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新视点,问答分享。 水泊梁山,大聚义时好汉有108人,人马有7万之众,是梁上最为顶峰的时期。这个时候,他们的势力已经扩张到附近的几个州县,原来的扈家庄、祝家庄等都被收拾。 梁山,本身有800里水泊,水产应该是非常的丰富。要养活7万人马,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很多人在想,小说中说好汉们经常大鱼大肉地吃,他们的钱从何而来。梁山好汉的生活物资和钱财来源,在水浒中先后都有提到,主要分为六大板块。一、渔业、饭店、种田等自有收入。 水泊梁山,号称八百里水泊,水的面积不小,当然水产资源非常丰富,这么大的范围,养活几万人吃鱼,应该没有问题。在王伦时期,就开了饭馆,当做哨卡,但收入不可能太多。 梁山的面积很大,他们也会开垦山林,种菜、种农作物,虽不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但可以解决一部分。二、晁盖带上山的十万生辰纲。 晁盖上山,带去的十万生辰纲可是一个大数字,当时他们也只有几十个人,这笔钱对他们来说,是可以确保不愁生活的。据《宋史食货志》和《续资治通鉴》记载,自宋真宗起,银价不断上涨,一般为2 000个以上的铜钱换1两白银。 《宋史食货志》里,有"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及"每斗(米)折钱三十文"记载。 按2000个铜钱换1两白银计算,当时的米价是1石600--300钱,因此,1两白银一般可以买4--8石大米。 宋代一石一般为66公斤,则1两银子换成人民币约924--1848元左右,按折中算1两银子买5石大米(660斤)。若一个人一天一斤粮食的标准,1两银子买粮食就够660人吃一天。6.6万人一天要100两银子买粮食。按梁山人马在7万人左右,十万生辰纲,可以保障他们3年左右的粮食采购。 三、柴进和李应两大财主的贡献。 柴进,号称小旋风,本是前朝后周皇帝后裔,世代享受大宋皇帝恩泽,平时家里养着几十个闲汉吃饭,最好结交江湖朋友,出手阔绰大方。来个江湖人物,管吃管喝管住,临走的时候,一般出手就是二、三十两银子。 李应,是独龙岗李家庄大庄主,也是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他虽不如柴进富贵,但是家族上百年经营积累下来的财富不可小觑。 柴进、李应这样的财主,除广置田产收租,他们更多的是在全国各地经商做生意,这些才是他们财富收入的最大来源。李应绝对是一个经商的好手,他管梁山的钱粮,多余的钱,一定会拿出去做买卖,赚钱来补贴山上。四、二龙山等山寨投靠带来。 鲁智深带的二龙山人马,花荣带的清风寨人马,这样的人马上山,自己原来都是有一定的资本,不过是数量不大而已。 孙立、孙新等人上山,则不会带来多少钱财,也只是个人的家产。五、打败祝家庄、扈家庄等收纳的钱财物资。 梁山耗费巨大人力、武力打败的祝家庄、扈家庄,都是雄霸一方多年的豪强势力,一个庄子人口都有上千人,他们的庄主养有大量的庄丁,也不只是种田收租,而更多的也会做买卖。 在任何时候,种田只能勉强糊口,经商才是赚钱的最大办法。任何朝代,都有富可敌国的富贾巨商,他们往往会掌控着全国经济的一大半。六、占领附近州县,吃大户,收钱粮。 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制定了诏安的策略,之后对附近的州县进行了打击,他们抢占了地盘,控制了地方的政治、经济、安全等。 除了树立、壮大梁山的威望,增加与朝廷谈判的砝码之外,占领地盘的最大目的是为了钱粮,为了数万人马的生存奠定生活保障。结语。 梁山好汉经常大鱼大肉的吃喝,也只有108条好汉,其他基层的喽啰,并没有这么高的待遇。百把十人的这样生活,对于他们占据的地盘来说,并不难。 综合分析,梁山好汉的生活保障来源,有三大来源,十万生辰纲、柴进、李应、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财产,附近州县的税收、富户的贡献及自己经商的收入。 梁山好汉们整天大鱼大肉,花销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水浒传》原著中是有明确交待的。 