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当中有这么一个典故。 汉高祖刘邦曾经向韩信问道: "我能够带多少兵?" 韩信回到: "陛下最多能够带10万兵。" 汉高祖又向其问道: "那你自己又能够带多少呢?" 韩信笑了笑,说到: "臣带兵,多多益善耳(越多越好)。" 这便是成语"多多益善"的由来。 而在古往今来的战场之上,人们也经常会用一个将领能够带多少兵,以此来作为标准去评价他的指挥才能。 图片来自网络 1949年,在上海解放以后, 陈赓 与 宋庆龄 时隔多年再次相见,宋庆龄也曾经问过陈赓相同的问题:他能够带多少兵? 而陈赓的回答是: 20万 。 听到这个回答,宋庆龄回到: "你怎么还不如你的学弟林彪,他都能带80万大军了。" 这也让陈赓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有着卓越战功的有优秀将领有些羞愧地笑了笑。 之所以宋庆龄会如此来拿陈赓打趣,是因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熟络。 她不但是陈赓的"师母",甚至还是他的"救命恩人"。 陈赓黄埔军校的高材生 要说起陈赓的履历,那不得不从一个"少年英雄"开始说起了。 1903年,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市龙洞乡泉湖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户家庭里。 年少的清苦生活,让他看透了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对老百姓的压迫有多们的严重。 所以,在他的心中,从小就有将这些肮脏的"害虫"给彻底打倒的革命信念。 1916年,陈赓决定投笔从戎,加入到了湘军 鲁涤平 部第6团2营当兵,不久之后就跟随着部队,参加由孙中山所领导的"护法运动"。 那一年,陈赓不过才只有13岁。 年纪虽小,可是陈赓的胆气却很壮。 陈赓 在参加讨伐吴佩孚、驱逐张敬尧、赵恒惕的战役之中,陈赓身先士卒,英勇奋战,每次都冲到最前面,凭借着瘦弱的身躯,与那些比自己壮硕许多的成年士兵厮杀。 结果,反倒是那些比他的年龄大上不少岁的成年人被陈赓的气势所吓退,从而败下阵来。 由于履历军功,陈赓也从不同的小兵,升到了一名上士,16岁就可以带领一个排参加战斗了。 1921年,由于看透了军阀混战的本质仍旧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掠夺,这与陈赓心中一直信奉的信念并不相同,于是他就离职回到长沙,前往粤汉铁路湘局当了一名普通的文职办事员。 陈赓 恰逢不久以后,湖南开始闹革命,毛主席也在同一时间回到湖南老家领导革命工作,并创办自修大学。 也正是这个机会,让陈赓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毅然决然地加入到了共产主义的大家庭当中来。 1924年,孙中山先生重新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革命政策,推行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并且主持创办了黄埔军校。 孙中山 而陈赓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到了黄埔一期进行学习。 在孙中山指挥平定广州商团暴乱的时候,陈赓还因为出色的发挥,被选为代表,接受了孙中山赋予的荣誉奖章。 也正是那个时候,他也认识了陪伴在孙中山身边的宋庆龄,并尊敬地称其为"师母"。 1925年,孙中山因病逝世,国内政局开始逐渐发生变动,国民党的右翼分子,逐渐开始向上冒头。 黄埔军校旧址 不过,这个时候正值东征讨伐陈炯明,在一次冒进陷进敌人的圈套以后,国民革命军指挥官 蒋介石 眼看就要丧命在对方的枪下,关键时刻,陈赓背起蒋介石,一连跑出了七八里地,这才让其逃过一劫。 在逃出生天之后,蒋介石激动地握着陈赓的手说道: "我的好学生,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 而陈赓则回答: "拯救校长就是拯救了部队,也是拯救了革命,这是学生的职责所在!" 然而,让陈赓没有想到的是,在不久之后,正是他所救出的这个"黄埔校长",亲自领导背叛了革命事业。 蒋介石两次拯救陈赓性命 1927年4月12日,在暗地里勾结了黑帮和反动分子之后,蒋介石突然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大肆抓捕进步份子和革命人士。 由于当时的领导层对国民党的过分信任,使许多人都陷入了反动势力的牢笼之中、惨遭杀害。 由于当时陈赓正在苏联学习,所以也逃过了一劫。 在回国以后,他立刻就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率领部队奔赴南昌,与周总理等人一起领导了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8月24日,在南昌起义成功以后,已经升任为第2军第3师第6团第1营营长的陈赓,在会昌率领着部队突围时,被敌人的流弹击中了左腿,随即被送往了香港,之后又悄悄奔赴上海进行治疗。 由于当时上海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所以陈赓只能隐藏身份前往医院。 在牛惠霖骨科医院当中,由于身份信息不完善,医生怀疑他是罪犯,并不愿意为其诊治。 万般无奈之下,陈赓只好联系到了宋庆龄,请求自己的"师母"能够施以援手。 宋庆龄本就对蒋介石违背孙中山的政策十分不满,对革命人士的遭遇十分同情,而且她一直都很看好陈赓这个作战勇敢、意志坚定的年轻将领。 所以,在受到请求之后,自然是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就联系到了自己在那家医院就职的表弟,让其亲自为陈赓进行诊治。 后来,宋庆龄又帮助陈赓在上海找了一个僻静的居所,帮助其隐藏了下来,让他不会被国民党的特务所发现。 