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子没打到自己身上,总觉得是假的。 记住,茅台的库存跟芯片厂、手机厂的库存是两个概念! 记得很久以前,大宗跌成狗的时候,我特地跑去找那些手上握有大量库存的厂家,一并都薅到自己的选股池里。 因为这里有个很简单的逻辑,钢材、铜锭之类的生产出来,放几年,等到经济周期重启,这些都是值钱的玩意,那么大量因为跌价被计提损失的库存到涨价的时候,那就是最硬通的理财产品。 所以,一点点账面上的盈亏算的了什么呢? 而且大宗的周期一旦起来了,那么各路经销商会疯狂的囤货补货,这就会造成需求的过度旺盛,供不应求的局面又会推动价格迅速上涨。 反之亦然,当市场看起来非常好,一波走到了顶点,家家企业市盈率都低得不行,你就得警惕了。 一波上涨过程中,经销商、下游企业们会因为贪婪过度囤积了商品,直到屯无可屯的底部,那么这时候市场需求又下来了,必然导致做多的力量转弱,甚至多方迅速转空。 在一波下跌的过程中,走到后期,那就是非常惨烈的戴维斯双击。 商品的价格和市场需求都会迅速下滑。 但如果这个商品还有个使用期限呢? 那么在下跌的过程中就更惨了,成了所谓的三杀,因为每过一天,随着时间的流逝,比如说生鲜产品过了保质期,完犊子了,比如说费品,工业产品因为人们消费习惯改变,或者是科技发展,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了。 想想看,10年前也有芯片是吧,那时候的芯片囤积到现在,你还能卖出几毛钱?怕是只能当成废品处理掉。 谁记得当年还叫欧菲科技的欧菲光2018年业绩大暴雷? 业绩快报预盈18.4亿元变为年报净利润亏损5.2亿元。业绩大变脸是因为公司计提与存货相关的跌价准备和成本结转合计24.4亿元。 即便没有美国的实体清单,欧菲科技依旧还是一蹶不振。 我不是针对某个科技企业,要知道,任何一项产能的形成,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这些钱从哪里来?资本市场给的每一分钱都需要回报的,大家都在市场前景火爆的时候,兴高采烈的扩大产能,加大投入,增加负债。 不会看财务报表的人,往往有种天真的错觉,以为上市公司告诉你的利润就是真的利润。 但你得知道,有时候利润可以以存货的方式沉淀下来。 假如是钢锭、铜锭这种耐放可以等周期的,其实问题也不大,但如果那些存货是电子产品呢?你觉得真能乐观吗? 今天我A芯片板块暴跌,有意思的是,还有砖家在那里喊,汽车芯片还紧缺,不要怕,就是洗盘。 我们看世界环境,美国大量拨款搞芯片,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旧闻了。 去年一度传出来美国商务部要求所有的芯片厂商把库存销售资料送过来,你觉得美国人要这个数据到底是干啥用的? 逼着台积电在美国投资,三星也得来。 所以这些企业扩大产能以后,是为了联起手来一起涨价吗? 图样图森破。 三星是怎么崛起的,玩逆周期,然后美国人运用自己控制的金融工具,逼得日本竞争对手在逆周期扩张造成亏损的时候,不得不倒闭完事。 但大家有想过没有?为啥三星的芯片制造业可以随便亏钱而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你何曾在彭博新闻之类的地方听到关于谴责韩国不顾金融规律支持三星们的消息? 手机很小,汽车很大,手机芯片需要高制程,好在小面积里放下更多的功能,但汽车那么大地方,要求的是稳定性,用成熟制程没有问题。 请问成熟制程芯片制造真的是产能短缺吗? 当疫情影响了全球供应链,请问制造企业第一件事会怎么做? 当然是疯狂囤货来保证在特殊情况下自己还能继续生产,一下子就人为增加了需求。 需求大了,价格就能拉起来,当价格飙升了,请问你是中间的经销商,你会怎么做?当然是跟着疯狂囤积,炒高价格。 于是价格越涨得厉害,市场上看起来短缺越厉害。 芯片生产企业突然就进入到一个非常景气的周期里,但这不过是镜花水月,很快终端就能甩个大耳光。 疫情实际上带来全球需求下滑,后疫情时代到处都是需求下滑。 