梁山好汉们的花销,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从攻打钱粮富庶的城市中得来。 卢俊义捉住了史文恭,按照晁盖临终嘱托,他应该坐山寨之主。可是,卢俊义不同意,梁山弟兄们也不同意。两难之下,宋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抓阄。 宋江说:梁山泊以东有两个州府,一个是东昌府,一个是东平府。如今我们山寨钱粮缺少,前几天去借粮,他们竟敢不借。如今我和卢员外各抓一阄,两人分别带队前去攻打,谁先攻下城池,谁就坐山寨之主。 由此可见,宋江已经把话说到了明面上,山寨只要缺钱少粮,就去攻城所得。 二、从报仇救人的攻城拔寨中得来。 三打祝家庄,是为了救时迁。攻打曾头市,是为了夺回一匹马。闹西岳华山,是为了救史进。攻陷高唐州,是为了救柴进。三山聚义打青州,是为了救孔明(宋江的徒弟),智取大名府,是为了救卢俊义和石秀。花荣大闹清风寨,是为了救宋江。 所有这些山庄村寨,都是富庶得流油之地,在攻破这些城寨之后,其所有的钱粮一律带上梁山,等于是钱粮滚滚,吃不尽用不完。 三、从杀富劫道和各山头归顺中得来。 智取生辰纲就是个典型的范例,十一担金银珠宝,全部带上了梁山,那可不是一笔小钱。另外,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少华山,清风山,对影山,枯树山,芒砀山,那么多山寨的家底,在归顺之后,全部带上了梁山。哪个山寨过日子能没有积蓄,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四、从大户人家归顺梁山中得来。 最典型的是小旋风柴进,玉麒麟卢俊义,扑天雕李应,这三个人都是富可敌国的人家。还有孙立孙新顾大嫂一大家子,他们归顺梁山时,把家产全都带上了梁山。他们的家产,自己吃,几辈子也吃不完。所以,这方面的资金来源也不可小觑。 五、从自筹资金中而来。 梁山自己在东西南北开了四个酒店,东山酒店由孙新和顾大嫂夫妇主持,西山酒店由张青和孙二娘夫妇主持,南山酒店由朱贵和杜兴主持,北山酒店由李立和王定六主持。各酒店虽然兼顾通风报信的职能,但毕竟也是经商,总会有一部分经济收入。 此外,有据可查的朱贵酒店,见到有富商路过,也兼顾杀人越货的勾当。不过他们杀人后不是做人肉包子,而是把肥胖的人剥皮熬油,作点灯照明的灯油(那时候没有电灯)。这杀人越货也是一笔经济收入。 结论: 从以上五方面经济来源,可以视为主要收入。其余微小的收入肯定还会有,比如打鱼摸虾种庄稼等,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梁山好汉们整天大鱼大肉,是不发愁钱粮短缺的。 水浒传就是从晁盖七人生劫皇帝"生辰纲"开始,落草为冦。他们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多为劫富),杀官军抢官粮,才能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绿林好汉自古就是盘据山头,收取买路钱。梁山好汉还建立了山头哨丶联络站,就是以酒家等形式,一边做生意丶一边打探消息,甚至夺取富家钱财。另外还经营着一大水域,做水产生意。还有打猎等。总之,有多种生存方式。 梁山好汉的前途无非是三种,第一做强盗,自产自销。第二呼应方腊,举义旗,反朝廷,夺天下。但宋江选择了第三条路招安,做朝廷命官,拿俸禄享受白领生活,然后去征战方腊。这样,从绿林好汉摇身一变为官府鹰犬,留得忠义之名。 但朝廷只是利用,先收买丶后瓦解,先毒死宋江这个心头大患(保不得日后再举义旗),而宋江已是没有回头路,只有以死以证忠义之名,为之还不惜将铁心好汉李逵一起毒死,以免日后揭杆而起坏了自家名声。结果梁山好汉很多战死在征战方腊的沙场上。 一群梁山好汉,轰轰烈烈替天行道聚义厅起,到最后七零八落招安忠义堂止,江湖义气真得好难,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招子(眼睛 )放亮山下布眼线(探子),踩点(探查或现场了解周边环境路线等等)确定正点的点子(明确目标)后,下山砸窰(抢劫),通过杀人越货攻打富裕县城得来金银,回山寨后大秤分银,小秤分金,水泊梁山周围河里有鱼,可以去捕,肉吗砸窰就会有,或用砸窰得来的金银去买就是了。 