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岳飞的悲剧结局
岳飞,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让金人闻风丧胆的人物,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自己的君主以莫须有之罪含恨而终。不仅是岳飞个人,连家人及岳家军官都没有逃脱噩运。
剧照
在岳飞魂断风波亭的这个事件中,历史给出的结论是秦桧陷害岳飞,而遭此下场。不久之后,宋高宗赵构处死了秦桧,以安抚天下臣民,其实秦桧的死,更像是一场杀人灭口,真正想要杀岳飞的是宋高宗更像历史本来的样。
网络来源
先分析赵构的出生,赵构是宋微宗的第九个儿子,而且是庶出,赵构的母亲不是名门也不是贵族,赵构的出生或许就是一个意外,从小就不讨宋微宗的欢喜。后来金国跟宋朝开战的时候,宋朝一直重文轻武的方针让自己是节节败退,朝臣人人自危,唯有乞和,毫无言战之力。
这个时候赵构被派去跟金人和谈,说是和谈,更不如说是当质子,这就可以想象出赵构当时在皇室多不受待见了。谁知,赵构居然从金人那里逃回来了。之后不久,金人直逼汴京,靖康之耻就发生了,宋微宗,宋钦宗一众皇室全被金人抓走了。这时,宋朝的大半疆土都已经被金人占领。各路勤王的军队赶到时,已经找不到可以胜任皇帝的赵氏皇族,唯有赵构是合适人选,至此拥戴赵构在临安建立了南宋称帝号宋高宗。
登基之初赵构还是力主抗击金人,迎回二帝,对于抗击金人是全力支持,对岳飞,韩世忠等主要将领也是皇恩浩荡。时间一长,或许是皇帝的日子坐久了,人就变聪明了,也许是想明白了。如果二帝回来了,自己还是不是能继续当家做主等缘故,这种权利的诱惑让赵构慢慢的改变了对抗金的态度,在战与和之间徘徊不定。
网络剧照
直到后期,岳飞率领岳家军已经所向霹雳了,丢失的疆土,基本都已收复,,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收复失地百姓都视岳家军为恩人,金人听闻岳飞之名都会闻之色变。这时,金人派人与宋朝赵构求和,赵构立马就同意了,当即就下令所有宋军停战回师。
唯有岳家军一直都没有回师,岳飞还在为他毕生愿望而坚持,要打过黄河,迎回二帝。岳飞此时还不知道,自己这腔热血,已经为自己埋下了结局。赵构的内心自然是不会让你迎回二帝的,他们回来了,我赵构又算什么。所以就有连发12道金牌召岳飞回京的事件。
事情到了这里,岳飞已经没有生还的余地了,岳飞带兵打仗是顶尖高手。对于政治,弄权,人心,还是欠缺,历史上大多战功卓越的将领都是如此。无论有没有违抗赵构旨意,因为功高盖主,手握一支如此善战的军队,光芒万丈。殊不知,狡兔死,走狗烹。对于赵构来说,就是吃不香睡不着的心病。
网络
岳飞回京之后,参与金人和谈期间。以秦桧为首的奸臣,构陷岳飞谋反,岳飞拒不认罪,后以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罪名"莫须有"赐死狱中。一代名将就此陨落。后被宋孝宗平反,封岳飞为武穆。金庸先生射雕英雄传里的武穆遗书,就是以岳飞为背景撰写的
留下一首豪情万丈的满江红供世人怀念。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当年赵匡胤就是靠兵变夺了自己义兄柴荣的后周江山,所以宋朝历代对于手握兵权的都是十分忌惮的,有些事,自己干过的,就害怕别人干,这也是人性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