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至今未下葬,去世前要求穿七条裤子,宋美龄晚年揭露真相
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清明节在台北桃园去世,如今已经逝世47年。
在他逝世后,其身上一直有众多谜团未揭开,引发外界探究的目光。
其一便是,去世这么久,蒋介石灵柩一直停放在桃园台湾桃园慈湖的"大溪陵寝"。
为何蒋介石去世了这么多年,遗体一直没有下葬?
去世后,蒋家人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在葬礼上,前来祭拜的众人,发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
那就是蒋介石的遗体,竟穿上了七条裤子,这背后到底有何深意?
蒋介石败退台湾
蒋介石的一生可谓是传奇,其出色的军事能力不可否认。
在抗日战争中抵抗日军侵袭,蒋介石作出了不少贡献,但是也犯下了不少不可挽回的错误。
在1938年时,为了抵抗日军大部队,蒋介石不惜下达命令,炸毁黄河大堤。
炸毁黄河大堤这一举动,虽然破坏了日军大量物资和武器,但是淹死的日军数量不过才几千人,最大的受害者还是,黄河流域普通的平民百姓。
蒋介石远远低估了,黄河决堤的危害力。
虽做好准备,提前通知了附近百姓撤离,但是决堤的洪水,还是淹没了河南和安徽等地几十个县市。
黄河洪水造成了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数十万无辜百姓,更是在洪水中丧命。
这一决策,也是蒋介石晚年最追悔莫及的一件事。
据晚年的宋美龄说,蒋介石还曾在此次炸堤的过程中看见了蛟龙。
看见蛟龙后蒋介石大病一场,病愈后蛟龙更是一直成为他的心病。
等到了抗日战争全面胜利,日军终于退出华夏土地。
国内政局暂时稳定下来时,蒋介石的野心再次膨胀。
蒋介石试图统一中国,将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与我党开启了斗争。
当时,我党军人数量上虽然不敌国军,但最终在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下,还是将国军打得节节败退。
1949年12月,被我党打得走投无路的蒋介石,不得不带着几十万残部去往了台湾,同时带去了大量的黄金珠宝,其中包括众多国宝文物。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并未放下蓬勃的野心,他开始在台湾实施政权,一直企图东山再起。
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我党的不断壮大,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一直未能实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新中国展现出非凡的战斗力,面对强国美国也毫不退怯,最终赢得了胜利。
蒋介石也由此看到了新中国的实力,知道恐再难实现自己的野心。
蒋介石在台湾生活了多年,他开始频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思念早已去世的老母亲。
蒋介石的家乡是浙江奉化,他自小在那里长大。
年幼丧父的蒋介石是靠着母亲一手拉扯大的。在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还送他上私塾,盼望着他成才。
蒋介石在去往台湾前,还曾独自前往母亲的墓前扫墓,他深知这一去就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了。
事实是蒋介石直到去世,都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浙江奉化,给母亲扫墓尽孝。
随着在台湾的时间越久,蒋介石的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烈,同时心中也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
他在台湾为母亲修建了一座陵寝,经常前去扫墓祭拜,以寄托对母亲的无限哀思。
蒋介石病重,晚年渴望回到家乡
岁月流逝,蒋介石逐渐走向了衰老,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等到1969年8月的某天,蒋介石乘坐汽车外出办事时,意外发生了。
蒋介石乘坐的汽车,在路上发生了车祸,坐在车上的他,因为车祸胸口受到极大撞击。
虽然送医治疗及时,但此后他的身体条件每况愈下,心脏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等到1975年3月份的时候,更是一病不起。
经过医院检查,发现是因为心脏功能较差,肺部已有大量的积水,身体的病痛使他无法再正常工作。
考虑到蒋介石年事已高,专属医疗小组提出了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下,蒋介石身体逐渐好转。
蒋介石还从医院搬回了家中,渐渐恢复到每天都可以在花园里散步。
只是蒋介石的身体素质,还远远无法支撑他回到工作岗位上,妻子宋美龄见状有点着急了。
不知道是出于对丈夫的爱,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宋美龄希望蒋介石能够尽快治愈,回到总统府上班。
当时国外的医学发展得很好,宋美龄得知有位美国医生医术高超,可以将肺部的积水通过手术的办法抽出来,便打算请这位美国医生,来为蒋介石治病。
医疗小组最了解蒋介石的身体,自然知道手术背后的风险。
但宋美龄坚持要请美国医生治疗,医疗小组也无力阻拦。
就这样,宋美龄多方联系,请来了美国医生给蒋介石做手术。
美国医生来到了台湾,检查过蒋介石的身体状况后,将手术定在了几天后。
等到手术这天,美国医生用针筒为其做了肺部穿刺手术,手术中在蒋介石的肺部,取出了大量脓液。
宋美龄看着被推出手术室的蒋介石,十分心疼。
她本以为肺部积水被抽出,蒋介石的身体,就能慢慢恢复到从前的样子。
没想到手术后几小时,蒋介石却发起了高烧。
术后发起高烧,这种情况十分凶险,整个医疗小组都陷入了混乱当中。
经过了医疗小组长时间的抢救,蒋介石才得以暂时保住性命。
经历这次凶险的手术后,蒋介石虽然暂时无性命之忧,却一直处于反反复复的昏迷当中。