占山为王的贼寇钱财当然是抢来的,不过梁山上的人之所以能够称之为好汉,就是因为他们一群侠肝义胆铁骨铮铮的义匪,所以就算是抢劫,也不会劫掠正义之家和贫苦百姓,抢的都是官场上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比如晁盖带领阮氏兄弟截获的生辰纲,那原本是梁中书送给他岳父蔡太师蔡京的生辰贺礼,梁中书与他的岳父蔡京都是官场上出了名的奸臣贼子,专门变着法地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的禄蠹,所以既然这笔富贵原本就是不义之财,那晁盖等人劫了也不算不义,晁盖曾经毫不客气地夸耀过,那笔生辰纲足够梁山兄弟三年吃用不尽,再加上后来宋江上山落草之后,先后拿下了祝家庄,大名府,曾头市,这可比一个生辰贺礼值钱得多,所以还愁梁山兄弟不能大鱼大肉的享福吗?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总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他们高消费的钱从那里来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弄明白梁山好汉是一伙什么人?这伙人都是些什么性质的人?他们平时都在做什么营生?我们就能够寻找到相近和正确的答案。 所为梁山好汉,都是身负命案在身,罪大弥天。 林冲上梁山后,王沦要个投名状。所为投名状就是要林冲官道上提来几个平民人头才能入伙。由此可见,梁山上的人杀人越货就象老狼打食,只要碰到口的那个还能讨个活命。梁山人的本性一一 梁山上聚集了很多人,吃饭问题首当其冲。梁山人自己不耕田地,都是下山去抢劫平民百姓。梁山人以抢为主,他们一旦有目标,有志必得。 巧夺生辰纲就是鲜明典范,惑众言语中说是民脂民膏。这种抢劫其实犯罪不轻,大量钱财到手,梁山人怎不一时快活呢?自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这是梁山的口号,兄弟们之间是你有我有全都有。 梁山有着一百单八将,几万人马,聚集在一起逍遥快活。这些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吃肉喝酒,经常连摆数日筵席,几万人只是吃喝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梁山还需要马匹、兵器、建造房屋等等。此外,大小头领、小喽啰还需要分金银,这也是必须的,毕竟衣服、个人物品还是需要的,都需要自己花钱,没钱谁又愿意卖命。 这一算下来,梁山的开销就是天文数字,宋江这个老大也不好当。这些钱从哪里来的,书中描述得非常清楚,最主要的就是劫掠、劫掠、再劫掠。 梁山的人马数量 梁山有着三任老大,王伦、晁盖、宋江,宋江时期人马达到鼎盛。 王伦时期,梁山就是个小山头。柴进推荐林冲上梁山时,说过"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打家劫舍"。早期的梁山只有七八百人,这人数也就和少华山、桃花山、白虎山差不多。 晁盖智取生辰纲上梁山后,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老大。晁盖时期梁山得以发展,宋江推荐清风山人马上山时,说道"晁天王聚集着三五千军马"。 清风山和秦明等人收拾完毕后,有三五百人一起跟随,在对影山又遇见吕方、郭盛的二百来人加入。这时的梁山有着五七千人马,已经是一个大山头。 江州劫法场后,宋江上梁山,梁山人马大幅度增加。这些人马都是仰慕宋江的名头聚义梁山,主要人员来自其他山头和朝廷降将带的人马。其他山头有二龙山、芒砀山、黄门山、饮马川、白虎山、桃花山、少华山等,其中以二龙山、芒砀山人马最多,有着几千人马,这些绿林出身的有一万左右。最多的人数还是来自于朝廷降将带的人马,呼延灼、关胜、索超、魏定国、单廷珪、董平、张清攻打梁山送来了大批人马,关胜投降后就招揽了五七千人马。招安征讨辽国时,曾说宋江统兵十万,这些都是梁山人马。 十万人马的花销对于梁山绝对是个重大问题,毕竟梁山没有固定收入。