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双城论坛提五个互相,叹两岸关系恶化
台北市长柯文哲致词。(中评社 郑羿菲摄)
2022台北上海双城论坛在19日登场,这也是台湾民众党主席、台北市长柯文哲8年任期内最后一次举行,引发各界关注。柯文哲会中致词时再提"五个互相"的原则,多交流可以累积善意,更多的善意可以促进更好的交流,建立善的循环,为两岸谋和平、为人民谋福祉。
值得注意的是,柯文哲致词时没有提"两岸一家亲",而上海市长龚正有提"两岸一家亲"。
以下为柯文哲致词全文:
尊敬的龚市长、吴常务副市长、马秘书长,还有各位来宾,大家好!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台北上海城市论坛连续第三年采用视讯的方式办理。台北和上海虽然无法实体互访,但是双方仍然持续举办双城论坛,维持交流不间断,持续解决两岸人民都必须面对的民生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迁是目前全世界都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台北和上海是两岸最先进的城市,有责任率先承担。因此,今年台北上海城市论坛以"韧性、永续、人文"为主题,双方将聚焦在全球疫情肆虐和气候变迁的双重影响下,如何将各项挑战转化为转型的驱动力,又如何采取具体的行动,来加强城市的抗灾、防灾的韧性,并实现宜居永续的城市愿景。台北和上海都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互相观摩学习,有助于彼此的进步。
就在上个月,台北市政府的净零排放自治条例已经在市议会三读通过,透过自治条例与行动纲领,我们将努力"节能减碳",保障城市气候安全,全力促进台北和全球同步迈向净零排放、加强社会发展转型。这不是口号,这是一个全球都在积极关注和严肃应对的重要课题,需要政府、企业与市民一起改变,一起努力,净零排放才会成功。
除了韧性与永续之外,今年双城论坛的主题还包含了人文发展,这是延续去年双城论坛所讨论的议题。城市的主体就是"人",城市的发展和居住在城市的人民息息相关。从过去历史的保存和活化,现在问题的梳理跟解决,到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台北和上海都有实际的经验与成果,可以供双方参考与交流。
过去两年多,全世界都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中国大陆和台湾也都面临了相同的挑战,造成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重大冲击。最近俄乌战争的爆发,更让我们对两岸关系有许多省思。两岸的历史、语言、文化与宗教相通,中国大陆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台湾出口比重42.3%,去年台湾对大陆的出超超过一千亿美金。在台湾的陆配超过了37万人;同时,在大陆求学、工作、经商、定居的台湾人也超过百万。两岸之间明明经贸关系密切,民间往来频繁,但近几年的关系却呈现恶意螺旋上升。
这几年台海局势紧张,两岸对立加剧。比如台湾参与WHA、大陆军机频繁出现在台湾西南海域、台湾的凤梨、莲雾、芒果、石斑鱼输出大陆受阻等等,这些都成了争议的焦点,伤害两岸民众之间的感情。继续争吵、双方已读不回,甚至进行政治操弄只会让两岸关系越来越糟,透过沟通协商、寻求互相谅解,才能让这些台湾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这也是我们继续举办双城论坛的初衷。
政治可以分歧,但两岸人民不应当有敌意。在这个时刻,两岸应该合作以创造双赢,应该沟通以化解分歧,应该建立护栏以管控危机。如果放任敌意继续上升,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我担任台北市长八年以来,对两岸关系的立场一直都没有改变,我一向主张"五个互相"的原则,也就是"互相认识、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最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互相谅解",我相信"交流比交恶好、对话比对抗好、友善比仇恨好"。多交流可以累积善意,而更多的善意可以促进更好的交流,建立善的循环,为两岸谋和平、为人民谋福祉。更希望可以避免冲突,甚至避免战争。这应当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期望。
自2010年开始到今年,台北和上海连续举办了13次双城论坛,在我的任内这是第八次,这个过程代表着我们对两岸和平的坚持;同时,在双方共同的努力支下,台北和上海两个城市透过双城论坛的平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也有许多具体的成果。
新冠肺炎的疫情让大家都辛苦了!病毒是无情的,但两岸的人民却是有情的。展望未来,台北会继续帮助在台的陆配、陆生、陆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但也希望上海能持续提供在大陆的台商、台生和台胞相关的照顾与服务。衷心期盼疫情早日结束,也诚挚欢迎上海的朋友们再来台北交流。
感谢各位的参与,祝福大家平安健康,谢谢!(记者 郑羿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