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第一谈判手陈佐洱为何突然着急地打来电话布置任务,为何解放军提前进入香港,到底出了什么事呢? 香港 1997年6月30日22时,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有705人到达香港,此时,距离香港正式回归仅仅只差了两个小时,我军的部队为何必须提前进入呢? 01 发现问题 早在1984年卡你的那个《中英联合声明》之后,我国就开始着手准备香港回归的相关事宜。99年时间太久太久,香港终于可以在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可是回归的这条路并不好走。直到1997年6月中旬,中方还在坚持和英方谈判关于香港回归时的一系列问题。 中英谈判 其实,在六月中旬,香港回归的事情本该告一段落了,因为大部分的东西在这几年都陆陆续续交涉完毕。 可天有不测风云,中方突然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陈代表,您的电话,是北京那边打来的,去赵大使办公室接。" 一阵敲门声响起,香港回归又出了新问题。而被呼唤的这个人,正是这么多年来为香港掏心掏肺,中方的谈判代表——陈佐洱。 陈佐洱 多年的驻港经验告诉他:出事了,心里突然升起一丝不妙的预感。 果不其然,中央领导给陈佐洱下了新命令:向香港英方争取中方先头部队提前驻港,而且要快,一定要快! 本来7月1日零时解放军才会进入香港,接管相关的防务。 可5月4日,中央领导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解放军7月1日零时才进入到香港,那么从进入香港开始,道解放军到达香港的每一处营地,要花费两到三个小时。 可七月一日零时,英方的军队就会准时从香港撤离。这意味在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这就意味着在中国解放军到位之前,香港的大部分地方会出现防务真空,这对香港的安全是很不利的。 倘若在香港很危险的时候,中英两方领导人进行香港政权交接,况且,各国为了表示诚意,派来了众多政界名流前来观礼。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可这个时候,距离香港回归仅仅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临危受命,陈佐洱又该怎么与英方进行谈判呢? 02 暗藏玄机 作为中方的首席谈判代表,陈佐洱自然也有自己的对手。他的对手就是英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包雅伦。 陈佐洱和包雅伦 包雅伦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平日里向来是笑呵呵的,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可真实情况真的像他表面这样吗? 自然不是的,能坐上首席谈判代表的位置,又能有多简单呢?包雅伦毕业于牛津大学法律专业,曾今还是英国外交部香港司司长。 虽然是个外国人,可包雅伦在香港居住多年时间,说的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他在说话时脸上时常挂着笑容,但在这种笑容背后,却有着一股执拗的韧劲。他心思敏捷缜密,态度稳重,非常了解香港。"在提起包雅伦时,陈佐洱给了这个对手极高的评价。 陈佐洱 可同样的,和这样的对手作战,也充满了挑战。 原来,中央在给陈佐洱下达命令之前,已经和英方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可英方却一直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这才联系到了陈佐洱,将这个重担交给了他。 很快,二人迎来了解放军提前驻港问题的第一次谈判。 为了给双方都留有足够的余地,一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明知英方不会同意的要求:提前六个小时让先头部队的1070人进入到香港的6个军营里。 毫无疑问,英方直接否定了中方的提议。 尽管心里早有准备,可中方谈判团的众人还是有些失落。陈佐洱安慰他们道:"没关系,我们再磨一下,他们不同意我们这个要求肯定是必然的。" 陈佐洱 既然明知道会被否定,为何陈佐洱仍向英方提出了这个条件呢? 原来,陈佐洱和英方谈判多年,早就找到了一条迂回的道路。英方非常在乎面子,那就把这个面子顺着台阶给足。 可谈判哪有想象中的这么简单,时间紧任务重,陈佐洱又该怎样将祖国派给他的任务圆满完成呢? 03 谈判现真章 谈判时,陈佐洱的面前放了三个手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陈佐洱 我们都知道,谈判时如果知道了对方的底牌,就可以直接将条件亮出,击垮对方的心理防线,从而很轻易地赢得一场谈判。 原来,作为中方的谈判代表,陈佐洱的手机一直在被英方监听着。 所以,为了保证谈判顺利进行,陈佐洱同时使用多个手机,甚至隔一段时间还会换一次手机卡。在谈判时,陈佐洱在桌上同时放了三个手机,哪个电话铃声响起,他就立马出去接电话,避免让对方得知半点消息。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先人的努力多么伟大。他们避免不了困难,那就直面困难,想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给敌人制造问题。 陈佐洱先生是上海人,恰巧北京外交部港澳台主任,也就是和陈佐洱通话的人也会上海话,他们就用上海话交流。 读者朋友们,要知道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差异其实还挺大的,本身翻译就要费很长时间,再加上一门晦涩难懂的方言,这对英方来说,简直和天书一样难破译。更何况,他们一开始还搞不清陈佐洱说的到底是哪个地方的方言。 