宋江就是不招安,为这些人的生活也要重新考虑出路了。梁山钱粮来处 劫掠 梁山是落草为寇的山头,梁山好汉就是贼寇,劫掠是最主要来源。劫掠又包括抢劫过往行人商贩,以及劫掠州府或其他势力。关于梁山的劫掠,书中有着明明白白的描述。 梁山的人每一次杀人也从不忘记取财,作者都有描述。鲁智深、史进两人打死崔道成、丘小乙后,包裹了些金银。武松血溅鸳鸯楼,把桌上的金银器踏扁收拾后拴在腰上,夜走蜈蚣岭斩杀飞天蜈蚣也是先问劫来的妇人有些财帛么,听妇人说有一两百两金银,武松就让她去收拾了一下,不过武松并没要都给了妇人。孙立等人劫狱救人后,又杀了毛太公一家,"去卧房里搜简得十数金银财宝"。这样的例子每一次都有出现,就连李逵杀死穷鬼李鬼后,还去他家搜查了一番,"搜得些碎银两并几件钗环,李逵都拿了"。自己劫的银子归自己,这些属于早期个人的劫夺,都是自己的。 早期的梁山人数较少,靠劫道就可以维持了。林冲初上梁山时,王伦要求林冲纳个投名状,就是要他劫道杀人。晁盖当老大后,劫道依然是重要来源,朱贵探听有数十人的客商从梁山路过,立马上报给晁盖。晁盖派人下山劫掠,得到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帛并四五十匹驴骡头口,比王伦强的是晁盖只让取金帛财物不准杀人。 人数少怎么也好安排,二十车金银已经是不菲的收入了。晁盖当即吩咐分取财物,"叫掌库的小头目,每一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分,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分,山上山下众人均分一分"。 财物的一半收存在山寨仓库,供山寨开支,剩下的一半,除了大头领,所有小喽啰也都有一份。这时的梁山和其他小山头没有什么区别,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劫掠财物后,也是分成三份,两人各拿一份,其他的赏给了小喽罗。 再就是劫掠县城,按他们所说就是"借"。林冲初上梁山,王伦嫉妒他的才能,推辞道"小寨粮食缺少",朱贵就质疑他"山寨中粮食虽少,近村远镇可以去借"。少华山朱武、杨春、陈达因为钱粮欠少,就曾向华阴县借粮。不过县里的存粮不会太多,只能满足几百人的山寨。 宋江上梁山后,人马数量激增,劫道、县城"借粮"已经满足不了梁山的开支。势力大也有势力大的好处,梁山四处征讨,攻陷其他势力,攻城破府,劫夺了大批财物粮草。 劫道又能劫几个钱财,看看梁山大财源的来向。 晁盖智取生辰纲,劫来十万贯生辰纲。生辰纲是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了给老丈人蔡京过寿准备的十万贯金珠宝贝玩器,这是一桩天大的富贵,晁盖上梁山时全部带上了梁山。 宋江在清风山时,攻破清风寨,杀到刘高家,不仅杀了刘高,还把他家的财物搬空。"小喽罗尽把应有家私金银财物宝货之资都装上车子;再有马匹牛羊,尽数牵了。" 清风山的小喽罗把金银珠宝搬尽不说,牛羊也一块牵走了。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刘高是清风寨知寨,贪得无厌地榨取百姓钱财,最后都归了清风山。随后清风山在宋江的建议下上了梁山,自然又归了梁山。 江州劫法场后,宋江智取无为军,杀到黄文炳家。众人杀了黄文炳一家,又"把他从前酷害良民积攒下许多家私金银收拾俱尽,大哨一声,众多好汉都扛了箱笼家财"。黄文炳是江州通判,家财自然不少。更可怕的是晁盖宋江等人捉拿黄文炳后,晁盖吩咐割黄文炳的肉烧烤给宋江吃,这件事李逵代劳了。最后李逵还取出黄文炳心肝,与众好汉做醒酒汤。 十万贯生辰纲,刘高、黄文炳的家财也算是多了吧,其实这也不算多。梁山的粮草财产是在宋江上山后攻略四方夺来的,这才是真正的大财产。 三打祝家庄一是为了救时迁,再就是为了粮草。随着梁山人马增多,钱粮已经缺少,梁山正愁没地方去劫掠,祝家庄送上门来了。按照宋江所说就是"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 祝家庄打下后,梁山开始收集财物,"得粮米五十万担",牛羊骡马等不计其数,金银财宝犒赏了三军。打下祝家庄后,李逵又跑到扈家庄杀了扈家庄满门,"叫小喽罗牵了有的马匹,把庄里一应有的财赋,捎搭有四五十驮"。