憾的是,唐尚珺的父亲并没有躲过病魔的纠缠,仅仅在一年以后,就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同年,唐尚珺以646分 的优异成绩被重庆大学录取。 奇怪的是,唐尚珺竟然放弃了。 或许是在长年累月的学习中,唐尚珺早已有了自己的计划与追求。 唐尚珺告诉亲朋好友:"我的目标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那是世界前列的大学,培养出了许多的高精尖人才,拥有一流的教育水平,是一众学子的追求,我也不例外。 虽然,还没有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但是唐尚珺一直很有动力,他打算一直读下去,直到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年,唐尚珺的高考成绩为591分,但是无论哪个分数都还达不到中国科技大学的要求,因为那年中国科技大学的分数线为682分,唐尚珺的分数远远不够。 所以,唐尚珺再一次选择了复读,不知道2022年高考,他会如愿吗? 为了复读,不惜编纂谎言,他是怎样做的呢? 伪装下的工作者 唐尚珺编造了一个在外工作的谎言,说学校给学生们签了工作,他们这一届在学校的安排下已经开始工作了。 唐尚珺为了圆自己的谎,偷偷将学校发给学生的一部分补助金存了下来,在固定的时间寄给父母,表示自己已经有了收入。 每年寒暑假,唐尚珺都会回家,他会提前存钱,在家乡的小卖部买一些零食,水果。 在回到家乡以后,唐尚珺会把买回来的零食分给邻里乡亲的孩子,通过他们来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来使自己的谎言成立。 后来,他又宣称自己在南宁的电子厂上班,收入比以前多了一点儿,家里人都很高兴。 谎言一个接着一个,可是唐尚珺已经停不下脚步了,他只能咬紧牙关往前走。 在唐尚珺的家乡,凡是工作的人,每逢过年都需要带年货回家,唐尚珺也不例外。 但是还在学校的他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他只能一再缩减自己的生活支出,将学校发的补助"克扣"下来。 到了回家的前一天,唐尚珺就早早地来到广西的批发市场,挑选一些物美价廉的年货。 回家以后,唐尚珺就把年货递给母亲,母亲没有丝毫的怀疑,喜滋滋地就接过来。 家宴上,唐尚珺的堂哥讲述着一家子的艰辛,也说着对唐尚珺的期望。 唐尚珺听着堂哥的话语,看着母亲斑白的头发,百感交集。 一边是梦想,一边是家庭,唐尚珺无法抉择,他都不想放弃。 唐尚珺待在家里,将家里的重活儿,累活儿都做了,就是为了让母亲轻松一点。 后来,他又谎称7号就要上班了,早早地离开了家。 临行前,唐尚珺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五百元,递给了自己的母亲。 这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而他选择留给母亲。 那么在接下来一个月,唐尚珺将会靠着馒头泡菜过日子。 可是没办法,谎言已经编织成功了,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就这样,唐尚珺在自己的谎言中瞒着父母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复读,直到被拆穿。 那么,他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 18岁的学生,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动力,有目标。 大部分学生在18岁这一年会面临高考,也是在高考这一年迎来人生的分流。 一些人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开始自己四年的学习,又或许会继续攻读研究生,成为更优秀的知识型人才。 有一些人则会凭借自己过人的技术,才艺进入大学,开始自己的专业学习。 还有一部分人可能学习成绩并不占优势,在高考以后,被分流到技术学院学习一门技术,在三年以后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技术型人才。 作为一名学生,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那是青春的滋养地。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考上大学,考取学历,进入社会,成家立业,这仿佛是每一个学生的必经之路。 可是唐尚珺不同,他停在了考学的征程上,或者说他依然行走在考学的旅途中。 对于他的选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毕竟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呢? 或许有人说:"学历多么重要呀,现在出去工作,人家都是研究生请坐下,本科生请等下,专科生让开一下,多残酷啊。" 是啊,现在的工作对学历要求多高啊,平均本科起步,这样的学生怎么敢不努力啊。 这时候一部分网友就提出了疑问:"如果说复读一两年还可以理解,但是复读十三年,将自己的青春都留在考场上,这值不值得? " "这十三年里,凭借自己的能力,吃苦耐劳,或多或少可以有一番作为,提升自己的阅历。" "在这十三年,唐尚珺的同学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做了老师,有的凭借自己的双手开了商店,有的做了包工头……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身影,大家都已经成家立业,父辈也得以安享晚年,而唐尚珺的母亲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到底值不值得 ?" 是啊,人可以有梦想,但是不可以忽略现实,父母年岁已高,作为孩子理应为父母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所谓"您养我小,我养您老"就是如此。 对于唐尚珺的行为,我们无法作出评判,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 只能祝愿他在2022年高考迎来自己的胜利,一切顺利! 不知各位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