上海 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可陈佐洱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却说:"能多拖延一点时间就多拖延一会儿嘛!" 这么高的困难系数,却只能拖延一段时间,看来英方的窃听技术,已经到了极其恐怖的地步。 同时,我们也要对这些伟人聊表敬意。感谢他们的争分夺秒,感谢他们的足智多谋,感谢他们为国为民,全心全意付出的这一切。 面对这样的谈判环境,陈佐洱又该怎么和包雅伦达成一致呢? 04 计划修改 6月17日,包雅伦和陈佐洱经过一天的唇枪舌战后,还是没能商讨出一个结果。 "人是铁饭是钢,虽然谈判没有成功,但是饭还是要吃的嘛!走吧包兄,许久不见,我们今晚一起吃个饭吧!"陈佐洱轻松热情地邀请英方代表团一同共进晚餐。 而晚餐的地点,选择了包雅伦最喜欢的一家杭州餐馆,这个消息,也是中方托人秘密打听出来的。 都说宰相肚里能乘船,陈佐洱和中方代表团众人的气度,也是非常令人敬佩。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事实上,陈佐洱这份气度恰巧也帮了他一把。 杭州菜 到了餐馆,包雅伦看着门口的招牌,又看着一旁笑眯眯的陈佐洱,心里瞬间明白了:这个陈佐洱是代表中方在向他示好啊! 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这番情景,包雅伦只好和英方代表团一同进入了这家餐馆。 吃饭中,看着身旁的陈佐洱,包雅伦悄悄对他说道:"你也知道,英国最在乎面子,7月1日香港之前还属于英方管控,如果这个时候将主要用于防爆的装甲车开进香港,英国的面子还往哪搁啊!" 听见包雅伦松口,陈佐洱不免有些兴奋,他知道,今天这顿饭,值了! 陈佐洱 "那我向中央请示不让先头部队带装甲车进入香港,英国那边能不能同意我们剩下的请求呢?"陈佐洱虽然心中欣喜无比,但脸上神色未变,问道包雅伦。 看着这么多年的对手,包雅伦动容了:"放心吧,既然你都问出来了,我等下一定会向英方请示这个问题的。"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对于陈佐洱来说,他已经找到了问题的关键了。 英方最在乎的,还是他们的面子问题。 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香港在7月1日零点时会不会出现中方所谓的"防务真空",因为就算到时候真的出现了问题,交接仪式已经完成,到时候也会是中国在国际上丢人。 他们在乎的是,在英方还占着绝对的管理权时,中方带着装甲车这样的重型武器进入香港,这会让国际上的其他国家认为英国的势力无法管理好香港。 所以在一开始,英方直接就否定了中方的提议,指出:入港人数太多,要占领的军营太多,开着装甲车入港,更是无稽之谈! 知道了问题,那么在之后的谈判中,就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了。 可谈判也并没有特别顺利。 在谈判的第四日上午,双方还在僵持着,可这个时候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况且,中央还需要一段时间部署。 可连续三天,英方都没有做出任何让步,双方火药味十足,包雅伦还开口道:"你们中方没有一点诚意,根本没有把英方的让步当回事" 包雅伦怎么突然说出这番话,难道这三天内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05 一波三折 原来,在之前的谈判中,中方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关于香港军事用地的交接,还存在着能够商讨的缓解。 英方在香港共有39块军事用地,英方很多士兵们都是拖家带口地在军事用地安家。在香港这块寸土寸金的土地上,军事用地更是十分宝贵。 可英方的建议书上,还在和中方玩文字游戏,妄想将这些军事用地再次卖给香港政府,在离开香港之前,靠着土地再大赚一笔。 这个漏洞很快就被中方谈判代表团发现了,在得到中央的指示后,他们在谈判的最后几天将这份修改稿拿出,打了英方一个措手不及,这才引得包雅伦的气急败坏。 那么谈判就这样结束了吗? 6月20日,这场谈判迎来了最激烈,也是双方代表团最剑拔弩张的一次。散场时,双方都不欢而散。 可陈佐洱却不慌不忙地收拾着文件夹,他在等,等包雅伦的开口。 不知不觉中,包雅伦和陈佐洱都走到了各自队伍的最后,在昏暗的灯光下,包雅伦开口:"我们再谈谈吧。" 当时已经太晚了,谈判结束,清洁工已经开始打扫卫生。包雅伦和陈佐洱就去了隔壁的一间小屋子,进行二人之间的谈判。 "中方还能做出来多少松动?"许是没有了监听设备和其他人的打扰,包雅伦直接开门见山道。 陈佐洱听到之后也坦诚道:"我们的人数还可以再少一点,但是驻扎的军事营地,一定要南北都有。放心,只要英方态度灵活,我们一定会给你们留够面子的!" 和聪明人说话的好处就在这里,简单几句话,二人就听出了彼此话中的真正含义。 06 达成一致 果然,这场私人的谈判起了作用。第二天的谈判中,英方一改常态,同意了中方的要求,让509人的先行队提前驻港。 走出谈判大楼时,陈佐洱和包雅伦都面露疲惫。他们终于可以放心了,这场精神紧绷的谈判,终于在这一天有了结果。 1997年6月29日,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完全达成了一致。双方谈判人员全部来到楼下,这时他们第一次在谈判之外的时间全部聚集在一起,拍下了一张友好的照片,定格了这历史的一幕。 1997年6月30日21时,训练多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先行部队出发入港,保障了香港的安全,行军途中国歌不断,传入了千万香港人民的心里。 我们生长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香港的回归让我们倍感高兴与自豪,今年是香港回归的七十周年,我们也殷切地盼望着大陆和香港的友好交流。 读者朋友们,看了今天的故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