汽车是个大工程,几万个零配件,只要少一个,整个车就不能出厂,但突然有一天那个短板补上了,大家就立刻感受到了疯狂的过剩。 去年还有人喊手机芯片缺货,今年有人喊了吗? 最近的消息是三星库存5000万台,这么多手机,放到下一季,还能值钱吗? 假如疯狂的去降价去库存,请问今年买了便宜手机的人,明年还买吗? 手机行业没有什么创新,没有什么新科技让人觉得非换不可,年轻人懒得换手机倒真不是完全是消费能力不足。 手机如此,汽车也是如此,今年国内汽车已经有很多品牌传出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大,真畅销的也就那么几个牌子。 请问就这么点畅销品,能吃得下那么多突然冒出来的芯片库存吗? 芯片行业里还有个很令人绝望的鄙视链,当台积电被砍掉了高制程的单以后,成熟制程的生产力空下来了,很多原本给到国内厂商的订单会转而流向它的,没办法,人家良品率就是高,成本就是便宜,除非你能降价。 想想看,降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之前大家吹的,所谓的股价跌到了合理区间,市盈率很低了的说法马上就要被打脸了,市盈率有可能因为库存压力和竞争降价成负数。 糟糕的是,每一波周期,从出现亏损到看到逆转,中间会有很长一段让投资者难熬的下跌期。 所以你真的懂库存压力意味着什么吗? 对了,别忘了还有个拼了老命都想遏制中国高科技崛起的美帝在那里。 人家在那里扩大产能,为的就是制造一波下跌周期,美国有印钞机,只要政府定向印钞,人家根本不怕跟你拼价格战。 大家得知道,这几年为啥国产芯片能崛起,靠的就是全行业涨价,美国逼着大家自给自足,一旦人家用庞大的,先进的产能来用市场的手段来打压中国芯片行业,怎么办? 无论是韩国还是台湾省,态度都摆在那里了,人家会听谁的? 当然了,中国芯片行业几个大佬们肯定是能活下去的,因为我们有大基金,有国家撑着。 就好像京东方,人家可以亏十几年,把竞争对手一个个熬死。 但是老股民都知道,那十几年里,谁不是熬得欲仙欲死? 我长期看好中国芯片产业,总有一天,台积电之流的都要被我们国产企业给打趴下了,但在那之前,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大家拼起来,第一个杀的可能是股价。 我就是个过来投机的,干嘛非要受这种煎熬,干点别的它不香吗? 业绩只能代表过去人家干的很好,没有谁会那么好心的告诉你藏在财报里的库存有多可怕。 最近钴镍的价格都在大跌,这又代表了什么? 又是谁对未来国际需求看空? 关于库存的问题我说过很多次,需求和供应都被疫情和印钞给扭曲了,但一切终将归于正常,或者说形成某个新的平衡,那么这个状态下的供需关系里,需求不足,供应过剩就要暴露了。 从来金融资本就是利用过剩,利用库存来玩周期,割生产国的韭菜的。 保持警惕,总归不是坏事! --------------------------------------------------------- 有人直接不客气的问我:你懂芯片吗? 一说行业过剩,一说未来面临的问题,立刻就惹恼了持仓者。 亲,我还没有一言九鼎,能毁掉一个行业的本事,更没有呼风唤雨,随意操控大盘的能力,我说的一切,都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归纳和总结。 哪怕再不愿意面对,也得正视事实,掩耳盗铃只骗得了自己。 芯片是高科技吗?其实任何我们无法独立自主做出来的,都是高科技。 大家如果平时喜欢看点民国剧,一定知道现在烂大街的青霉素,在当年也是了不得的高科技,一盒动辄就是一两黄金。 其实青霉素的原理没那么复杂,国内一样有聪明才智之辈能造出来。 但因为扬子公司这样的著名买办企业把控了进出代理权,人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果断的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压自制青霉素的生产力。 