为了拉拢李家庄的李应,宋江、吴用又设计烧了李家庄,财物自然是拉取到梁山了。按照李应妻子的描述就是,梁山假扮官差教他们把家私收拾好装上车子,"将家里一应有箱笼牛羊马匹驴骡等项都拿了去"。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三个庄子的粮草财物都送上了梁山,这才是一笔大财产,粮草对梁山非常重要。 攻破高唐州后,杀了高廉一家,"再把府库财帛仓粮米并高廉所有家私,尽数装载上山。" 这次得到的不仅是高唐州知州高廉的家财,还有高唐州府库的粮米。 攻破华州后,"就打开库藏,取了财帛,装载上车"。这次得到的又是华州府库的库藏,梁山是做得越来越大了。 攻打大名府也是为了粮草,吴用所说就是"要取大名钱粮,以供山寨之用。"攻取下大名府后,吴用安排"应有金银宝物都装载上车子;又开仓廒,将粮米济满城百姓了,余者亦装载上车,将梁山泊贮用"。大名府的粮食储存太多了,吴用就分了一部分给老百姓,金银财物都拉到了梁山。 攻破曾头市后,杀了曾家满门,又"抄掳到金银财宝,米麦粮食,尽行装载上车"。 这么多的粮草依然满足不了梁山的需求,宋江、卢俊义分兵攻打东平府、东昌府就是因为山寨钱粮缺少。攻破东平府后,"便开府库,尽数取了金银财帛;大开仓廒,装载粮米上车"。攻破东昌府后,"便开仓库,就将钱粮一分发送梁山泊,一分给散居民"。 这就是梁山钱粮的主要来源,作者描述得很清楚。当然就是劫掠多个府库,梁山依然经常缺少钱粮,养兵马实在太费银子了。 梁山上的富户财产 梁山有很多人出身贫微,但是依然有着不少的土财主,晁盖、卢俊义、柴进等人都是大地主级别的。 晁盖是东溪村保正、乡里的财主。上梁山时,晁盖不仅带了生辰纲,还有庄里的财产。晁盖当老大后,就曾用财产赏赐小头目和小喽啰。 卢俊义是河北大名府有名的大富豪,祖上几辈都是富豪,累积的财产多的不可计数。卢俊义因受陷害不得已上了梁山,梁山打破大名府后,卢俊义跑到家中要杀老婆和管家李固,没找着人,就"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卢俊义几辈子的财产都散到梁山了。 柴进是后周皇族后裔,人称柴大官人,又是一个累积几辈子财产的大富豪。攻破大名府后,"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蔡福是个刽子手没有多少家产,柴大官人的家财就多了。 穆弘、穆春兄弟是揭阳镇三霸之一,也是揭阳镇富户。江州劫法场后,"穆弘带了穆太公并家小人等,将应有家财金宝,装载车上",举家上了梁山。 梁山上这样的富户还是有些的,孔明、孔亮、李应等人家里财产都很多,还有关胜、朱仝、徐宁、韩滔、彭玘、凌振、萧让、金大坚在上梁山后,家眷老小都被晁盖、宋江安排人接上了梁山,家财还会留下吗。像花荣上清风山时,"将应有财物等项装载上车",宋江的父亲上梁山时,收拾了箱笼,这些财产在车上拉送到梁山,这些人好意思都拿走,在梁山上当富户吗。这又是梁山上的一大笔收入。 其他 其他的收入相对于梁山十万人马来源很小。 梁山有八百里水泊,水产十分丰富。三阮的石碣村紧挨着梁山泊,吴用找他们要十数条十四五斤的鲤鱼,阮小二说这样的大鱼只有梁山泊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梁山可以打鱼捞虾自己吃,或者出售。这些大鱼给大头领做个鲜鱼汤还是可以的,小喽啰就没必要天天吃肉了。 梁山有东山、西山、南山、北山四个酒店,负责接引上山好汉、探听情报,也有着一部分收入。这些酒店的位置都挺好,朱贵的店傍水临湖,只有人多才能打探消息。酒店的收入是一方面,关键是这些酒店都不是正常的酒店,开店的孙二娘、李立、朱贵,都是开黑店的人。朱贵是最早在梁山开店的人,戴宗去东京送信路过梁山泊时就被麻翻了,"背入杀人作房里去开剥"。这也幸好是戴宗,朱贵听说过,其他过路客人就完了,既卖肉又劫取财物。 其他山头上梁山时,也带有一些粮草财物,不过这些明显很微薄。这些小山头的财物本来就不多,上梁山后更是没了收入,又多了几万张嘴。 总之,要维持梁山的开销主要来源还是劫掠大城镇。为了合理分配粮草,宋江还安排了柴进、李应掌管钱粮。看似梁山好汉们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很逍遥,其实为了生存很不容易,每次攻城小喽啰都会死不少。