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经持续近100天了,战事久拖不决对俄罗斯不利,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依然不减。美国与北约想要利用俄乌战争彻底拖死俄罗斯,让俄罗斯国力大损后一蹶不振。然而就在俄乌战争依然焦灼、俄罗斯还未倒下的时候,西方就已转移目标,迫不及待对中国出手了。 5月26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西方政客近期关于亚太地区的安全言论可知,北约完成欧洲方向的东扩后,下一步将在南海出手,北约想把"防线"移到南海。 俄外长的推测是基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近期各种好战言论得出的,比如斯托尔滕贝曾表示北约应该承担全球防务的责任,为太平洋地区的安全负责。 此外,拉夫罗夫还认为欧盟也想参与其中,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表示要为亚太地区的安全负责。不过因为有北约存在,美国不会允许欧盟组建军队,因此欧盟的想法暂时只能停留在构想阶段。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此前曾公开表示:如果欧洲和印太地区的某些大国加强合作,并且互相共享技术,即便欧洲能从中获利,但是也会对西方的安全造成威胁。说到这里,他特别提到了中国和俄罗斯。在5G网络建设上,斯托尔滕贝格表示:"不反对同中国做生意,但是西方更要意识到中国的5G技术可能给欧洲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很明显,北约除了将俄罗斯视为对手之外,如今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身上,在芬兰、瑞典选择加入北约之后,北约在欧洲方向继续东扩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北约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南扩":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南海地区。 实际上,近几年北约方面就不停派遣军舰抵近南海周边海域大搞军事演习,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试图鼓吹集团对抗,恶霸行为暴露无遗。对此,中方曾多次要求斯托尔滕贝格停止制造抹黑中方的言论,放弃意识形态对抗的冷战思维。北约已经借俄乌冲突搞乱了欧洲,不要再妄图搞乱亚洲乃至全世界了。 北约作为冷战遗留下来的军事对抗产物,一旦没有了潜在的对手,自己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美国也失去了在欧洲驻军的借口。因此美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不断拱火局势,令欧洲国家与俄罗斯反目,妄图在欧洲制造出"新冷战"的局面。如今美国又马不停蹄地准备在亚太煽风点火,试图搅乱地区局势。这一次北约将精力转向亚太地区乃至南海,不是没有根据的。 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北约"南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尤其是最近几天炒得沸沸扬扬的拜登日韩之旅,更是让外界坚信了这种说法。5月24日,拜登在东京出席了反华意味十分强烈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峰会,还启动了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美国正为中国"量身定制"一个反华小圈子,意在压制中国的崛起。值得注意的是,日韩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而北约则邀请日本参加6月份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韩国则加入了北约旗下的网络安全组织,北约想在亚太扩张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俄罗斯今天面临的局面,需要引起中国的警惕,一个充斥着冷战思维的北约,不可能接受一个飞速崛起的中国。随着北约的战略重心开始转移,中国也必须未雨绸缪,做好最坏的打算,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从最近美军在南海的一系列举行就可以看出,这片海域未来注定不会太平,注定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过去几年,美国频繁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地区耀武扬威。但随着解放军海军力量的快速发展,解放军已经有了同美国海军在南海海域掰手腕的能力,美国凭借几艘航母就想在中国周边海域横行霸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美国开始拉拢"援军",邀请北约国家派遣军舰到南海开展所谓的"航行自由"。比如在2021年,英国皇家海军就派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千里迢迢赶到中国南海"秀肌肉",期间还声称遭到了中国核潜艇的近距离跟踪与监视。法国也紧随其后,于2022年2月份派遣一艘护卫舰在南海秀存在感。 而在拜登访韩期间,美韩还发布了共同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声明;日本政府也多次表态对南海局势"严重关切"。在未来,北约很可能借助日韩实施"南扩",在南海挑起与中国的争端。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除了在南海地区进行军事挑衅,在外交领域也未曾放慢脚步。除了拉拢日韩,美国还积极拉拢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国,美国甚至主动向印尼推销最新的F-15EX重型战斗机、有意向泰国出口F-35隐身战斗机,美国妄图借助先进武器来控制南海周边国家,影响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为自己打造出"反华同盟",让这些国家成为北约的"仆从军"。 综合来看,俄乌战争的阴霾尚未散去,北约已经开始下另外一步大棋。正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说的那样:中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更大。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北约在印太地区的活跃度将会越来越高,甚至有可能复制"乌克兰模式",必须引起高度注意。