这玩意如果没有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成不了稳固的产能,那么你就没办法跟外国药厂竞争。 等到中国自己自主搞工业化,现在全世界生产抗生素原药70%以上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又因为中国庞大的生产力把价格打得不给鬼佬们一点套利的空间,以致于当年特朗普制裁中国商品,医药界纷纷出来求情,因为他们真的没办法重造产能。 好多极度崇外的人纷纷赞美外国医生不滥用抗生素,你以为真的是为了病人健康考虑吗?不不不,美国人给畜生们都用上了,就不随便给人用便宜的抗生素,因为这样,可以让人上瘾的止痛药就卖不出去了。 当工业化的力量打破了所谓高科技的画皮,很多底层逻辑就彻底变了。 所以现在中国芯片行业的问题到底在那里呢? 这是我在网上找到的,80年代我们放弃了电子工业,其中原因很复杂。 现在在痛骂过去的错误决定毫无意义,总归有人倒卖电子元器件,靠一把螺丝刀技术竟成了科技教父,当他们左手资本,右手话语权,请问这个产业要怎么发展起来? 本来电子工业里,芯片行业的竞争早就脱离了单纯的企业竞争,竞争的背后,是国家意志和金融资本的抉择。 一直到90年代初,芯片行业的老大还轮不到韩国,那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是NEC,东芝,这些日本品牌。 但打起国家战争来,日本就输定了,从美国选择用韩国取代日本在芯片行业的地位以后,日本芯片产业就是死路一条。 我写过一篇《内存的故事: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恩怨情仇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其实技术先进并没有任何意义,只要资本和主流市场都对你的先进技术说不,再怎么能耐都死的很快。 尔必达在DRAM存储本来是拥有第一流的技术,并且还拿到了60%的份额,但只要一场金融危机,尔必达一开始亏损,被美国控制的日本金融机构就会立刻找各种借口,把尔必达这家背负日本存储芯片最后荣耀的企业往死里逼。 你亏损了,财务数据不好看,那么就不需你融资建设最新的生产线。 那边韩国三星一样财务报表很难看,没关系,人家举国之力,加上华尔街在背后支持,最新的生产线他建了,然后再派出大量的技术间谍,总之有的是办法把最新的技术剽窃到手。 只要一个周期,尔必达就破产死翘翘,三星小人逆袭成了老大。 所谓台湾芯片行业的奇迹,其实这里也有日本技术加持的因素在。 还记得当年韩国瑜出来竞选台湾省伪总统,喊的口号有一句是"科技靠日本",讲真,日本被美韩联手扼杀,翻身无望之下,向台湾转移了相当多的关键的半导体技术。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你看人家菜菜子上台以后,隔三差五去跪舔日本,难道真的是指望不靠谱的自卫队来救命?并没有,到现在,台湾省半导体产业依旧天天张着嘴巴等霓虹投喂呢,而湾湾这些年也就是靠着半导体产业扛着岛内经济的一片天。 现在等于是中国芯片企业,不得不去挑战在美国领导下的全球芯片行业联盟,我们没有同盟,外部都是敌人。 韩国可以靠着美国扶持挑战日本,台湾省可以靠着在日美之间玩均衡,异军突起,现在这场芯片的战争里,他们必将联合起来遏制中国企业。 我们号称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怎么粉碎?还不是把他们用高科技包装起来的产业一一击碎,攫取超额利润的路子一条条断了,自然就不好意思吹自己是什么发达国家了。 但中国的牛逼之处在于,将那些原本只属于少数人,少数国家的所谓先进服务,给它铺向全世界。 我还记得我家第一部电话,收了3000多的初装费,为什么?因为当时电信技术西方垄断,一块啥都不是的破铁板就敢卖你2万多。 等到华为、中兴这些企业崛起,我们让非洲人都能用得起4G,用的了手机了,这种玩法,日韩能玩得起吗?台湾省敢玩吗? 他们都只敢顺着欧美划定的框架走罢了。 