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马拉雅山脉面前,地球上所有山峦都会黯然无光。 绵延2450公里的一众山峰皆高耸入云, 平均海拔突破7000米 ,其间矗立着世界最高峰,令人望而却步。 古人常常将一些难以逾越的山脉与河流称为"天险",喜马拉雅山脉可谓 "天险中的天险" ,是人类对高山、雪山的终极认识。 山势巍峨、海拔夸张、气候严寒、极度缺氧 ,大自然对人的不友好,似乎全都集中到了这里。 因此,近日官方宣布并颇受关注的 中国-尼泊尔喜马拉雅跨境铁路 ,如若建成,将是历史上的又一项工程奇迹。 这条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新建铁路, 起点设在中国境内的日喀则,终点设在尼泊尔境内的加德满都 ,虽然全长仅500余公里,但与世界屋脊之核心亲密接触,比起已经建成的青藏铁路和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有更加不可思议的建设难度,堪称魔幻。 ▲青藏铁路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公路和铁路翻越崇山峻岭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 长距离、高海拔、不良土质依然是制约建设施工的关键自然因素 ,充满艰辛的特大型项目或其中的控制性工程,仍旧是人类智慧的标杆。 全长57.1公里的 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 洞穿阿尔卑斯山脉,全长53.9公里的 日本青函海底隧道 打通津轻海峡,全长50.5公里的 英吉利海峡隧道 让大不列颠岛从此与大陆相连。 中国的 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 、 包茂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 也都是建设工程领域杰出作品。 但若放在喜马拉雅山脉,这些恢弘工程所经受的考验显得不足为奇。 让我们简单罗列中国与尼泊尔之间的山峰,它们是: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道拉吉利峰、马纳斯鲁峰、安纳布尔纳峰。 这8座山峰,占全球海拔超过8000米山峰的一半以上,担当着中国与尼泊尔的天然国境线。 相比之下,阿尔卑斯山脉平均海拔区区3000米,最高峰不过4810米,仅是来自山体高程的困难,就已远超预期。 ▲中尼边境的吉隆口岸 不过,敢于挑战极限,才能赢得进步。建设中尼喜马拉雅跨境铁路,既是战略之举,也是新鲜尝试。 开辟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交通干线,铁路并非先行军, 此前,中尼之间已有公路相连。 汽车机动性较强,而火车则有着固定轨道,并受转弯半径的严重制约。但 铁路运输具备运量较大和更加稳定的特性,一旦建成运营,基本可以实现全天候、高密度交通。 建设铁路的工程难点非常突出,首当其冲是复杂的地形。 由于山势险峻,在喜马拉雅山脉修建铁路,同样必须桥隧相连。 桥梁夹在群山中间,甚至毗邻山岳冰川,需要更大的跨径和更稳固的墩台基础。隧道则可能需要承受前所未有的顶部山体荷载,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多样。 当然,为了尽可能避免硬碰硬,降低工程难度与造价,铁路也可以像公路一样,适当绕行, 从海拔相对较低的垭口翻越山脉 ,比如初步确定的吉隆口岸。 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作为地球尺度上相对年轻的构造,仍在频繁的地质运动中不断抬升,无论桥梁还是隧道, 铁路涉及的各类构筑物均需要更高的抗震设防等级。 此外, 冻土带来的困难比修建青藏铁路时更为棘手 ,冻胀与融沉为项目建设和运营平添了不少风险,需要使用类似青藏铁路热棒的装置,或借助更为先进的科技成果。 ▲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 虽然困难重重,可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的铁路有着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对尼泊尔来说,一条重要的出入境通道被全面激活 ,在印度寻求称霸南亚的情形下,降低了被封锁的可能性,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茶马古道的艰难成为过往,贸易合作长期面对的交通瓶颈将被打破,庞大的中国市场将全面开放。 显然,尼泊尔的商品会有更好的销路,并可通过中国快捷的陆路交通抵达太平洋出港。 对于中国来说,则开辟了去往南亚的快捷通道 ,加强与南亚国家的联系,巩固西藏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 必要时实现兵力和战略物资快速投送 ,对中印边界争端施加压力。 同时,中尼铁路就是拉日铁路的延伸, 可以验证新藏铁路等后续工程的可行性 ,有助于推动青藏高原铁路网新一轮建设,继而发展西藏。 ▲从尼泊尔境内眺望喜马拉雅山脉 旅游是中尼两国之间的重要合作内容,尤其是近年高原旅游愈发火热,中国人已成为到访尼泊尔游客中的最大群体。 加德满都谷地、奇特万国家公园、萨加玛塔国家公园等都蕴藏着极高的旅游价值。 其实,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线路,本就令人神往。彼时碍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险的路况,除了骨灰级游客,很少有人选择径直穿越喜马拉雅山脉。 火车的登场,能够让游客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近距离接触喜马拉雅的风景。 从一般工程经验看,如果国家重点支持,中尼喜马拉雅跨境铁路作为已经启动可行性研究的项目, 大致能够在未来2—3年正式开工。 由于难度巨大, 工期或许要达到6—7年 ,预计于本世纪30年代初建成。 届时,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充满魔幻色彩的屏障,将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通衢驱散惧怕,美景取代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