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有没有一条路,既坚持自我,还能赚到钱?
最近在听投资人孟岩的一档播客:无人知晓。
孟岩是投资机构,「有知有行」创始人。热爱投资、冥想、写作以及打造产品。这档节目邀请了很多有趣的商业高手对谈,价值观非常正,堪称商业界的「做自己」论坛。
这次对谈嘉宾是黄海,新消费领域里的高手,主题是品牌。
01让更多人知道你,还是让爱你的人更爱你?
他们谈到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做一个商业品牌,持续的增长是必须的,但是方式是什么呢?
到底是不断地"让更多人知道你",还是"让爱你的人更爱你"?
这是个第一性的问题。
比如泡泡玛特,就是那个盲盒,他们显然用的是第二种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个盲盒的毛利,大概是60%,但是整体财报的净利,只有12%。
也就是说,你买一个100元的盲盒,
40块钱覆盖了所有的设计、制作、渠道、分成的费用;
18元包含了办公、行政、工资、纳税;
12元的利润;
那么,还有30块钱,你会花在哪里?
大部分人的反应是,打广告啊。让更多人知道品牌,更多人买。
但泡泡玛特花在广告的费用是3%-5%,其他的20多块钱,都花在了社区互动,举办活动,培养盲盒文化上了。
也就是说,他们努力做的事情,是让喜欢盲盒的人更加喜欢,从而打动更多人。
星巴克的逻辑也是一样。
刚开店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业内通用的——每个店一个半径,尽可能覆盖更多区域。而是选择了缩小半径,让更多的店击穿一个社区。让这个社区的人每几个街角都能看到星巴克。
星巴克30多元的咖啡,成本只5-6元。但他们把大量的成本投入到店员的培训,咖啡香味的提取,整体的店铺体验,在早期的时候,他甚至让每个咖啡师都在店铺中持股。
他的理念,"用每一杯咖啡,传递星巴克独特的咖啡体验"。这种理念让星巴克用30多年逐渐走向全世界,在进入中国的早期,他们的确让星巴克成为某种商务生活的优雅空间。(然而前段时间的事,差评…)
当商品出现利润的时候,到底是花在打开更多陌生用户,还是花在影响更多已经认识你的人?
两条路都通, 这真的是某种人生哲学的选择。
前者叫做效率型组织。
他们信仰:找到刚需高频的市场、火速推进,降低市场价格,疯狂占领渠道,极速提高效率,可以成为伟大组织。成功者如阿里、美团、滴滴。
后者被称为体验型组织。
他们笃信:深度陪伴喜欢你的人一起成长,不断的和他们产生互动,从而影响更长久,更多人的消费,是伟大之路。成功者如苹果、星巴克、泡泡玛特。
在我看来他们都挺伟大的,社会发展,需要效率,也需要美好体验。
02Fit in 还是 Inside Out ?
选择体验还是选择效率?
这似乎是创始人的本性所决定,是他们自己的"第一性原理"。
也许产品和商业版图,可以不断走出舒适区,但是很难走出命运舒张的方向。
比如"用户体验头部"的腾讯做社交一做一个准,但是阿里倾全公司之力,也做不好社区。但在B端的服务上,腾讯也一直磕磕绊绊,没有手感。
说到底,这两种公司,是两种人生策略。
Fit in(占位) 还是 Inside Out(生长)?
占位的策略是,先按照外界标准来掰自己,然后不断寻找新的机会。
生长的策略是,先按照内心感受来舒张自己,然后不断地找更多类似自己的人。
个人发展也是一模一样。
拿写作来说,有人的理念是"追热点",什么火做什么,什么热写什么。有人的的策略是"深耕自己喜欢的领域",先把自己流畅表达,先让自己持续输出,然后在逐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大家爱听的话。
找工作也是一样。有人的理念是先挤进赚钱的,搞了再说。有人的理念则是要花时间理解自己喜欢什么,然后逐渐生长出来。
Fit in 还是 Inside Out,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策略。
03我该选择什么策略?
"那么,我是哪一种人?我该选择什么策略?"
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法回答你,因为这是你的命、你的信仰、你的莫名其妙相信。
但很多方式能够找到端倪。
第一,你应该问问你自己:
▷你更喜欢哪一种产品?体验型还是效率型?
▷你为什么激动不已?增长的数字还是用户的反馈?
▷当你有多一分精力、时间、利润的时候,你会在哪里投入?