我昨天在文章里说了,芯片行业现在已经开始产能过剩了,并且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库存,这个去库存化的过程,就是一轮所谓的景气下行周期。 以前遇到这种时候,三星就可以继续玩自己的逆周期扩张,挨个收拾竞争对手。 亚特兰大联储方面传来的数据,美国二季度实际GDP季环比折年增速将为-2.1%(一季度为-1.6%),这就意味着美国已经进入到实际的衰退。 再扣掉疯狂的CPI,GDP实际上萎缩的更厉害,所谓美国经济过热的牛皮再也没法吹了。 一场从美欧起的,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萎缩即将正面来袭,芯片行业也别想幸免。 这几年,芯片行业产能扩张最多地方是中国,一个芯片厂的投资动辄几十几百亿,倘若看看龙头台积电,每年都是几百亿美元的资本开支。 这些钱都大部分都是借的,欠债是要还钱的。 可能国内厂商还好一点,我们的资本市场可不会惯着那些金融资本家。 但美国的金融资本家们可没养成不干涉企业的好习惯。 想想看,这波三星如果跟台积电正面激烈竞,美国会帮谁? 别的不说了,台积电投资在美国的先进制程工厂,说不定就要被美国资本囫囵个吞掉。 如果整个行业的大环境不好,那么每个行业的参与者,日子都不会好过。 想想看,为啥苹果把供应链交给了中国? 苹果作为品牌方,人家一个工厂,一个工人都没有,行情不好了,砍单爽快的很,损失也有限,大不了赔掉一些定金。 但在繁荣岁月里,人家下了大量订单,请问供应商们到底吃不吃,吃下来,很好,你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是得跟上来,这种投入是拿到几年的订单能赚的回的吗? 更别说还有为了配合订单,必须提前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里外里都是钱,最后苹果赔点定金,真的能补偿得了损失吗? 好好的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供应链,连续巨亏,把前些年赚的钱都快亏光了。 假如仅从金融资本如何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当然,苹果这种外包生产的模式是最划算的。 因为最大的利润和品牌都捏在它手上,消费者归它控制,但生产所形成的巨大风险和压力,都扔给那些生产国。 所以想想看,这几年扩张芯片产能最大的我国芯片行业,是不是前景不妙? 但我国毕竟有体制上的优势,从2021年起,我们提前收紧了流动性,还记得去年7月份的大跌吗? 这几年的牛市里,芯片行业在资本市场里弄到了不少资金,大基金也早早的获利退出了。 所以接下来的下行周期里,我们一样可以玩逆周期。 别忘了,搞宏观调控,全世界最强的到底是谁? 疫情后,中国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全世界没有别的国家能做到,那就是数字化的精细管理。 啥都别说了,大家天天扫码就是其中一环。 当数字管理深入人心以后,接下来的数字经济体系建设规划是不是就更容易了点? 以前逆周期,刺激经济,我们用的是传统基建,现在用的是新基建。 强调数字经济新基建,意味着大量的设备投入,这里就形成了新的需求,而这里照我看,根本用不着太多的先进制程。 在这一轮周期,乘着国际电子元器件的普遍降价,我们把围绕数字经济布局的新基建给整起来来,利用大国优势,对抗整个行业的系统风险,其实也是个弯道超车的好办法。 所以你看,为啥我一边担忧衰退,库存给行业带来的危机,一面又对中国芯片行业充满信心。 但对行业有信心跟对股价有信心是两回事。 相反的,早前因为芯片暴涨而利润受损的行业,倒是真的迎来了一波利好。 等中国的芯片产业能突破美国遏制了,芯片也就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了。 没错,咱们再粉碎一次那些伪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