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演蒋介石,把孙飞虎王劲松张国立放一起看,差别就出来了
最近几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观众们都被主旋律频繁刷屏。
好的影视作品,离不开优秀演员的加盟。
当年,国内刚刚有特型演员这样的职业时,三人组合"金三角"是最让人难忘的。
分别是古月饰演的毛泽东、王铁成饰演的周恩来,和孙飞虎饰演的蒋介石。
上几期松鼠姐姐盘点了毛主席的扮演者,周总理的扮演者,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蒋介石的扮演者。
看看有没有你心中扮演蒋介石最像的演员?
► 孙飞虎版蒋介石
1979年,北京制片厂准备筹拍一部历史题材大剧《西安事变》。
据传,早在1960年初就有人提议拍摄此剧,但一直没有实施,
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为了缅怀一代革命家,这部剧才逐渐有了雏形,登上了话剧的舞台。
这次的剧本和以往的理念不一样,要客观的、真实的、不带有一点褒贬某一方的观念,以真实可信的内容感动观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因此,导演一再强调"演员一定要像,以真实为本"。
眼看就要到开拍的时间了,当古月和王铁成被确定饰演毛主席和周总理后,饰演蒋介石的演员却迟迟未能到位。
有人提议蒋介石这个角色并不是很重要,但导演成荫就是 独排众议,他觉得蒋介石演的好坏,直接决定这部剧的成功与否。
宁可阙如,不可凑合。
就在这时, 孙飞虎进入了导演的视线。
孙飞虎是上海人,科班出身毕业于上戏,后被分到话剧团工作。
在剧团的8年时间里,他一直兢兢业业,认真的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是一名很普通的演员。
直到,他出演了话剧版《西安事变》里的蒋介石,因酷似蒋介石的外形,和扎实的表演功底被大家熟知,观众们都说,他把蒋介石演"活"了。
就这样,孙飞虎先后出演了几十场,在话剧圈可谓是名声大振。
成导看见孙飞虎扮演蒋介石的照片后,立刻让人请他来试戏,这一试,可是了却了成导几个月的心事,当场拍板让孙飞虎饰演蒋介石。
孙飞虎回忆说到" 我觉得自己外形也就五六分像,最主要的是我愿意去了解蒋介石,这样在演技上会更神似些"。
对于特型演员来说演得像不像,有两个要素,一是形似,二是神似,缺一不可。
如果演员的外形不像,观众在看剧的时候很难被带入剧情;如果演员只有外形像,观众则感受不到角色本身的魅力,很难有感染力,只会让人觉得这个演员"好假"。
所以,孙飞虎为了能够演好蒋介石,在形似和神似两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为了力求形似,孙飞虎无条件配合化妆师。
头发剃一遍不够"亮",再刮一遍,然后再用粉底将头皮上的血管遮住,
那段时间,孙飞虎早上除了洗脸还要刮头发。
鼻子不过高,鼻翼不够大,每次开拍前都要黏上一个假鼻子,由于长时间用胶水粘接,孙飞虎的皮肤早就过敏、发红。
眼睛不够深邃,像京剧演员吊眼一样,用透明的胶布将眼角拉起。
一番"折腾"下来,孙飞虎照镜子时都相信自己就是蒋介石了。
据传,当时剧组里有一位前蒋介石身边的军官,当孙飞虎化好妆,穿上军装站在一角看剧本时,他从孙飞虎身边走过,条件反射的立马稍息立正。
在他的眼中,孙飞虎当时是"蒋委员长"。
事后,这位军官还调侃到"我当时都吓出了一身冷汗,真以为是"委员长!"
