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局称,神舟十四号任务的中国宇航员进行了他们的首次太空行走,也被称为舱外活动,于周五凌晨完成。 北京时间周四下午6:26,任务指挥官陈大校在天宫空间站打开了一个舱外活动舱口,然后浮出空间站,紧随其后的是女机组成员刘大校。这是进行的首次太空行走,他们都在进行第二次太空旅行。另一名队员蔡大校留在空间站内支持他们的行动。 出舱任务是使用机械臂在天宫外安装新仪器,调整全景摄像头和其他操作,这两人计划在天宫外停留约7小时。这是宇航员第一次利用闻天空间实验室的气闸舱为太空行走做准备,然后再进行太空行走。 先前飞行的机组成员使用天河核心舱上的气闸舱来支持太空行走。天河上的新舱已成为未来太空行走的后备保障设施。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文田舱总体结构首席设计师表示,新舱的内部空间比天河舱大,舱口更宽,这使得宇航员更容易做好准备并进行太空行走。此次太空行走还标志着中国空间站首次使用新型系绳和新型外部照明系统。 宇航员将验证新的气闸舱是否能很好地支持太空行走,使用新舱进行太空行走必须更加舒适和方便,因为这一部分是专门为支持舱外活动而设计的。 宇航员们一打开舱口,就一定看到了母行星的美丽景象,因为舱口总是朝向地球。此次太空行走还旨在展示温田实验室机器人手臂的能力。宇航员已经在轨道上呆了88天,并执行了一系列任务,如安排货物、测试设备和进行科学实验。 机组人员于6月5日晚抵达天宫,当时他们的航天器从位于西北戈壁沙漠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数小时。他们计划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空间站停留六个月,以监督计划中的巨大前哨站的组装。 神舟十四号是第六艘访问天宫的航天器,也是第三艘将宇航员运送到空间站的载人飞船。 目前,天宫由天河核心舱、天舟四号货船、神舟十四号航天器和7月下旬发射的文田空间实验室组成。天宫的第二个实验室部件"梦田"将于10月由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的长征5B运载火箭升空。梦田与天宫连接后,车站将为T形结构,整个空间站预计将在轨道上运行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