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之火,俄乌视角下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运用精准火力从远距离上突袭敌方要害目标,通过摧毁达成政治、经济、军事目的,这种战法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做外科手术式打击。
随着俄乌武装冲突愈演愈烈,双方不约而同均采取了这一打法。
俄罗斯国防部7月12日发布战报:俄空天军和导弹部队继续使用"伊斯坎德尔-M"和Kh-59mk导弹,打击了顿涅茨克地区多个乌军弹药库、炮兵部队和指挥所。其中,击中乌军3个旅级以上指挥所、7座弹药库和123个军事据点,并摧毁美制"鱼叉"反舰导弹系统及发射架等。
"伊斯坎徳尔-M"导弹
以上仅是俄军公布的最新一轮打击战果,而这样的打击行动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且还将继续下去。
赫尔松州新卡夫卡大爆炸
同样,7月11日晚间,俄罗斯控制下的赫尔松州新卡夫卡市发生剧烈爆炸,俄方称乌军发射的"海马斯"火箭弹,击中了当地一个存放硝石的仓库;而乌方则称击中了至少停放50辆油罐车和大约200枚"龙卷风"火箭弹仓库,造成包括平民在内的90余人伤亡,以及大批房屋及当地一所医院损毁。
"圆点-U"导弹
7月12日晚23时,乌军再次向卢甘斯克地区发射"圆点-U"地对地战术导弹和9枚"海马斯"火箭弹,摧毁俄军一个大型弹药库。
俄军弹药库爆炸
按照乌军参谋部通报的战况,仅近一周时间里,乌军使用"海马斯"等高精度武器,就打掉了俄军10个弹药库、10个指挥中心、10个兵站和若干个油库,以及防空导弹和炮兵阵地,给俄军人员和装备物资造成巨大损失。
回过头来看,俄乌双方这种几乎不计成本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虽然相互重创了对方的兵力兵器,极大消弱了对手发动军事行动的能力,但也不可避免造成交战区平民和生活保障设施的附带损伤。尤其是随着乌军对俄方打击范围和强度的提升,长此以往必将给双方的民众心理和经济基础,带来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损失,这应当是莫斯科和基辅方面都要慎重思考的问题,说不定最终还会成为结束这场战争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