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3》杀回来了,搅和了疲软的内娱 氧叔还有幸欣赏到美学院同学们的一张封神照,被你们美到睡不着 现在一想,十年前,大S和汪小菲婚礼当天狂风大作 ,是不是老天在暗示大S快跑 。 本以为汪小菲和大S这件事都过去了,谁曾想汪小菲杀了个回马枪 。 网友:张雨绮当年怎么不多给他几个大耳刮子 5月30日,汪小菲曝了个猛料,说大S在结婚期间长期通过他人处方服用违禁药物 ,而且每个月都要让他支付100万台币的药费。 不仅如此,他还说大S因服用违禁药导致精神多次出现状况,话里话外暗示大S疯了 ,而且每次发疯都是他汪小菲默默守在身边抢救过来的。 最后以"不多说了 "四字作为结尾,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不仅摆足了默默付出的大丈夫姿态,又给人们留下了揣测和遐想大S的空间。 这套路如此眼熟,像不像王力宏和他爸给李靓蕾设下的"疯女人陷阱 "。 "如果你现在发声明道歉,说你昨天其实是神智不清发的文,现在跟孩子住的房子就给你。" "心理师说你会一直想要换心理师,直到你可以找到会被你说服你太太是疯子的心理师。" 是啊。 当女人不再是男人心中纯洁善良、谦卑恭顺的贤妻良母,就会被抹黑成无视妇道、邪恶淫乱、狂野反叛的疯魔妖妇 。 "她大声喧哗"、"她无理取闹"、"她发疯才被拖拽",就应该被扒的只剩内裤 几百年前,"展示疯子"是中世纪的一个非常古老的风俗。 而到了现在,让一个女人社会性死亡的名手段,依然是将所有的败坏与疯狂 ,都加到她身上,让她得不到任何同情与怜悯,让她失去所有的话语权。 01
被钉在耻辱柱上的疯女人们 "疯女人"的渊源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里 ,总能遇到许多疯狂的女神,或是被后世逐渐污化成疯子的女神。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西王母 是可怕的半人半兽形象; 女魃 ,从立下汗马功劳的女神,变成了秃头貌丑,性格淫荡,到处肆虐的怪物。 嫦娥 ,从美女变成了丑陋的癫蛤蟆,从月亮的母亲变为窃药的月精; 古希腊神话中,为了报复不忠的丈夫,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的美狄亚 ; 被下了诅咒,从此预言都变成疯话的卡桑德拉 ; 各种蛇虫围着在她头颅旁边,见一个石化一个的疯批美杜莎 。 历史也是这个伎俩。 扫荡六国、杀人如麻的秦始皇,是千古第一帝; 把情敌做成人彘的吕雉,是千古第一疯妇 ,至于她的政治才能?一概不提。 到了文艺作品里,疯女人简直成了一种经典意象 。 《简爱》里的阁楼疯女人,刺杀男主,撕毁简的婚纱,火烧桑菲尔德庄园。 《消失的爱人》里的女主,自导自演失踪案,留下各种线索,让警察误以为是她丈夫杀了自己。 《欲望号街车》里,最后被送进疯人院的布兰奇; 《革命之路》里,不甘心被婚姻禁锢,天天发疯的爱普丽... 从神话到历史,再到文艺作品,都在试图展示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 然而在看到这群疯女人后,却很少人深究: 她们为何发疯?这些疯女人到底是谁? 02