宋庆龄 这让陈赓对宋庆龄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 后来,为了不让"4.12"的事情再度发生,周总理在上海秘密成立了"中央特科",召集地下党的同志们与国民党特务展开地下战线的斗争。 而陈赓也化名"王庸",在其中担任了情报科的科长。 由于陈赓十分熟悉国民党内部的运行方式,再加上他的头脑十分聪颖,心思非常细腻,所以在他的带领之下,地下党的同志们为组织截取到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情报。 这让国民党右派势力对其恨之入骨。 剧照1933年3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赓在上海被捕入狱。 可能是念及昔日的救命之恩,蒋介石并没有在第一时间下令杀掉陈赓,反而是派人前去软硬兼施,想要让陈赓背叛革命,将其招揽到自己的麾下。 可从小革命意志就十分坚定的陈赓又怎么会吃这一套,于是就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提议。 这让蒋介石大为恼火,当即就要枪毙陈赓。 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候,又是宋庆龄站了出来。 她先是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席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控诉国民党反动派虐待政治犯的文章。 之后又利用自己的声望,召集了一大批中外记者,前往关押陈赓的监狱里对其进行探望。 当时由于拒绝蒋介石的胁迫,陈赓身上已经挨了几轮的拷打,浑身遍布了鲜红的伤痕。 这些记者立刻将其拍摄下来,并开始撰写相关的报道。 除此之外,宋庆龄还将陈赓曾经在战场上救过蒋介石性命的事迹透露给了这些记者,加大舆论的压力。 一时之间,社会各界都是声援陈赓、谩骂蒋介石的声音。 在万般压力之下,蒋介石只能无奈地将陈赓给放掉。 蒋介石与宋家姐妹合照 再次被宋庆龄相救,陈赓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告诉宋庆龄,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回报她的大恩大德。 而宋庆龄却告诉陈赓,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得意门生,只要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卓越的将领,不辜负当初孙中山对他的期望,那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 面对着这些话语,陈赓立刻向宋庆龄保证: "学生将来一定会带着20万大军,前来答谢‘师母’的恩情。" 殊不知,这个承诺一直到16年后才得以实现。 宋庆龄时隔多年再次相见 1949年5月,在渡江战役发动不久之后, 陈毅 率领第三野战军,成功解放了上海这座全国的经济中心。 由于当时三野进入上海有几十万人,战士们没有地方睡觉,只能睡在大街上,所以三野指挥部就想派遣政委和指导员去和当地的大户商量,看能不能腾出一些多余的房屋,来让战士们进去休息。 在得知人民子弟兵有这样的需求以后,上海的大部分大户人家都纷纷同意了。 陈毅 然而,当6师3团的政委来到上海东郊的一处大宅院的时候,却被屋主人告知这座宅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法提供给战士们休息。 这让政委感觉有些可惜,因为这个大宅院的面积十分之大,如果主人能够同意的话,那足够住进一个团的战士。 于是,在回去以后,他立刻将这件事进行了上报。 而兵团的参谋长决定亲自前来与屋主进行商讨。 再次敲响房门以后,一个容貌在50多岁左右的妇人走了出来,向其说道:"我们这里是儿童福利中心,居住了许多孩子,所以不太方便,实在是不好意思。" 上海解放 这让兵团参谋长有些纳闷。 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还能够用这么大的宅子去办儿童福利中心,由此可见这个人的身份一定不一般。 于是他就好奇地问了问妇人的名字。 结果女主人回答道: "我是宋庆龄。" 这可给参谋长吓了一跳,原来自己的部队竟然找到"国母"的住所了。 宋庆龄 于是,他连忙向宋庆龄表达了歉意,随后带着大家回到了市中心,将这件事汇报给了三野司令员陈毅。 听到自己的部队打扰到了"国母"的休息,陈毅也是感觉很不好意思。 他想要郑重地向宋庆龄表达歉意,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突然,陈毅想起来了同在上海的陈赓与宋庆龄相识,于是就想要让他去代替自己道歉。 而陈赓在得知此事以后也是感觉有些犹豫。 "当初我答应她自己要带20万大军拜访,可如今手底下只有17、8万,哪有这个脸面呦。" 陈赓惭愧地说道。 剧照 听到这话,一向秉性豪爽的陈老总大大咧咧地说道: "这有什么的,大不了我借给你3万,不就给你凑个整了嘛。" 于是,在陈毅的催促下,陈赓只好驱车前来,拜访自己多年未见的"师母"。 在两人见面之后,宋庆龄十分欣喜地将陈赓邀请到家中。 得知他是替陈毅来给自己道歉,宋庆龄笑了笑说道: "没关系,我一点都没有在意。" 在一番交谈之后,果然不出陈赓所料,宋庆龄向其问道: "你现在能带多少兵了?" 林彪 听到这个问话,陈赓立刻答道 :"能带20万了。" 本以为自己完成了当初的诺言,宋庆龄会夸奖自己一番,可没想到在听到这个回答之后,宋庆龄却摇了摇头说道: "你的学弟林彪,现在都已经带了80万人了。" 陈赓立刻有些尴尬地笑道: "哈哈,他进步得比较快。" 没过多久,新中国成立了,宋庆龄也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当选为了国家副主席,从此以后致力于保障中国儿童和妇女的权益当中。 陈赓大将 而陈赓则凭借着卓越的战功,在1955年被赋予了大将军衔,成为了十名"开国大将"之一。 这两个曾为革命事业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功臣,在之后的人生里,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