形似搞定后,孙飞虎开始研究神似。
他找了大量蒋介石的照片、录像;亲自去拜访见过蒋介石的人;研究蒋介石发表的文章。
整个过程并只有孙飞虎在努力,导演也申请上级,允许孙飞虎可以查看一些"绝密文件"。
通过走访,孙飞虎从一个经历了三大战役的中将口中得知,蒋介石走路的时候很稳健,并且比一般人步伐要小,速度要慢,
他很注重自己的军容,坐时腰背很笔直,很少会有笑容,但也很少会皱眉,
接待人时,眼神非常的犀利和冷峻……
孙飞虎如获至宝,埋头记录着这些细节。
1981年,《西安事变》正式上映,孙飞虎把蒋介石演绎得有血有肉、生动形象。
就连当时的外国媒体都发文赞扬孙飞虎" 就连后脑勺都巨像" 。
孙飞虎的演绎无疑是成功的,这也让他一炮而红,成为了国内外认可的蒋介石特型演员。
此后,他一共在40多部剧中饰演蒋介石。
当他被采访演绎蒋介石的心得时,他说" 扮演蒋介石真的很难,必须从真实出发,天平称一旦失去平衡就完蛋了,要时刻保持中立"。
在他心中,演员应该也必须充分地了解角色,
无论是缺点、还是错误,甚至是内心的善良一面和贪恋一面,要喜爱自己饰演的角色,全身心赋予角色活力。
当一名演员真正地喜爱自己的角色时,
他会站在角色的角度去分析,这个人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那些在别人看来固执、偏执的想法,在他看来都是合理的,理所应当的。
咱 就说,将自己已经"生活"在角色当中的演员,怎么会演不好。
松鼠姐姐愿称孙飞虎老师为,饰演蒋介石演员的天花板。
► 王劲松版蒋介石
王劲松这位演员就是现在说的"剧抛脸",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你一定看过他的戏。
《 弹孔 》里一人分饰两个角色,性格傲慢、善于谋略的邢子玉;心思善良、有勇有谋的哥哥邢子良。
《 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 》里心狠手辣、阴冷狡猾的雇佣兵蝎子。
《 琅琊榜 》里淡泊名利、耿直率真的侯爷言阙。
《 破冰行动 》里一言九鼎、内心冷漠的族长 林耀东。
由于他本人太过低调,因此他也算的上是戏红,人不红的一类演员。
优秀的演员又怎会担心自己被淹没呢!
历史革命题材电视剧 《大决战》的上映,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
首先,我们先来对比一下王劲松版蒋介石的扮相和真实蒋介石的照片。
不管是消瘦的脸型、似有似无的眉毛、还是眼角的细纹,甚至连头顶的走势都一模一样!
就从外形看,王劲松版的蒋介石,放在饰演蒋介石的演员中,那都是登峰造极的存在。
看完正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二人侧面的照片,松鼠姐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了真正的蒋介石。
惊叹完王劲松的扮相后,我们来聊一下演技。
在电视剧 《大决战》里,相比于其他演员凭借精湛的演技,无时无刻诠释蒋介石不同的风采时,王劲松选择了用减法。
他饰演的蒋介石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经常是到关键时刻给镜头一个眼神,让观众们自己体会。
他将蒋介石的"小机灵"用简单的几个动作就表现了出来,让人忍不住地拍手叫好。
如剧中,当蒋介石乘坐飞机飞往战场的时候,飞机遇到了气流有些颠簸,他很淡定地用手扶住了即将要倒的水杯,然后不动声色的咽了两下口水。
简单的两个动作,王劲松将蒋介石面对险境时,临危不乱的一面展现了出来。
当蒋介石来到毛泽东暂驻地时,看见革命者们还在用古老的纺织车织线时,他也非要上手试一试,但表情却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王劲松将蒋介固执、争强好胜的性格展现了出来。
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有着强大的气场,表演的方式内敛,但是却非常有震慑力。
他可以用最小、最轻的声音,说出最狠的话,让人不自觉地背后发凉。
随后,他又在 《光荣与梦想》里再次饰演蒋介石。
有了第一次饰演的经验,王劲松这次表演可以说是如火纯情,游刃有余。
剧中有一个场是王劲松和倪大红的对手戏,让松鼠姐姐体会到了弄权者"笑里藏刀"的境界,简直就是高手过招,失败仅差毫分。
当倪大红饰演的黄金荣亲自上门找蒋介石时,蒋介石刻意地推延和他见面。
他说"时过境迁,就几天的时间也让他等那么久"
简单的几个字,就让人感受到蒋介石是在强调自己在给黄金荣下马威。
当二人正式见面后,黄金荣尊敬的称呼蒋介石,并收起锋芒,卑躬屈膝地给对方鞠躬。
而蒋介石则是很礼貌地说了一句"黄先生,请进",可从他的姿态和眼神当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屑和轻蔑。
黄金荣没有起身,直到蒋介石上前搀扶他,他才挺起身。
这样的处理,马上奠定了基调,蒋介石在上,他在下,给足了蒋介石面子。