疯女人陷阱 1、疯女人,是每个女人的另一个自我 屋里的天使,阁楼上的疯女人,她们是同一个人。 女性成为天使的代价 是苍白而空洞的,要美若天仙、完美无瑕;要丧失意识,自愿成为男人的配角和附庸,永无觉醒。 然后被安置在男性设置的封闭空间里,实现"死亡的生存"。 啥都会,就不会活着的白月光纯元皇后 而疯女人则具有恶魔般的生命力、反抗性与摧毁力 。 正如每个女人都有反抗男性中心位置的潜在欲望,每个女人的潜意识中都有反抗父权的另外一个自我。 这另一个自我,之所以被丑化,正源于其时时有冲破男性权威 、处处有颠覆男性中心 的冲动。 于是,"女人的另一个自我",便成了女性毁灭男权的象征。 而在男性视角下,男人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女人的另一个自我"挑战男性权威,干脆将其视为疯魔 ,顺便再设下"疯女人陷阱"。 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一种病症——歇斯底里症,症状:忧郁、爆粗口、对婚姻不满等不"淑女"的行为 2、疯女人,也是男人设下的陷阱 所谓"疯女人陷阱",就是当男性试图将异性伴侣的"出格"行为,归结于"她疯了"、"她病了"这些不可抗力。 如此一来,大众不再信任她,只会把她视为一个求爱不得、贪图钱财、歇斯底里 的女人。 最终,唯一合法的诉说者便只有丈夫。 电影里有一幕,丈夫利用职权把妻子送进了精神病院 就像《简爱》一书中,关于疯妻的一切行为,都是从男主一人口中说出来的。男人用疯癫这个罪名,轻松剥夺了女人的话语权。 女人被疯魔化的过程,就是她们失语的过程。 03
和每一个"疯女人"站在一起 《那不勒斯四部曲》里,有一段话描述男女的愤怒 。 "男人不断发火,最后他们会平息下来,但是女人呢,她们表面上很安静,心平气和,但她们会愤怒到底,停不下来。" 为什么男人能平息下来? 因为男人的怒气尚且可以"正常"地发作在妻子和孩子身上,甚至会被当成男子气概 。 而女人的一腔怒气无处发泄,不仅如此,还要继续为这个家烧饭洗衣。 一旦发作,累积的怨气像火山一样喷薄而出,难以平息,然后被安上疯子、泼妇 的骂名。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常见的"疯女人陷阱"。 所谓的"虎妈猫爸 "式教育,妈妈总是更歇斯底里,永远是那个更容易发脾气的角色,永远没什么好脸色,经常对孩子大呼小叫。 国产剧里的妈妈,不是发疯就是重男轻女。这时,唱红脸的父亲,再用一句轻飘飘的"你妈更年期",作为原谅妈妈的托词。 娱乐圈中更是盛产"疯女人"。 被父亲强制住进精神病院,强迫服用精神类药物的布兰妮 。 《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疯女人》一文中,提到的跳海自杀的关淑怡 ,首映礼割腕的陈宝莲 ,在路边游荡的蓝洁瑛 ,捡拾垃圾的吴卓林 ... 这些疯女人,往往跟家族遗传病没啥关系,而是后天形成的,也是男性当事人 和整个社会群众 共同催化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去辱骂那个阁楼上的疯女人,而是看到她,看到她的不幸,看到她的命运 。 阁楼里紧锁着的疯妻,她也曾热情美丽,可如今像野兽般被囚禁,再不言语,只剩了时时狂笑。 每一个易燃易爆炸的母亲,正在忍受身体被消耗,忍受因各种原因被剥夺个人发展和才华施展的机会。如果能岁月静好,谁没事闲的想歇斯底里? 虽然看起来是妈妈脾气暴躁了很多,但实际上总是妈妈承担了更多 同时,也希望女孩子们,不要为了迎合任何人而假装平静, 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忍耐不是美德,愤怒才是 。勇敢地表达愤怒,表达自己遭受的伤害和不公。 也不要怕被污化成"疯女人",既然女性总被认为是歇斯底里的、感性的、情绪不受控制的,那就用理性和逻辑 跳出"疯女人陷阱",有理有据、清白公正。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对方太不是东西,发疯有何不可? 当越来越多受害女性 都敢于"发疯",让男人意识到,"不要小看女人的威力,没事别惹女人"。 倒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