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明朝正式灭亡,朱家天下从此被李家所取代。不幸的是,李自成仅仅在北京呆了四十二天就被迫撤回西安大本营,最终坐在北京金銮殿里的人换成了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这一切的发生和一个人的立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人可能已经猜到了,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吴三桂。 此时的吴三桂本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手下拥有数万"关宁铁骑"精锐,战斗力极强,任你关内农民军闹得再厉害,清军还是一时难以入关,这一点吴三桂可谓是居功至伟。李自成进北京后,本来也以非常大的诚意来招降吴三桂:不但确保其一家老小三十四口人的安全,还特意给山海关将士送去了四个月的粮草外加四万两白银,事成之后,再论功行赏封官加爵。吴三桂本人犹豫再三后也决定归顺李自成(毕竟此时关内的大明已经灭亡,而关外的清军则是自己多年的敌人,关键他们还是异族,所以归顺李自成的想法占了上风),可当意欲归顺的吴三桂走到北京附近时,听闻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强占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愤而返回山海关,重新举起了反对李自成的旗帜。 李自成得到消息后,决定亲自率十万精锐大军征讨吴三桂,吴三桂一面抵抗李自成,一面派人向清摄政王多尔衮求助,狡猾的多尔衮趁他们两败俱伤之时突然出击,在山海关一片石战役中彻底击溃了李自成大军。李自成残部撤回北京后,清军很快尾随而至,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李自成不得不放弃北京撤回西安,从而草草地结束了他在北京的四十二天之旅。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军入关(而是归顺李自成),打得天下的李自成守得住天下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三个方面。 李自成方面 首先,虽然起义军攻进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但是他们没有建立稳固的后方,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仍然是明朝的地盘,李自成的活动区域仅限于山海关以南,长江流域以北地区,政治影响力还没有达到明朝的程度。 其次,李自成起兵后,并没有建立自己的政府,没有任命文臣武将作为朝廷的中枢,政治眼光远不及关外的满清政府。 最后,进入北京城的农民军,没有保持良好的军队纪律,他们对明朝的官员家里,进行了一场洗劫。其中就包括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她被农民军所霸占,成为了吴三桂倒戈的重要因素。 满清政府方面 这个时候的满清,和努尔哈赤统治的时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成为了中华大地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一,政治改革 皇太极在明朝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本的政府官僚制度,主动任用汉族人在朝廷里当官,同时鼓励百姓学习汉语,实行屯垦制度,让满清政府脱离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第二,军事改革 通过八旗制度,建立了以满清子弟为主的军队,然后招募了汉族军队加入作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紧接着,满清征服了朝鲜和外蒙古,统治领域进一步扩张,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实力。 第三,经济改革 加强了对汉族的管理,采用汉族官员管理汉族百姓,重视发展农业种植业,清朝的粮食保证了自给自足。 吴三桂方面 吴三桂作为一个中间力量,夹在中间非常的尴尬,他在和李自成沟通的同时,也和多尔衮暗送秋波。 为了能够让吴三桂早做决定,多尔衮用离间计,让李自成杀了吴三桂的父亲,有了杀父之仇,吴三桂只能归顺满清,秘密商议共同对付李自成。 李自成的军事才能并不出众,他天真地以为自己兵力占据优势,消灭吴三桂只是时间问题,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会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的轻敌,只能是自食其果,他的起义军大部分被消灭,其余投降了满清,李自成最终兵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