王劲松这时的演绎,也将蒋介石的得意展现了出来,双手背后,悠哉地走到沙发前坐下。
最后,双方在拿到自己想得到的利益后, 邪魅的一笑尽显贪婪和无餍,二人就像两个疯子一样,不加遮掩地将自己的"狼子野心"暴露出来。
王劲松就是有本事让人相信,他就是角色本身。
很多人印象中,蒋介石时常会拄着一根拐杖,这是西方的社交礼仪,名为"文明仗"。
拄仗的习惯,在蒋介石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相比以往演员拄仗的感觉,王劲松则更加潇洒、霸气,拐杖犹如他独有的"法宝"一样,给他自信。
他紧紧抓握拐杖的手,就将蒋介石的自负和杀气表达了出来。
王劲松凭借着对角色独特的理解,和恰到好处对角色内心的把握,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他在饰演蒋介石的演员当中,更加注重从细微的肢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演绎。
王劲松既让观众们看见了蒋介石的手段,也让观众们看见了蒋介石理性的一面,
他将一位更加真实的蒋介石,高度的还原在了观众面前。
► 张国立版蒋介石
张国立是几代人的回忆,不论是爷爷奶奶辈的,还是爸爸妈妈辈的,甚至有的00后都看过他演的纪晓岚。
由于,他塑造的角色太多,每个都是经典,给观众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所以在他演蒋介石的消息传出后,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众所周知,蒋介石的身材偏瘦,属于是精瘦型的,而张国立的身材偏壮,属于匀称型的。
2009年,《建国大业》的导演找到张国立,邀请他出演剧中蒋介石一角。但张国立多次以形象差距太大为由拒绝了。
可是韩到并没有放弃,他甚至专门去张国立家中找他,给张国立陈数自己为什么一定让他出演蒋介石。
韩导觉得,张国立和蒋介石有一种共同的"悲情"气质,他相信张国立完全可以驾驭这个角色。
张国立再三考虑后,觉得相信导演,相信自己,挑战蒋介石一角。
既然有历史原型,那么就一定要尽可能的靠近人物。
张国立二话不说开始减肥,每顿饭都只吃7分饱,晚上饿就靠喝水充饥,每天至少走几公里消耗热量。
短短的1个月的时间里,他就瘦了10多斤。
张国立深知外形一时间无法改变,于是他便将更多的戏心思放在了如何饰演角色上。
他翻看了很多历史资料,了解更多蒋介石的事迹,去揣摩蒋介石在特殊时期心态的变化。
如,军队内部出现了贪腐、官商勾结,经济逐渐濒临崩溃时,蒋介石的心态一定是矛盾的,他不会像以往一样专横跋扈,但他有仍是"本性难移"。
张国立没有将蒋介石饰演的很表面化、很脸谱化,而是真的能让观众们感觉到蒋介石心态的变化。
剧中有两处场景,展现了张国立"悄无声息"的演技。
当正式选举副总统的时候,蒋介石非常支持孙中山的儿子孙科,担任此职。
唱票的前半段,蒋介石一直嘴角微提,保持微笑。
随着唱票的持续进行, 李宗仁的票数逐渐的反超了孙科,蒋介石的笑容消失,眼神也从刚刚的"深情款款"转变为了冰冷 、尖锐。
这个表现的控制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全程察觉不出张国立的面部有任何的变化,
姿态还是那个姿态,但就是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愤怒和不甘。
另外一次是,俞济时将无法借到空军基地,轰炸计划不得已取消时,镜头给蒋介石了一个如影子般的背影。
看不见脸、看不见神情,但就是有一种大势已去,以无力回转的无奈和苍凉。
在和 王学圻的一场戏其中,对方绅士的和他握手,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却假意伸手,跟随着大家一起鼓掌,当着大家的面让对方难看。
他将一位独裁者内心的跋扈演绎的丝丝入扣。
影片的最后,蒋介石和儿子蒋经国的一番父子谈心,更是将无路可走的独裁者的悲凉和无助,生动的诠释了出来。
虽然从外形上张国立不是很像蒋介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荧幕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比笔。
他的表演别有一番风味,值得反复回味。
♦ 总结
孙飞虎、王劲松、张国立三位演员,在演绎蒋介石时都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演绎了不同风格的蒋介石。
正是由于他们侧重点的不同,才让观众们看见了多面的蒋介石。
如今孙飞虎老师已经离世了,但他创作的作品永远不被遗忘。
同时也期待王劲松、张国立等演员再次带给观众更精彩的作品。
标注:原创不易,抄袭、洗稿必将深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48小时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