这些答案都直击你心里那个真实的灵魂。
当认真审视这些问题,答案就会慢慢浮现。
第二,这两种不同选择,也对应着两种不同的人生境遇。
早期时候,Fit in策略会快速占领市场,机会抓的好,红利吃到尽头。但因为这种策略,需要不断地抓机会。但越是体量庞大,就需要越大的机会支撑,往往就风险越大。
这种策略的瓶颈在人生后半段,要么错过机遇,要么缺乏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乏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35岁青春饭吃到头没戏了的原因。
Inside Out策略会在后期越来越好,很多人前10年看上去浑浑噩噩,没有定性。乔布斯甚至被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但一旦找到自己相信的点,就认真做个10年,终有大成。
但前提是,你能熬过前面探索生长,又不妥协、被评价的前半段——大部分人都死在了这里。
第三,发展到最后,你会发现混合策略是最好的打法。
最高级的选手,绝不会非此即彼,他们会选择先在自己优势发挥到极致以后,学习另一个方面的能力。
比如苹果的早期,乔布斯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而接手的库克,却是最好的供应链专家,把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而华为这种一开始崇尚"狼性文化"的组织,在今天,却也很娴熟的做出好的手机,民族品牌,处理国际市场的多元化。
第四,不同的行业、不同时代适合不同策略。
如果在电商、科技、元宇宙这些领域,无疑卡位策略是重要的。
但是在科技、农业、制造、文化、教育这些领域,生长策略则是更好。
千万不要听个什么商业大课,就被带偏。
过去10年,中国经济主要拉动力,是资本和科技,Fit in的策略似乎更优。
但在未来10年,强调科技、拉动内循环、美好生活等,我看到Inside Out在冉冉升起。
04最后的话
前面的四条策略选择的建议,其实并不能真的让你"选"。
因为,"你到底是什么策略?"
这个根本轮不到你"选择",而是刻在你命里——你信仰什么?你真心实意地认同什么?
你只能发现和顺应。
Discover—— 不再cover(遮蔽)。
如果你要问我,我的策略是什么?
我学习、咨询、写作,授课,作为一种终生职业。
我的信仰是:Inside Out。
因为链接自己的情感才有力量,才有独创性,才能持续,才能一直写,一直流淌,一直遇到自己的机会。
自由胜过效率,持久胜过速度,生活胜过写作。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我想你也是和我一样的人。
占位还是生长,你对哪种策略感到动心?
留言区聊一聊。
小雪到了出白菜今天你囤菜了吗?小雪到,菜园忙,起了白菜码北墙过冬的当家菜,非白菜莫属了。买秋菜晒秋菜囤秋菜的日子又到了。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中国北方老百姓,对白菜有特殊的感情。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尤其在过去,
一粒网红小米背后的50年岁月这是1972年到2022年间,一粒小米的旅程。从诞生到遇冷,在艰难的推广中意外走红,甚至被戴上中国小米之王的桂冠。它随着互联网起飞,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飞跃,以及它们背后三代人
以更昂扬的姿态勇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走过了辉煌奋进的十年。峥嵘过去已经彪炳史册,璀璨当下正在不断延伸,光明未来需要踏实开拓。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心有所爱,履践致远,常怀爱党之心深怀爱民之情永立爱岗之志
雾凇岛最佳游玩时间,游玩需要注意什么?对于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肯定听说过雾凇岛,有的人甚至都已经去过好几次了,如果你还没有去,那么今年可以安排上,现在已经11月底了,再过20多天,又能看到美美的雾凇了。最佳游玩时间每年的
国务院批复!跨境电商综试区增至165个,覆盖31个省份要闻速览国内1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批国家标准。主要涉及食品消费品安全生产跨境电商等领域。2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廊坊市沧州市运城市等33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3110月,银行
互联网思维的一百种死法用互联网思维把每个行业都重做一遍的努力,多数以失败收场,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八大迷思图视觉中国文财经记者余乐编辑谢丽容几年前,我和一家即时配送公司的公关经理见面。当我说起我们很关注物
猪价终于反弹!养猪人可算松了一口气!下周气温狂降利好要来啦?01今日猪价02最新猪价走势11月25日智农通APP行情宝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均价为10。92元斤,与昨日相比微涨0。01元斤。南北方价差收窄,多地止跌反弹。今日各省生猪价格涨跌调整
比华为Mate50还流畅?荣耀MagicVs发布,重量打破纪录荣耀于昨天正式推出MagicVs,作为旗下第二款折叠屏手机,在首代的基础上小幅升级,号称系统流畅度超越华为Mate50Pro,真的能做到吗?荣耀MagicVs延续上一代内折叠屏设计
2千元左右的荣耀手机首选60Pro,比70Pro还具性价比荣耀手机,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好用的,虽然说现在价格有所偏高,但销量还是挺高的。它胜在系统比较稳定,手机的整体流畅度比较好,还有一点就是外形好看。荣耀手机它也分几个系列,有数字系列,
频频失控的特斯拉不应该反思吗?如何能令高速行驶的车辆迅速安全停下来?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应该非马斯克莫属了吧!如果我能回答这个问题,那么我一定能和马斯克成为好朋友。前两天刷到一位网友爆料某某拉电动车行驶中会出现
拨开潮州失控事件迷雾理性讨论特斯拉还能不能买出品搜狐汽车新车消费报告发生在本月初的一起特斯拉疑似失控事件,再次将这个争议不断的品牌推向风口浪尖。和以往的戏码差不多,车主说一直踩刹车,特斯拉说踩的是油门。至于谁在撒谎,警方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