宋美龄守在家中,对蒋介石开始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经常守在他的病床前直至深夜。
儿子蒋经国更是有空就陪伴在病床前,每次去看望父亲时,昏迷中的父亲都会紧紧拉住他的手。
在宋美龄细心的照顾下,蒋介石昏迷了一段时间后终于醒来了。
醒来后的蒋介石自感时日无多,便将儿子蒋经国叫到了床前,立下了遗嘱。
蒋介石吩咐儿子蒋经国,自己死后暂时不要下葬,先将灵柩放在慈溪,等到以后有机会运回老家 浙江奉化下葬。
蒋介石心里始终惦记着回到家乡这回事,虽然他生前不能再回到故土,死后也希望能够落叶归根。
蒋介石向蒋经国立下遗嘱后,身体时好时坏,最终在1975年4月5号清明节这天去世,享年88岁。
蒋介石病重去世,厝灵慈湖
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也在第二天传到了大陆。
彼时毛主席因为疾病的困扰,正在风景秀丽的杭州养病。
西湖风光和江南美景美不胜收,在这里休养的毛主席,身体也在日渐好转。
但是毛主席即使养病,也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真正做到了为国为民。
4月6号这天早上,毛主席一如往常,早早来到办公室办公。
不一会儿,秘书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办公室,只见秘书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看着秘书脸上的笑容,毛主席感到好奇,他放下了手中的文件,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如此高兴。
秘书赶忙将蒋介石在台湾去世的消息,说给了毛主席听。
毛主席听后,脸上并未出现秘书想象中的笑容,脸上也看不出任何情绪起伏。
毛主席只是沉默了一瞬,转过头云淡风轻地对秘书说了一句话:"知道了。"
这句话也引起后人的多方揣测,毛主席这句简单明了的"知道了"到底有何深意。
在抗日战争中,我党曾和国军共同合作抵抗日军侵略。
但在抗日战争后,又因为蒋介石的不配合,才导致台湾的问题耽搁了多年。
随着亦敌亦友的蒋介石去世,毛主席究竟是怎样的心情,虽然有多方猜测,但始终得不到证实。
与此同时,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也传到了解放军305医院,周总理正在这里住院治病。
周总理和蒋介石曾在黄埔军校共事。
1924年, 蒋介石在孙中山的任命下出任黄埔军校校长,随后不久,周总理出任政治部主任。
两人正是在这段时间开始有交集,开展了合作。
依靠着黄埔军校,蒋介石开始一步步向上爬,成为了国民党中的黑马。
等到蒋介石大权在握,野心勃勃的他,开始全面铲除异己,周总理也和蒋介石成为了对立的情况。
当到蒋介石的死讯传来,周总理面对外界的追问,只说出了12个字:"拙劣的战术家,合格的战略家。"
这12个字也精准概括了蒋介石的一生。
蒋介石虽然在带兵打仗方面不怎么样,但是在政治方面他玩弄权术,把控军阀方面倒是很有一套。
蒋介石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他想要回到家乡浙江奉化下葬。
国民党提出了对蒋介石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便与蒋家人开始了商议。
国民党提出用药水对其进行防腐处理。
但自古以来,无论是埃及的木乃伊,还是药水处理,都是要将身体中的五脏六腑全部取出,再进行防腐处理。
只因人身体中的器官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防腐药水无法对负责的器官进行处理。
只能先行取出,等到遗体防腐处理完毕,再将器官放置回去。
此种方式,遭到了宋美龄和蒋经国等子女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对蒋介石遗体,极大的不尊重。
不能及时下葬落叶归根就算了,居然死后遗体还要遭受破坏,家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但是,如果不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就算用尽方法,遗体只能保存几个月时间。
经过不断地和蒋家人交涉,最终达成了一种处理方案,即是为蒋介石的遗体注入福尔马林,进行短暂的防腐。
等到4月16日,蒋家人为蒋介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
蒋介石出殡所用灵车上,用了20万朵深黄色菊花装裱,灵车数量高达99辆,可见将家人对此场葬礼的用心程度。
蒋介石灵柩最终停放点选在了台湾省桃园市慈湖。
慈湖原名为埤尾,因埤尾风景酷似蒋介石老家奉化。
蒋介石因无法回到家乡耿耿于怀,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便将此地改名为慈湖。
蒋介石晚年最大的遗愿,莫过于未能落叶归根。
所以死后,也希望能厝灵柩于此, 也算可以慰藉他的思乡之情了。
葬礼这天,很多人都前来祭拜他,众人发现了个奇怪的地方。
蒋介石遗体下半身,异常的臃肿,待仔细观察后,才发现他身上居然穿了七条裤子。
当时外界多次议论纷纷,都在讨论这一现象背后,是否有什么阴谋,却始终说不出所以然来。
等到宋美龄晚年后,才告诉世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据宋美龄所说,原来蒋介石当时的遗愿,除了希望能有朝一日回到家乡下葬外。
还有一点是蒋介石反复吩咐的,那就是死后,让家人给自己穿上七条裤子。
之所以要穿七条裤子,正是蒋介石思乡心切的表现。
在蒋介石的老家奉化,有着百年之后,要穿上七条裤子的习俗,他虽在台湾生活多年,也牢记海峡对岸家乡方风俗。
蒋介石死后,家人按照遗愿为其穿上七条裤子,但他想要回到家乡下葬的遗愿,却一直未能实现。
蒋介石的灵柩,至今还停留在桃园市慈湖"大溪陵寝",等到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入土为安。
他渴望能葬在母亲身边,以弥补多年来的亏欠,
但这一遗愿却长达半世纪都没有实现,虽然葬在了和家乡极为相似的慈湖,但那也不是真正的故土。
蒋介石这样的人物,他得到过那么多,最终却只有这个朴素的愿望。
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的夙愿,就连蒋介石这样传奇的人物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