宋江为了让所有兄弟们吃上饭也是不容易,他不想造反只能接受招安了,毕竟一直劫掠州府和造反无异。 祖传。像卢俊义、宋江,本来都是富家子弟,祖传的财产不少。 2.利用职责取得的灰色收。以宋江为例。"杀惜"的起因,是阎婆惜向她设施一百金;而这金子,是梁山的馈赠;为什么要赠他以重金?因为他利用职权,报信、放跑了晁盖这些罪犯,他们给他的回报。 3.做黑社会,收的保护费。最明显的是施恩:"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她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除了开酒店、免费役使囚犯之外,还向妓女收取保护费。 4.朋友的馈赠。小旋风柴进,成天"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不光是犯人如林冲,还有武松、宋江,都曾受到柴进的资助。 5.还有就是直接抢劫,不多说了。不管是断路劫财也好,开黑店也好,偶然的抢吃的抢酒抢钱也好,所谓"绿林好汉",就是强盗的美称。抢劫,是他们最便利的经济来源。 我是荆楚心,我来戏说一下,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总吃大鱼大肉,那么,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的? 对于水浒中的梁山好汉们,要想富,先吃肉;要想有,得喝酒;不吃不喝,啥也没有!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细细分析他们的收入来源: 一、靠打劫得来的钱财; 这是他们的老本行,不管是个人还是官府,只要能抢一个也不放过,雁过拔毛,实在不行还可以过州走府流动作案。 二、收保护费; 这也是一个传统收入项目。 三、自主经营项目得利; 比如开酒店,捕鱼、耕种等等,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泊梁山,正是有山有水有酒店。兵民多种经营得利。 四、资产重组,各个小山头投靠梁山带来新的资产; 梁山不断的资产重组,吸纳各路山头好汉,自然带来了大量钱财。 五、个人大户投奔梁山; 比如像卢俊义这样的大户,还有晁盖天王这样的大款,还有小旋风这样的首富。 六、战争缴获 不管是官军来剿还是他们去剿杀方腊,只要仗打赢了,缴获一定丰厚无比。 七、朝廷赏赐 朝廷想招安,那就得花银子 八、百姓孝敬 水泊梁山境内的百姓需要交税 还有许多赚钱的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先"团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然后钱赚到了,再"团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只有这样,众位兄弟才能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把工作顺利完成。 还是那句:要想富,先吃肉;要想有,得喝酒;不吃不喝,啥也没有!一定要深刻理解这句话。 正如《好汉歌》所唱: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说 走 咱就走哇,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该 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 火火闯九洲哇! 梁山好汉的钱来路比较多,主要还是靠抢,抢官府,抢土豪,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到处搞钱,让梁山组织一步步壮大了起来。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经常会描写梁山好汉在一起喝酒吃肉的情景,那些梁山好汉也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只不过是为了避难不得已上梁山的人,他们时常在一起吃喝玩乐,钱财是从哪里来的呢? 首先想到的是就是靠打家劫舍,的确这是梁山收入来源的一部分,不过梁山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一般被打家劫舍的对象都是一些土豪和劣劣绅,这些人是梁山好汉打家劫舍的主要目标了,靠着打家劫舍,梁山的确能获得一笔不小的钱财。 不过梁山人员众多,光有名有姓的就有108人了,还有几万的小跟班,这么大一伙人经常在一起吃肉喝酒,而且还是经常吃喝,花的钱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光靠打家劫舍是肯定无法供给梁山大批人的生活起居的。 那么梁山好汉除了打家劫舍外,还有那些门道能弄来大量金银财宝,供梁山几万人吃喝拉撒呢?富裕的官员 众所周知,被逼上梁山的不仅仅只是那些无权无势的好汉,更有许多原先是一方土豪的人,他们遭到了陷害或者因为某些情况,最终不得已上了梁山,这些人原本很有钱,来到梁山后,钱财也自然被带到了梁山。 例如玉麒麟卢俊义家中资产颇丰,在上梁山前卢俊义当了一个员外,家中不仅过得不错,而且有佣人,说明有一定的资产。 后来卢俊义被迫上了梁山后,卢俊义家中的钱财自然也被带入梁山。 卢俊义并非梁山好汉中最有钱的一人,比他有钱的还有小旋风柴进,柴进喜欢资助英雄,梁山好汉中有众多兄弟受过柴进的帮助。柴进的来历也颇为不一般,他不仅家缠万贯,更是身家显赫,一般官府还真拿柴进没办法。 当然,像扑天雕李应,一丈青扈三娘在投奔梁山前,也是一方的首领人物,手中自然有一定的家产。来到梁山后,这笔钱也应该用于梁山的日常开销,毕竟既然上了梁山,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了,这么多钱自己私藏着也不见得有用。从官府中获取 "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想必都听说过,十万生辰纲最终在吴用等人的精心谋划下,成功被晁盖等七兄弟所劫。后来面对朝廷的抓捕,晁盖等人最终被迫来到了水泊梁山,这十万生辰纲自然也就来到了梁山,成为梁山招兵买马的启动资金了。 后来晁盖迎接宋江来到梁山后,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打了许多官府掌控的地区,比如大名府,东平府,还有青州,大大小小非梁山所把控的山寨。梁山的兄弟们既然打下了城池,必然会对城内官府有钱的财物进行一番掠夺,将值钱的财物装回梁山,以供梁山维持日常开销。 官府的钱自然很多,梁山的那些人绝大多数原本并不像当土匪被人看不起,但由于朝廷贪官横行,既然贪官多了,像大名府这样的地方官员贪污的钱财自然多,宋江带领一帮梁山好汉一抢,收获必然是颇丰。 梁山虽然人数众多,但不擅长经营,基本上不做什么大生意,唯独在梁山泊附近开设的酒楼,供来往客人饮用,在平日里也能赚一点钱。从酒楼赚的钱对梁山几万人来说虽然是聊胜于无,但有一点是一点,况且梁山开设的那些酒楼的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结交广大英雄的同时,刺探一些拥有的情报。 结语 梁山这个组织看似庞大,但来钱的路数都是不正常的,这也是梁山最终为何失败的原因之一。其实不管是打家劫舍,还是劫富济贫,从本质上来讲,梁山来钱主要是靠"抢",这也是为何梁山上的人一直被外人称呼为"草寇",因为他们与普通的草寇没有什么区别。 当然,像梁山这样一个组织想要生存,是十分不容易的,梁山上的绝大多数人既不能像正常情况一样做生意,也不能像正常一样来往自由,他们只能通过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为自己谋求生存之路。 随着梁山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从王伦时期,到晁盖时期,再到宋江时期,从不抢,到少抢,到最终不得不一直抢,这是一个组织壮大后的必然结果,因为人多了,花的钱也多了,梁山必须要用大量的钱来维持这个组织,没了钱,梁山这个组织就会垮掉。 参考资料《水浒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